徐世绩

时间:2024-05-09 00:13:52编辑:优化君

徐茂公是不是就是李绩

据史书记载,李绩,“本姓徐氏,名世绩”,“字懋(音mào[茂])功”。就是说,李绩原本不姓李,而姓“徐”;名也不单是一个绩,而是“世绩”。也就是说,李绩原本并不叫做李绩,而是叫做“徐世绩”。并且,徐世绩还有个“字”叫“懋功”,因为“懋”字不大好认,后世把“懋功”讹传成了同音的“茂公”。所以,李绩也就是演义小说里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或者说得准确点,是小说里徐茂公的原型。徐世绩十七岁参加翟让起义,是瓦岗军最早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李密杀死翟让後也看不惯徐世绩,让他率领一部分人马出守黎阳(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後投奔长安的唐帝李渊。但王世充实际只占据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地区,瓦岗军旧日的大部分势力范围: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到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也就是相当于包括今天山东、河南省大部,以及安徽、江苏、河北一部分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在徐世绩的控制或影响之下。同时,徐世绩的手里还有一座储粮丰富的黎阳仓,部下还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瓦岗军老弟兄。因此,他很自然地成为占据西京长安的李渊、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和占据河北的窦建德几大势力争取的对象。当年冬季,李渊派参加过瓦岗军的魏征“安集山东”,到黎阳劝说徐世绩降唐。徐世绩经过考虑,决心投唐,派长史(秘书长)郭孝恪(音kè〔克〕)去长安晋见李渊,并运粮资助在附近一带活动的唐军淮安王李神通部。但此时徐世绩采取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不是上表给李渊,而是写了一个“启”给李密(封建社会规矩多,同样是写信,臣子给皇帝叫“表”,下级给上级叫“启”)。李渊听说徐世绩的使者来了很高兴,但又对没有给自己的“表”,只有给李密的 “启”感到很奇怪。郭孝恪回答说:徐世绩觉得,自己原来是魏公(即李密)的下级,这些人马和土地都是魏公的。如果现在以自己的名义献给皇帝,是利用原来上级的失败来给自己邀功请赏,是很可耻的行为。所以,造了表册送给魏公,让他献给皇帝。李渊大为感动(或者装作感动),说:“不背德,不邀功,真是个纯臣啊!”不仅给徐世绩加官进爵,而且特别地“赐姓李氏”—— 赐给你姓李 ,让你和皇帝老爷同姓,在封建社会里,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自此,“徐世绩”就成了“李世绩”。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就是后来被称为唐太宗的那位),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了太子。按照封建社会的规矩,对皇帝老爷及其父、祖,有时还有太子的名都必须“避讳”。就是说,无论人名、地名、官名,以及公私文字图书记载等等,凡有和他们的名相同的字眼,都必须改掉或去掉。否则,就叫做“犯讳”。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桩很大的罪过,严重时甚至可能掉脑袋。例如,李渊的祖父姓李名虎,在唐人的文字记载中,“虎牢关”就变成了“武牢关”。李世绩的名字中,有一个“世”字和李世民相同。按照当时的习惯,只要重了一个字,都得改掉或去掉。幸而李世民比较开明,做上太子的当月就下了一道命令:依据“二名不偏讳”的古礼,只要不是“世民”两字都相同的,就不须避讳。所以,终李世民之世,李世绩还叫李世绩。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其子李治(就是后来被称为唐高宗的那位)继位。这下可是犯着皇帝老爷爸爸的名讳了,同时新皇帝也有通知,无论犯着“先帝”名讳中哪个字的都得改,李世绩赶紧去掉那个犯讳的“世”字,改名为“李绩”。至此,徐世绩才完全变成了李绩。


徐懋功是不是徐世绩,后改名 李绩?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jHBsEcpRKCgSTF5fPFMbRQz8ImCEP6v5mNPZJc2t6APgx8TMyYAv7P5el836-ugqjihNFOQhbk0XxdOjkd_tQ3yWL08MIsk2A3drV3O15jbVLhkN8scfUd2F31j297mQR4_FKH6gGd-j9AYTp-PGWM3cOTuSu_0wlnzDjHmGWa


