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时间:2024-05-24 00:00:24编辑:优化君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扩展资料: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书法讲究的是什么

书法讲究什么

(1)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

(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

(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书法注重书法三要素是指:笔法、笔势、笔意

各自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传欧阳询撰写的结体三十六法,清黄自元的九十二法,永字八法等等都是楷书的法度。草书、行书看似随意,也有它自己的法度,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书法须从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去赏析,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家的创造,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美。更能深刻地领会书法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美,局部的审美价值也须从整体去观照、去衡量。历史上有唐人尚法之说,即唐朝从上到下对书法的重视,尤其对书法法度的要求,就是对书法法度的最佳阐释。

笔势、笔意是书者的意图。比如: 草书选以下哪种类型:一、朴素、严整、庄重型;二、险绝、激越、豪迈型;三、清新、平淡、归真型;四、拟画、标新、浪漫型。

大家熟知的伟人毛泽东的书法就是从东汉的张芝到唐朝的张旭、怀素和孙过庭等狂草书法中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用颜体写过一些书法作品,激励自己。法为我用,在有法之后再追求新的法,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往复螺旋提升,就是指书法法度学习方面。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也有分穷款和长款的,应书法作品情况而定,穷款只落书者的名号,长款用于作品结尾空白较多的位置,以天干地支法记年,然后接节气,可简略用孟、仲、季分别搭配春、夏、秋、冬记之,也可用雅称,如秋季用桂月,冬季用冬月等等,最下接名号,若还有空余可注地点雅号。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还有给老人祝寿的书法作品有什么讲究?可考虑纸色,大红宣;内容多为篆书寿;装裱杏黄或紫红外框;尺寸以75乘以120大小。有的画一副“千寿桃”



现在通用硬笔,除了以上知识外,了解一些硬笔书法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1.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关于硬笔书法的起源,很多人觉得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人们用石片、刀子刻画龟甲兽骨,并以此证明硬笔书法是产生于毛笔书法之前的艺术形式。但是刀子、石片毕竟跟我们现在所用的硬笔书写工具相去甚远,刻画和书写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也是书法和篆刻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是两种艺术的原因。相比而言,我更愿意把篆刻的历史追溯到甲骨时代。
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是那个用软笔创制的汉字字型,这是不可以违背的,否则将不能被认识。因此,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汉字传统的风格来。软笔、硬笔有其特性,硬笔写出来的汉字有什么特点哪?当我们用“模糊”的思维方式,把软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面”时,我们也可以把硬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 “线”。我们把硬笔的书写笔画看作是“线”还因为它基本已经不能表现软笔笔画在线条粗细变化反差上的表现力了(异型硬笔除外)。硬笔笔画仅是线条,传统的 “使转”技法也就失去了它的运用意义了。如此说来,硬笔书写的汉字就只是线条的组合,很有点清代创制的“钢丝篆”的味道。
3.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
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要学会看字帖;
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4.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写字时,首先注意姿势,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5.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笔杆下端,即拇指、食指从笔杆的前部左右夹住笔杆,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后侧抵住笔杆的后下方。距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尖低于拇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弯曲,紧靠中指下方,对中指起运笔协调作用,不能接触纸面。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节的最高骨处,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
6.练习的方法
字帖和书体的问题解决以后,面临的问题就是摹写和临写。
摹,就是描,即可以在印好的红模字上描,也可用透明度好的薄纸蒙在帖上描。也有人用平滑的胶片、塑料薄膜代替纸来摹,这样做,既不会使墨渍透过纸污染字帖,也可以洗涤反复使用。摹写的过程主要是让初学者通过比较准确地描划,熟悉字的结构形态和笔画变化,从而进一步向临写过渡。摹写速成的好办法。
临,可以说是每个学写字的人都必须经过的历程。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书法家,虽然造诣卓深,但每日仍临池不辍,没有天生不临帖就会写好字的人。临习是练字和从事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谁也不可能另辟蹊径。
7.字帖的选择
字帖是学书者的无声之师。初学者应当特别注意字帖的选择,因为字帖的好坏将对初学者的练习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练习钢笔字还是选钢笔字帖为宜,特别对于初学者,使用毛笔字帖进行钢笔字的学习,那是事倍功半的。
选择钢笔字帖主要有两项原则:(1)要选自己喜欢的范本。自己喜欢,才会有热情去练习它,这将给初学者带来顺利的进步;(2)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范本。目前社会上确有一些质最低劣的字帖流行,这是商品社会内的必然现象。如果初学者随便乱选,则将误入歧途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气。选择字帖一定要慎重。笔者推荐过去的庞中华、吴玉生的字帖,还有比如公务员硬笔字帖也不错。






