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风格特点

时间:2024-05-24 08:33:35编辑:优化君

行书有什么特点?

1、笔法多变行书的用笔与楷书大同小异,但由于行书的书写节奏比楷书快。下笔、收笔、转折多顺势而为,灵活多变、各有千秋。其主要表现在藏露结合,露锋居多。如“列”;方圆兼备,圆笔为主,如“觞”;提按明显,节奏感强,如“亦”,“足”等。2、活泼有神写楷书,一笔一画,起止分明。而写行书的节奏比楷书要快,往往会随着笔势很自然而然地带出一些附钩或者连接前后笔画的牵丝。但由于这种附钩或牵丝的呼应和牵引,反而加强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贯气有神。如“是”、“能”、“无”、“茂”等。3、书写便捷楷书笔画一笔不苟,横就是横,竖就是竖。而行书为了书写便捷和美观,对楷书的某些笔画或某些部位可以进行简省或变化。或以点代横,或以点代竖,或以点代撇,或以点代捺。如“老”、“竹”、“流”、“未”等。甚至一笔带过,省去个别的偏旁或笔画,如“迹”、“事”等。有些字还改变了原来楷书的书写笔顺,如“至”、“若”等。当然这些变化是由古代书法家通过学习和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减省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自己不可随意从事。4、结体多姿结体多姿又是行书的一个特点。工整的楷书也最忌“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大小雷同”,更何况是书写自由、活泼有神的行书。行书往往打破了楷书的横平竖直,端正平稳的严整性。在结构变化中取得平衡,在字形变化中求得统一。即使在书写同一个字时,也要力求变化,不能雷同。如《兰亭序》中的20个“之”,或大或小、或侧或正、或仰或俯、或长或短、或楷或行或草,千姿百态,极尽变化。扩展资料:书的书写要领:1、要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笔法是构成书写的主要因素,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起、落、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2、熟悉点画的书写规律。行书的点画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量多记、多练,为进一步书写提供能力。3、多看多画。多看就是多看帖,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包括点画、结体、字形等,加深记忆性的概念。多画就是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提笔书写,而是用手指对着字帖画,养成书写习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行书的特点有哪些?

