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书法到底好在哪?为什么能成为宋朝之最?
苏轼真的是老天极眷顾的人才,所有的所有,有关于文学,苏轼运用的易如反掌,简直是难得一见的旷古奇才。可以说宋代很庆幸能有苏轼,苏轼也很有幸能生在宋代。苏轼的书法不是他最擅长的,也不是最能令他大放异彩的,但是他也达到了极致的高度,达到了宋人无人能及的高度。给他这个赞誉的是同位书法家的黄庭坚,可见名不虚传。而苏轼的书法冠绝宋朝的原因他自己也说了,“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成就,成就了一身文人傲气。可说,再无一人能像苏轼这般傲才兼备。书法,需要不断的练习,苏轼能在书法界有一番成就,除了天赋使然,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努力,黄庭坚也说了,“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苏轼晚年的书法比起早年的要行云流水得多。天才纵然有常人所没有的才能,但是若没有后天的学习,岂不像那“泯为众人矣”的方仲永了吗。苏轼是天之骄子,有个见多识广的父亲,有个温柔贤良的母亲,家中是故乡的名门望族,苏轼二十岁进京赶考,一举中了榜眼,这是多少人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啊,三苏一同中榜,一时之间轰动京城。当时的国子监监生为大学士欧阳修,苏轼对科举结果大约还是有些不满,于是苏轼将自己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后说再过三十年,恐怕没有人记得他欧阳修了。欧阳修对苏轼有极高的赞誉。自然,苏轼的这一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可谓是“高开低走”,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被贬状态,但是相对于那个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少年苏轼,历尽坎坷的苏轼更令人惊叹,那种阅尽千帆后的淡然和沉稳,让苏轼的文学成就更高,威信更甚。
苏轼是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书法为什么是宋朝第一?
中国很难找到在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第二人,他的书法力求在“两个国王”,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的营养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谈到自己的书法时说:“缺乏知识和知识,这两种语言的产生无法尽力而为,而我却两全其美。”当他谈到创作书法艺术的过程时,他说:“我不会写书,我不会要求书。”他正在写“意大利语”,并且对绘画“手”感兴趣。基于对书法艺术的深入了解,他使用传统技术创作了书法艺术。在创作书法艺术时,他丰富并发展了传统技术,这不是简单的机械模型。苏轼早年,他学习了“两个国王”,中年之后,他学习了颜真卿,杨凝式,然后又学习了李北海,并广泛地参与了金唐时期的其他著作,形成深刻而简单的风格。他的书法,用钢笔取更多的侧身,身体扁平且略带脂肪,这也与他握笔的姿势有关。 苏轼笔是“侧笔”,也就是说,笔刷位于老虎嘴之间的侧面,类似于现在握住笔的位置,因此单词向右平放。著名的美容师蒋勋说,苏轼的工作看起来很随意,看起来很平滑,但其刚度却在内部。例如:尤其是“花”和“泥”这两个词是最美丽的。这两个词的中间有很多导线,细笔将它们绑起来。如果我们不采取方法,则除了软笔之外,我们可能看不到铅笔中的苏东坡,但是这也是非常详细的部分。因此,对于书法来说,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其文学含义。阅读后,您应该放大单词并阅读其笔习惯。您将看到苏东坡一支笔的美感。这与他的个性有关。其他人都说苏东坡这个手势不够强大,但是我们看一下“苦雨”,水平绘画部分“雨”和食物部分,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肩膀的框架写得很好。
苏东坡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宋代书法界,苏东坡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他前承唐风而又不拘成法,突破古人的樊篱,开创了风格独特的“苏体”,不管是平淡冲和、典雅秀润,还是雄奇跌宕、酣畅淋漓,都自有一种神韵贯穿其中。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宋四家的书法造诣颇高,为什么其中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成就最高?
