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书法基础不好,就学不好国画”?
我们常说书法技术不好的话,可能就学不好国画。如果我们书法基础不好,我们确实可以好好的钻研画画,也确实可以画的挺不错。但是我们的书法基础会拖我们画画的后腿,让我们的画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国画书法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书画书画从中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书画不分家,画家的字也是很不错的。书法家的绘画也是拿的出手的,只是相比于他的长处,他的绘画或者书法显得没有那么的闪光了。我们历史上有许多人他们绘画书法都很高超,我们众所周知的唐伯虎,文征明就是其中的翘楚。还有我们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上,其实有一些技巧还是有一些相似的。如果我们有好的书法基础,我们在国画的工笔人物方面,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的描线。这是要费很多的心力,假如我们之前就已经有一些书法基础,有过差不多的经历。学习国画会比那些没有书法基础的人轻松一些的。而且书法和国画同样都需要用到毛笔。如果在此之前学过书法,用过毛笔,可能对于毛笔的掌握也会更加的熟悉,我们的。绘画进程也会更加的快速。所以说,如果我们能有好的书法基础,我们学国画真的是事半功倍呀。假如没有的话,我们有的人也可以凭借天赋画的很好,但是如果想出彩出众,远远的出挑在众人之间,那这样的话我们还是要把书法学起来的。
为何书法比国画难
都很难,好不好,最好先学书法,因为书法可以锻炼你对笔墨的把握,仔细看国画,你就会明白有书法功底和没有是完全不一样的,简单的说,一片叶子,习过楷书的起码可以把茎,枝干画的粗细均匀,懂得行草的更是可以一气呵成,画的灵动不僵硬,我曾看那些初学国画还没有书法功底的,那一簇的树叶啊,那叫个惨不忍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印象派大师
其实学习书法这个靠悟性,有的人是有天赋的,一握笔就能不抖,写的字结构端正,但更多的是人是靠博览众贴,勤学苦练。说到底书法还是写字,但之所以说是艺术,自然有不寻常之处,书法比较忌讳“眼低手高”,就是拿着宣纸胡写,不看任何碑帖,不懂四法,不会看字,自然不会写字。书法小时候启蒙最好,到了15,16岁的样子才是写字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时候才真正懂书法的魅力,才会用心去看去写,随着阅历的丰富,境界的提高才能变得成熟
建议先习楷书,不是说不能上手就练行草,而是没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写的字会“飘”,一看就觉得这字站不稳,纵然你布局章法再好,也难掩其失,练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或是独成一家的欧体,才算进门,然后选一门碑帖,看看自己的风格,像是《曹全碑》的秀美婉约,《张迁碑》的大气雍容,我练完楷书练了《张猛龙碑》非常内敛阳刚,也是楷书的一种,才敢写行草,当然行草风格也大相劲庭,中国推崇二王,章草,从个人的经验来看习篆书确实能将字提高一个档次,篆书能加强对书法的理解,巩固字体结构,现在的草篆更是另成一家。
说书法比国画难,这根本不是拿来比较的,好不好,书法不简单,国画也绝不是那么容易,国画有多少种,工笔画,花鸟画,山水画,宫廷的,现代的,光是那么些颜色的搭配就够人受的了,工笔的那些个小草虫,小动物,它们的羽翼,毛发,不会书法你怎么画,看似简单?说国画吗,不是打击你,有的画法你看不懂吧,还有那些个特写意的没画工笔画山水的基础,你去画画看,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所以lz是这意思吧
写书法是不是比画画难?
可以这样说。因为书法如果想要学友所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可以说是用年来计算的 ,而画画他可以很快掌握住画法,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你静下心来~~~可能你话一个月的画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你学一个月的书法虽然有进步,但是不是很明显!学这个两者都需要毅力,恒心,如果没有这两样那么什么都学不好!还有就是楼上说的,画画画不好可以修改的 ,但是书法你一笔下去就是一笔,不会给你怎么修改的,书法练 的不是写字,练的更是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学养。想我国不管是那位著名的书法家,哪位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境界更加的提高一层~~~~~~~~·学什么看自己的兴趣!!选自己喜欢的 ,祝你成功.
为什么说书法不属于艺术而高于艺术?
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书法知识;历史知识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知识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知晓古今之书法演变──书法史:
想想,书法演变是有前因后果的。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如果不清书法史,而将隶书与草书、楷书相比──比哪一种好看──就有如一部历史电影中张飞与岳飞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大煞风景!