最后,书法讲究书者的人品,研习书法者应以养浩然正气为主旨,练书法,树人品。郑板桥书法如乱石铺街,其人心存天下故书法品自高,宋徽宗虽堪称书画行家,创“瘦金书”,但作为国君偏执书画,属玩物丧志丧国之流,其书法虽精不能大家。王羲之以汇聚文人雅事题记《兰亭序》著称;颜真卿以刚正刚正不阿著称,其《祭侄稿》忠烈之气溢于言表。

书法是中国国学的一部分。书法直接引发者学者对本国文字的研究兴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讲究“法度”



各自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传欧阳询撰写的结体三十六法,清黄自元的九十二法,永字八法等等都是楷书的法度。草书、行书看似随意,也有它自己的法度,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书法须从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去赏析,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家的创造,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美。更能深刻地领会书法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美,局部的审美价值也须从整体去观照、去衡量。历史上有唐人尚法之说,即唐朝从上到下对书法的重视,尤其对书法法度的要求,就是对书法法度的最佳阐释。大家熟知的伟人毛泽东的书法就是从东汉的张芝到唐朝的张旭、怀素和孙过庭等狂草书法中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用颜体写过一些书法作品,激励自己。法为我用,在有法之后再追求新的法,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往复螺旋提升,就是指书法法度学习方面。


有的人写字很漂亮却不算是书法,为什么有些书法家字迹潦草却被说是精品?

我认为正是这些书法家他们的字自成一体,有了自己的风骨,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写得很工整但是没有一丝自身的特点。如此才能受到人们的夸赞,以这样的笔力写出来的字才是好字。字迹漂亮不等于书法就很厉害。现在经常在一些小摊上看到也有人会写毛笔字,然后将其出售,乍一看外行的人会觉得这个字写得非常漂亮。因为其实我们对于书法没有太多了解,所以可能只能凭我们的固有印象,觉得字迹工整就是一副好的书法。但是中国的字经过了历史的演变,不仅有工整的字,也有潦草的字,工整的字比如说楷书,而潦草的字比如说草书。因此看一幅字不能只看他的工整与否,还得看字的风骨。当你真的看到一幅非常优秀的书法作品的时候,你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那种气势。就比如说拿狂草写出来的字,对于不了解这种字体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咋一个字都看不懂呢?但是对于那些对狂草有研究的人来说当他们看到一副非常优秀的狂草作品,绝对的爱不释手,甚至大家赞赏。从字的框架气势等等方面来分析这么一副字。而像那些写的字很漂亮的人来说,他们可能经过勤学苦练,字迹确实非常工整,但是可能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骨,自己的风格,或者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境界,所以写出来的字即使再工整,人们感受不到文字的那种力量,所以也就不会胡乱吹捧了。字如其人是真实的,通过字是能看出一个人他是怎样的一个性格,当然并不是说把字写潦草了,就代表你写得好。很多字迹工整的书法作品也能含有自己的风骨。这就需要看写作者的笔力了。

为什么说线条是笔力之美呢?

