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皮胡小女孩死了没?
这部印度电影,叫《皮胡》,影片全程只有两个人露脸,一个是躺在床上的妈妈,另一个是三岁的女孩皮胡。这是一部特别的电影,适合那些刚刚成为父母的朋友看。皮胡今年三岁了,昨晚,她的家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派对,持续了一整晚。清晨小皮胡醒来,发现家里还是乱糟糟的一片。皮胡喊了喊睡在旁边的妈妈,妈妈没有醒来,爸爸也不在家,于是皮胡光着脚跳到地上,一个人在房子里玩耍。她拿了报纸,看了下电视,跟着电视里一起跳舞,皮胡叫妈妈一起来跳舞,可是妈妈依旧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皮胡开始着急地哭了。哭声并没有吵醒妈妈,突然电话铃声响了,皮胡拿不够电话,跑到楼下去搬椅子,小皮胡抱着跟她差不多高的椅子,颤颤巍巍的从楼梯走上来,一个不小心就会从楼梯滚下去。皮胡站在椅子上,可还是拿不到手机。皮胡再次来到妈妈身边,可是任她如何哭喊,妈妈就是一动不动,皮胡摇动着妈妈的手臂,一瓶药从妈妈的手心滚到地上,白色的药片洒了一地,原来妈妈已经吃安眠药自杀了,可是小皮胡不知道这些是什么,她肚子有点饿了,想把这些药片吃下去。关键时刻,电话又响了,这次皮胡终于摸到了电话,电话里响起了爸爸的声音,原来,昨晚派对结束后,爸爸和妈妈吵了一架,今天一大早爸爸就赶着谈生意去了,他不知道,因为昨晚的争吵,妈妈真的自杀了,还用口红在镜子上留下了遗言。整整一天时间,皮胡就一个人在家,玩一会,哭一会,哭累了睡一会,好几次遇上危险,虽然都幸运地躲了过去,然而整个家越来越糟糕。水龙头的水把一楼全都淹了,煤气灶的火开着,电熨斗也通着电,爸爸几次打电话来,皮胡都说妈妈在睡觉,到下午的时候,妈妈还在睡觉,爸爸终于发现有些不对劲了,连忙坐飞机往家赶。小皮胡玩也玩累了,哭也哭累了,她又看到了妈妈旁边的白色药片,她拿起药片问妈妈可不可以吃,妈妈还是一言不发,终于,皮胡还是把药片塞进了嘴里,然后静静的睡着了。傍晚,爸爸终于赶回来了,然而一切都太迟了,家里冒着浓烟,到处一片狼藉,他哭着四处寻找皮胡,最终,他似乎看到皮胡藏在妈妈的床底下,一个人玩着积木,当然,这只是幻觉而已。电影放完,首先是抑制不住的心痛,这么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只是因为父母的争吵,一个人在家慢慢的等待死亡来临。然后不得不佩服小皮胡的演技,因为整部电影除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妈妈,就只有她一个演员,而她还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宝宝,喜怒哀乐都表现得非常逼真,牵扯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电影《皮胡》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妈妈死后,皮胡连24小时都没活过。3演员91分钟的电影:父亲有声无形、母亲有形无声,只有一个小演员在镜头里活动的电影,却可以达到让观众从开头到结局都提心吊胆的效果。透过这样的电影,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而生在一个悲惨家庭的孩子是如何不幸。让人感慨是:死去的妈妈普嘉不负责她总是怀疑爸爸高拉夫和自己的好朋友米拉有问题,她将夫妻最尖锐的矛盾后果,扔给了自己两岁的小女儿承担。作为监护人,这对两岁的小皮胡来说,并不公平。出差的爸爸高拉夫更不合格。他是一个成功的人,给母女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对女孩皮胡也特别疼爱,可是就不知道婚姻中最重要的是彼此扶持和谅解,没有打开妈妈普嘉的心结。暴力完妻子第二天像没事人一样出差,电话中还要斥责。电影最后那一声凄厉的惨叫,是他悔啊。隔壁邻居不够友善因为皮胡的生日PARTY,吵倒了她,隔天明明听见了邻居家有那么大声响,却没有给予帮助。当然可能两家关系原本就不怎么样,因为邻居跟送奶工争论时提到她们并不是朋友,生日也没有邀请她。小区物业保安工作不到位如果保安上来仔细问问,也许后面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可是总归没有那么尽心。只是可怜了小皮胡,在两岁的时候就要经历这样的危险,为爸妈婚姻的失败买单。《皮胡》教给所有人的,是成家的道理。一旦决定生孩子,请无论如何给他们一个安全幸福的家庭。
电影有哪些类型
记录片、战争片、历史片、传记片、体育片、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艺片、音乐片、歌舞片、动漫片、西部片、武侠片、古装片、动作片、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家庭片、伦理片、恐怖片、惊悚片、冒险片、犯罪片、悬疑片扩展资料: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类型电影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图解式的造型(如预示凶险的宫堡或塔楼)。类型电影的特征是文化价值上的“二元性”、重复性和可预见性。类型 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影像。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参考资料:类型电影-百度百科
泰坦尼克号的姊妹一共是有多少个呢???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奥林匹克级邮船的第2艘船。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有260米长,28米宽,吨位46329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她的船体还是和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一模一样大。船上有899名船员,可以运载3300名乘客。因为她也运送邮件,所以也叫皇家邮汽船泰坦尼克号。同样硕大无比的4个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工作。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动力系统有三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0000马力,航速23~24节。
