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

时间:2024-05-14 02:42:36编辑:优化君

哀乐是谁发明的?

哀乐是民间音乐,由罗浪重新创作改编的。《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1945年,罗浪等三人皆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所属的抗敌剧社音乐队骨干成员,罗浪本人担任指挥兼作曲。这一时期,音乐队来了个绰号“喇叭转”的民间唢呐艺人,此人为保定人氏。在“喇叭转”演奏的曲目中,有一支婉转凄切的曲子,据他本人说是专用于红白喜事。罗浪等人颇感兴趣,便记下了此曲乐谱。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庆祝开国盛典,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受命组建联合军乐团。大典用曲的选定非同寻常,时任阅兵指挥部主任的杨成武指示罗浪将拟选曲目报告上送。几天后,罗浪兴奋地得知,他所呈送的典礼曲目几乎被全部圈定。其中有一支特别的乐曲,便是1945年催生于张家口,后又几经艺术加工而成的《哀乐》。扩展资料罗浪表示,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1949年9月30日下午5时,新中国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随后在天安门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这是《哀乐》首次在国家典礼仪式上被采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发布讣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将《哀乐》播放全国。

哀乐中年什么意思

  这出自是古代成语典故,也叫哀感中年,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后有“哀感中年”之语,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也有人写为“哀乐中年”。
有人以这为题拍了电影,文华影片公司于1949年摄制了电影《哀乐中年》,讲述中年困境。


哀乐的创始人是谁?

专门用于丧葬或追悼仪式的悲哀乐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哀乐的内容及演奏演唱方式是不同的。中国现用的哀乐选自陕北安塞地区的民乐。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在深入安塞地区采风时搜集到一首商调式哀乐。1942年刘志丹的灵柩移置于保安县(今志丹县 ),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的大会上,首次由安波为此曲填词 ,演奏了这支歌,名为《公祭志丹同志》。当时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乐队承担了奏乐任务。自此这首商调哀乐逐渐在晋察冀等解放区流传开来。1949年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第一任指挥罗浪为此曲配置了和声 ,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
1936年,刘志丹同志奉党中央指示率队东征,不幸牺牲于山西中阳县的三交镇。1942年,党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灵柩迁移到他的故乡----保安县(今志丹县)。为使这次移灵仪式搞得隆重些,“鲁艺”乐队承担了移灵奏乐的任务,并由马可、安波等五名音乐工作者组成哀乐创作小组。他们根据当时广泛流传于晋陕一带的民间送葬等曲子,改编成了正式的哀乐。这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哀乐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篇:掘拼音

下一篇: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