宋朝时期的书法造诣十分的高,当时,书法造诣最高的大概就是宋四家苏黄米蔡,他们代表了宋代的艺术风格,很多人都大肆推举苏东坡认为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居于宋四家之首。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单凭书法来说,1000个读者眼里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宋四家各有所长, 盛时泰《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苏东坡的字,在字形上压扁,注重意蕴,都说字如其人,苏东坡的字仿佛也是他一生的象征,众人推举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苏东坡这样的人几乎可以代表北宋,他是中国文人中一位罕见的奇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却总是能够保持自己豪放淡然的心境,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一生潇洒豁达,从不为自己的处境所困扰,就算自己被贬谪,仍然有心情研究出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美食。 众人推举苏东坡认为苏东坡居于四家之首,因为他在文学上堪称宋代最高宗师,书法,绘画,医药,烹饪,音乐,都有研究,宠辱不惊,乐观豁达,真正了解苏东坡的人,无一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苏轼在诗词创作上有哪些艺术成就
概括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一、诗风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26],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不拘小节,字形章法布局俱佳,颇有右军遗意,唯用笔失之草率,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二十世纪末更被誉为〈兰亭序〉、〈祭侄帖〉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二、词风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轼的词风被归类在“豪放派”,所以与周敦颐的“格律派”大相径庭。南宋时知名的词人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词人,后世将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扩展资料:其他1、书风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不拘小节,率意为之,二十世纪末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2、画风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在中国书法中的地位?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苏轼便是其中一位集大成者。他承前启后,昂然独立,是宋代四大家之首,也是开派人物。其自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推崇自然本色的的审美创造,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掀起了“尚意”的旋风。他开创的尚意书风,影响了黄诞坚、米芾等人,在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端庄流利,刚健婀娜,如锦裹铁,行体翩翩,气魄大,意象美,后人有笔挟风涛之誉。他的书法源于杨凝式、颜鲁公,并出入李北海、徐浩之间,后学二王,入晋人之室,遂成苏体。
苏轼书法可分早、中、晚三期,随其命运,波荡起伏。中年遭贬黄州,其书随意命笔,随诗情的起伏而变化,感情说笔尖自然地流出,达到了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令人感叹不已。其时代表《黄州寒食诗》。苏轼楷书字体扁方,左疏右紧,或有讥者,黄庭坚则说“……此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其行书《洞庭春色赋》,不惟古雅,且姿态百出,结构紧密,无一败笔,前人以为“当是眉山最上乘”!
苏轼书法,前承晋唐,后启百家。兼善二王、(颜)平原,肇起黄山谷。自为“合法”,“创法”。乃开门立派之一代宗师!
中国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谁?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北宋书法在个性化精神的引导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起的书法低潮,迎来了“风格时代”的第一个书法高峰。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苏轼(1037-1101)是“宋四家”的领袖。这不仅因为他在北宋文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他是北宋书坛“个性化”浪潮的思想引导者和实践者。苏轼的书法楷、行、草诸体都擅长,行草书自然朴茂,楷书丰腴老成,在书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艺术天分很高,悟性极好,古书法凡经过眼,无不能穷达其用笔之意,又不为其所拘。苏轼一生虽然也沉浮宦海,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以一个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的身份而著称于世的。在他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多才、博雅,集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于一身的大文人,所以有研究者称他为“中国文人书画家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苏东坡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二、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文坛仅次于苏轼的最有影响的诗人、书法家。他小苏轼八岁,曾游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亦师亦友,一生莫逆。在书法史上,黄庭坚的地位也很高,假如仅就书法的个性开创而言,他的成就和影响甚至在苏轼之上。黄庭坚的行书、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都享有盛誉。他的行书笔势雄健,大开大合,在书法史上可谓门庭兀立。草书点画跳跃神采飞扬,在书法史上也堪为一绝。代表作品行书有《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松风阁诗》三、米芾(1051~1107)在“宋四家”中传统功力最好。他书法早期自称“集古字”,换言之,他的书法字字有出处,无一不有渊源。到晚年,才融会变化,自开户牖。但在“宋四家”中,他的书法与传统的脐带连结最密,因而他的书法表面看来,似乎个性少,继承多。实际上,在行草书的细微形式上,米芾还是有很高的开拓成就。他的行书笔势跳跃,沉着痛快;他的草书气势凌厉,潇洒流落。代表作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蜀素帖》四、蔡襄(1012-1067),蔡襄字体尚多受古人约束,但也有创新。他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著有《蔡忠惠公全集》。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蒙惠帖》
著名文豪评价苏轼
总评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23]
历代评价
《宋史》: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31]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32]
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33] 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34] ③真神仙中人。[35]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36]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37-38]
王灼: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39]
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陆游:①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40] ②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陈洵: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41]
王若虚: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士,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若乃纤艳淫媟,入人骨髓,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38]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42]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袁枚: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王士禛: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38]
周济: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43]
刘熙载: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东坡《定风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花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方外白玉蟾诸家,惜未诣此。”[38]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44]
蔡嵩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38]
沈曾植:东坡以诗为词,如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此后山谈丛语也。然考蔡绦铁围山丛谈,称:“上皇在位,时属升平。手艺之人有称者,棋则有刘仲甫、晋士明,琴则有僧梵如、僧全雅,教坊琵琶则有刘继安,舞有雷中庆,世皆呼之为雷大使,笛则孟水清。此数人者,视前代之技皆过之。”然则雷大使乃教坊绝技,谓非本色,将外方乐乃为本色乎?[38]
夏敬观: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后之学苏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东坡《永遇乐》词云:“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此数语,可作东坡自道圣处。[45]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46]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47]
钱穆:①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②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怎么评价苏轼?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③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王灼: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扩展资料: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参考资料: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