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什么典型表现

时间:2024-05-23 11:28:01编辑:优化君

书法中的飞白是什么意思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飞白之美
  书法中运用飞白,体现出一种艺术美。
  首先,运用飞白会产生笔画美。倘若飞白运用得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细观古代书家所运用的飞白,在其强烈的书法风格中都蕴含着怡人的笔画美:王羲之的飞白楚楚动人,王献之的飞白顾盼生姿,颜真卿的飞白酣畅纯厚,欧阳询的飞白严谨险劲,赵孟頫的飞白清丽秀逸,米芾的飞白痛快淋漓,怀素的飞白潇洒自如……
  其次,运用飞白可使单字增辉不少。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间或具有装饰美。有时,单字中的其他笔画写得平淡无奇,若恰当运用飞白,可使该字顿时抢眼;有时,飞白还可掩盖或挽救一字中不明显的败笔,收到转移着眼点的效果;有时,在单字的某竖画中恰当运用飞白,以求得相对稳定,达到欹不失正、正中寓欹的平衡效果。
  此外,上述飞白之美体现在一幅书法作品中,无不有利于产生整体美。整幅作品中的飞白,有的如山涧一泓清泉,清新自然;有的似花朵零星点缀少女衣裙,款款生情;还有的像孩童在母亲怀里玩耍,富有情趣,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飞白的轻重徐疾中,可以反映出书写的节奏,这也是增强作品整体美的表现之一。


  二、飞白之用
  一般情况下,行书和草书中运用飞白较常见,楷、隶、篆书中用得较少。这种现象大概是由各种字体的笔画特点、作品的章法、书写的速度等因素所致。
  单就笔画而言,飞白较多地用于竖、提、横画中,少用于其他笔画,这主要是由笔画形态、运笔过程和书写风格等决定的。至于飞白用在一字中的主笔还是次笔,要特别注意是否得当。有时在主笔中运用飞白,失当便失却重心,得当则有利于尽情施展笔画美;有时在次笔中运用飞白,失当会产生缺失,有失饱满,得当则起到点缀或装饰之美。
  飞白一般用于笔画的中部或尾部,要求运笔自如,过渡自然。其中,飞白的尾部,有回锋,有的露锋,一般视书写风格、速度、运笔等情况变化使用。
  另外,在一定中上笔与下笔相连处,或是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相连处,恰当运用飞白可增强一定的美感。但飞白牵丝要宽窄、长短得当,承接转合要自然而不失力度,并且要求飞白牵丝不宜过多。


  三、飞白之忌
  运用飞白作书,要求恰到好处,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忌飞白出现单字起笔处或笔画的前端,或过多出现在一幅作品的首字。否则,整个字或整幅作品便失去气势,使得"立"起来的力量锐减,即不能"造势"。其原因是单字起笔处出现飞白有显散漫,也不合笔法规范;首字过多出现飞白则显轻浮,也不合章法。二者都违背了书法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忌一字多飞白,即一般在字的一笔中出现飞白,少有两笔同时出现。倘若一字中过多出现飞白则导致笔画不实,有飘浮之嫌,其原因可能是在运笔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轻重徐疾,心(眼)到而手未到,没能控制好节奏。当然,有些书写者故意追求多用飞白之美,这或许值得研究。
  三忌整篇多飞白。整幅作品中过多运用飞白,易导致松散不实,气断而乏力。飞白在整幅作品中只能起点缀作用,以少胜多,以巧胜多,以精胜多,方可增强整体美。这就要求书写者在创作前充分做好整体考虑。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有所变化也是很正常的,那就看书写者的驾驭能力如何了。
  四忌飞白过长。有人会问,古今书法名家中不是有将飞白拉得很长的例看待,那是风格的展现,是书艺已达到一定境界而情感自然流露的具体表现。一般书写者不要刻意去追求用过长的飞白凸现自我,要打好书法基本功,循序渐进,达到自然表现的最佳境界,方能将飞白运用得长短适宜、挥洒自如。
  五忌飞白软弱乏力和不自然。仔细研究书写高手的飞白,均刚柔相济,多用中接,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神采奇妙。这是习字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哪个方面典型表现

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书画方面典型表现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如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虚实相济的典型表现。 在修辞学上,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方式,叫做飞白。所谓“白”就是白字的“白”,即别字。故意运用白字,便是飞白。


书法中的笔画有多少种叫法?

