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房五宝
自古以来,人们都称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水盂收藏家陈玉堂却发问说:“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嫌素耶?”所以,他将水盂(包括笔洗、水注等)称为“文房第五宝”。他还戏创了“文房五行说”:砚为石,石可提炼金属,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笔毫采自羊、免、鼠、狼、鸡,这些畜类皆赖土安身,故属“土”;墨乃松烟熏制,应属“火”;若再确定装水的水盂属“水”,则堪称文房中金、木、水、火、土“五宝”俱全。 陈玉堂从20世纪60年代起收藏水盂,近四十年来已收集到铜、玉、陶、瓷、玻璃、水晶、玳瑁、漆器、梨木、绿松石、景泰蓝和青田石水盂等500多件,款式、形状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小的比小酒盅还小,大的足可以为婴儿沐浴。在他的“百盂斋”里,一长排十多个特制玻柜中,各式各样的水盂闪耀着光芒,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京沪民间收藏联展”中,陈玉堂送展了一百多件水孟,获得藏界好评。一位来自韩国的参观者徘徊在陈的展柜前舍不得离去,最后提出愿高价收购展出的水孟。原来这位韩国的先生也是水盂收藏家,可陈玉堂不为重金所动,婉言谢绝了高价商购的请求。
文房第五宝是什么??
文房第五宝——镇纸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珍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镇纸还叫“书镇”。《南史垣护之传》附《垣荣祖》中说:“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木盾,以铁为书镇书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仗。欲工书法作画者不可不备。”古代镇纸大多采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材质多为玉、陶瓷、铜以及水晶等等。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的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等等,形状大多为长方形,因为这个缘故,镇纸也常常被叫做镇尺、压尺。镇纸是人们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使之平帖不动的文具。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书中介绍:镇纸种式甚多。有玉者,其形为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极为古雅。铜者,有素绿蛤蟆,蹲虎,蹲螭,眠犬,鎏金辟邪卧马,龟龙等,又有水晶、玛瑙者,各式亦甚多。瓷者,则有官哥、定窑诸名器。镇纸是文房收藏中的隽品,考究的镇纸不但做工好,上面还刻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格言、名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聊斋》作者蒲松龄年轻时,屡试不第,在逆境中愤起悱发,自制两锭铜质镇纸,上刻一副对联以励其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如能收藏到名人用过的书镇,无论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之高。
这两种图书那种做练习更好?
最佳答案
推荐两本结合着做:
1.李重光《基本乐理书面作业习题集》,书中习题是分课练习的形式,每课后面都附有答案和一些解题说明,目前大学乐理通用教材基本上都是李重光编写的那本,配合练习册,比较专业。
2.袁丽蓉《走进高考中的乐理考场》 ,这本书不仅有分知识点的练习,后面还有很多套模拟试题,以及各音乐学院的历年考试真题,并附有答案。
把这两本吃透,乐理基本就OK了,书不在多而在精,练不在多而在透。嘻嘻,加油!