书法的要素,一个是汉字,一个是书写。如果将汉字比做书法的躯体,那么书写则赋予这躯体以灵魂。是它们,共同生成、培育了书法这门艺术。


使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书法的字不同于美术字及明清两代专为科举考试所定的“阁体字”(阁,指翰林院。翰林院官员写字十分工整、刻板,因此阁体字带有贬意),当然更不同于古今印刷物上的字了。书法的线条和字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神采和力量,有思想感情,有生命意味,并富有动态之美、过程之美、气韵之美。


下面我们从本章开始共用三章篇幅来谈谈书法的三种构成形式。它们是笔画、字、行(或者说整幅作品),它们合成书法之美的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笔画是最基本的,因为字和行都是由笔画合成的。我们可以将字和行看做是点画运行的轨迹和排列组合形式。点画的许多形式美要素,如力感、动感、节奏、变化、和谐等等,也是字、行的形式美要素,当然,这些要素在三者中的比重是各个不同的。


笔画所着重的是笔力。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强调笔力对书法的重要性时说:“写字全仗写一竖画的不同用锋示意图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如何用笔才能显示出力量呢?唐代书论家孙过庭说:“众妙攸归,务存骨气。”他所说的骨气,指的是用笔的内在之力以及纸上的点画所外现的力量。随意在纸上滴洒一些墨点,那无骨气,谈不上有什么力量;一个不会用毛笔写字的人,将笔像拿着刷子涂油漆一样在纸上横拖过去,也是无骨气的。用毛笔写字,正确方法是将笔直握着,笔与纸面成90度角。


谈到这里,我们要回过来强调上一章所谈的“文房四宝”的重大作用了。请对比一下硬笔写成的字与毛笔字的基本区别吧。用硬笔写字,线条都是一般粗细,你看不出、当然也不会注意写字者在哪些地方着重用力,在哪些地方停顿过,在哪些地方加快过。用毛笔黑墨在宣纸上写成的字则迥不相同:它的点画能显示出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行或停、或快或慢的不同样式,而且这些样式都是一次形成的。因为写一个字的各个笔画时,总是按照规定的顺序一次写出,不得重描,不得修改。写毛笔字的难处在这里,它的魅力也在这里。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笔力理解成为书写者所显示的驾驭这门艺术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线条中表现出力量呢?手段多种多样,这里只向读者介绍易懂的两种。


钱坫篆书书册一是多用中锋。中锋就是书写时直着笔杆,将主毫保持在要写的笔画的中央部分,其上的副毫就自然地落在其两边了。中锋用笔,字中有骨,也显得流畅、自然。与中锋相对的是侧锋,它是将主毫偏在线条的一边,显得锋利、险峻。


二是巧于提按。这是笔法中造成力感节奏感的重要手段。提,就是写字时用力将笔向上轻提;按则是相反,用力向下按着。提笔可使线条显得精细有力,轻盈流畅;按笔则使线条粗重有力,凝重沉着。


一个字中的各种线条的或粗或细、或轻或重,主要是由这种提按用力的方法得到的。我们可拿一个楷体的“大”字来作说明。


要处理好提、按这两种相反的用力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字者在将笔向上提或是向下按时,还要应付另一对不同的用力方法:行和留,即一个力量要向前行,一个力量要它停留着或不那么快行。这种情况正如一个篮球运动员带球前进,他一面拍着球,一面带球跑动,这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熟练自如的。


各种书体的提按变化的频率有所不同。狂草书由于追求快速行笔,提按变化较少,小草、行书提按变化多于狂草;隶书提按变化较多,特别表现于带有蚕头雁尾的横画上及捺刀上。提按频率最高的当数楷书。只有篆书是基本上没有提按变化的,而且一律用中锋,不用侧锋,因为篆书讲究线条粗细均匀。但篆书自有显示力量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在粗细一律的线条中用或快或慢的行笔和或浓或枯的墨彩来显示力量。清朝篆书大师钱坫(1741—1806)的书册,字字坚挺圆润,行笔有快有慢,墨色有浓有枯,精妙中显示出作者有多么高超的功力。他晚年右体偏枯,左手写篆,同样精绝。


