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裔"字怎么读?
【拼音】yì 【意思】1、衣服的边缘。2、边,边远的地方:海~。四~。3、后代子孙:后~。华~。4、〔~~〕a.四散流布的样子,如“淫淫~~,缘陵流泽”;b.形容舞姿或步履袅娜;如“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5、姓。【组词】1、后裔 [ hòu yì ]已死去的人的子孙。 后代子孙2、华裔 [ huá yì ]古指我国和我国的边远地区,今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中国人的子女。3、苗裔 [ miáo yì ]后代子孙4、鸿裔 [ hóng yì ]传之久远的后裔。5、朔裔 [ shuò yì ]北方边远地区。
裔怎么读?——百度百科
裔读作yì含义:本意是指衣服的边缘,也可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此外,裔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总笔画:13五笔86&98:YEMK仓颉:YVBCR笔顺编号:4135342534251四角号码:00227UniCode:CJK统一汉字:U+88D4英文释义:descendants offspring扩展资料相关词汇——1、后裔汉语词语,拼音:hòu yì释义是后代子孙。2、华裔是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也可指华夏族的后裔。古代指中原地区。 3、九裔指四方边远地区。4、圣裔圣人的后代。常专指 孔子 的子孙。5、朔裔指北方的偏远地区。
“郇”在做姓时到底怎么读?
郇字在字典中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ún,另一个huán,这两种读音都可以作为姓氏。读音为xún的姓氏比较多,而郇球的姓氏读音却是罕见的huán。 郇字作为有两个不同读音的两个姓氏,其实拥有同样的起源。据《姓纂》载,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封于郇(今山西省临城)为爵,史称郇伯、郇侯,建立郇(xún)国。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郇为姓,称为郇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郇侯的后代当中除了以国为姓之外,后来有的人将“郇”字去掉偏旁加草为“荀”姓。因此,郇、荀两姓同源,郇、荀氏后人尊郇侯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郇(Xún,Huá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姬葡之后,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载,周文王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为伯爵,史称郇侯、郇伯,建立郇国(Xún 音)。春秋初年(公元前677年)被晋国晋武公所灭,其后裔遂以国名郇为姓,称为郇氏。历史名人:郇 越(Xún 音旬):西汉太原人,字臣仲,与族弟郇相一起举州郡的孝廉、茂才,生活在西汉末至王莽新政时期(公元前32~公元24年)。曾散发先人遗留下的资财千余万给九族,人们都赞扬他的高风亮节。郇 谟(Huán 音环):唐代晋州人。唐大历年间,宰相元载专权,贿赂公行,荒淫奢侈,曾规定论事须逐级上报宰相后,才能上奏皇帝。郇谟用麻束发,手持竹笥(Sì 音四,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苇席,在长安大街上边行边哭。有人问他,他说:“我有三十个字,要献给皇上,如果不能用,便用这竹笥盛我的尸体,用苇席裹着扔掉。”代宗听说后,召见了他,并赐给他衣服,让他住在内客省。他献上那三十个字,每字论一件事,多是元载的罪状。后来,元载果然因权势太盛,犯罪被杀。郇 旃(zhān音沾):明初沭阳人。明洪武三十三年或建文二年(1400)考中进士,洪武三十五年或建文四年(1402)、永乐元年(1403)由进士先后授右、都给事中(分别为从七品和正七品)。郇旃为明开国以来沭阳首名进士,全县官民无不振奋,儒林为之倾倒。郇旃为官清廉,敢于匡正弊端,见识高人一等,每有奏请,明成祖无一不听,宠遇冠于一时,后升任鸿胪寺少卿(从五品),卒于永乐六年(1408)六月二十三日,《明太祖实录》卷八十有“小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郇姓
“裔”字怎么读?
读:yì释义:1.衣服的边缘。2.边,边远的地方:海~。四~。3.后代子孙:后~。华~。4.〔~~〕a.四散流布的样子,如“淫淫~~,缘陵流泽”;b.形容舞姿或步履袅娜;如“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5.姓。组词:1、后裔 [ hòu yì ] 释义:已死去的人的子孙。 后代子孙造句:在孔子的家乡曲阜,政府官员、孔子后裔以及海内外的专家齐聚祭孔大典。2、华裔 [ huá yì ] 释义:古指我国和我国的边远地区,今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中国人的子女造句:李政道是一个美籍华裔科学家。3、支与流裔 [ zhī yǔ liú yì ] 释义:谓同类的分支、演化的末流。与,同类。4、投诸四裔 [ tóu zhū sì yì ] 释义: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出 处:《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造句: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5、放诸四裔 [ fàng zhū sì yì ] 释义: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出 处: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那也可以临末声明:‘君子不为己甚,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