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发布者:乔丽 时间:2011-08-09
--------------------------------------------------------------------------------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何谓欣赏?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何谓书法欣赏?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这里我们谈的是“书法作品”,不是写字。写字与书法有根本的区别。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所以我们欣赏书法作品也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大部分读者不可能有作家的水平,欣赏书法当然也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如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欣赏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这是关心和爱好书法的人经常提出的问题。简而言之,可以用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
话虽这么说,但具体做起来并非像一句话这么简单。因为任何一门科学和技艺的掌握都是有其规律和条件的。这里仅从三个方面谈谈书法作品欣赏的条件和方法,因为“规律”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包容的。
经常遇到学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某某是书法大家,他的字怎么看不出怎么好?”,“我们单位有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字比某某书法家还好”。像这样的问题当然不会没有特殊情况,但一般来说,书家的字绝对不会比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写得差。这里面有“写字”与“书法”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说明老年学员对书法作品认识的偏差和欣赏能力的问题。为了提高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员对书法的欣赏水平,笔者不揣浅陋,就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问题谈点浅见,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或书法展览,往往都要谈论或评价一番,这谈论和评价是否中肯,便代表一个人对书法的认识水平,认识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具有一定书法修养的人,才谈得上书法欣赏。
一、 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者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结论。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它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意思是你对众多的剑器有鉴赏的经历,自然就能辨识其优劣;你会弹奏多种曲调也就懂得了音律。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千古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家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辩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马克思说:“如果你要得到艺术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书法欣赏何尝不是如此!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宝知识及其发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产品出现都离不开得心应手的工具或设备。书法作品的产生同样与文房四宝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国笔、墨、纸、砚的发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后翻铸而成。这些与后来用笔写出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笔书写,由于笔的性能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有所区别。王羲之书“兰亭”用的是鼠须笔,茧纸,与今天我们用羊毫笔生宣写出来的就不同。何况从古至今制笔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种。另外纸的品种性能也花样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砚的改革、装裱的方法形式、质量也都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时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二、 书法欣赏的步骤和方法
(一)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是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正像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有者方可绍于古人”。在观神采后,再兼之于形质,此为欣赏书法的诀窍,而斤斤于点画者是难以得其真谛的。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点画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联篇,构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协调,照应严谨,如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或行间茂密左右映带,或空旷疏朗上下呼应。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章法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章法集众字而成篇,以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疾徐,墨色的浓淡枯润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一个均衡统一的整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终篇笔意顾盼、首尾呼应,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所以在布局上达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应、通篇团聚不散的艺术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则,妙在各得其所。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从整体上看书法作品的印象与效果。它包括了书法作品的正文与落款、分行与布白、落款与印章等多方面的关系处理。但是,作为整体效果是由局部的、单个的字与线条构成的,如果单个的局部的字与线条不美,那么整体的美也就无从谈起。应该说“单个的线条是美的,组合得好,就达到了更高的美”。在这里我们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笔法和墨法三个方面来谈: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孙过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处,指出了每个字都应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违”与“和”。“违”即变化,“和”即统一,要在错综复杂的结体变化中求得整体上的统一。
中国汉字几经变革,各种书体也都有自己的结体规律,历代书家都有关于结体的论述。作为书法欣赏者应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对书法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楷书有唐欧阳询的《大字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进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研究行书结体的优秀范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诀百韵歌》也为后代所广为流传。总的来说,行草书中“违”的成分多些,楷隶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现代已有人将篆隶以草法为之,以强调“抒情达意”,这样的篆隶“和”的成分就大大减少,也颇具时代特色。即所谓“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传”之理。
