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号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根号多少,就是求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根号36=6开平方:比如36的平方根那就应该是:正负636的算术平方根就是:正6如果只是根号a:那就表示要求你求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是正根如果问的是开平方:那就表示要求你求这个数的平方根,也就是正负两个根号是一个数学符号。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进行开方运算的符号。若aⁿ=b,那么a是b开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开n次方手写体和印刷体用表示,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 ̄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扩展资料:根号的书写在印刷体和手写体是一模一样的,这里只介绍手写体的书写规范。1、写根号:先在格子中间画向右上角的短斜线,然后笔画不断画右下中斜线,同样笔画不断画右上长斜线再在格子接近上方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画一条长度适中的横线,不够再补足。(这里只重点介绍笔顺和写法,可以根据印刷体参考本条模仿写即可,不硬性要求)2、写被开方的数或式子: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v形部分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若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过长,则上方一横必须延长确保覆盖下方的被开方数或代数式。3、写开方数或者式子:开n次方的n写在符号√ ̄的左边,n=2(平方根)时n可以忽略不写,但若是立方根(三次方根)、四次方根等,是必须书写。在实数范围内,(1)偶次根号下不能为负数,其运算结果也不为负。(2)奇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不限于实数,即考虑虚数时,偶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利用【i=√-1】即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根号
“根号”是什么意思?
“根号”,读音:【gēn hào】“根号”是一个数学符号。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 代数式进行开方运算的符号。若aⁿ=b,那么a是b开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开n次方 手写体和 印刷体用表示,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 ̄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根号”由来是在古时候, 埃及人用记号“┌”表示 平方根。印度人在开平方时,在被开方数 的前面写上ka。阿拉伯人用 表示 。1840年前后,德国人用一个点“.”来表示平方根,两点“..”表示4次方根,三个点“...”表示 立方根,比如,.3、..3、...3就分别表示3的平方根、4次 方根、立方根。到十六世纪初,可能是书写快的缘故,小点上带了一条细长的尾巴,变成“ √ ̄”。
根号8等于几怎样算的
√8=2√2。√8=√(4*2)=√(2的平方*2), 因为√(2的平方)=2,原式=2√2。2√2是最简根式,不需再化简。又如√12=√(2平方*3)=2√3。√24=√(2平方*6)=2√6。√27=√(3平方*3)=3√3。完全平方数可以从平方根下提出,不是完全平方数,提不出来。扩展资料:在实数范围内,任一实数的奇数次方根有且仅有一个,例如8的3次方根为2,-8的3次方根为-2 。正实数的偶数次方根是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例如16的4次方根为2和-2。负实数不存在偶数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在复数范围内,无论n是奇数或偶数,任一个非零的复数的n次方根都有n个。根号的运算法则:1.√a+√b=√b+√a。2.√a-√b=-(√b-√a)。3.√a*√b=√(a*b)。4.√a/√b=√(a/b)。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方
根号是什么意思?
根号是一个数学符号。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进行开方运算的符号。若aⁿ=b,那么a是b开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开n次方手写体和印刷体用表示,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 ̄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根号就是开方的意思,现在接触的根号一般都是2次根号,就是没有角标的。意思是开2次方(平方)。 他表示两个这个数相乘等于跟号内的数比如4=2 ,根号4=2。扩展资料书写规范1、写根号:先在格子中间画向右上角的短斜线,然后笔画不断画右下中斜线,同样笔画不断画右上长斜线再在格子接近上方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画一条长度适中的横线,不够再补足。2、写被开方的数或式子: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v形部分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若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过长,则上方一横必须延长确保覆盖下方的被开方数或代数式。3、写开方数或者式子:开n次方的n写在符号√ ̄的左边,n=2(平方根)时n可以忽略不写,但若是立方根(三次方根)、四次方根等,是必须书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根号
数学根号是什么意思?
根号的由来 现在,我们都习以为常地使用根号(如 等等),并感到它使用起来既简明又方便。那么,根号是怎样产生和演变成现在这种样子的呢? 古时候,埃及人用记号“┌”表示平方根。印度人在开平方时,在被开方数的前面写上ka。阿拉伯人用 表示 。1840年前后,德国人用一个点“.”来表示平方根,两点“..”表示4次方根,三个点“...”表示立方根,比如,.3、..3、...3就分别表示3的平方根、4次方根、立方根。到十六世纪初,可能是书写快的缘故,小点上带了一条细长的尾巴,变成“ ”。1525年,路多尔夫在他的代数著作中,首先采用了根号,比如他写 4是2, 9是3,并用 8, 8表 , 。但是这种写法未得到普遍的认可与采纳。 与此同时,有人采用“根”字的拉丁文radix中第一个字母的大写R来表示开方运算,并且后面跟着拉丁文“平方”一字的第一个字母q,或“立方”的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开的是多少次方。例如,现在的 ,当时有人写成R.q.4352。现在的 ,用数学家邦别利(1526—1572年)的符号可以写成R.c.?7p.R.q.14╜,其中“?╜”相当于今天用的括号,P相当于今天用的加号(那时候,连加减号“+”“-”还没有通用)。 直到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第一个使用了现今用的根号“ ”。在一本书中,笛卡尔写道:“如果想求 的平方根,就写作 ,如果想求 的立方根,则写作 。” 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有时候被开方数的项数较多,为了避免混淆,笛卡尔就用一条横线把这几项连起来,前面放上根号√(不过,它比路多尔夫的根号多了一个小钩)就为现在的根号形式。 现在的立方根符号出现得很晚,一直到十八世纪,才在一书中看到符号 的使用,比如25的立方根用表示。以后,诸如 等等形式的根号渐渐使用开来。 由此可见,一种符号的普遍采用是多么地艰难,它是人们在悠久的岁月中,经过不断改良、选择和淘汰的结果,它是数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个人凭空臆造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电脑中的根号是√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