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主要是什么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品
“诗书画印,四合为一”是元代的。
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含有四种优秀文化综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是经过历代书画大师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形成的。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的诗给人以美的、如画的想象,而一幅好画又能让观者欣赏到诗样的意境。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是世界独有的文字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体茂如繁花。人们能从中体悟到书写者深厚的功底及自身的修养。印是古代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互相交往的作为信誉的保证,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步被艺术化,是人们承认的(不可复制的)代表官方或个人的符号,篆刻也是在印的使用中发展成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就日臻完善了。
古代四艺指什么 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
四艺,通常指中国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即琴、棋、书、画,又称为“文人四艺”,或“秀才四艺”。“琴”指的是弹琴(多指古琴)、“棋”指的是弈棋(多指围棋)、“书”指的是书法、“画”指的是绘画。
一般解释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围棋
琴棋书画中的“棋”就指的是围棋,围棋,又称对弈,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东亚各国(主要是中国、日本和韩国),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中国象棋,古称象戏,并非“琴棋书画”之“棋”。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
书法
书法,多指“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绘画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回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按世界性文化艺术进程,中国绘画广义地包涵传统中国画和现代中国画两大画种,既狭义地相互独立,也有广义地与西方美术融合融汇,其主要表现为艺术构思和图画寓意的显著不同。
其他解释
扎、糊、绘、放:中国风筝技艺中的“四艺”说风筝。
说、学、逗、唱:相声中的“四艺”。
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宋代生活中的“四艺”茶 诗情花意-中华插花展。
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毕达哥拉斯把这四门学科作为“四艺”(Quadrivium),另外加上文法、逻辑和修辞学三门,构成“七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必修七门课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诗书画印,四合为一 是什么朝代的?
诗书画印,四合为一 是元代的。1、诗书画印的结合--书画的结合在诗书画印的结合过程中,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要早得多,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同,有许多共同之处。所谓笔力劲健,风神顿爽,这也是从书法中得来的。自宋元以下名画家多数是兼工书法。书法与绘画之所以成为亲属关系,有下列数点原因:(1)书法很早时期就由实用工具演化而为纯粹艺术。(2)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于线势的流畅和生动。(3)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绢等相同。(4)书法的运笔结体,为绘画之不可缺少的准备工夫。2、诗书画印的结合——诗画的结合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那就是出现了喜欢作诗或作词的画家,而书法又写得不错,这样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画上题诗题款,也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如人们面对一幅山水画或花鸟画,有时就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意图。从画的题诗题款中,以及已有的历史知识。于是一幅画上,往往具备诗、书、画三者,这种诗句,不仅是对自然外物的形象描写,还洋溢着极其沉痛的故国之思,因而他们的诗、画也等于他们自己人格精神的写照,是以传诸千秋万世而不朽。扩展资料: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这四个方面相得益彰,有机的组合才能使艺术创作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也是中国绘画中的一大特点。书法是世界上惟一能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线条的最高艺术形式就是书法。古人把草书的线条能表现抽象的意义观念应用到了绘画之中,有一笔书、一笔画,书画同源。画借力于书法,书法又兼顾画的造型之美。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表现才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诗书画印的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自什么时候起中国画才用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就日臻完善了。
郑板桥的诗书画特别有名,这几样物品都有什么特点?
一、画之“绝”——遵循“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尤擅画兰、竹、石。他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入画,粗笔细描,疏密得宜;淡妆浓抹,恰到好处;笔力劲峭,画面清奇;淡雅隽永,自成一家。
二、书之“绝”——书法独创“六分半书”,“乱石铺街”。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人称其为“乱石铺街”。
板桥书法,融汇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以篆隶参行、楷,用作画的方法写成,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瘦硬奇峭,自成体貌,不落俗套,故只有“六分半书”,实则还有“三分半画。”这种把书画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字体,高低不一,大小不一,疏密不一,看似“乱石铺街”,实是错落有致,疏朗有序,纵横驰骋,挥酒自如。
三、诗之“绝”——诗文应该“放言高谈”,“沉着痛快。”
郑板桥擅画兰竹,工书法,还善诗文。与他的书画一样,他的诗文也
是很有特色,别具风格的。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谩骂无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