1.省略笔画。行书为了书写简便,对楷书的某些部位或笔画有意地进行恰当的简化,在不失原来字形、字意的情况下,或减省笔画,或合并线条。如“诱”的言字旁,原来是七笔,现在减为两笔;“然”字原来12笔,现在一笔写完,最多两笔;“远”字的走之旁,原来是一点、三曲折加一平捺,经简化变为一竖弯折,一笔写完。行书虽减省笔画,合并线条,这些笔画、线条在字中各部位都有;但其中的偏旁部分却占有一定比重,其原因是偏旁是部首字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诱”、“然”,“远”。2.笔势流动。(1)增加钩挑与牵丝:楷书书写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行书则不然,是将点画连起来书写,即所谓“相间流行”,所以行书书写时在点心之间自然地出现或增加了由于用笔带出来的钩挑和牵丝。所谓钩挑是在原来没有钩挑的点画上,行笔时顺势写出来短钩,如“青”等字。所谓牵丝则是在前后或上下笔本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笔势带出来细细的牵丝,如“发4”“想”等字。在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钩挑与牵丝,则显得笔势流动通畅和谐,意态自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钩挑与牵丝不能使用太多太弱,用多了,到处都是钩挑与细牵丝,显得用笔不干净利索,造型不美观;太弱了,钩脚如肉瘤,细丝如棉线,显得软弱无力,缺乏铁画银钩之健美。(2)以圆转代方折:楷书转折处多为方折,而行书转折处多采用草书圆转的写法,所以行书才显得笔势流畅。但需注意,行书的圆转中隐含着折意,写时仍需要驻笔、提按,否则圆润而无力,缺乏方圆兼备,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之妙趣,如“海”、“落”、“生”等字。(3)改变书写笔顺:小学老师强调写字注意笔顺,这确实是很重要,特别是楷书。然面在行书中,有时有意识地改变楷书的书写笔顺,而采用草书的笔顺,其目的是便于书写,同时也是为了造型的变化多姿,如“有”字。一般地说行书写法也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但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倒也别有风趣,如“风”“国”字等,但也必须注意,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势利导,要合乎草书的规范。且不宜多,偶见则收,方能成趣,如果滥用成灾,使人乏味,就失败了。(4)用笔灵活:行书比楷书用笔灵活多变,同样的点画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不受约束。如“也”字的浮鹅钩,一般是回锋收笔而出。但如果勾端由上翻笔而下也可以。又如木字旁,一般是写好横画和竖画后、笔势总是从左边带出撇挑,但从右边挑笔而上,然后顺笔就势写出撇挑,也有道理,“杨”字。(5)起笔露锋人纸:楷书无论是点、横,还是撇、捺,都强调调减锋为主。而在行书中起笔处以露锋人纸为多,因为露锋人纸,书写起来比较简捷方便,自然流畅,例如“生”字的左竖,“红”字的撇画及“工”字横画的起笔,“河”字三点水的侧点等,都是露锋人纸。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字虽然都是露锋人纸,但不是随便的顺锋搭下一写,而是仍要“逆锋”,只是这个“逆锋”是要求凌空取势,即抢锋。不理解这一点,就会犯落笔尖细软弱的毛病。露锋人纸,取势要求要快,写出字来,笔意就生动活泼.而藏锋取势较慢,笔意含蓄凝重。这两种写法各有所长,我们书写时相互结合掺用,这样可以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一般说,行书开头的起笔往往是露锋人纸,而以下的承笔处则多数是藏锋用笔。(6)以点代替其他笔画:为书写简便敏捷,行书常常以“点”来代替其他笔画,以短小的“点”代替其他较长大的笔画,可以使字的结构形态发生变化,造型更为别致。如将“京”,“影”字中的“小一字改写为三点则更敏捷,字型发生了变化,显得饶有趣味。又如“大”字,将捺笔写成侧点来表示,这样书写起来简捷流畅,造型也显得精悍朴实,别具风味。


行书特点怎么用八个字形容?

行书的特点可以用“行云流水、舒展有型”八个字来形容。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扩展资料:起源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楷书、行书和隶书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审美的主要方面之一,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的审美把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从中国历代书法作品中归纳出工巧、天真、自然、方正、圆熟、丰润、瘦硬、紧结、宽博、雄浑、刚健、秀逸、古朴、潇洒、文静、清雅、端庄、沉着、爽利、老辣、醇和、险劲、犷野、怪奇、狞厉等25种典型的个体风格表现并给予简要阐释,以此作为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书法,风格,审美,范畴,

  引 言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书法艺术审美是人们较为普遍而又喜闻乐见的一种实践活动,它除了需要掌握最抽象的书法原理、对某一书法作品作最具体的感受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中间层次,这就是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中国的文字书写之所以能升华为书法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汉字的书写达到了审美风格的境界。


  书法艺术风格是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征,它是异常丰富、多样的,宏观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群体风格和个体风格两爱猫扑.爱生活艺术群体风格是一个集群整体地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格特征,更多的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它包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风格、书法时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风格、书法地域(中国南、北地域乃至南北区域内的不同区域)风格。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则是包括无名姓氏在内的书者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用不同书体创作出来的具体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美。


  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美千姿百态,但不同之中又有种种相似性和相近性。在对中国历代书法作品就个体风格进行差异性、相似和相近性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以下25种典型表现并相应稍作阐释,以此作为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审美范畴的初步探索。由于篇幅和印刷体例的限制,正文中所举要的书法作品的影印件在此未予附录。


  正 文


  1、工巧。工巧是一种精工巧饰的风格。它相涵、相当或相似于工细、工致、精巧、雕饰、华饰,与“自然”、“古朴”、“犷野”风格等相对应。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创作工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巧之美。


  2、天真。天真是一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亦无雕虫斧凿之痕的风格。它是书者不拘于成法、不泥于世俗,心地单纯、性情率放、独表性灵、信手而为的结果。在书法的历史流程中,“尚意”的宋代是充满“天真”气息的时代,苏轼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和米芾的《蜀素帖》就极尽天真之态。


