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清明前,官府以特制银瓶盛金沙泉专程送长安进贡。《新唐书·地理志》:“湖州金沙泉以贡”。杜牧诗云:“泉濑黄金涌,芽茶紫壁截。”前句指的就是金沙泉。以此沸泉沏紫笋茶,茶汁如茵,香气扑鼻,啜之甘冽,沁人肺腑。故有“紫笋茶、金沙泉”之称。古代的《品茗》一文中也说:“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笋茶只半功”。用金沙水冲泡紫笋茶,色泽翠绿,兰香味甘,齿颊留爽,口感浓郁。唐代“茶圣”陆羽曾到此考察、隐居,写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茶叶经典著作《茶经》,他在《茶经》中评价浙西茶叶品质时指出“浙西,以湖州上”的评语,并作有《顾渚山记》二卷,多言茶事,论顾渚紫笋茶为第一。
唐代宗广德年间定为贡茶。进贡的紫笋茶定为5等,第一批在清明前十天启程,限期在清明前运至长安,所以又叫“急程茶”。贞元十七年(801)?刺史李词在顾渚山下修建贡茶院18间,工匠千余,役工3万,制茶累月方毕。院侧建清风楼、木瓜堂,并置枕流,息躬、金沙、忘归诸亭。是时,“湖常两州历任刺史颜真卿、张文规、杨汉公、袁高、于(左由右页)、杜牧和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皎然、陆羽等及宋代的苏轼、王十朋诸贤都曾至此品茶赏景,赋诗题咏。与顾渚茶齐名的顾渚山金沙泉,出顾渚山下。以银瓶贮水,随茶同质。
顾渚山茶业到清末衰落。解放后渐次恢复。1979年紫笋茶恢复生产,并连年被列为全国名茶。1983年,长兴县政府拨款重修忘归亭,并开发顾渚山金沙泉。
在顾渚山金沙泉一带还保留有内容都涉及贡茶的唐、宋摩崖石刻:在金山右侧的羊山右壁上留有唐湖州刺史袁高、于(左由右页)、杜牧的题字,虽经一干多年风雨,但字迹仍可辨析。在悬臼(上山下介),有唐湖州刺史杨汉公、宋龙图阁直学土汪藻等摩崖石刻四处。在斫射有唐张文规的石刻。悬臼还有霸王潭、巨人足迹等景点。以及相传楚霸王路经此处汲泉的水井,名“圣宫并”,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的金沙泉水是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含氡偏硅酸优质矿泉水,目前市场已经开发有“大唐贡泉”、“金沙泉”、“金沙贡泉”等品牌的矿泉水出售。
中唐大历年间,顾渚山产的紫笋茶、金沙泉列为贡品,皇帝对紫笋茶有特别的爱好,诏命湖州、常州刺史每年春季贡茶时到产区"修贡",并建造贡茶院。自此连续作贡达80余年,引来了文人墨客,作诗、题字。故在顾渚山至今保留有摩崖石刻三组九处:湖州刺史杨汉公题于唐开成四年(839),南宋龙图阁直学士、湖州知府汪藻和知府韩允寅等三处。
长兴金沙泉
金山村白羊山一组,由湖州刺史袁高、于頔、杜牧题名石刻,分别题于唐兴元元年(784)、贞元八年(792)、大中五年(851)。题于斫射岕老鸦坞一组:湖州刺史裴汶、张文规等题于唐德宗兴元年(784)、唐癸亥年(843)。石刻已列为县、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良好。(《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殿旁有金沙泉,原在寺的后门以内。泉内水不盈瓯,四时不竭。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人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力遒劲,结构和神韵,近似颜平原,李白楷书遗墨无多,无法考证。泉边有金钱树一株,相传为李白所植。此树即金钱柳,乃柳树之一种。
民间传为“九华三宝”之一,有所谓“九华三宝,金钱树、娃娃鱼、丁当鸟”之说。这棵金钱树还有一个传说:李白扶杖沽酒,杖头挂着酒钱,高山没有酒肆,于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酿酒。他将手杖植于金沙泉边,不料手杖竟长成了枝叶扶疏的金钱树。这个神话给金沙泉涂上了迷人的色彩,许多文人雅土取金沙泉水煮茗赋诗,流连忘返。
水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含有偏硅酸和锶、氡、锌、锰、锂、铁等40多种微量元素,感官性能良好,口味甘甜,是未受任何污染的优质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