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五蕴皆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四大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四大皆空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五蕴皆空
五蕴皆空,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出自《心经》。
我们读佛.经时,经常遇到“五蕴”一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经.文:以观舍利子为例,受想行识的相同道理论证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色蕴之中。
(二)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即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即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这就是末那识,称为意。三者为识,即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对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照是观照,见是心见,一见一切见,照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当下是空。色蕴是物质范畴,是色法,受想行识则是心法,物质的精神的,所有的一切当下是空,你可以理解为空性。
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人,知道世间万有皆是一心变现,心经正是论心。此之心便是万法万有之本来,时间、空间、时空内的一切、山河大地、天人鬼畜、花草树木、苦辣酸甜、悲愁喜乐,皆是此一念变现。细查万物万法本无自性,生灭不停本是空,空无形无相而能变现万法万相,故五蕴当下是空,五蕴与空是一不是二,五蕴即空,空即五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就是本来面目,就是一念心
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是什么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
照是用我们内心本来具足的智慧,照见我们身体内的色受想行识,只有达到五蕴皆空的时候,我们才能超越一切苦海,才能渡一切苦厄。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表的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心肝脾肺肾。色表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身体、毛发、手指盖,牙齿、皮肤、筋骨等,都属于色类。受想行识都属于心法上的。心法为四个,身体上的色是一个,加起来是五蕴。只有通过智慧来照,把自己的五蕴照空的时候,才能达到无我。无我的时候,就成为自在菩萨了,观自在菩萨了。菩提萨埵是大觉有情菩萨,简称大菩萨,是在菩萨这个层面上圆满具足,也属于圣人,但和佛还差一步。
【度一切苦厄】
把自己的病苦、心苦、烦恼妄想全都度空、度光。同时看别人苦的时候,帮助他人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不能自己明白了之后,不去帮助别人,那是小乘法门。学大乘法,大乘人要发大乘心,在自己明了的时候,一定要伸出友爱的手去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