  3、自然。自然是一种近于天然或宛若天成的风格。它是书者在长期实践基础之上豁然贯通、于自然形象触发“顿悟”而为书的结果。中国书法史上常用“屋漏痕”、“拆壁路”、“虫蚀木”、“锥画沙”、“印印泥”比喻自然之态。在中国书法史上,真正具备自然风格的作品为数不多,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就富于自然风格,晋代王羲之的作品如《十七帖》、《兰亭序》都颇得天趣,是自然风格美的极品。


  4、方正。方正是一种字形结体外满、整齐、端方、正直的风格。它给人以严正、密满、静穆和敦厚之感。《张迁碑》是汉隶方正美的代表作,具有方正风格的作品还有晋代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高句丽的《好太王》等。


  5、圆熟。圆熟是一种书法技巧纯熟而演化形成的风格。书者因平时对古法帖名家揣摩至深,技巧已烂熟于心,信手拈出皆成法,融会后的技巧当然有质量上的保证。圆熟之作表现性强,其技巧动作丰富的特征自然高人一筹,但因圆熟周到、动作太定型化而较少微妙的变化调节能力,使自身的风格较固定而缺少跨度,生辣不够、气息强劲不足。清朝赵之谦的书作是圆熟风格的代表,在这之前具备圆熟风格的还有隋代的智永和元朝的赵孟 等的书法作品。


  6、丰润。丰润是一种外不露锋芒、内藏肃穆之气,丰肌附骨,作品无论是肌肤还是气度在整体上都有一种滋润感的风格。丰润的极端是“腴”,丰腴未必肥,“丰”要能“润”,不可留下“墨猪”之态。丰润美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表面的丰腴,即不尚枯笔、不求扁簿,也不倾向于刷笔迅捷之势,其速度感应该是平和的、不求变幻的。二是内面的润,即不纵横奇肆、不剑拔夸张,信手悠悠拈出,是一种极自然、极和谐的笔划衔接和字形安排。唐代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是丰润风格的一个典范。


  7、瘦硬。瘦硬是一种与“丰润”相对应,画瘦而质硬的风格。它给人以貌清气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汉隶《礼器碑》历来被奉为瘦硬美的杰品,在唐代草书中,如果说张旭书法的风格偏侧于丰肥,那么怀素的作品则偏侧于瘦硬。


  8、紧结。紧结是一种字心攒集,给人以装束紧严、结构缜密之感的风格。表现出此类风格美的代表作有北朝的《张猛龙碑》、唐朝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宋代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


  9、宽博。宽博是一种与“紧结”风格相对应,表现为外满内疏特别是中宫虚疏的风格。《衡方碑》是汉隶中宽博风格的代表,在书法史上,唐朝颜真卿的楷书堪称宽博美的丰碑。


  10、雄浑。雄浑是一种似丰碑巨额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风格。它给人以深沉博大、一言九鼎、雄强有力、阳刚之气的感受。如秦褐汉碑、商鼎周彝和唐代颜真卿的楷书、清朝伊秉绶的古隶等,就属雄浑风格。


  11、刚健。刚健是一种有“雄浑”的阳刚之气,但更加突出“键”即力感的风格。刚健之美在于发“力”,这个力不是物理之力,而是通过对比、弹性、逆势等一系列辅助手段呈现出来的,生硬的刻凿是难以为继的。甲骨文是刚健的,唐朝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线条丰腴健劲,几如钢筋铁弓,有一发千里之势,是刚健风格的最好代表之一。


  12、秀逸。秀逸是一种与“雄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风格。它可以是娟秀、雅逸、恬静、轻松、妩媚、柔婉、清丽等,体现出成熟、理性的特征。南帖是秀逸风格的典范,晋代王羲之的书法、元朝赵孟 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大王小行书就相当秀逸。