但是白星公司的兴趣不在追求速度这方面。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象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错,就象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奥林匹克号甚至连地毯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再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对头等舱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机;作为一种革新,她给二等舱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机。经济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
她最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她豪华的楼梯了。詹姆士·卡梅伦在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人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露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不进水的)隔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低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称泰坦尼克号为“永不沉没的船”。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历史上泰坦尼克号的事实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出发地)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而改编。冰海沉船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3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瞭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因为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忘记带上望远镜,瞭望员不得不用肉眼观测。23点40分,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历史上泰坦尼克号的事实
1.原本在意外发生前一天,船上预定举行一场演习,但不知为何,史密斯船长取消了预定计划。很多人相信如果事前有举行演习,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2.在瞭望员打开警铃到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间,舰桥的长官只有37秒的反应时间。
3.泰坦尼克号上竟然有发行报纸,叫做“大西洋日报” (Atlantic Daily Bulletin) ,上面有广告、股票价格、赛马结果、花边新闻及每日菜单。
4.在三等舱的700名乘客只能共用2个浴缸。
5.在泰坦尼克号送出求救讯号时,加州人号 (Californian) 比赶去救援的卡柏西亚号 (Carpathia) 更近,但是,在命运之夜的12:45分,加州人号的船员通报船长看到奇特火光时,船长没有进行处理,无线电操作员也在睡觉,他们直到早上才发现讯号,但为时已晚…事件过后船长丢了工作。
6.泰坦尼克号事实上是一艘皇家邮船,他们有责任要帮英国邮务送信。船上的5名邮差要负责3,246袋信件,也就是7百万封信。虽然这些信当然都没送出,但如果有任何信件的碎片被发现,美国邮务还是会努力帮忙送达。
7.细野正文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日籍生还者 (也是船上唯一的日籍人士) ,他回国后却被指控是一名懦夫,因为他没有跟其他乘客一起死,甚至连学校教科书都把他描述为不名誉的范本。
8.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后一天,《世界报》 (The World) 跟《伦敦每日邮报》 (London Daily Mail) 在报导中写:“泰坦尼克号沉没,无人身亡。”
9.但是沉船一周后,纽约时报用整整75页的篇幅报导这次事件。
10.害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冰山,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年就从北大西洋慢慢飘过去的。
11.船上的乘客伊莉莎白?夏慈 (Elizabeth Shutes) 在沉船当夜,因为冰块的味道而被烦到睡不着。她声称那味道让她想到以前去过的冰窟。
12.事件过后,美国和英国的的调查都指出船速过快,如果开慢一点的话它或许就能避过冰山。路易丝?派顿 (Louise Patton) 指称她的外祖父,也就是二副查尔斯?莱特霍德 (Charles Lightholler) 在侦讯时串供并隐瞒失误,担心会影响白金航运公司的名誉。
13.德州大学的两名天文学家发现,“超级月亮”可能是害冰山移动的原因。在1912年 (泰坦尼克号沉船当年) 的1月4日发生了超级月亮,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1400年来最近的一次。月球与太阳对齐造成超大浪,造成大量冰山逐渐移动到泰坦尼克号的航线上。
14.在泰坦尼克号上真的有一颗很像“海洋之心”的蓝宝石,是凯特 (Kate Florence Philips) 的爱慕者亨利 (Henry Morley) 送她的礼物。19岁的凯特跟她40岁的老板坠入爱河,亨利抛家弃子并决定跟她逃到加州开始新生活,但亨利不幸没搭到救生艇。
后来凯特生下女儿,取名艾伦 (Ellen) ,她说她仍保有那条项链,还有泰坦尼克号客舱的钥匙。
15.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 (Edward John Smith) 第一次做海军测验时,其实没有通过,但他终于通过后,还赢得了“百万富翁的船长”的称号,因为他良好的名声,上流阶层的人常指名坐他开的船。
不列颠尼克号的残骸
不列颠尼克号的残骸在:北纬37度42分05秒,东经24度17分02秒,在大约400英尺(120米)深的水下。在1975年JacquesCousteau首先发现并勘测了残骸。她的右舷落到了海床上,隐藏了水雷撞击的区域。船首货舱井甲板下有一个巨大的洞,船首仅靠B甲板的一些碎片和后面的船身相连。这就是巨大爆炸和撞击海床的结果。水雷的爆炸摧毁了二号和三号水密舱之间的一整段龙骨。船头的前面部分弯曲过来并且变形,在882英尺9英寸(269米)长的巨轮全部沉没前,那里最先撞在海床上。尽管如此,在艏楼后的干部舱依然保存完好,甚至许多细节还清晰可辨。货舱被发现是空的。艏楼里的机械装置和船首货舱井甲板上的两台货物起重机也纹丝未动,它们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船首桅杆被弯曲了,静静地躺在残骸边的海床上,上面还连接着瞭望台,但上面的钟却不见了。一号烟囱倒在救生艇甲板旁几米处。因为残骸所在的水深很浅,所以人们只需要带上水肺就可以探索它,但因为它是英国战争纪念物,所有的考察必须经英国和希腊两国政府批准。