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二、八法精解

(一)八法的渊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说: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2、智永说

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3、张旭说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二)永字八法精解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3、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伸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八法结语,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在考虑每个点画如何安排,实际已涉及字的结体法则。因此,八法作者意图,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和组合。


书法的笔画有什么讲究

  一、毛笔的基本特点
  1.笔杆:圆柱体→可高低把持、任意转动。
  2.笔毫:兽毛、圆锥体→刚柔相济,柔韧而富有弹性,笔锋能开合聚散,灵敏,可写出不同形态、品质的点画、线条,准确传达心与手的活动。万向书写功能:八面出锋,提按自如,使转灵便→笔迹:丰富多变,沉着飞动,兼备刚柔、疾涩、抑扬等。
  二、用笔的含义
  1.用笔的含义:广义包括执笔、运笔。狭义指运笔。通常所谓用笔,主要指运笔,因为用笔最终要落实到一笔一划的书写上,落实到具体的书写动作上。运笔:书写过程中手腕对笔锋的控制、运用。运笔的前提是执笔得法。古人所谓用几分笔即用锋的分寸,涉及提按的力度、幅度,亦属于用笔的内容。
  2.用笔贵在用锋:笔法的核心在笔势。学书以用笔得势(得笔)为先务。用笔不过关
  ,结构、章法纵有可观,只是花架子。不善用笔者为笔所用。善用笔(得势、得笔):掌握笔锋特性,因势利导,遣毫命笔,指挥如意。笔性好。米芾论“得笔”、“不得笔”。
  3.运笔与运腕:书写时,执笔的手指基本不动,动的是手腕。“指死腕活”。运笔写字主要靠腕部力量,切忌以指运笔。指主执,腕主运。指死腕活。大字运腕,小字辅以指运。悬腕运笔,挥洒幅度大,得势得力。执笔要能保证指腕灵活,全身力到毫端。指、腕不能僵硬。枕腕要不得。
  4.永字九法:所讲主要是笔势,以便写出生动有势的点画。
  三、用锋
  1.~的重要性:用笔的关键在用锋,在调锋(对笔锋的调整)。笔锋是传达气、力,塑造形、体的关纽。技巧基于用锋,用锋关乎点画的形态、质感(效果)。运笔其实是在顺应笔锋特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笔锋的运转。
  2.~的技巧与效果:正锋/中锋、侧锋、提按、顿挫、顺逆、藏露、转折、牵掣、铺敛、聚散、抢、缩、蹲、绞、八面出锋等。
  3.~的分寸:源于笔压的大小即按笔的力度、幅度,关乎笔画的轻重、粗细及字的风格。
  4.调锋/换笔心:要领是通过转腕(幅度小时可附以转指),调整笔尖的倒向,使之与毛笔前进的方向相反。
  四、运笔基本技巧
  1.起收:起笔有顺锋、逆锋之别,收笔有出锋、回锋之异。起笔的一般规则:横画直下,直画横下。收笔的一般规则:“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整个运笔轨迹(包括凌空动作)大体呈S形或蛇行状,并非简单的直来直去。S形只是对运笔轨迹的大体描述,练习时只需牢记运笔规则,不必去想S形;且就古人作品看,S形变化多端,说明运笔规则体现于实际应用,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态。初学应当努力照规则行事,并留心体会各种变化形式。