李世民的24位开国功臣画像中是李世绩还是徐世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英国公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懋功二字的发音与茂公相同,《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隋唐英雄传》等小说、电视剧误称他为徐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瓦岗军首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李道宗和薛万彻)。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武德年间与李靖一起偏向李世民。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仅仅是一个军师那么简单吗?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功。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历仕唐初三代帝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投奔瓦岗徐茂公出身大户人家,并非评书中说的牛鼻子老道。隋末乱世中,徐懋功看出天下必将群雄逐鹿,所以他年仅17岁就投奔到著名的瓦岗军翟让麾下,并成为军中的核心显要人物。一代枭雄李密取代翟让后,对徐懋功并不信任,徐懋功离开瓦岗军核心。忠义当先此后不久,李密与王世充决战于洛阳,李密惨败,于是投奔唐高祖李渊。此时,徐茂功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考验。他以忠于旧主的方式投降大唐,给李唐统治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然而世事难料,降唐后的李密复又叛唐,最后惨遭诛杀。但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茂功高调上表,请求李渊开恩,准予他收葬李密。李渊再次感动,破例特许。由此,徐茂功充分赢得了李唐王朝的赏识与重用。此后数年间,徐茂功先后随同秦王李世民出战,得到了李世民的高度认可。不介入皇家内部争斗李世民正与李建成进行激烈的诸位争夺时,李世民曾极力拉拢徐茂功,朝臣也认为徐茂功长期担任李世民部将,理当投身秦王一党。但当李世民于玄武门前夜邀徐茂功共商大计时,得到的却是默不作声。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徐茂功的远见卓识。介入皇家纷争固然可以博得高额政治回报,但其风险同样非常高。纵观历史,真正的智者往往对皇室内部事务缄口不言。精明果断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将没有任何过错的徐茂功贬为叠州都督。面对李世民突如其来的试探,精明的徐茂功马上就体会了他的用意,他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和牢骚,而且接到命令之后,连家都没有回,第一时间就奔赴远在青海的叠州。徐茂功心里很明白,自己出身草莽,不是皇家贵族圈子(关陇贵族集团)的人,也不是当初玄武门兵变从龙亲随,皇家还是不信任。一生谨慎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徐茂功立即被召还并委以重任。唐高宗要废王皇后,立才人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元老重臣们都纷纷反对,只有徐茂功一人称病而不表态。像当年不参与玄武门兵变一样,选择了置身事外,实属明智选择。无论外臣权位有多高,血缘有多亲亲,掺和入宫闱之事无论成败,最终都难逃劫数。

单雄信在临刑前,为何大骂徐世绩和罗成?

单雄信和秦叔宝都以重情重义闻名,两人也都有很多江湖朋友。秦叔宝和罗成、程咬金在洛阳时深得单雄信的照顾。那个时候,弟兄们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但是说到底,单雄信也是为他的岳父王世充吸收将才,可王世充是小人一个,不像单雄信那么真心对待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表面上非常好,背地里却处处提防,最后导致秦叔宝、罗成和程咬金等人弃暗投明,来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当然这也离不开徐世绩从中牵线之劳。 单雄信在瓦岗寨和小孟尝秦琼秦叔宝关系最好。秦琼落难时,要当卖他的黄骠马,被二贤庄单雄信知道后,得到无私倾力帮助,让秦琼度过了难过,之后二人交情深厚,彼此亲如兄弟,不分你我。罗成锁五龙时,为了怕秦琼为难,李世民特意安排了压粮运草的差事,把秦琼支出去,这边锁五龙斩雄信把各种事情都干完了,秦琼回来大哭一场吐血数升,也算是全了兄弟情义了。单雄信临死前大骂罗成徐茂公,当年秦琼程咬金罗成投奔王世充时,单雄信盖了三贤府隆重招待老兄弟,希望贾柳楼老兄弟在一起再干一番事业。单雄信独闯唐营,不幸被罗成用回马枪挑于马下,单雄信被生擒活捉。李世民让徐茂公劝降单雄信。单雄信一看徐茂公破口大骂:“想当初我对你不薄,现在你成了监斩官!快快动手,让我的血染红你的官职。”徐茂公说“兄弟也无能为力,我也有苦衷,各为其主,不得已为之,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说完,徐茂公从腿上割了一块肉,喂给单雄信。“让三哥的肉陪你于地下吧!”说罢泪如雨下。

上一篇:pif

下一篇:蒋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