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的意思
1、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板尺。2、佛教戒师向僧徒说戒时的用具,两块长方形小木,一仰一俯,仰木在下稍大,用俯木敲击发声。引证:唐·百丈怀海《百丈清规·沙弥得度》:“设戒师座几,与住持分手,几上安香烛、手炉、戒尺。”翻译:摆设了戒师的座位,与住持各自上香、拿着作法事时所执的香炉和戒尺。读音:jiè chǐ 例句:除金刚杵外,还有数人寻到破损的香炉、戒尺、铜铃、鱼鼓等。扩展资料戒尺形态:“戒尺”指佛教的一种法器:“戒尺”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阔一寸分余,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余、阔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这种“尺”,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的。近些年来,僧伽们所用的“尺”,已大有改变。比较常见的,多半是用一条木块,敲击几案而已。其木块长约台尺四五寸、宽厚各约一寸一分。 这自然不是我所说的那种“戒尺”。
戒尺有什么意义?
教鞭”和“戒尺”曾是古代教师必备的工具,和教师这个古老职业一样历史悠久。既然说“教不严,师之惰”,必要的惩戒理应是教师行教的必要手段。然而,一些教师在使用“戒尺”时却很困惑,有些地方立法赋予教师们“管教权”,教师们却表示“你敢给,我可不敢接”。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教鞭和戒尺是一种负激励的工具。“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会根据一定的行为后果来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就是根据一些行为后果预测来决定“强化”或“弱化”被管理者的行为。其中,奖励是正强化的激励手段,而惩戒是一种对消极行为采取的警戒性措施。扩展资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根据权责相统一的原理,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管教权必须得到保证。但这不意味着“戒尺”可以高高举着,可以随意行使,“戒尺”的使用必须注意明晰的界限,要在区分错与非错、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在确保教师行教的善意初心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使用“戒尺”,以此确保“戒尺”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奖励和惩戒等教育工具组合使用,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参考资料:人民网-"戒尺"该不该重回课堂?学生:"用心奖罚",我接受
戒尺的基本含义
戒尺的基本含义:“戒”的意思是警戒,惩戒。“尺”的意思是尺度,标尺,标准。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 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扩展资料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晚清以来,随着西学、新学的兴起,传统学问在新式学堂里逐渐式微,尤其是随着一九零五年废除已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私塾制度以及塾师亦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去的,自然还有莘莘学子无法忘怀的“戒尺”。“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这样的“创伤记忆”,定然不会只是一两位少年学子的求学经历。
戒尺是什么意思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晚清以来,随着西学、新学的兴起,传统学问在新式学堂里逐渐式微,尤其是随着一九零五年废除已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私塾制度以及塾师亦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去的,自然还有莘莘学子无法忘怀的“戒尺”。扩展资料:《四川日报》的一篇报道说是戒尺在网上热销,记者在网络商城上搜索戒尺,发现品类繁多,有一家店铺打出的旗号是“戒尺打手心打屁股,家法弟子规竹戒尺”,月销量高达8374笔。记者发现,这些戒尺制作精美,长约50CM,上面雕刻着诸如《诫子书》《论语》《朱子家训》《孝经》《三字经》等古代训诫语录。戒尺,在古代用以提醒人们要懂规矩,遵礼法。而今,对于我们所有人,心中都应有一把戒尺,来衡量、规范自己,来给我们指通向实现梦想的道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尺
戒尺一词中戒怎么解释
戒尺的戒,在这里是惩戒的意思,也有警告之意。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这种“尺”,是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的。可以想象,古时候,教育是很严格的。所谓不打不成材,这打指的是戒尺之惩罚性的打痛学生,记住改过不二。
在戒尺一词中戒应选解释什么?
1.戒尺的基本含义“戒”的意思是警戒,惩戒。“尺”的意思是尺度,标尺,标准。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 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2.戒尺作用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我们还是先看看前人是怎么用的。看来这戒尺的使用还真的有些讲究。它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今天的人不用它自有不用它的道理。从教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我问过别人,别人也问过我:在施教过程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呢?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做教师的首先要有“德”。一个教师的威信绝不是“打”出来的。“打”或许是一种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孩子就像桑园里的小桑树,只有耐心地培育,才能成材。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打”,那至少说我们缺乏爱心。再说了,如果连“打”的力气也没有了呢?当然,恰到好处的“打”有时候也是可行的,这可以打去邪气,打去傲气,打出志气,打出勇气。但是如果你把孩子当出气筒,那你只能打出晦气。这是一着险招,没有大匠运斧之功,不用最好!郭沫若一看,傻眼了,老师全知道了,认个错儿吧,灵机一动,对了个下联:还要用戒尺吗?老先生就眯着眼睛偷着乐吧!看来,戒尺这东西不坏,到底怎么用?就不用我多说了。我最后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心中不能没有一把戒尺——不能没有“戒”;不能没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