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干是什么意思
干,拼音:gān gàn
详细释义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兮”。
(7)
个数:若~。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9)
枯竭,尽净:~尽。~杯。
(10)
徒然,白白地:~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
"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干栏”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合......。(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2)
做:~事。说~就~。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编辑本段
释义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干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1]
动词
(1) 捍卫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干,犯也。——《说文》
辙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1]
形容词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 )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赵氏干娘,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如:干哑(干涩嘶哑)[1]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1]
编辑本段
方言
◎ 粤语:gon1◎ 客家话:[客英字典]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东莞腔] gon1 gon5 [沙头角腔] gon1
◎ 潮州话:gang1 guan1 (kang kuaⁿ)
姓氏——干姓
干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干”有两个读音:[gàn ] [gān ]干[gàn ] 的组词:干活、能干、才干、干部、树干、贵干等。干[gān ]的组词: 风干、干草、干果、干洗、干杯、干净等。基本解释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 :树干。2、做 :干事。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 :干才。4、方言,坏、糟 :事情要干。干[gān]1、触犯,冒犯,冲犯 :干扰。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 :干禄。3、关连,涉及 :干系。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 :大动干戈。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凡干之属皆从干。白话版《说文解字》:干,侵犯。字形由倒写的“入”和“一”构成。所有与干相关的字,都采用“干”作边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1、干活[gàn huó] 花费体力或脑力做事,尤指苦苦地或努力地劳动。2、能干[néng gàn] 有才能,会办事:她精明干活,算得个女中豪杰。3、才干[cái gàn] 办事的能力:增长才干。4、风干[fēng gān] 放在阴凉的地方,让风吹干:风干腊肉。5、干草[gān cǎo] 晒干的草,有时特指晒干的谷草。
大家知不知道狗狗吃什么样的狗粮好啊??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形容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什么身份的人做什么样的事的四字成语怎么说?
各司其职释义: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做好所承担的工作。司:执掌,主管。出自:《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译文:让公鸡守夜会按时打鸣,请狸猫看管老鼠,都是发挥各自的才能,这样就会安然无事了。扩展资料:反义词越俎代庖释义: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出处:《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译文:(在祭祀的过程中)即使厨师不下厨,祭师也不能(离开本职)去代替厨师下厨。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意思为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四字成语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释义] 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唯:唯独;命:命令。[语出] 《左传·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正音] 是;不能读作“sì”。[辨形] 从;不能写作“重”。[近义] 百依百顺 [反义] 桀骜不驯 [用法] 有时可以扩展为“唯……(之)命是从。”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辨析] ~和“百依百顺”都有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并都含有在命令、逼迫下的顺从。但“百依百顺”有由于感情上的爱情等所表现出来的顺从的意思;~没有;多用于上下级;长幼之间;应用范围比较宽。[例句] ①张科长对于上级领导的指示向来~;句句照办。 ②这几位大臣在皇帝面前;总是俯首贴耳;~。[英译] be absolutely obedient
说干就干的成语
说干就干的成语 :
轻描淡写、
点手划脚、
碍口识羞、
词不逮理、
加油加醋、
言颠语倒、
引喻失义、
井然有条、
七搭八搭、
文不对题、
适如其分、
言之有序、
明白了当、
滔滔汩汩、
一言为定、
遣言措意、
言若悬河、
九鼎不足为重、
目目相觑、
途途是道、
口吐珠玑、
沉毅寡言、
绵言细语、
言简意该、
轻言细语、
遮前掩后、
咬音咂字、
牙牙学语、
量枘制凿、
直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