泰坦尼克号船的介绍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20艘救生艇,1523人葬身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编辑本段]"RMS Titanic"的命名 RMS Titanic的翻译为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港台译为铁达尼号)。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远洋邮轮盛行时,所有英国的大型邮轮均属于英国皇家,因此在船名前加上“Royal Mail Steamship(皇家邮船)”,而“RMS”就是“Royal Mail Steamship”的缩写,Titanic的意思可以分成两部分:“Titan | ic” ,“Titan”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ic"是白星航运公司惯用的船名后缀。也许英国人的意思就是为了表明这艘船是绝不会沉没的。所以泰坦尼克号的官方名称是RMS Titanic。[编辑本段]建造背景 1901年英国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而财政状况窘迫的卡纳德公司则被迫向英国政府寻求帮助。1907年,两艘空前规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加入了卡纳德公司庞大的邮船队。现在白星公司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做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兰·沃尔夫船厂老板皮尔里勋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在皮里勋爵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中共进晚餐。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Harland & Wolff,HW)从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他们谈到了卡纳德公司的两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厂建造两艘空前规模的巨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卡纳德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随着两人在皮尔里的书房里,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新船将拥有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甚至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新船要达到26至27节的高速。白星公司准备在新船上安装三副螺旋桨。为了试验这种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于1909年从“自治领海运公司”购买了两艘15000吨级的客船--双螺旋桨的梅甘尼克号和三螺旋桨的劳伦铁克号,作对比试验。三个螺旋桨被证明可以给邮船带来速度上的优势。
奥林匹克级邮船中的第一艘“400号船”在1908年12月16日在哈兰·沃尔夫船厂开工。与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公司很快公布了三艘船的名字——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和巨人号(RMS Gigantic,泰坦尼克号海难后改名不列颠尼克号,RMS Britannic)。由于船体尺寸太大——长达880英尺,哈伦·沃尔夫船厂的造船台显然不能同时开工三条船。他们决定先建造1号(泰坦尼克号)和2号船(奥林匹克号)等1号船下水之后再开工建造3号船(巨人号)。 [编辑本段]建造概况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北爱尔兰的最大城市贝尔法斯特的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于次年的3月31日完成。泰坦尼克号由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厂长威廉·皮列里(William Pirrie)、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以及总经理亚历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设计。白星航运公司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Bruce Ismay)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资金来自摩根(J. P. Morgan)和他的国际商业海运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Co.)。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882.75英尺),宽28.19米(92.5英尺),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60英尺),注册吨位46328吨(净重21831吨),排水量达到了规模空前的66000吨!尽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4个硕大无比的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用于排出煤烟。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和通风。船上的25五台双端以及四台单端锅炉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强大的动力使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速度达到23节。动力系统有三套主机:其中两套为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一套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达到51000马力。船上有891名船员,可以运载2200名以上乘客。