请问书法的线条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很多书家都明白,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 汉隶的出现是书法艺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没有一种书体的表现力能与它相抗衡。当然,更为直接的则是在于汉隶的主要贡献——解放线条,它对于我们研究线条美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也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净化和震撼。中国书法的毛笔工具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可以把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且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东汉蔡邕则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在技巧之力中仍然有明和暗的对比关系:线条头尾顿挫转折者是谓‘明’,线条中截平稳运动的貌不惊人的力是谓‘暗’”。这段话指出了线条力度美的真正所在。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观赏者在这种凝固而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二)立体感 对于书法这一平面的艺术形式而言,立体感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薄乏味,不耐看。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创作具体的书法作品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要具有立体感,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容的制约,书法自也不例外。如女书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这段话的推理公式是:书法——用笔为先;用笔——中锋居重;线条——要有立体感才美。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中锋技巧是绝对的。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它无法独立运用,只能与中锋互相交替补充。而且不能处于主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我们可以改造用笔的方法,但却无法跨过这个终极的书法美的目标。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个美的问题。(三)节奏感 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节奏感里可发现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的交叉。落实在书法形式上,则是空白与墨迹之比,空白大小之比,空白形状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种种运动的性质和种类也有不同,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节奏,都是对比着而存在。毛笔书法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节奏的原则相对于力量感、立体感的原则而言,似乎显得较为简单。因为对力度和线条的厚度,我们都能从一个实际的起点出发,在外观形态上对此作深层次的描述。但对于节奏而言,可视的形态比比皆是,不可视的深层内容又不仅仅是书法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不仅如此,即便是在书法的运笔技巧方面,“三感”的存在也已经包括了技巧的全部空间内容。力量感的构成是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强调的是一种用笔的起伏——上下运动;立体感的构成,则依靠中锋为主的用笔,而笔法则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追求的不只是在平的纸面上画出线,而是要塑造出立体效果;节奏感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徐疾,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


中国书法美的表现分哪两个方面

 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汉隶的出现是书法艺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没有一种书体的表现力能与它相抗衡。当然,更为直接的则是在于汉隶的主要贡献——解放线条,它对于我们研究线条美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欣赏者感觉到的也是线条,所以它也是欣赏者沟通书家的桥梁。通过线条,欣赏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美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净化和震撼。中国书法的毛笔工具为线条美的高层次塑造提供了极理想的支持。欣赏者可以把线条作为审美对象,从视觉上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书法家们也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逆,可谓美矣”。在这里,“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针对书法线条而言。康有为认为书法线条美犹如一个人生命体的美,它体现出书法美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书法线条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量感
  这里所谈的力量感,是书法中的一种巧力,是掌、指、腕、臂在人的意识协调和控制下且融合了书写者审美观念、书写经验的自然运动。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的《笔阵图》有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东汉蔡邕则在《九势》中指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在技巧之力中仍然有明和暗的对比关系:线条头尾顿挫转折者是谓‘明’,线条中截平稳运动的貌不惊人的力是谓‘暗’”。这段话指出了线条力度美的真正所在。富有力度的书法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观赏者在这种凝固而静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风采、心灵的律动。如果笔力弱薄,书法美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二)立体感
  对于书法这一平面的艺术形式而言,立体感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线条本身是平面化的存在,根本不可能符合三维空间的物理标准。但是一副书法作品如果缺乏立体感,线条就单薄乏味,不耐看。真正的立体感应是沉着、浑厚的并能让人感受到线条中蕴藏的丰富信息。简要地说,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是一种抽象地经过提炼的空间。在创作具体的书法作品中,又因书体不同以及书者的审美趣味各异而自具形态。强调线条要具有立体感,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审美意识都离不开社会内容的制约,书法自也不例外。如女书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这段话的推理公式是:书法——用笔为先;用笔——中锋居重;线条——要有立体感才美。
  从书法美的角度来看,中锋技巧是绝对的。而侧锋技巧是相对的,它无法独立运用,只能与中锋互相交替补充。而且不能处于主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我们可以改造用笔的方法,但却无法跨过这个终极的书法美的目标。它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个美的问题。
  (三)节奏感
  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节奏感里可发现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节奏的原则就是对比的交叉。落实在书法形式上,则是空白与墨迹之比,空白大小之比,空白形状之比,墨迹点线之比,乃至墨迹粗细、干湿、方圆、转折之比。大凡构成一种对比,都含有节奏的元素。“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线条在构成过程中笔的运动特征——松紧、轻重、快慢,就是线条节奏的具体内容。种种运动的性质和种类也有不同,不管是何种性质的节奏,都是对比着而存在。毛笔书法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
  节奏的原则相对于力量感、立体感的原则而言,似乎显得较为简单。因为对力度和线条的厚度,我们都能从一个实际的起点出发,在外观形态上对此作深层次的描述。但对于节奏而言,可视的形态比比皆是,不可视的深层内容又不仅仅是书法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不仅如此,即便是在书法的运笔技巧方面,“三感”的存在也已经包括了技巧的全部空间内容。
  力量感的构成是依靠提、按、顿、挫、转、折、方、圆,强调的是一种用笔的起伏——上下运动;立体感的构成,则依靠中锋为主的用笔,而笔法则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追求的不只是在平的纸面上画出线,而是要塑造出立体效果;节奏感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徐疾,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立体感与力量感,平面运动与上下运动,构成了立体的动作空间,再加上一个节奏感,又构成了时空对比,三者互相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书法技巧的最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什么是书法中的线条质量