现代“流行书风”中所谓“丑书”也是以多种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结字变化追求一种“从多种矛盾中求统一,又从统一中制造一定的矛盾”的构字技巧,使作品呈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虽至今争议不绝,但作为一种尝试,也不妨在争论中让欣赏者做出抉择,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们在欣赏时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它以丰富和提高欣赏技能。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圆,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映日视之,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笔偏侧(指一偏到底),写出的线条(点画)则扁、薄、浮、弱,抛筋露骨,就无美感可言。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因为屋漏的水沿着墙壁(土墙)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没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墙面上并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线产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见曲、似滞还流的水痕,这正契合了书法线条涩的表现。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古人有“横鳞竖勒”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不飘弱,而有沉着、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当然,各种书体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规律和标准。正如《书谱》中所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书法都应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灵活运用,方能进入书法欣赏之堂奥。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书法欣赏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作为书法欣赏,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稳定注意
书法欣赏要充分发挥“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时能清晰地观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远离其它事物,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它受人的个性、兴趣、信念的制约,在具体欣赏书法时,必须把其感受、思维、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集中到作品中来,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们一眼就可以扫过去,甚至也评论一番,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艺术欣赏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感受、思考、理解,从而加速心理活动的运转,尤其是对于有着巨大艺术容量的作品,更应反复观赏、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续书断》中记载,一次欧阳询出行看到索靖写的碑,第一次大体看了一下就过去了,第二次经过时,先是坐了下来仔细的品味,越看感觉越好,干脆就住了下来,在碑旁过了三天三夜才肯离去。这足以说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细观赏品味才能体会其深刻艺术内涵。此故事也是“稳定注意”的绝好范例。
(二)多欣赏原作
探索书法美,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多看原作,因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缩小印刷的,一米或几米的作品缩印成只有十几厘米或几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实的风景和风景的照相比较一样,从一张风景照片上是无法体验到走进真山实水中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的。而我们面对书法原迹,既可远观,又可细加品赏,用笔技巧墨色变化都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三)、多读书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与学识和阅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欣赏水平和层次必须有多方面的学养的支撑,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因为不但书法内容既深又广,而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美学原理是相通的。所谓“字外功”、“画外功”、“功夫在书外”的说法,其中多读书是非常重要的。
(四)、书法创作实践
要能鉴赏书法,不但要学习书法,还应亲自进行书法创作实践,只有书法家才能敏锐地感觉到书法作品中那些细微的美妙之处,就像只有诗人才能在诗作中感受到那种难以言状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处一样。没有对创作的深刻体验就难以获得书作中最深层的意蕴。
以上只是谈了书法欣赏中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目的是为学习书法的老年学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所谓的方法规律很具体,但实质上还是较为抽象的原则。它不像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那样有具体的工具和手段,这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品评欣赏标准的程度如何,与欣赏者对书法这门艺术的接触和认识的深度有关,与其书法造诣的高低有关,还与其字外的知识修养和个性气质有关。至于书法欣赏更深的层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大多数人对于书法只是一知半解,在一幅作品面前不知道它究竟好在哪里。如何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成为书法艺术普及的重点。现在艺宴商城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欣赏中国书法艺术。
观赏书法,可从墨象观其性情。静者为性,动者为情。元陈绎《翰林要诀》云: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有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即道:书者通过笔墨运用去抒发己之天性气质与情感意趣。由于书者性格之异,其心情又因时而有喜怒哀乐之别,下笔则墨随笔走,笔墨交融,以己之情感与意趣来附之造型,便呈神采迥异、风格不同之作品,表现各种神情韵致,予人以美感。然于书法,当守一定之法度,断然不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要知道如何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就要跟作者产生互动,从中得到审美愉悦。
书法所表现之笔性墨情,就其艺术性而言,本应无轩轾可分。雅俗高下之别,惟随观者之喜恶自便。然世人所喜者,简淡平和恬静妩媚之字也。通俗之书便沦为“俗书”。时之书者每为规避“俗”字,去其平正甜媚。便反其道而行之,或刻意弄险,或寻求怪诞,或粗率荒疏,或弄巧做作,无所不用其极。且美其名,或曰 “求古”,或曰 “创新”。然过之则有欺世之嫌也。
第一段借古人语主论字与书者书时心情的联系以及字与观者自身的喜好。简言之,主要说了书法作品与作者及读者的关系。这之中一方面是审美意识的物化,一方面是审美意识的感知。可以推出,一幅字的好坏,与书者的审美意识及表现技法有关,亦与观者的审美意识及水平有关。如何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是关键。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北大书法艺术教育必将继承北大的艺术教育传统,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强调书法艺术的学术性、文化性,显示其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文化书法”作为办学宗旨,必将极大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其应有的贡献。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接续了五四时期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书法文化理念。六年来,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依托北京大学深厚历史积淀和雄厚文化资源, 致力于拓展“文化书法”的理论内涵,不断进行书法文化实践,注重东方话语的跨文化国际眼光,倡导在“走近经典”、“走进魏晋”的过程中坚持以“守正创新”再创新的书法经典。