知晓古今之书法家背景──历史:
你可曾知道,王羲之那鼎鼎大名的「兰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如果不知道,那也就无法深入的欣赏「兰亭序」,因为你无法搞清楚它的前因后果,笔意也无法捉摸。
有文字学知识:
书法家最爱在文字上做文章了,有时为了变化,将多种字体(如隶书、草书)合为一种字体,有时学仓颉造字,为文字增减笔划。如果这时,一个对中文只略知一二的外国人,误把「山」、「宗」当为一字,念为「崇」,书法中所注重的「整体感」便消失殆尽,没有了字距、大小之美。相同的,一个不知哪种是隶书,哪种是狂草,而将其混为一谈,后果可想而知……
有鉴别碑帖之能力:
欣赏书法必具备鉴别碑帖之能力,避免欣赏到伪帖而不自知,完全吸收,将不堪设想。
书写技巧,非有不可:
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不懂书写技巧则无法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用笔用墨之妙乃为书法欣赏的重点,不知书写方法,不亲身体验,如何体会笔墨之妙?这也就是大部分名鉴赏家也为不错的书法家之因。
书法与其它艺术的区别有什么?
书法与其它艺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 媒介不同:书法的媒介是纸墨,通过书写汉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则可以使用多种媒介和材料来表达艺术创作。2. 表现方式不同:书法通过笔画和字形的排列组合来表现美感和意境,强调线条和结构的运用;而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则注重形象和色彩的表现,更注重对视觉形象的创造和再现。综上所述,书法与其它艺术在媒介和表现方式上有明显区别。
油画和书法 高手进
油画大家很多了,有陈逸飞 司徒乔 陈丹青 都算是 个性的话你看喜欢什么风格,现在有很多油画家画的为个性而个性,几乎超出了油画的艺术空间,内涵不足,又不能开拓创新。 最好的算是陈逸飞的,英年早逝。他的油画是能进国际拍卖行的。
叶泉深 名头是省书协会员,这样的名头并不高,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现在中国书协会员的字都有不值钱的。这样的书家是有功力的,但是因为名气小,所以还是不以牟利而收藏的好。如果你是觉得喜欢他的字 或者装饰一下 那是可以的。
看了他的字,以小楷,寸楷见长,楷书应该是出自柳公权一路。有的行楷还有点瘦金体的意思。 整个看来是属于楷书家。这样的路子功夫吃的大,但是名气和市场认知度并不强。
就说这些吧。
关于书法和绘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人们常说的“书画同源”,可能是指汉字的产生是从“象形”发物的。“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拙,日月是也”《说文解字》。其实,这“源”,是指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源。远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早就用绘画来表现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中国书法艺术形成晚于绘画。然书与画二者是“异形而同品”。也就是说:“字与画同出于笔,故皆曰写,写虽同而功实异也”(汤贻芬《画荃析览》)。中国书画的创作方法、手段有着惊人的一致。都以纸、笔、墨为工具材料,把运笔分为落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都用中锋、偏锋、顺笔、逆笔、回笔等,以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高、低、强、弱、俯、仰、争、让,追求干、湿、浓、淡、疏、密、虚、实等的变化,创作出具有神彩飞扬、气韵生动的作品为最终目标。但中国书法赖以存在的文字,创造汉字的艺术造型为主,绘画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造物象为主。前者是“书以言情,书为心画”,后者是“画以状物,画状物形”。书画在基本作用上,有两种美感。一是发于意志,曰气,代表气势的阳刚之美,一种是发于情感,曰韵,代表风韵的阴柔之美。书画所表现的风格,是气和韵的流露。绘画既有线条,又有形像和色彩(亦有不着色的)。而书法只有抽象的线条。所以,书法线条的气、韵表现比绘画更为强烈。同时,书法与绘画又互相影响,互为补偿。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除应物象形、尤其随类赋彩离书法较远外,余者也是书法创作的法则,清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笔”。这是以画理来喻书理。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了王献之的一笔书,便有了陆探微(南朝时宋人)的一笔画。南朝梁的张僧繇作画按东晋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用笔来自张旭的草书。唐寅说:“工笔画如楷书,写意画如草隶”。元代画家昊镇以书法作竹,苏东坡以竹法作书。而明代王线说得更具体:“画竹之法,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赵孟頫在其《枯木竹石》图上自题曰:“石如飞白树如摘,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郑板桥“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廿,他得出结论:“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有不少老画家主张“未曾学画先攻书”。可见书与画相互促进的关系。“工画者多善书,善书者易工画。”所以,我国历史上出现一大批能书善画,能画善书的艺术家,如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