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与“制订”的区别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1、“制定”与“制订”都有表示创制、拟定的意思,但“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2、 “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 “制定”主要表已经决定,不再更改。如“制定了工作方针”,表示工作方针不但已经拟出来,而且已经定案了。“制订”表示正在进行,或者表示某种打算,或者没有最后定案;3、“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和制订,预定和预订虽然在词典上的意思相同,但在法律文本上有差别。 定意为定下来,不会轻易改动,订为虽然成形,但可能有待改动。 例如定金和订金也有不同;4、“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举例: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扩展资料:“制定”和“制订”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动词,都有表示创制、拟定的意思。“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明白了“制定”和“制订”的区别,就不至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再实际运用中,也就能够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制定
制定和制订有什么区别?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区别是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务虚的东西用制订(如规章制度),务实的用制定如制定作战计划。制定主要表已经决定,不再更改。制订表示正在进行,或者表示某种打算,或者没有最后定案。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如果是将要或已经进行宜用制定,如果是正在进行宜用制订。扩展资料:制定,常常是定出具有强制性和决策性的法令、政策。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制订,常常是创制和拟定出具有制约性和商议性的条约、方案。如《汉语拼音方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制订”即拟订,意思是起草、设计,强调的重点是从无到有的创制过程,比如“制订理财方案”。“制定”即拟定,意思是把起草、设计的内容确定下来,强调的重点是创制的内容已经成为规定,轻易不可移易,比如“方案早已制定,关键在于落实”。可以说,“制定”的含义比“制订”多,用简单的等式,可以大致表示为:制定=制订+成为规定。二、用法不同“制订”的对象,因为是初创的,所以常常是临时的、易变的,约束与适用的范围比较小,比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装修草案”“制订具体实施细则”等。“制定”的对象,则因为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常常是长期的、稳固的,约束与适用的范围比较大,比如“制定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制定社会发展规划”等。三、注重点不同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定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是什么?
“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②“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加点词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
不同的语素“定”和“订”:
1、“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
2、“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