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磁是什么概念?
地磁 dìcí
[geomagnetism;terrestrial magnetism] 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罗盘指南和磁力探矿都是地磁的利用。
又称“地球磁场”或“地磁场”。指地球周围空间分布的磁场。地球磁场近似于一个位于地球中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它的磁南极(S)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N)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地表各处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都因地而异。赤道附近磁场最小(约为0.3—0.4奥斯特),两极最强(约为0.7奥斯特)。其磁力线分布特点是赤道附近磁场的方向是水平的,两极附近则与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通常把地球磁场分为两部分,即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基本磁场”和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
自从人类发现有地磁现象存在,就开始探索地磁起源的问题。人类最早、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地球是一块大磁体,北极是磁体的N 极,南极是磁体的S极。这种想法不但中国古代有,在西方1600 年以前吉尔伯特也提出过这样的论点。
但是这种论点有一个片面性,地球本身是个大磁体,这说明地磁场的起因是纯属地球内部的原因。那么地磁场的产生有没有地球外部的原因呢?也就是说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太阳的磁场,乃至地球在太阳系中最初生成的时刻,有没有形成地磁场的因素呢?
通过卫星和宇宙飞船对空间环境的探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虽然太阳黑子引起的电磁亚暴会剧烈地干扰地磁场,但是可以排除地磁场形成的外部原因。
那么地磁场产生的内部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种认为地球内部有一个巨大的磁铁矿,由于它的存在,使地球成为一个大磁体。这种想象很快被否定了。因为即使地球核心确实充满着铁、镍等物质,但是这些铁磁物质在温度升高到760℃以后,就会丧失磁性。尤其是地心的温度高达摄氏五六千度,熔融的铁、镍物质早就失去了磁性。因而不可能构成地球大磁体。
第二种看法是认为由于地球的环形电流产生地球的磁场。因为地心温度很高,铁镍等物质呈现熔融状态,随着地球的自转,带动着这些铁镍物质也一起旋转起来,使物质内部的电子或带电微粒形成了定向运动。这样形成的环形电流,必定像通电的螺旋管一样,产生地磁场。但是这种理论如何去解释地球磁场在历史上的几次倒转呢?
第三种看法认为是地球内部导电流体与地球内部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地球内部本来就有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转,带动金属物质旋转,于是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又产生了地球的外磁场。因此这种说法又称做“地球发电机理论”。这种理论的前提是有一个地球内部磁场,那么,这个地球内部磁场又是来源于什么地方呢?它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这又无法解答了。
此外还有旋转电荷假说、漂移电流假说、热电效应假说、霍耳效应假说和重物旋转磁矩假说等等,这些假说更是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地磁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地理极和地磁极为什么定义的不一样?
地磁极是相对于磁体而言的(在这里地球就相当于一个大磁体),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南北相反,地磁S极位于地理N极附近(由于磁偏角,它们并不完全重合),也就是地球的北边,地磁N极则在地理S极附近. 关于你的问题:它们之所以相反,是因为地理南北极是人为定义的.而地磁南北极是根据磁感线方向而定的:磁体内部的磁感线由S指向N,而地球相当于一个磁体,人们发现它内部的磁感线是有地理北极指向地理南极,故地理北极附近就是地磁南极(S)
地磁是什么回事呢?
