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室书法体

时间:2024-05-23 05:38:46编辑:优化君

张瑞龄的祖国六十春秋颂张瑞龄书法展

2009年9月26日,“祖国六十春秋颂”开幕式在北京银谷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先生有感于国庆六十周年,一气呵成撰书二十米长卷“祖国六十春秋颂”。著名音乐家金铁霖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惊天伟地创大业,斩关奇寨功显卓。抚今思昔电闪遇,历历往事忆蹉跎。华夏长河五千载……”张瑞玲先生背诵起了自己撰书的“祖国六十春秋颂”。他深情地向金铁霖先生等观赏者回忆起了自己撰书“祖国六十春秋颂”初衷。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他早有写首长诗以为纪念的想法,作为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礼物。张先生生于1936年,可以说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及成长,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我平时很忙,静不下心来写,正好跟随银谷艺术馆赴新加坡访问的飞行旅途中,有六个小时的空闲,在无干扰和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把略经思考的肺腑之言,一气呵成地写出来,刚好是六十句古体长诗。回来后,又一气呵成地写成二十米长卷。以此献礼共和国六十华诞。”张瑞龄说。杨京岛先生是银谷艺术馆执行馆长兼本次展览策展人,在开幕式上接受采访时,他说:“张瑞龄先生是银谷艺术馆艺术总监,我们为张先生举办这场展览,作为迎国庆展,旨在献礼共和国六十华诞。银谷艺术馆在成立两年的时间里,不但做了迎奥运的展览,还于最近携手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物》栏目拍摄了美术大师《吴作人》专题片,将于十一黄金周在央视播出。”据了解,银谷艺术馆是由银谷集团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管理的以展示名家书画、从事国际美术交流为宗旨的实体,馆里藏有吴作人和萧淑芳大量的作品供众人欣赏。据悉,张瑞龄系河北唐山人,为人朴实,正直善良,宽厚仁爱,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精于楷书。其书法结体严谨,方正奇妙,稳健灵动,线条刚中带柔,韵律丰富,充满动感而又不失古典厚实。他为华北英雄纪念碑书写碑文,其书法作品被当成国礼赠送外宾,因而赢得了“书法在中国”的美称。“我觉得书卷气最重要的是要自然流露出来,刻意不得。我感觉自己的作品是在楷书森严的法度中,寻求行书的变化空灵,所以我写楷书是一气呵成且速度较快。比如这个二十米长卷的‘祖国六十春秋颂’的书写,我只用了半天时间。”张瑞龄说。对于外界盛传他是“中华第一楷”,他则谦虚地表示,感谢同仁们的厚爱和高捧,他只是想把书法写好,为祖国的书法艺术尽绵薄之力。谈及临帖和读帖,张瑞龄先生深有感慨地说:“刚学书时,要吃透碑帖。但是并不是不分良莠全盘吸收,而是要取其长处,避其短处。比如我现在看帖,除了领会古人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挑错,挑出其书法艺术的弊端,引以为戒。我觉得学习很重要,挑错从某种程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颜体的书法-境界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么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以上主要介绍了颜真卿楷书的情况,其杰出的行草艺术将在下文《颜书撷英》中介绍。

张瑞龄的个人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主办第一次书法大展时,“前言”的书写从全国众多的书法名家中挑选,最后确定由张瑞龄先生用楷书完成。多年来,他深研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个上面。1993年出版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诗词精选在内的一套当代最大规模的系列书法字帖,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首发式,拉开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序幕。许多中央领导出席活动现场,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均作报道。1988年他完成的一部125米长的精湛小楷艺术长卷一一全部《古文观止》,堪称世界之最;他出版的《唐诗三百首小楷墨迹》、《宋词三百首小楷墨迹》、《元曲三百首小楷墨迹》小楷书法字帖,填补了中国书法历史的空白。其楷书《华夏正气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大作在启发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同时,又弘扬了传统书法艺术精华。其中《楷书华夏正气歌》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配合三讲出版的一部有关正气方面的书籍,当时决定请张瑞龄先生书写。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张瑞龄先生又首开中国丝绸印刷书法的先河,创作了中国丝绸版小楷《孙子兵法》特级珍藏书册,被列入国家馆藏专著,同时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荣誉称号。由他沐手敬书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等佛教名著。

书院 书画院 画院有什么区别

书院:学舍。名始见于唐代,到宋代是地方教育组织。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是富室、学者自行筹款建设于山林僻静之处的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
书画院:从事书法和绘画的组织或机构。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
画院:古代宫廷中掌管绘画的官署名称。它除为皇家绘制各种图画外,还承担皇家藏画的鉴定和整理及绘画生徒的培养。后来也指中国现代美术的创作和研究机构。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上一篇:书法入门笔画

下一篇:汪国真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