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

时间:2024-05-17 18:53:07编辑:优化君

吾之生也,为世所笑,终老地上,而亦何之!

我如果不去,保住了生命,却被世人耻笑,最终老死于地上,那又能怎样呢?
出自《吴越春秋》。伍尚为人重德行,仁孝而慈爱,其父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入狱,当楚平王派人召见他们兄弟时,明知此去必死,仍选择去救父亲,于是含泪与弟弟辞别,终与父亲被平王杀害。这句话是伍尚和弟弟伍员告别时说的。原文:尚泣曰:"吾之生也,为世所笑,终老地上,而亦何之?不能报仇,毕为废物。汝怀文武,勇于策谋,父兄之仇,汝可复也。吾如得返,是天佑之,其遂沉埋,亦吾所喜。"


一个王字旁加一个“探”字去掉提手旁念什么?

一个王字旁加一个“探”字去掉提手旁念“琛”琛,读音[chēn]注释珍宝:琛宝。天琛(天然的宝物)。出处琛,宝也。——《说文新附》来献其琛。——《诗·鲁颂·泮水》献琛执贽。——张衡《东京赋》其琛赂则琨瑶之阜。——左思《吴都赋》 康熙字典原文:【集韵】【韵会】痴林切【正韵】尹森切,音棽。【尔雅·释言】琛,宝也。【疏】美宝曰琛。【诗·鲁颂】来献其琛。【木华·海赋】天琛水怪。【注】天琛,自然之宝。  又【集韵】式针切,音深。义同。  又【韵补】叶陟纶切,音屯。【李尤函谷关赋】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献琛。 【集韵】亦作賝。分类:【午集上】【玉字部】

为什么国王的妻子是王后称陛下,而女王的丈夫只是亲王称殿下?

只需要理清英国皇室婚嫁跟头衔的关系。首先,按照传统,女性嫁给地位更高的男性贵族时,会自动获得与丈夫对应的女性贵族头衔。比如,一个路人女生张小丽嫁给肯特郡的赵小刚亲王,那么她在结婚后就自动变成张小丽王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平民出身的“凯特王妃”。她在2011年嫁给威廉王子之后被册封为剑桥公爵夫人,就是因为威廉王子封地于剑桥,爵位是剑桥公爵。之所以我上面用了引号,是因为国内媒体普遍称呼的“凯特王妃”其实是错误的,威廉王子还不是亲王,如果凯特是王妃的话那俩人岂不是乱伦。常看清宫宫斗剧的盆友们该知道,这里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凯特王子妃,辈分才对。其次,与之相反的,当贵族女性嫁给一个比她头衔低的丈夫时,她是不失去原本的荣衔的。我们知道,现任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原本是希腊和丹麦的王子。当年,他为了迎娶伊丽莎白公主,在订婚前放弃了自己的爵位,归化了英国籍。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当时的英国王乔治六世看到人家净身离家前来入赘,倒也一点也没含糊,礼尚往来的在婚前就封了他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neth)和格林威治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这个“爱丁堡公爵”是个大爵位,以往也有国王本人兼任,所以菲利普王子完全没吃亏。而这样一来,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配个公爵也就不失身份。按照规矩,公主婚后也多了一个爱丁堡公爵夫人的身份。但是,后来世事变迁,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菲利普亲王却不能因此称陛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英文里“Queen”这个头衔有含义全然不同的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婚爵,即皇后娘娘(queen consort),就是皇上的老婆,电视剧里经常充当大反派给皇上吹枕头风,动不动还派个恶嬷嬷收拾小贱人那位。这类皇后的丈夫当然必须是国王,她也仅是凭借婚姻获得了皇后的身份。第二类是摄政女王(queen regent),也就是小皇帝的妈妈,在皇帝年幼时垂帘听政,左右国事。她们的中国同行还有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特别称呼——老佛爷。这类皇后的丈夫往往也是国王,而且大多数已经去了。伦敦一区就有条主街就叫摄政街,上头有家和果子卖地道的铜锣烧,大家有机会去旅游的话记得去尝尝。第三类是袭爵,即女王(queen regnant),现在的英女王就是这类。由于封建时代是男权社会,只有在完全没有男性继承人时下才会由公主登基,因此女王并不多见。她们完全是由于自身显赫的血脉获得了国家的正朔法统,所以即使她们的丈夫爵位不高,也不妨碍她们自己保留最高头衔,也就是女王陛下(Her Majesty the Queen)。因此,不论皇后出身高贵还是平民,她嫁给国王后都是皇后。但不论女王的丈夫是亲王还是骑士,他们都不会因为女王登基而获得国王头衔。比如现在的菲利普亲王,虽说身为王子之尊前来入赘,让人非常感动,可是也不至于让他岳父以国相许。然而,这也不是没有前例。比如,在16世纪,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娶了当时的英女王玛丽一世,英国议会就通过了法案给他上了英国国王的尊号。这是因为,人家腓力二世的爸爸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也是阿拉贡、西西里、那不勒斯和低地国家等一堆国家的共主。当时西班牙国力强盛,纵横四海,而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遗产的腓力二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富二代。因此,人家娶你个英格兰女王是给足了面子。实际上,腓力二世在婚后嫌弃英国地方太偏,属于欧洲郊区,也没怎么在英国住,看起来也没在乎英国王的称号。后来他组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了打击新教兵败北海,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英国海军,西班牙帝国由此而衰,日不落帝国自此而始,正说明了好男人不能欺负娘家人的道理。说句题外话,这个玛丽一世就是著名的“血腥玛丽”。现在还推出了同款鸡尾酒,番茄汁兑伏特加,还得加辣根、芹菜、盐和黑胡椒什么,喝起来更像是料酒加多了的西红柿汤。这位霸气总裁腓力二世并非孤例。还有一位娶了苏格兰女王的亨利斯图尔特曾祖父是亨利七世,后来亨利也被国会同意称国王,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詹姆斯一世。我个人是觉得欧洲这帮贵族在为小孩起名方面实在是没什么想象力,翻来覆去几个名字用了千把年,可能是算命风水行业太不发达,相关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所致。总的来说,能够通过娶女王而获得国王王位的人,一般也不太在乎这个王位。而就算你是个正港王子,也没法通过娶女王上位。不知各位心怀壮志的男同胞看到此处,是否听到了梦碎的声音。

冀中的地道战资料

冀中的地道战示意图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5-08/08/content_2168785.htm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冉庄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3年1月7日,30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这里还有一些课本的下载http://www.bgy.gd.cn/wenbo/101.htm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


冀中的地道站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上一篇:书馆

下一篇:abj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