  13、古朴。古朴是一种脱去巧饰、见出自然与真性情的风格。古朴的内容包括“质”与“拙”这两个方面,它不拘于小处的微妙处理,立足大气氛的把握,是一种宏大的审美气度,因而从古朴之美中可以引伸出磅礴大气、取象恢宏、深厚沉稳等偏于壮美的内容。古朴之风,常常给人以历史感,有时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书法鉴赏一是在本属自然的非书法作品中发现古朴美,二是在后人刻意求古的作品中理解古朴美,如上古留下的字迹、古人游历时留下的摩崖题名和清代金石小学家们那种强调气息、不求小处变化的篆隶作品就很显出古朴的风格。


  14、潇洒。潇洒是一种挥洒自如和逸笔草草、轻松而幽雅自如的风格。是具有一种偏于外表的、柔性基调的、翩翩风度的美。潇洒风格是书法技艺的熟练升华到风格层次的显现,鉴赏此类作品可以观照到书者娴熟的技艺。风雅的官员与翰林学士以及精通艺术的学者爱猫扑.爱生活风格潇洒,唐朝褚遂良的楷书、宋代米芾的行楷书、元代鲜于枢、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书法都具潇洒风格。


  15、文静。文静是一种内力含蓄、形式内敛、以静取胜的风格。它是典型的满腹珠玑、锦衣绣口、饱学聪颖的士大夫格调。文静绝非完全不重书法的运动感,只是动感不以强烈的动态表现出来,是将运动感从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层、内含不露,在呼应揖让之间以欲擒故纵的方式完成的。文静风格颇具优游之态,常常使人感觉出其不屑外显的幽雅气氛,给人以和平、宁静、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清朝董其昌行楷书是文静风格的典型。

  16、清雅。清雅是一种与“文静”风格同类,但重在韵致的提取而非偏于形式内敛的风格。“清”是秀美而不是壮美,“雅”是格调高深、不落世俗。它于搔首弄姿者不屑,故作惊人之笔亦不求,平和宁静之间尽情挥洒,一切都是从锤炼之至走向虚静之至,作品为人所感受到的是鲜明的书卷气息。隋朝智永、晋代王献之乃至王羲之的一些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清雅风格,元代李惆为陆柬之文赋作的两段跋文也是清雅风格的典型。


  17、端庄。端庄是一种有庙堂重臣之威严、动辄有据之稳重,似“正人君子”的风格。此种书作间架结构是平凡的横平竖直而不作欹斜取巧貌,线条是沉实而过,即使有微弱的顿挫笔但不故为夸张佛达以见稳健之旨,章法则是一反错落而纵横相安,作品整体气氛上呈现出堂正之气。“端庄”不应有压抑感,它在技巧处理上是得心应手的,这需要炉火纯青的锤炼,细心鉴赏能够看到其微妙细腻的变化,体会到一种在貌不惊人的外表下潜藏着的丰富内涵。与篆书、隶书、行书和草相比楷书是最端庄的,唐朝欧阳询的传世楷书无愧于端庄风格最理想的典范。


  18、沉着。沉着是一种近似于“端庄”风格,其用笔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线条浑厚饱满、行中有留,压得住纸、留得住笔的风格。它给人以如锥画沙、力透纸背,深沉稳健、遒炼顿挫之感。唐朝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祭侄文》就充分表现出沉着的风范,同朝的欧阳询、柳公权用笔也富于沉着风格。


  19、爽利。爽利是一种在技巧上求“显”弃“隐”、用笔干脆利落、进退分明,不屑含糊而尚清晰、不求苍老而重精警的风格。如宋朝黄庭坚用笔斩截爽利,每顿挫必有线型的抖动以作标志,折金断铁,有一种技巧上的爽利之美,其字结构也随线条而发展,最典型的即是“辐射”体,收缩中宫、张开四围,是一种纵横挥洒无不如意,似长枪大戟的爽利式结构。宋代米芾的用笔就极具爽利风格。


