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图册
2013年7月2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东南部海面 上生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扰动编号91W。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MEDIUM”。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7月27日上午9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降级为“LO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评级。
7月2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该低压区在7月29日移至菲律宾以西海域,进入南海中部。
7月3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发布海上烈风警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MEDIUM”。香港天文台在晚上11时15分表示“南海中部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低压似乎在形成中”。
7月31日凌晨3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凌晨3时49分,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凌晨4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概率升级为“HIGH”。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飞燕。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时半表示“位于南海中部的低压区已增强为热带低压,并命名为飞燕”。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9W。香港天文台在下午3时半把飞燕升级为热带风暴。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飞燕当日向偏西移动,速度介乎缓慢至时速约10公里。
8月1日,飞燕改向偏北移动,并加速至每小时12公里。飞燕整合其松散组织,强度开始稳步上扬。
8月2日,飞燕改向西北或西北偏北移动,突然明显加速至每小时20公里,并进一步增强。香港天文台在早上8时45分把飞燕升级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傍晚飞燕更加速至每小时25公里。晚上7时半,中央气象台指飞燕在中国海南省文昌龙楼镇沿海登陆。
8月3日,飞燕穿越北部湾,并改向西北偏西移动。上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0时,飞燕在越南广宁省云屯县东部沿海再度登陆,此后急剧减弱。香港天文台在下午3时半把飞燕降级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下午8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香港天文台在晚上9时45分把飞燕降级为热带低压,再于8月4日凌晨4时45分把飞燕降级为低压区。其后,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日本气象厅将飞燕的风速下调至50节。
中国大陆7月31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8月2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下午7时30分,飞燕在海南省文昌龙楼镇沿海登陆。
8月3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香港随着飞燕在7月31日晚上8时左右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香港天文台当晚向传媒表示,会在翌日(8月1日)早上考虑发出一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在8月1日上午9时4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飞燕集结在香港以南约740公里。天文台表示,当日稍后或有需要发出三号信号。由于飞燕开始改向北移,取代早前的偏西路径,加上同时受到中国东南部高压脊影响,长洲及机场先后测得强风,天文台在下午1时45分表示未来数小时考虑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澳门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8月1日上午10时悬挂一号风球,当时飞燕集结在澳门以南约720公里。气象局预测下午(8月1日)改挂更高风球机会不大。其后,气象局表示考虑在晚上改挂三号风球。气象局于晚上表示,未来数小时内改挂较高风球机会不大。8月2日上午10时气象局称,下午将考虑改挂三号风球。随后气象局在中午12时宣布下午1时改挂三号风球。
台风飞燕为中国南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雨,有效的缓解了已持续三个月的旱情。但中央气象台表示仍不可忽略地质灾害隐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