  关于起笔,临帖时应特别注意一点:就真迹观察点画起笔处的形态(刻本多掩盖运笔真相),想象并努力把握笔锋落纸之前、落纸之际、入纸之后三个连续的环节。落纸之前一般应凌空取势、逆锋落笔。另外,起笔还涉及方圆、藏露等,见下文。
  收笔方法,或顺势弹锋而出(出锋、露锋),或略驻而反向回收(回锋、藏锋)。起收动作应干脆利索,并注意与前后动作或笔画的呼应。行、草书笔画起收处附带的钩挑或牵丝,本质上是运笔快速、前后呼应的结果,而不是外加的修饰。牵丝务取细劲,不能拖沓,复不宜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2.藏露:逆锋起笔之后,于转毫行笔之际将笔锋藏起,或在收笔时回锋而将笔锋隐入画内,即成藏锋。凡起、收处笔锋未藏起,自成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不能迟滞、含糊,露锋宜有力(送到)、忌带虚尖。逆锋起笔时入纸力量过重,或转笔调锋时犹豫不决,则藏锋易滞而含糊;起笔时落笔不果断,或收笔时出锋无力,则易露虚尖。收笔露锋,应借势弹出或送出,必力达画尾、势犹末尽方妙。起笔逆锋、收笔回锋,笔锋仍可能露出,并不必然导致藏锋,此在行、草中甚为常见。藏锋过多必乏神气,露锋过多则失之轻薄。各种书体中,行、草露锋较多,宜藏露结合。
  3.方圆:用笔方、圆之迹,主要见于起、收及转角之处。方笔用折,圆笔用转,故有方折、圆转之说。参:下文“转折”。篆书用笔主圆,隶书多方。篆书以外各体,大字多圆,小字多方。圆笔主藏锋,方笔多露锋。圆笔丰筋,方笔多骨。圆笔源于篆书,方笔源于隶书。圆笔外拓,方笔内擫。
  4.中侧:中锋(正锋)指行笔过程中主锋大体保持在点画中路运行,虽不一定绝对居中,但也不过分偏向点画一侧。中锋运笔可使点画遒劲、圆润、饱满,它以正确、娴熟的执笔、运腕为前提,尤忌执笔过斜或以指运笔。运用中锋,需注意在提按交替及笔锋转向时将锋调正,勿使笔锋偏侧、扭结或成瘫痪状。中锋运笔过程中,笔锋的倒向与毛笔行进的方向始终相反。侧锋是锋尖偏于(不是完全倒向)点画一侧(横行时偏上,纵行时偏左),但不得以拖抹为侧锋。书法以中锋为主,中侧兼施并用。行、草书中的侧锋多出于侧管取势或运笔迅疾时不及调锋,旨在取势、造险,纯用中锋则嫌单调。侧锋运用得所,不为病笔。在连续转折时较易见出中侧交替进行的迹象,连续侧锋则笔画扁弱。运用侧锋宜果断而沉着,忌迟疑或急躁,否则线条瘫软、字势飘浮。
  5.提按:指运行过程中毛笔在垂直方向作上下用笔的动作。按有轻重之分,下按的幅度一般不应超过毛笔的弹性限度。提指一笔结束时的提收或一笔之内按下之后的提笔前行。写较细笔画时,提中仍有轻按之意,否则容易虚浮;写提收或由此带出的牵丝、附钩,只提不按。按后需提,提按之间的过渡与变化应自然、连贯,忌突兀与脱节。毛笔运行过程,即提按递变过程。行、草书提按丰富,变化多端,且递变过程尤为迅捷。在下按或提按递变过程中,毛笔仍在运行,不能停滞,亦不得以抖动为提按。从笔画的粗细变化及转折调锋处,较易见出提按的递变与对比。提按的递变是形成节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6.转折:指运行中笔锋的圆转与方折动作,用于点画中段曲折之处或起收转折之处。写转锋起笔,落笔稍驻即转,转时提笔敛毫,调锋后随即前行;写转锋收笔,行至画未略驻即转锋提收;写转画,前后笔势连贯而不能停驻(驻则滞,滞则不遒),转弯处一般略提并调锋。写折锋起笔(即方笔起笔),毛笔斜切入纸后,稍驻即翻折调锋,再提笔前行;写折画,一般先顿而稍驻(驻则有力),随即翻折调锋,使行笔改变方向继续前行,折处多呈方角形。行、草转、折较多。转折过程中应适时调锋,连续转折尤然。转折过程中的提按、疾徐变化,是节律美的重要体现。
