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篱和藩篱的区别
两者意思相同,指篱笆,引申为屏障。“蕃”基本解释为茂盛、蕃茂或繁多。拼音读bō 时,表示吐蕃(Tǔbō)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通“藩”时指篱落,屏障,例如《诗·大雅·崧高》中的“四国于蕃,四方于宣”。1、藩篱 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春秋末期左丘明):“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2、蕃篱 蕃篱,读音为fān lí,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篱笆,引申为屏障。3、蕃的读音(1)bō——吐蕃(Tǔbō)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另见fān; fán(2)fān【名,动】通“藩”篱落;屏障〖fence〗如:蕃蔽(屏障);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藩屏;捍卫〖shield; guard〗又如:蕃杆(藩屏;护卫);蕃辅(捍卫辅助);蕃宣(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蕃卫(捍卫)封建王朝分封的侯国〖state〗。如:蕃王(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通“番”〖foreign〗周代谓九州之外的夷服、镇服、蕃服。后用以泛指域外或外族。如:蕃人(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舶(海外入境的船舶);蕃国(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轮流更替。如:蕃匠(即番匠。唐代轮班到官府工场服役的工匠);蕃变(变迁;变化)另见fán(3)fán【形】同本义〖luxurious〗如:蕃茂(草木繁盛);蕃茏(草木繁盛);蕃华(盛开的花。比喻青春年华)众多〖numerous〗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周敦颐《爱莲说》又如:蕃多(繁多);蕃庶(众多);蕃祉(多福,福泽深厚)通“繁”。盛〖flourishing〗。如:蕃盛(繁荣昌盛);蕃庶(繁荣富庶)通“皤”。白色〖white〗又如:蕃马(白马);蕃发(白发)(4)fán【动】繁殖;增长〖propagate; multiply〗如:蕃孕(蕃衍孳息,生息孕育);蕃育(孳生长育);蕃息(繁盛生长)另见fān蕃衍fán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藩篱百度百科-蕃篱百度百科-蕃
潮剧起始于那个朝代
一、简要描述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福建闽南南潮语区,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叶清发等。 回顾五六十年代潮剧旺盛时期,主要得益于一批艺术基础较好的优秀名演员,如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扮演的成名作《扫窗会》中的王金真,《苏六娘》中的苏六娘和《辞郎洲》中的陈璧娘;洪妙扮演的《杨令婆辩十本》中的佘太君;张长城在《闹开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诰命夫人;吴丽君在《荔镜记》中扮演的安人;还有范泽华、肖南英、谢素真、叶清发、陈瑜等都是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优秀名演员,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好评。七十年代至现在的方展荣、吴玲儿在《柴房会》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陈秦梦在《袁崇焕》中扮演袁崇焕;蔡明晖在《春草闯堂》中扮演春草;陈学希在《张春郎削发》中扮演张春郎和最近上省文艺展演的新编古装潮剧《葫芦庙》中扮演的贾雨村;还有潮剧金嗓子的郑健英和方展荣在现代潮剧《老兵回乡》扮演的男女主角,以及潮剧新秀张怡凰在《烟花女与状元郎》中扮演的李亚仙;陈幸希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 二、发展历史 潮音班,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及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曰潮州戏。”1958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和1975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三、艺术特点 1、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2、唱腔 潮剧演唱用真声,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有很大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潮剧的声腔在明代称为“潮腔”,也称“潮调”现在存世的潮腔剧本,有明嘉靖丙寅(1566)刊刻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万历辛巳(1581)刊刻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和万历年间刊刻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苏六娘》)等。万历辛巳刻本《荔枝记》,署有“潮人李东月编集”,用潮腔演唱是与嘉靖刻本《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镜记》,在曲牌名之下标有“潮腔”或“泉腔”字样,是两个声腔剧种通用的剧本。两个声腔通用一个剧本,这不是唯一的一个。清顺治辛卯刊刻的《新刊时兴泉朝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也是潮、泉两个声腔的通用本,反映了粤东的潮剧与闽南的梨园戏两个古老剧种在历史发展上的一些关系。 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3、音乐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乐部分,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潮剧的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四、传统剧目及代表人物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清传奇杂剧,如《琵琶记》、《白兔记》、《破窑记》、《玉簪记》等,此类剧目文词典雅,乐曲古朴、做工细致;一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枝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剧也能结合时代需要,编演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剧目,如抗日战争期间,反映抗战时事的剧目大批出现,著名的有《卢沟桥纪实》、《韩复榘伏法记》等,对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潮剧的著名编剧有谢吟,代表作有《秦凤兰》、《赵少卿》、《大义灭亲》等;还有吴师吾、林先玉、洪逊、陈名振等,各有一批名作传世。著名艺人有李德意、蔡龙汉、洪妙等。 五、现状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蕃王和藩王的区别怎样区分
一个是外民族的国王,有实权,另一个是皇帝分封的皇子,没实权。
藩王:是介于地方长官与独立君主之间的统治者。他们可能是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长官,或者由某强国册立统治某地区的半独立君主。藩王一般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并非一般的地方长官职衔,而是比地方长官职衔较为尊贵的封号。久而久之,这些名衔会演变为真正的君主称号。蒙兀儿帝国辖下的纳瓦布、尼扎姆,大塞尔柱辖下的阿德贝格,奥斯曼辖下的凯迪夫、德伊、贝伊,中国明朝时期的燕王等都是藩王的典型例子。
在《红楼梦》全本中与贾探春有关的回数。比如,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