  20、老辣。老辣是一种“人书俱老”、很有个性且不矫饰的风格。它往往表现为笔力苍劲、筋骨壮健、格调古朴、体势雄峻,大体上属于阳刚之美。“人老”绝非仅指年岁大,内含书者个性天成、风格成熟之意,“书老”即书法功力深厚且自然流露。老辣是积累工夫的产物,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功夫的艺术表现。说它是工夫的积累,是指它那非认为的个性,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刻意求之是无用的。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屡经沧桑的历史,有意老辣是一种矫饰。说它是艺术表现,则是指它植根于书者的审美个性。唐朝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是老辣之作,清代吴昌硕充满强劲雄武之气的大篆书作,老之沉厚深透,辣之倔强无润,近代黄宾虹和潘天寿的书法也具老辣的风格。


  21、醇和。醇和是一种炉火纯青、意境深远而形式恬淡、技巧貌不惊人却千锤百炼,给
  人以平和、坦然、超脱,特具回味悠长之感的风格。它平淡而绝非浅薄,并不一般地反对冲突与对比,而是在冲突前提之下的和谐,具有自身的厚度和深度,是陈酿老酒所具有的持久悠然的醇香。此类风格的作品中通常技巧动作藏而不露,结构间架平稳不欹,章法则是以整饬胜而不以错落对比胜,但整饬中却又处处见出微妙内含的变化来。如明朝祝枝山的小楷、王宠的书法是醇和风格的理想典型。


  22、险劲。险劲是一种脱出平整与秩序而求变化的风格。它与“文静”风格相对应。反常求变谓之“险”,险体现于字的线条组织具有一种明显的张力,给人以显然的不稳定、紧张、收缩与扩散的感觉。此类风格的书作,笔画线条在一般情况下多呈现出三角形,有一种倾斜度,顺着三角形的尖端延伸,能感受到运动的冲击趋势在无限伸展,故而“险”必然与“劲”携手。北碑很体现险劲的风格。


  23、犷野。犷野是一种与整饬背道,给人以生疏、幼稚、贫乏、笨拙之感,留下乱头粗服印象,几乎让人感到不愉快和不满足的风格。它解散成法,纵任无方,往往既不注重线条本身的圆润周到,也不考虑结体必须平衡稳定,信手刷去,无论优劣,简直是一种完全反理性的狂放追求,是书者复杂的个性的反映。书法中的犷野之风,主要体现在行草书中,唐代张旭、怀素粗放的书作,特别是杨维帧率笔狂扫的作品当属此列。


  24、怪奇。怪奇是一种不同书体或不同用笔畸形交杂、融为一体,给人以常情惊诧的风格。如唐朝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具有怪奇风格,清朝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擅长于写怪奇书法,他的“难得糊涂”一幅就很著名。


  25、狞厉。狞厉是一种“蔑视”固有技法传统,几乎不体现既定的书写规范,线条方折生硬、圭角横生得令人吃惊,章法处理错落与穿插不显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迹的风格。狞厉是一种气魄之美,它崇尚雄强,夸张力度,有强烈得常常让人受不了的气概,使人想起地狱和魔鬼,狞厉之美不登大雅之堂也显然易见。北魏诸刻所具备的阳刚之美,严格说来是以书法技巧被忽略、被遗忘、被破坏为特征的,如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就是狞厉风格的代表。


  结 语


  以上审美范畴相互之间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差异性与相似相近性,需要鉴赏者对照具体的作品细心加以体会、鉴别和反复揣摩,方能得到对书法艺术个体风格美较为准确的把握。


  运用以上审美范畴进行书法鉴赏,还应与书法的群体风格相结合,才能较为完整、深入地进行书法艺术风格审美。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切忌采取僵死的、固定不变的、“非此即彼”的逻辑运用以上审美范畴,因为一幅作品或许同时具备若干种个体风格,而这些风格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书法鉴赏是一个主体性、阐释性很强的自由的过程,见仁见智是十分正常的,也是书法艺术鉴赏中积极一面的表现,因而有弹性的、有启发价值的探索与思考是使书法审美丰富化并逐步走向完美与高水平的必然。


楷书 行书 隶书 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1、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风格特征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2、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的风格特征,体现在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隶书的风格特点是结构扁平、工整、精巧,由篆书演化来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上一篇:刘炳森书法艺术

下一篇:湖南书法艺考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