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在哪

时间:2024-05-21 10:58:11编辑:优化君

王家坝闸 在安徽省哪个市?哪个区?

王家坝闸,全称淮河濛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左岸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处河南与安徽两省三县三河交汇处(固始、淮滨、阜南三县,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因坝建在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王家坝闸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建于1953年,2003年拆除重建。扩展资料:工程效益王家坝闸,作为濛洼蓄洪区入口控制工程,是淮河上中游结合部位的重要拦蓄工程,降低了洪河口水位,削减淮河洪峰,减轻上游灾害,最大削减洪峰流量1626立方米/秒,对确保上下游堤防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除了历史上豫皖两省官沙湖水利纠纷。对保护两淮煤矿、蚌埠市及津浦、阜淮铁路干线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王家坝闸的开启由国家防总统一调度。蓄洪区建成后,1953~1985年,达蓄洪以上水位11次,蓄洪10次。1982年曾蓄洪2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家坝闸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加快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王家坝闸今开始拆除重建

说起王家坝,大家都知道吧 可是王家坝在中国的哪里呢?

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距阜南县城25公里,东、南临淮河,西连洪河桥镇,北接于集乡,与河南省只有一河(淮河)之隔。是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座落其境内。王家坝镇的前身是崔集乡,在1991年崔集乡改名王家坝镇。 辖14个村,111个村民组,2.7万人,1.5万亩耕地,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


王家坝的发展前景

王家坝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盛产花生、毛豆、蔬菜和牛、羊、鹅等畜产品,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大有可为,“王家坝”商标的注册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群众文化及网络发展王家坝保庄圩建设县域第一批镇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有藏书万册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田,带来丰富知识.王家坝所属7个行政村也实现三通,电话\有视电视\ADSL宽带,在王家坝多个网民努力下,自发建立公益性网站,为王家坝对外宣传提供了便立窗口,树立王家坝及王家坝精神互联网的品牌形象.

安徽阜阳王家坝水 水流向哪里

流向蒙洼蓄洪区。2020年7月10日中午12:30,淮河王家坝的十三孔闸门全部打开,淮河水已经快速流向蒙洼蓄洪区。蒙洼蓄洪区的面积是1953年设立的千里淮河第一座蓄洪库。建成以来,先后14次蓄滞洪水。库内辖4个乡镇,有131座庄台,涉及15万余人,耕地面积18万亩。蒙洼蓄洪区王家坝分洪闸设计分洪流量1626立方米每秒,设计蓄洪水位27.66米,相应蓄洪量7.2亿立方米。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当王家坝水位达到29.0米,且有继续上涨趋势时,开启王家坝闸启用蒙洼蓄洪区蓄洪。扩展资料:这次是王家坝闸1953年来的第15次行洪,王家坝闸处于淮河中游,位于河南和安徽的交界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水流特点,也决定了王家坝闸在淮河防汛中的起着重要作用。这个闸门的起闭不仅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也直接关系到蒙洼蓄洪区15万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参考资料:中国广播网-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 王家坝水库10日开始泄

安徽泄洪区再次上热搜,此前是否有过泄洪的经历?

到了夏季,连绵不断的暴雨,是全国各个地区都会经常出现的状况。因为每个地区都会下暴雨,自然就会导致我国的水库,水位上涨。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在下了暴雨之后,各个水库就会开闸泄洪。在我国的安徽省,有很多的水库,每一年都会存放来自全国各地的洪水。而这些水库也会几乎每一年都开闸泄洪。那么关于安徽泄洪区再次上热搜,此前是否有过泄洪的经历?以下是我的看法:一、安徽此前也有过很多次泄洪的经历2021年7月20日,河南地区遭受了重大的暴雨,这一次的暴雨,也导致了安徽再次做出泄洪的举动。其实这次的谢洪斌不是安徽地区的第一次泄洪。在这次之前,安徽也有过高达十几次的泄洪经历,而且每一次泄洪,周边的群众都会被迫搬离自己的住处。二、安徽每一次泄洪,周边群众都会遭受重大损失安徽省已经泄洪了很多次了,每一次泄洪都会给周边的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群众一年所种的庄稼都会因为洪水颗粒无收。群众的家里也会灌满洪水,有的时候,洪水甚至淹没了整个房屋。洪水给周边的群众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三、希望能够多多关注因泄洪受到影响的群众虽然安徽几乎每年都在泄洪,但是全国对于安徽泄洪,对于因为泄洪而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被迫搬离住处的民众,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民众的生活每年都要受到一次重大的变故。希望全国能够多多关注因为泄洪受到影响的群众,多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关于安徽泄洪区再次上热搜,此前是否有过泄洪的经历?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上一篇:卫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孟郊 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