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从文化书法、大学书法、国际书法等角度促进东方书法文化参与当代文化进程,强调书法的文化性、生态性和精神性,致力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和谐和完善。东方书法文化的推进,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东方文化形象和内在精神,同时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六年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全体师生,通过艰苦努力,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通过招收两届书法研究生约130人,办《北大书法》、出版学术著作《北京大学书法所“文化书法”研究教学丛书》7本,出版《北大学术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20本、召开国际书法会议和举办国际书法展近八次。北大书法所迄今为止已经招收了两届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此次展出书法作品100余幅,均从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的学员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其中有些作品已多次赴海内外展出,代表了北大在书法艺术领域探索的新成果;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张海先生等题赠给北大书法所的重要作品。本次展览的作品均收入《北京大学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作品集》,并于2009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北京大学书法所硕士生(书法学方向)培养方案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较好的整体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美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具有本专业方向的专门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会使用电脑,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博物馆、新闻出版、国家文化艺术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并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 金开诚书法艺术专题(选讲) 3 金开诚中国书法文化研究 3 王岳川书法美学 3 王岳川 高 译中国古代书法理论 3 卢永璘海外中国书法研究 3 王岳川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文名称 :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utline教学方式 : 讲授 (金开诚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魅力和生命力;教材 :自编讲义参考书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5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书法艺术专题英文名称 : Special topics in Art of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金开诚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分析所谓的“汉字象形论”书法艺术的形式书法艺术的内容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教材 :自编教材参考书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二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英文名称 : Cultural Studi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 (王岳川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本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书法艺术源流论,书法文化美学论,书法文化对话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书法的文化魅力的讨论,弄清 中国书法艺术基本源流和内容、书法文化美学精神和审美魅力,以及全球化中中国书法文化输出等问题。《中国书法文化》一课注重在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以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进行“差异性”、“多元性”对话,达到多元互补、和而不同,在“阐释文化中国”中力求减低“文化误读”。教材 :王岳川著《中国书法文化精神》,韩国汉城新星出版社 2002 年版。参考书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5 年二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书法美学英文名称 : Calligraphy Aesthetics教学方式 : 讲授(王岳川教授、高译副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从书法美学的本质,书法美学的美感,书法美学的艺术特征,书法美学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传统书法美学、现代书法美学、和后现代书法美学的断裂与联系,从而从深层次上把握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教材 :金开诚、王岳川著《书法艺术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 年版。参考书 :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北京 ∶ 宝文堂书店 1987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课程名称 :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英文名称 : Chinese Ancient Calligraphy Theories教学方式 : 讲授 ( 卢永璘教授 )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的书法理论资料丰富而又驳杂。本课程拟撷取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解析,上自汉代,下迄晚清,厘为六章,章若干节。力求阐明各时代重要书法论著的理论特点,以及它们之间承传嬗变的大致经络;并适当联系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现当代书界、文坛现象,作对比性、反思性的探究。教材 :自编讲义参考教材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 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 3课程名称 : 海外中国书法研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硕士生(书法学方向)英文名称 : Oversea Studies in Chinese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王岳川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西方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东方各国对书法的研究中国书法文化与海外华人书法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当代书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前景中国形象与中国书法文化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教材 :自编教材参考书 :王岳川著 《中国书法文化精神》,韩国汉城 2002 年版。王岳川著《发现东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年版。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机构设置顾 问: 季羡林 任继愈 饶宗颐 文怀沙 沈 鹏 欧阳中石 苏立文 张 海所 长: 金开诚副 所 长: 王岳川北 大教 授: 金开诚 陈玉龙 杨 辛 程郁缀 王岳川 卢永璘 高 译(副教授)客座研究员: 覃志刚 李学勤 刘正成 曾来德 张旭光 曹宝麟 王家新 徐 寒邹 涛 叶 欣 胡秋萍 刘 墨 樽本树村 高木圣雨 西岛慎一权昌伦 李敦兴 金炳基 李钟淑办公室主任: 牛耕耘
想知道: 北京市北京大学书法系在哪?
北京大学没有书法系,只有书法艺术研究所。
北京大学只有艺术学院,艺术学院下设四个系:艺术学理论系、影视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同时设五个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京昆古琴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理科五号楼
邮编: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