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斯大林时期二号人物的贝利亚,为何在斯大林死后没有接班?
这主要是因为他虽然作为斯大林时期的2号人物,但是他并没有掌握着苏联军队的实权,所以他并没有能力接班。这也导致了斯大林死后他也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当时赫鲁晓夫的权力非常的大,而且对于苏联军队的掌控也非常的强,所以赫鲁晓夫成为斯大林的接班者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在当时已经控制了苏联军队。当时由于斯大林死后并没有留下一个合格的接任者,反而使苏联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的时间。并且由于斯大林在活着的时候,对于苏联的一些高官进行了清洗,也使得这些人的势力对斯大林的统治非常的痛恨。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允许斯大林手底下的人继续接任领导者。因为这样会使得他们继续受到很深的迫害,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才会选择和斯大林意见相反的赫鲁晓夫上台。而且当时赫鲁晓夫他的权力非常的大,并且对于当时的苏联军队也有非常高的掌握能力。可以说他控制住了军队的权力,也使得赫鲁晓夫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领袖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由于赫鲁晓夫和斯大林的意见相反,也使得原本受到斯大林时期迫害的高官得到了申冤的机会。所以说这在当时非常符合苏联高层官员的意见,所以作为斯大林时期的2号人物没有接任斯大林也是很正常的。然而我们也看到了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受到了很多方势力的掣肘。然而作为斯大林时期的2号人物贝利亚他并没有像赫鲁晓夫那么强的能力,所以他也一定会受到其他人的制约。甚至可能会导致他的下场非常的惨,所以这样反而保住了他的性命。
纳粹德国人物排行榜 谁是二号人物、三号人物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二战,我不喜欢抄袭,绝对坚持原创下面这个打分我自己原来在知道上用过----回答过别人---结果人家根本不屑一顾,采纳的那些抄袭百科的----希望您这次能够尊重我的回答我们要评价重要性,就必须建立个打分的系统我决定应当从以下5部分来对比,每个满分10分党内政治影响力党外政治影响力(即内阁影响力)军队影响力意识形态创造力经济决策影响力希特勒党内政治影响力 10 党外政治影响力 10 军队影响力 9 元首唯一的短板,总参谋部是720后才被架空意识形态创造力 10 我的奋斗经济决策影响力 10 希特勒对国家银行有绝对控制权总分 49点评----元首无愧于帝国的领袖,个人魅力和非凡的理解能力使得他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惊人的影响力。唯一无法完全把持的军队,虽然在720后正式被控制----但是帝国也走向了尽头希姆莱党内政治影响力 8 党外政治影响力 10 有不少外国友人军队影响力 8 党卫军意识形态创造力 10 精通玄学经济决策影响力 7 党卫军在经济占领区四处伸手总分 43点评----希姆莱超越戈林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往往人们所看重的党卫军,而在于其对纳粹意识形态的贡献。希姆莱的精英主义无疑为他在欧洲各国赢得了声誉。赫斯党内政治影响力 8 副元首党外政治影响力 8 军队影响力 5 这是短板意识形态创造力 10 我的奋斗的纪录者经济决策影响力 8 参与4年计划总分 39点评----元首的秘书,那个不出奇的,跟在后面举起手臂的大祭司----这就是其显赫的地位当我看到纪录片里赫斯在34年党代会上台,说出'the party is Hitler'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了他的无可替代----如果不是意外的话,第三帝国胜利的话,继承者非赫斯莫属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党内政治影响力 8 党外政治影响力 6 军队影响力 5 和东线的部队有交集意识形态创造力 10 意识形态的掌门人经济决策影响力 9 东方占领区是他的天下 总分 38点评----他的意识形态著作我自己研读了很久(花了2年左右),他自己陷入了一种思维的矛盾(我不打算在这里解释)无论是意识形态解释人的身份,还是东方占领,东方条顿化的实践者----可谓第三帝国壮大的关键人物----代表了自德意志祖国党以来的,保守力量的灵魂所在阿尔伯特·施佩尔党内政治影响力 7 紧跟元首党外政治影响力 8 朋友不少军队影响力 5 军备部长意识形态创造力 6 经济决策影响力 9 军备部长,托克组织领导人总分 35点评----元首的朋友----这个头衔可以价值万金,军备部长在战时比普鲁士总理的头衔要管用多了。