  7.牵掣:指运笔过程中的纵横牵引。牵掣驱使笔锋在平面上朝各个方向运动,与提按、转折相互为用,以确保用笔跌宕有致而纵横不紊、动静结合而以动制静、擒纵得法而笔势畅达。牵掣贵在以情掣笔、以毫摄墨,务使点画俯仰得宜、起伏应节、伸缩有度、曲直相安,最忌笔势松懈、牵引无力或笔锋偃卧、横拖竖抹。练习牵掣,应从宏观上把握笔势与节奏,令意在笔先。
  8.疾徐:指运笔之迟速及其配合。运笔有提按、使转、擒纵,则自然有疾徐。惟快慢得所、迟速相济、起伏有致、擒纵得法,节奏乃出。行、草节奏感尤强。疾徐因人因时而异,贵在迟重而不失神气,迅疾而不失形势。
  9.俯仰:指笔势(走势)的下俯与上仰。横向笔画表现最著。如写横画,整个笔画一般呈或显或隐的弧形,弧背朝下、笔画呈上举飞逸之势者为“仰”;反之为“俯”。倘横画相对平直(常见于篆隶),视觉上则多呈仰势。一笔之内有俯仰(起伏、抑扬);一字之上下,笔与笔之间亦有俯仰。有俯仰即有变化、有对比、有呼应,艺术性因以彰显。
  10.向背:俯仰、向背涉及用笔、结体二端。俯仰主要指若干横向笔画之间形与势的关系而言,向背主要指若干纵向笔画之间形与势的关系而言。笔势有俯仰、向背,可加强点画间彼此的照应与变化。俯仰、向背指笔画内部的动势,非指笔画的表面形态。有势必有形,有形未必有势。用笔乏势,非真能用笔者。
  孙过庭《书谱》论及执、使、转、用之法,乃概言笔法,强调关键性的笔法。执,谓执笔的“高低深浅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概言笔势驰骤之法);转,谓“钩镮盘纡之类”(概言笔锋转换、盘旋之法);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概言点画呼应之势)。
  五、用笔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认识用笔的重要性:“用笔为上”。结体、章法本乎用笔,墨法隶属于用笔。字的造型由用笔自然生成,造型不能离用笔而存在。掌握用笔才能掌握造型,而不是相反。每一书体、每一书家各有独特的用笔。用笔、结构不可分割,一个变,另一个随之改变。
  2.首重用笔。开始要抓用笔,结构不够精确不要紧,以后会自然地、逐步地好看起来。先教简单点画【如横竖】,反复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大体得要领后【不必苛求】,可学写简单的字,以便加深巩固、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基本得要领后,依照此法再学其它点画。各个击破。练习笔画,会涉及到完整的“字”,开始不必强调字形精准,重点在用笔。当然,可根据具体情况提示结构要领,但不能苛求。练习用笔时,只就学生容易做到的结构特点适当提示即可。结构问题以后可专门训练。
  3.抓住动作要领。用笔是动作过程。“运”笔。训练培养笔性。注意观察执笔方法、运笔动作,看是否抓基本要领、关键环节。引导学生读帖,看到笔画想到用笔动作,下笔时注意再现用笔过程。读帖:看到点画,想到用笔,推测笔法、笔势、笔意、前后笔之间的启承关系。从“静”的字迹中读出“活”的笔势。多看墨迹。刻本里的点画,用笔真相多为刀锋所掩,只可推而得之。
  4.注意用锋、调锋。笔尖的位置、倒向。中锋(正锋)。
  5.力戒描画。尽可能一次性写完一笔、完成一个点画。开始困难,很快会转好。正确的起点、好习惯。注意用锋、调锋可避免描画,培养笔性。描画损害笔性,无从培养用笔的灵活生动。
  6.鼓励适当放手。严谨、严格前提下适当放手,避免抑制个性、活力,避免拘谨、板滞。关系到生动性、灵活性和日后发展。
  7.多示范(演示)。讲用笔宜多多示范,让学生模仿动作。
  驾驭毛笔是最基本的技巧,初学者尤其是西方人,往往以此为难。今人日常写字早已不用毛笔,故学书尤应首重用笔。用笔有法可循。法可习而得之,巧则存乎其人。掌握技法的目的在灵活运用。
  临帖是学习技法的必由之路,但临帖到一定程度,必须练习写仿作作,即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将临帖与仿作、创作反复交叉练习,直到运用自如,才算真正掌握技法。