第2章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3章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5章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第7章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18章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20章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22章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23章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27章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28章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29章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35章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37章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38章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39章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40章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42章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第43章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45章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46章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48章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49章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50章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52章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第55章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56章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58章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60章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61章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62章 憨湘云醉眠芍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63章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70章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71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73章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74章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75章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76章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77章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81章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82章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83章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84章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85章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87章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94章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95章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第98章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99章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100章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101章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102章 宁国府骨肉病灾?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119章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为什么贾探春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
林黛玉只是失去双亲借住在贾府的外孙女,而薛宝钗则是有钱有势有底气的女子,她来贾府是做客,自然贾探春会更加亲近薛宝钗了。而且贾探春和薛宝钗的性情志趣相投,自然两人会更加交好。林黛玉来到贾府抢占了贾母的欢心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而贾探春是贾母的孙女,在林黛玉没来贾府之前一直是“三春”和宝玉在贾母面前颇受宠爱和欢心。但林黛玉的突然到来,打乱了这个圈子,因为贾母对女儿的爱屋及乌,所以对林黛玉非常的怜爱。林黛玉一来贾府,贾母就让林黛玉和宝玉一同起居,都放在自己的身边看顾,而此时的探春已经划为贾母宠爱的二线了。而探春本就是庶出,一旦她不能得到贾母的重视和宠爱,那么她自然会去厌烦林黛玉。王夫人不喜林黛玉直接导致了探春对林黛玉的态度走向探春和林黛玉本就是不同性格的人,探春喜欢薛宝钗这种识大体有想法的自主女性,而不是林黛玉这种整天沉迷于儿女情长的理想主义者。所以作为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她心里的理想儿媳绝不是林黛玉,如果不是贾母很喜欢林黛玉,早期王夫人是不可能重视林黛玉的。薛宝钗的到来无疑是让王夫人看到了更钟意的儿媳人选。薛宝钗识大体又善于人情世故和交际,薛宝钗有着作为当家主母的素养,而林黛玉虽然富有才情,但总是有一股病气萦绕,这让王夫人甚是不喜。而且古代女子地位比较低,作为儿媳的人选来说,王夫人肯定更喜欢身体健康体态丰腴的薛宝钗,因为这种身材的女子更好生养。而作为庶女的探春,要在王夫人手底下过日子,自然不能做违逆王夫人心意的事情。所以探春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会更喜欢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毕竟探春的身份和心气都决定了她不可能和林黛玉交往过密。
挪,蒸,秧,番,锻,萎,雅,勃中有哪两个是形声字?
秧和锻是形声字。一、秧拼音:yāng释义:1、植物的幼苗:秧苗。树秧儿。秧田。育秧。插秧(特指稻苗)。2、某些植物的茎:瓜秧。拉秧。3、某些初生的小动物:鱼秧子。4、栽植;畜养:秧几棵树。他秧了一池鱼。二、锻拼音:duàn释义:1、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锻工。锻件。锻接。锻炼。锻压。锻造。2、锤击:“取石来锻之”。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下秧[xià yāng] 插秧。2、秧秧[yāng yāng] 稻苗茂密貌。3、秧马[yāng mǎ] 古代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4、分秧[fēn yāng] 将稻种播种于秧田中,待成苗后,分而插之,谓之分秧。5、鱼秧[yú yāng] 指比鱼苗稍大的小鱼。
护、活、把是形声字吗?知道的请帮忙回一下,谢谢!
都是
挪
nuó
[动]
⑴ (形声。从手,那声。本义:揉搓)
⑵ 同本义 [rub]
两手自相挪。——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⑶ 移动,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move]
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挪玉一降。”——《西游记》
番
fān形声字。从釆 从田,从田地采收 为番
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古代的地域名。
“釆”意为“兽足”。“釆”与“田”联合起来表示“田地上的兽足迹”。本义:田地里的动物足迹。引申义:田地上面左右交替的两行动物行走足迹。再引申义:左右交替。说明:中国古代称外国为“番”(“土番”、“番邦”等),这是因为番邦来朝,番邦使节云集朝廷,为了便于天子逐一认识交谈,典礼官就将各位使节分列成左右两行,天子按照先后次序,先同左边第一位使节寒暄交谈,接着再与右边第一位使节寒暄交谈,……依次类推。天子每见一位使节,典礼官都会报告其邦其国的称号,即所谓“番号”。就这样,天子用左右交替的办法完成见面交谈这一重要礼仪程序。
〈名〉
通“藩”。篱笆 可种植物,或养动物。
抗折其貌以象墁(màn以泥茨涂屋)茨番阏(è雍塞)也。――《荀子·礼论》。杨倞注:“番,读为藩。藩篱也。”
另见pān
番邦
fānbāng
旧指外国或外族
"昭君和番"是怎样的一种象征
巾帼英雄,舍身为国。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