1944年的工业整顿可见其能力高超,若其开战时就居此位,形势大可回转。戈培尔党内政治影响力 8 党外政治影响力 7 军队影响力 5 和不少战斗英雄是朋友意识形态创造力 9 演说家经济决策影响力 4 短板,当总理的天数太短总分 33点评----一个瘸子的魅力可以有多大呢?战时的宣讲有的时候比战争还要关键!----“元首说过。。。我们的一切。。。”戈林党内政治影响力 8 党外政治影响力 10 极其善于交际军队影响力 7 空军居然建陆战部队,空军总司令意识形态创造力 4 不感兴趣经济决策影响力 9 普鲁士首相,4年计划的执行者总分 32点评-----戈林很大程度上是被丑化了,我在这里把他放在后面并不是像总参谋部的那帮家伙一样来贬低戈林元帅的能力戈林的能力比那帮陆军元帅中的不少都强,四年计划就是大手笔----他的名声不好在于他过渡迅速的升职----没办法阿,元首需要在部队里有自己人!如果说帝国要是获胜了----戈林的交际手腕完全可以确保继承人位置亡国的时候才会凸现希姆莱那样的哲人的奋斗!鲍曼党内政治影响力 9 元首的影子党外政治影响力 8 据说有各种门路军队影响力 2 党卫军没实权啊意识形态创造力 4 经济决策影响力 9 元首的私房钱总分 32点评----既是元首的秘书,也是副元首的秘书----记得自己曾经在知道上花了不少功夫帮别人讲鲍曼的作用----结果自己又被忽略了鲍曼在第三帝国的权利可大可小---在于其与希特勒的关系但是他的权利之有在特殊的矛盾出现的时候才会被使用第三帝国存在着大量的重叠机构----元首不能公开支持某一派力量(比如SS-waffen和陆军的重叠)---鲍曼就要起到调解人的作用---所以他的功劳往往无法被人知晓凯特尔党内政治影响力 6 党外政治影响力 5 军队影响力 8 最高统帅部意识形态创造力 6 经济决策影响力 6 总分 31点评----我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家伙是“炮兵派系”的领导人之一,最高统帅部一直都是这帮家伙---约德尔也是如此我不得不说----纽伦堡审判完全夸大了这位执行者的能力和权利威廉·弗利克党内政治影响力 7 党外政治影响力 4 军队影响力 5 意识形态创造力 6 经济决策影响力 7 内政部长,波兰都督总分 29点评----内政部长在战时或许不意味着什么,但是波兰总督的位置意义重大,条顿化的关键之所在---只要搞定波兰同化问题,东方基本上可以安宁了约德尔党内政治影响力 6 党外政治影响力 5 军队影响力 8 最高统帅部国防处处长意识形态创造力 4 经济决策影响力 5总分 28点评----720事件替元首受了重伤而获得战伤勋章是否能够提高这位将军的影响力呢?---我也不清楚里宾特洛甫(悲剧了) 党内政治影响力 5 党外政治影响力 6 军队影响力 2 意识形态创造力 5 经济决策影响力 4总分 22 点评----里宾特洛甫的外交能力一向受到一些历史学家的质疑,不过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影响力明显不足----这一点使得这位外长成为了元首的忠实听众中的一员---紧跟元首是他保护自己的法宝
第三帝国二号人物是谁
分两阶段来说
当纳粹夺权之后 第二号人物是戈林 他在1938年就被称做“皇太子”了 在第三帝国中的地位仅次于希特勒 同时还任空军元帅
但1943年底到1945年这一阶段是德军战事急转直下的时候 同时盟国的空军也对德国本土进行了轰炸 希特勒迁怒于戈林领导空军不力 并多次批评 其地位不断下降
而此时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则冒了上来 对反对势力一系列打压的成功得到希特勒的赏识 从而取代戈林成了第三帝国的二号人物
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是谁?
A,毫无疑问,戈林身为二号人物,老希在波兰战役前夕发布政令,说如果自己出意外,就让戈林继位元首;希姆莱统领着SS,是老希的亲信,但只能排第四(赫斯叛逃英国后成为三号);赫斯不用说,从老希起发家一直在协助,是三号人物,后因不明原因叛逃;戈培尔只是老希的喉舌;邓尼茨虽深得信赖,但却是老希在戈林希姆莱背叛、施佩尔不合作这种众叛亲离的状态下才委于其元首之职的,所以戈林是正解
曹操末年,魏国的主要历史人物都有谁,他们的人物简介?