我们通常是从力度着眼来谈论书法的线条,而事实上,建立在力度基础之上的精度才是线条的关键,我们称其为笔墨的精度。正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线条的精度更像打铁的淬炼,要打造精美的线条,必须去尽渣滓。若要成就作为线条内涵、精神气质的纯度,在书写时,毛笔就要能够压得住纸,笔锋在压牢的过程中,能够提得起来,逐渐把墨汁里的杂质剔除干净、汰尽铅华,这才是书法的根本。我们在判断一根线条的时候,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线形线形包括长短、粗细、弧度三个方面。长短作为线形的空间构造,粗细则决定线形空间构造的方式,弧度展现出线条的力量和延伸方向。线质线质即线条的质量,我们对线质的要求分为两点,一是公共要求,一是独特质感。线质的公共要求即:圆、厚、通、润。善用笔者,虽细如发丝亦圆,不善用笔虽粗如椽亦扁;厚乃一字之血脉、精气神;通者,通畅不滞也;润者,清洁光润也。那么什么是独特质感呢?能够代表不同书家书写特征的线质即是其独特质感,例如《峄山碑》,其线质因温润和硬度被称为铁线抑或玉箸;沙孟海的线质如枣木之硬朗,颜真卿则以千钧之金刚杵而著称。诸如此类便是通过线质的独特质感来定义书家写出的线条特征。线构线构即线条与线条之间的交错和构架方式或者相交结或者相接构的形式,构的形式主要指向空间。书写时,第二笔一出来就要考虑和第一笔的衔接方式,和它围出来的空白的大小、形状、质量。常人在书写时注意力总在黑的线条之上,但是高手总留心于空白。写黑的线要让人感到意不在书、一挥而就,但是留出来的空间要让人感觉到是经过精确计算、打磨出来的,线要无意,白要有意,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线律线律是线条在运行过程中的节律、节奏,在篆书中虽然较少,但是比如曲线“S”形的线,在运行过程中,有的地方会稍作停留,然后一划而过,这便是其节奏。线韵线韵是一根线条的韵味、气质。比如董其昌的线一看就有一种贵秀之气,这是读万卷书然后的淬炼,直到最后通体脱落,人一下子就升华,最后那种高贵安静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上一篇:有关绘画和书法的唯美句子

下一篇:最新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