但是白星公司的兴趣不在追求速度这方面。在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奢华和精致堪称空前。船上配有室内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图书馆、升降机和一个壁球室。头等舱的公共休息室由精细的木质镶板装饰,配有高级家具以及其他各种高级装饰,并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阳光充裕的巴黎咖啡馆为头等舱乘客提供各种高级点心。泰坦尼克号的二等舱甚至是三等舱的居住环境和休息室都同样高档,甚至可以和当时许多客轮的头等舱相比。三台电梯专门为头等舱乘客服务;作为革新,二等舱乘客也有一台电梯使用,不过,三等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像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号。……不错,就像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奥林匹克号甚至连地毯都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然后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
船上最为奢华之处是头等舱的大楼梯,位于第一和第二烟囱之间。配有橡木镶板以及镀金栏杆的大楼梯一直延伸到E层甲板,顶部是由熟铁支架支撑的玻璃穹顶,使自然光洒满大楼梯。楼梯顶部的墙上镶有一盏钟,钟两侧雕刻着象征高贵和荣誉的寓言人物。在第三和第四烟囱之间还有一个相对朴素的类似楼梯。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忠实的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乘客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露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不进水的)隔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低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造船专家》(The Shipbuilder)杂志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读历史那地图上老有不列颠却不怎么介绍谁能介绍下
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是一个位于欧洲西方外海的岛屿,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以及周围一些小岛,目前为英国控制。 不列颠岛为欧洲最大的岛屿. 历史:随着罗马军团在公元400年撤退到高卢(今天的法国),不列颠诸岛也进入一个持续数世纪的黑暗时代,期间并没有任何的文献记载留存下来。自从罗马的统治消失后,在蛮族无情的入侵和迁徙的情况下,罗马化的不列颠文化仍维持了约四百年的时间。塞尔特人从爱尔兰渡海而来(一个名叫苏格狄的部落,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不列颠本岛的北方部份为「苏格兰」)。撒克逊人和英格鲁人来自日耳曼,弗利然人来自今天的荷兰,而朱特人则来自今天的丹麦。到了公元600年,英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控制了今日英国的大部分,只有威尔斯、苏格兰和西康瓦耳仍然控制在塞尔特人的手中。 新的居住者被称为英格鲁撒克逊(来自英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英格鲁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文化(英格兰的原意是英格鲁之地),也用他们的日耳曼语(英语)取代本土的塞尔特语和以前传入的拉丁语。尽管在后来仍然不断遭到入侵,甚至完全被军事征服,但不列颠本岛的南部和东部,从此就被称作英格兰(她的人民为英国人,语言为英语)。 在865年,英国的和平被新的入侵者粉碎。侵袭法国和日耳曼的丹麦维京人组成一支大军,并将他们的矛头转向英国。在十年之间,英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大部份领土不是被攻陷就是自告投降,只有西撒克逊人(今天的威塞克斯)仍然为阿弗列控制,他是唯一被尊称为「大帝」的英格兰统治者。 英格兰被维京人、西撒克逊人和其他少数英格兰人的王国等割据将近二百年。维京人的管辖地区实施丹麦法(受丹麦的法律治理),他们所接受用来换取和平的钜额付款被称作丹金(给丹麦人的献金)。丹麦人成为基督徒后就逐渐安定下来,这段时期,英格兰人开始攻□丹麦人,954年最后一个维京国王在约克被杀,英格兰接着首次被来自威塞克斯的英格兰国王统一。 1066年,贤者(国王的顾问)提议由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哈罗德登上王位,除此,尚有两名王位争夺者:挪威国王赫洛德哈达拉达(意即强硬的统治者)和诺曼第的威廉公爵。挪威人首先在约克附近登陆,但在斯坦福桥一役被哈罗德打败,哈罗德在获胜后,就立刻调动他的军队南下杭斯丁与威廉作战。这场拉锯战一直打到黄昏,哈罗德也被流箭射中眼睛造成致命的创伤。第二年,威廉征服了英国,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在中古时代的后半期,威廉的继承者耗费了大部份的时间和国力,投入一连串的战争以扩张或保有他们在法国取得的土地。英国和法国在1337年到1453年之间的百年战争,乃由断断续续的战斗构成,肇因于英国国王宣称自己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此外,这场战争也肇因自争夺获利丰厚的羊毛贸易控制权,以及法王对苏格兰独立的支持。战争初期的特色是一连串的不可能,例如英国在战场上的胜利,是得利于他们的长弓兵在远距离之外,就把大批装甲华丽的法国骑士击倒。 可是,英国人却无法结束战争,而法国也恢复了元气。在圣女贞德(声称受到上帝感召的农家女)的号召之下,法国人展开反击,并在1453年攻占波尔多后结束了战争,英国人在欧洲也只能保有加莱这个地方(并没有控制这个地方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