贾诩:
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
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佑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三国志 魏书 贾诩传》
王朗:
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灾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
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上疏劝育民省刑曰:“兵起已来三十馀年,四海荡覆,万国殄瘁。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宰足以宣德泽,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矣。易称敕法,书着祥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昔曹相国以狱市为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馑之民;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喂饿之殍;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恨;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壮而后役,则幼者无离家之思;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赡其乏。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
及文帝践阼,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法,非万乘之至慎也。”帝报曰:“览表,虽魏绛称虞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初,建安末,孙权始遣使称籓,而与刘备交兵。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馀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黄初中,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之倾。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辞。”朗乃起。
孙权欲遣子登入侍,不至。是时车驾徙许昌,大兴屯田,欲举军东征。朗上疏曰:“昔南越守善,婴齐入侍,遂为冢嗣,还君其国。康居骄黠,情不副辞,都护奏议以为宜遣侍子,以黜无礼。且吴濞之祸,萌于子入,隗嚣之叛,亦不顾子。往者闻权有遣子之言而未至,今六军戒严,臣恐舆人未畅圣旨,当谓国家愠于登之逋留,是以为之兴师。设师行而登乃至,则为所动者至大,所致者至细,犹未足以为庆。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臣愚以为宜敕别征诸将,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外曜烈威,内广耕稼,使泊然若山,澹然若渊,势不可动,计不可测。”是时,帝以成军遂行,权子不至,车驾临江而还。明帝即位,进封兰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二百户。使至邺省文昭皇后陵,见百姓或有不足。是时方营修宫室,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恩诏屡布,百姓万民莫不欣欣。臣顷奉使北行,往反道路,闻众徭役,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原陛下重留日昃之听,以计制寇。昔大禹将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宫室,俭其衣食,用能尽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御儿,吴界边戍之地名。馘夫差于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汉之文、景亦欲恢弘祖业,增崇洪绪,故能割意于百金之台,昭俭于弋绨之服,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拓其外境,诚因祖考畜积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自汉之初及其中兴,皆于金革略寝之后,然后凤阙猥闶,德阳并起。今当建始之前足用列朝会,崇华之后足用序内官,华林、天渊足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阊阖之象魏,使足用列远人之朝贡者,修城池,使足用绝逾越,成国险,其馀一切,且须丰年。一以勤耕农为务,习戎备为事,则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强,而寇戎不宾,缉熙不足,未之有也。”转为司徒。
时屡失皇子,而后宫就馆者少,朗上疏曰:“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广诸姬之胤。武王既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鲜于兄弟。此二王者,各树圣德,无以相过,比其子孙之祚,则不相如。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陛下既德祚兼彼二圣,春秋高于姬文育武之时矣,而子发未举于椒兰之奥房,籓王未繁于掖庭之众室。以成王为喻,虽未为晚,取譬伯邑,则不为夙。周礼六宫内官百二十人,而诸经常说,咸以十二为限,至于秦汉之末,或以千百为数矣。然虽弥猥,而就时于吉馆者或甚鲜,明‘百斯男’之本,诚在于一意,不但在于务广也。老臣慺慺,原国家同祚于轩辕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为伊邑。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寿于南山矣。”帝报曰:“夫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君既劳思虑,又手笔将顺,三复德音,欣然无量。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朗着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太和二年薨,谥曰成侯。子肃嗣。《三国志 魏书 王朗传》
蒋济:
蒋济,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魏国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官至太尉,为魏国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仕郡计吏、州别驾。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张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遣主簿迎喜。三部使赍书语城中守将,一部得入城,二部为贼所得。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明年使于谯,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抄。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是时兵弱贼强,不徙必失之。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露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后济使诣邺,太祖迎见大笑曰:“本但欲使避贼,乃更驱尽之。”拜济丹阳太守。大军南征还,以温恢10州刺史,济为别驾。令曰:“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矣。”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促理出之。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于贤属矣。”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擒。
文帝即王位,转为相国长史。及践阼,出为东中郎将。济请留,诏曰:“高祖歌曰:‘安得猛士守四方’!天下未宁,要须良臣以镇边境。如其无事,乃还鸣玉,未为后也。”挤上《万机论》,帝善之。入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既至,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于是帝意解,遣追取前诏。黄初三年,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果败。仁薨,复以济为东中郎将,代领其兵。诏曰:“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超江湖吞吴会之志,故复授将率之任。”顷之,征为尚书。车驾幸广陵,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帝不从,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欲就留兵屯田,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帝从之,车驾即发。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船本历适数百里中,济更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断湖水,皆引后船,一时开遏人淮中。帝还洛阳,谓济曰:“事不可不晓。吾前决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卿于后致之,略与吾惧至谯。又每得所陈,实入吾意。自今讨贼计画,善思论之。”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大司马曹休帅军向皖,济表以为“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又上疏曰:“今贼示形于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口,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内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祗肃。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握事要,日在目前,傥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于事,即亦因时而向之。—有此端,因当内设自完,以此众语,私招所交,为之内援。若此,臧否毁誉,必有所兴,功负赏罚,必有所易;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达。因微而入,缘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复猜觉。此宜圣智所当早闻,外以经意,则形际自见。或恐朝臣畏言不合而受左右之怨,莫适以闻。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然人君犹不可悉天下事以适己明,当有所付。三官任一臣,非周公旦之忠。又非管夷吾之公,则有弄机败官之弊。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崇前绪,光济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弊攰之民,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勾践养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强齐,羸越灭劲吴。今二敌不攻不灭,不事即侵,当身不除,百世之责也。以陛下圣明神武之略,舍其缓者,专心讨贼,臣以为无难矣。又欢娱之耽,害于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愿大简贤妙,足以充‘百斯男’者。其冗散未齿,且悉分出,务在清静。”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迁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诘隆。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会有日蚀变,诏群臣问其得失,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婴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臣忝宠上司,而爽敢苞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而上失其制,下受其弊。臣备宰司,民所具瞻。诚恐冒赏之渐自此而兴,推让之风由此而废。”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子秀嗣。秀薨,子凯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济著勋前朝,改封凯为下蔡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魏国曹操以后谁是第二个君主?
曹丕。
曹操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接受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继平定了酒泉、张掖、武威三种胡的叛乱,收回上庸三郡。见时机成熟,曹丕于延康元年十月乙卯(220年12月10日)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
严格说来,曹丕才是魏国的君主,曹操当时只能算是一个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