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海洋文明历史吗?5000年文明为啥不重视海洋?
说中国古代不重视海洋,是不对的。早在公元前485年,吴国就曾经派出海军,乘坐船只攻打盘踞山东的齐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文献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应该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历史上第一次海战。结果,以齐国海军的胜利而告终。也就是说,在2500年前,中国人就有可以在海上作战的舰队了。到了秦代,中国的航海技术也就很大的提高。谁都知道,徐福带着3000童男童女,乘坐楼船出海,一去不回。实际上,根据日本考证,徐福的船队应该是在日本的九州登陆。因没有找到仙人不敢回国,他们就在日本定居。而日本的文明在这一时期,突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推测就是徐福船队带来的。而从山东到日本九州长崎,也有接近1000公里的路线。而且众所周知,这条航线的难度较大,经常遭遇大风和逆风,到清代这条航线仍然频繁海难。而在秦代徐福就能到达日本,可见中国航海技术是过硬的。而中国汉代又开发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可以达到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大量货物辗转再到欧洲。同时,汉代三国时期,东吴就多次出动海军长距离进行军事行动,比如向北到达辽东,同公孙渊达成联盟。甚至还向东到达台湾、琉球,抓捕了不少当地老百姓回到本国。而到了隋唐以后,中国海上力量就很强大了。大家都听过白江口海战,当时大唐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日本海军。那么,为什么好像中国不是太重视海洋呢?主要是大陆国家的特点决定的。大陆农耕国家,一切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对于海洋没有太多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海洋只是能够提供海上贸易,对国家经济有所补充和增强而已。但即便没有海上贸易,国家也没有太大影响,一样可以正常运转。有人说,那捕鱼呢?不是需要控制大洋吗?其实古代任何一个国家,捕鱼都是近海捕鱼,甚至用小舢板在岸边作业。东亚历史上,压根没有什么远洋捕鱼船队,顶多日本人有捕鲸船。但捕鲸是一种高风险职业,中国人不做这种。所以,渔业只需要控制近海即可,对大洋毫无要求。
法西斯思想什么时候传入日本
一、日本法西斯主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出现的反共反民主思潮和极端反动的法西斯专制政治体制,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内消灭民主政治,压制自由经济,以日本近代天皇制意识形态禁锢人民思想。在国外疯狂侵略扩张,屠杀平民。日本法西斯是日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最耻辱的一页。 二、北一辉是日本法西斯的理论创立者,在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运动中,他的作用举足轻重,影响深刻久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交战双方于1919年1月18日召开了巴黎和会。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被德国侵占的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在英、法的支持下,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为了阻止日本侵占山东半岛的野心得逞,中国爆发了反对日本侵略的五四运动。目睹了这场如火如荼运动的北一辉,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目的难以得逞,便躲进上海一家小旅馆,炮制了一本《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提出了一套日本法西斯化的设想。 《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描述了日本走向法西斯的道路: 第一步,以天皇的名义发动政变,抛弃宪法,解散议会,全国戒严; 第二步,依靠复员军人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军事独裁政权,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标榜限制私有财产; 第三步,向海外扩张,建立遍及亚洲太平洋的日本大帝国,其帝国所及犹如蛇吞大象,不仅要占领中国、印度,还要把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并入日本的版图,甚至打算攫取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 三、日本的法西斯运动与德国、意大利一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产物,它既是为了对付国内民主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发展,又与日本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相联系。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武人全面主宰了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明治维新之后,中下级改革派武士掌握了国家政权。在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军方作为级右势力的大本营是日本政体中一股重要的力量。20世纪30年代初期,借助世界法西斯主义的发展,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契机,日本以军部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空前活跃,促使日本快速地迈开了法西斯化的步伐。请采纳。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一、区别1、定义不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2、表现形式不同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二、联系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扩展资料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