地磁场
为什么磁体能指南北呢?原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如下图所示。
地磁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行军、航海利用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来定向。人们还可以根据地磁场在地面上分布的特征寻找矿藏。地磁场的变化能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当地磁场受到太阳黑子活动而发生强烈扰动时,远距离通讯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中断。假如没有地磁场,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通常叫太阳风),就不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而直射地球。在这种高能粒子的轰击下,地球的大气成份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生命将无法存在。所以地磁场这顶“保护伞”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地磁场的发现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4——1094)在公元1086年写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方家(术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是历史上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来研究磁偏现象的人。提出较系统的原始理论的是英国人吉尔伯特。他在1600年著的《磁体》一书中,把当时许多有关磁体性质的事实都记了下来,同时创造性地作了划时代的实验:把一块天然磁石磨制成一个大磁球,用小铁丝制的小磁针装在枢轴上,放到该磁球附近,在这磁球面上发现小磁针的各种行为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指南针的行为完全一样。吉尔伯特用石笔把小磁针排列的指向标出一条条线,画成许多子午圈,与地球经线相像,也有一条赤道,小磁针在赤道上则平行于球面。因此吉尔伯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磁子午线汇交于地球两个相反的端点即磁极上。
地磁场的强弱叫地磁感(应)强度,地磁场的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处地磁场方向与地面水平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倾角,这三个物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但是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到邻近的另一个地方,地磁要素的变化一般都十分微小。
地磁场图记录了地球表面各点的地磁场的基本数据和它们的变化规律,它是航海、航空、军事以及地质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船舶和飞机航行时,用磁罗盘测得的是地磁方位角,因此只有知道了当时当地的磁偏角数值,才能确定地理方位和航行路线。
一般来说,地磁要素的变化是很小的,但是跟太阳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磁暴现象,却发生得十分突然。这是因为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时候,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氢弹爆炸的威力,同时喷射出大量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射到地球上形成的强大磁场迭加到地磁场上,使正常情况下的地磁要素发生急剧变化,引起“磁暴”。发生磁暴时,地球上会发生许多奇异的现象。在漆黑的北极上空会出现美丽的极光。指南针会摇摆不定,无线电短波广播突然中断,依靠地磁场“导航”的鸽子也会迷失方向,四处乱飞。地磁场能阻挡宇宙射线和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是生物体免遭危害的天然保护伞。
地球上某些地区的岩石和矿物具有磁性,地磁场在这些埋藏矿物的区域会发生剧变,利用这种地磁异常可探测矿藏,寻找铁、镍、铬、金以及石油等地下资源。
在发生强烈地震之前,地磁的三要素也都会发生改变,造成地磁局部异常的“震磁效应”。这是由于地壳中的岩石,有许多是具有磁性的,当这些岩石受力变形时,它们的磁性也要跟着变化,从而可以较正确地作出“震前预报”。
地磁场曾经多次翻转
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熔岩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磁场曾经发生过多次翻转。众所周知,炽热的岩浆中含有数以万计的矿物质,就好像一个个“小指南针”。当岩浆冷却下来后,这些“指南针”也被固定住不再发生变化。这样,其“南北极”的指向就记录了当时地球磁场的方向。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平均每50万年翻转一次,而最近一次的翻转发生在78万年前。由于一百多年来磁场不断减弱,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磁场的又一次“大变脸”是否即将来临?
科学家指出,存在于地核周围的铁流体(熔融体)好像一部“发动机”,不停地将巨大的机械能转化成为电磁能,从而形成了地磁场。而铁流体有时会形成巨大的漩涡,迫使自己的流向发生变化,这就引起了地球磁场的改变。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5000到7000年才能完成。本来,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但是,在此过程中,保护人类免受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地球磁场将会完全消失,这就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南北极的地磁是怎样形成的?
地磁场的产生
地球的主磁场
由于在地球周围吸收和发出的光子信息能量存在差异,也就是存在光子信息的能量流向问题,存在电场,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待同一个地点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人们就说产生了磁场,通常说成是地磁场;地磁场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但是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为主要因素,是主磁场。
地磁场的方向
地磁偏角问题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磁场两极的连线,既不是地球自转轴,也不是地球公转轴的方向,由于地球主磁场是由于自转和公转引起的,那么,地磁两极连线就应该指向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轴之间的某一个方向,由于自转和公转所占的比例不同,偏角会发生变化。
就目前来讲,地球整体带负电荷,地球周围表现出以吸收光子信息为主,但是由于地表温度不同,向外辐射光子信息的能力不同,有些地方会表现出单位时间内发出与吸收光子的能量不同,也就是电场强度的数值不同,存在地磁场异常,有些地方甚至会出现发出光子信息的能量特别多,宏观表现为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信息能量比吸收到的光子信息能量多,局部表现出正电荷的电场强度,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光子信息能量的时间梯度不同,甚至是与常规的向反,就是说某些地磁场的异常方向会与通常的相反。
我们理解地磁换极,更加容易,由于某一个因素,突然使地球吸收的光子信息与发出的光子信息比例,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地球发出的光子信息能量,比吸收到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多,地球周围的光子信息能量流指向地球以外,像是地球带有正电荷,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磁场更换了极性,现在的S极变成了N极,现在的N极变成了S极,地磁场方向发生改变。如果地球是长期发出光子信息能量,多于吸收到的光子信息能量,地球能量就会不断减少,宏观表现为地球的环境温度很低。
太阳和月球都能影响来自地面的光子流强度和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和月球带来的光子流,对地磁场强度大小的改变,地磁场方向的改变比较小,没有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是说由于太阳、月球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改变地磁场的大小,影响两磁极的移动。
同样,来自宇宙光子流的影响也会改变地磁场的大小,影响两磁极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