2010年安徽省中小学生国学知识大赛试题总答案

1-10 CADCC DAACB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 C )。
A、新婚大喜 B、乔迁新居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
A、隶书 B、小篆C、楷书 D、行书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C、10米 D、30米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C、秋天 D、冬天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李白 B、李贺C、白居易 D、杜甫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D )。
A、宣纸 B、湖笔C、徽墨 D、河砚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 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男角 B、女角C、儿童 D、男女均可22.“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23.“小李杜”指( C )。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A )。
A、130 B、120C、140 D、1602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 B、戍C、戌 D、术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B )。
A、4月5-6号 B、5月5-6号C、5月7-8号 D、4月7-8号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哪方面的典型表现( B )。
A、虚短实长 B、虚实相生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 )。
A、注重线的作用 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C )。
A、诗经 B、元曲C、乐府诗集 D、唐诗三百首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B )。
A、谦虚 B、捧起C、生动 D、弯腰 51.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这里的“锦城”、“锦官城”指的都是哪一个城市( B )。
A、西安 B、成都C、重庆 D、南京52.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C )。
A、驾车 B、骑马C、奔跑 D、飞行5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作品,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B )。
A、木兰诗 B、木兰辞C、琵琶行 D、陌上桑5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B )。
A、晚春 B、盛夏C、初秋 D、寒冬55.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B )。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56.“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D )。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57.民间故事《梁祝》的精神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相一致( C )。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C、婚姻自由 58.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D )。
A、下棋 B、种花C、武术 D、驾车59.“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 )。
A、晴雯 B、袭人C、黛玉 D、宝钗60.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 )。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61.中国古代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B )。
A、华佗 B、扁鹊C、张仲景 D、李时珍62.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A )。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63.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D )。
A、长度 B、面积C、体积 D、重量64.“泾渭分明”指的是( B )。
A、泾水混,渭水清 B、泾水清,渭水浊C、泾水宽,渭水窄 D、泾水宽,渭水窄<65.“执牛耳”最初是指( A )。
A、结盟仪式 B、订婚仪式C、结婚仪式 D、赔礼道歉66.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变化,请问下列哪种说法不符合中医的说法( D )。
A、喜伤心 B、怒伤肝C、思伤脾 D、悲伤肺67.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C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6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下列习俗不属于春节习俗的是( C )。
A、贴春联 B、燃放爆竹C、悬艾蒿 D、包饺子69.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 )。
A、期颐之年 B、耄耋之年C、不惑之年 D、杖朝之年70.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 )。
A、苏武牧羊 B、文姬归汉C、梁山伯与祝英台 D、昭君出塞 7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D )。
A、朋友 B、孩子C、病人 D、学生72.下列四个成语中与项羽有关的( D )。
A、隔岸观火 B、暗渡陈仓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73.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C、黄芪 D、歧黄74.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
A、20岁 B、30岁C、40岁 D、50岁75.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一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D )。
A、元宵节 B、中秋节C、端午节 D、清明节76.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古时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的是( A )。
A、吉、凶、军、宾、嘉 B、温、良、恭、俭、让C、恭、宽、信、敏、惠 D、天、地、君、亲、师77.李白的诗风是( B )。
A、沉郁、雄浑 B、迈、奔放C、通俗、易懂 D、狂傲、桀骜不驯78.以下成语典故不是出于《庄子》的是:( B )。
A、东施效颦 B、爱屋及乌C、庖丁解牛 D、螳臂当车79.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D )。
A、天、地 B、南、北C、阴、阳 D、文、武80.“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的皮匠其实是“裨将”的谐音,请问裨将指( B )。
A、制鞋匠 B、副将C、主将 D、军师二、加试题(10分):

81、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校训是( A )。
A、励志明德 攻术践行 B、财富济世 经国安邦


2010年安徽省中小学生国学知识试题答案

2010 年安徽省中小学生国学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B)。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 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D )。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C )。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 A、苏州B、房屋 C、酒 D、庄稼 6.“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 7.“豆蔻”是指女子( )岁,“弱冠”是指男子( )岁。( A ) A、十三岁、二十岁 B、十三岁、十六岁 C、十五岁、十二岁 D、十六岁、十三岁 8.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幺黑色一般表示( A )。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奸诈阴险D、卑鄙无耻 9.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B )。 A、元宵 B、饴糖C、腊八粥 D、饺子 10.“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C )。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11.近日,李先生收到陈先生的一份请帖,上写为了庆祝“弄璋之喜”,陈先生的喜事是( C )。 A、新婚大喜 B、乔迁新居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12.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1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 A、隶书 B、小篆C、楷书 D、行书14.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C、10米 D、30米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C、秋天 D、冬天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B )。 A、李白 B、李贺C、白居易 D、杜甫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 D )。 A、宣纸 B、湖笔C、徽墨 D、河砚19.“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 A )。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20.“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B )。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C、政治事件 2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男角 B、女角C、儿童 D、男女均可22.“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 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 D、孔子、关羽23.“小李杜”指( C )。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24.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A )。 A、130 B、120C、140 D、160 2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 B、戍C、戌 D、术2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B )。 A、4月5-6号 B、5月5-6号C、5月7-8号 D、4月7-8号2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哪方面的典型表现( B )。 A、虚短实长 B、虚实相生C、心物对应 D、虚实相抑28.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 )。 A、注重线的作用 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 D、重视材料的运用29.名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C )。 A、诗经 B、元曲C、乐府诗集 D、唐诗三百首30.成语“笑容可掬”中“掬”字的意思是( B )。 A、谦虚 B、捧起C、生动 D、弯腰


上一篇:书法和画画

下一篇:在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