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结体的三要素
三个要素,即笔法、字形和章法。鉴赏一幅书法作品,一般而言,都是先从整体着眼的。一眼看去,整幅作品给你的印象如何?是美,还是不美?这里,首要的问题是章法,即谋篇布局的整体效果如何。章法对观赏者是起着先入为主的决定作用的。1、章法,也称布白,是指一幅作品的整体安排,也叫谋篇布局。整体安排不得当,一幅作品就不好看。创作时,绝对不宜拿起笔来就写,而是要首先考虑好章法的安排。要根据纸张的幅式与大小,以及所要书写的内容字数的多少、字体的大小,安排好主体文字和落款文字的位置。最好的办法是先做一个小样,计划好之后再写。这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布局了。在落款文字的安排之中,就还要考虑印章的位置。如果不这样做,就往往会出现写出了的作品不满意,造成时间和笔墨纸张的浪费。整体的谋篇布局好,章法美观,这是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千万不可疏忽。书法的创作是依靠笔墨的有时序性的流动来完成整体布局的。观赏者被整幅作品吸引之后,很自然地就会顺着作者流动的笔墨和线条来对字的结构,即字形和笔法进行欣赏。2、字形,是指字的结构安排,又叫结体。一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关键在于间架结构的安排。安排得当,字就好看;安排得有趣,字就有味;安排得不当,字就歪三斜四不好看。初学写字的人,总要在结体上刻意追摹,力求要写得像,以便掌握技巧;而搞书法的则又往往为因写得跟别人一样而犯愁,恨自己写不出独特的风格来。书法是艺术,需讲求风味,就要在字形的结构安排上多下功夫。字形的结构安排得好与坏,则与笔法的把握大有关系。或者说,对于字形的考究,实际上就是对于笔法的把握。可以说,每一个人写字,都会有自己的用笔特征,那姿势不一定好看,却都是具有活力的。传统的用笔技巧,是完成笔意的基本手段,但不宜因循守旧。要超越技法,创造出独特的笔墨意味,最好的情况就是一笔一画都寄托着作者的性情,使线条富有生命。做到这一点,字的书写也就会得到升华了。有人说,“独特的笔意是书者艺术实践的计量器,是衡定作者创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风格形成的成熟标志。”这话是确有道理的。3、就笔法而言,古人写字,都只是写在册页或手卷之上,字体都不大,一般只需悬腕也就行了。现在,凡参加展览的作品,一般都要大幅,至少三尺宣才好。于是,光悬腕不行,还得悬肘,甚至要运起整个手臂来写。因此,这执笔与用笔的方法也就必然要突破了。而“独特的笔意”,关键在于熟能生巧。概括起来说,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章法是宏观大局,而字形和笔法则是微观形式,但三者都不可忽略,故我称之为书法三要素。前人有言:“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这只是说的写字。而讲书法,就绝不能把章法丢了。创作的时候,总是要从一笔一画着手,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即首先是从微观着手的,但却必须先从宏观着眼去考虑,要把章法安排好了,胸中有了全局再动笔。“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只说写字,这话极对。但就书法而言,一幅作品如果谋篇布局不当,章法丑陋,那么,笔法再好,字形再妙,也是不雅观的。扩展资料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的独特的东方艺术品种,通过汉字单色(一般是墨黑色)的线条、色块的有机组合,凭借飞灵的笔法,严谨的结体和通篇贯通的气韵,撞击着欣赏者的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行书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既兼顾了快捷灵动的笔法,又保持了汉字结体的严谨,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欣赏历史上各位书法大家行书的名帖名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作品里,或是在同一个作品里的不同地方出现,结体、大小、粗细、直至意趣都有很大的变化(名家在创作中似乎更追求这种变化),以适应谋篇布局的需要甚至是作者当时情感的表达和发泄。应该说,有些作品的确是精心准备后的创作,但是绝大部分作品却是一些书札便签,有些更是酒后即席创作,没有更多的时间谋篇布局,但却没有影响作品的艺术性,所以每当欣赏这些名家名作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书法家心里应该有一个简单的结体法则来遵循。无法则则无法形成艺术作品,而法则过于复杂必定会影响行笔之流畅。所以我认为必定存在一个简单的结体法则供绝大多数书法家所遵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体
书法鉴赏中“结体”是什么意思
你的问题不仅书法鉴赏要懂,而且所有学书法的人也要懂!
书法中所谓“结体”是指每个单字的结构,也称“间架结构”。如‘三’字,其楷书结体是由三横组成,在三横中,中间一横比上面一横短些,下面一横最长。我们说这个字的结体是准确的,反之则结体不准确。“结体”在书法中是最起码的要求!在各种书体中每个字的“结体”有不同的要求,要在学习中注意观察。
在鉴赏一幅书法好不好,美不美,“结体”是其中一个要素!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扩展资料: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中国书法有哪几种书法?
1. 篆书又分大篆、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著名作品有李斯的《泰山石刻》,李斯的《泰山石刻》、《琅琊台石刻》,李阳冰的《三坟记》、《城隍庙碑》。2.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字形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著名作品有欧阳询的《九成宫》,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颜真卿的《告身书》,赵孟頫的《松雪斋集》。3.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广义的草书,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著名作品有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论草书帖》,文徵明的《草书诗帖》;。4.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字形端正平稳,入木三分。著名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李邕的《麓山寺碑》。5.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著名作品有韩择木的《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的《大智禅师碑》,徐诰的《嵩阳观记》,李白的《上阳台》。扩展资料楷体字体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于是在秦汉年间千姿百态的书法园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书(当时称为隶书,即辅佐小篆,书写更快捷)书法艺术。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法字体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书法,以基本笔画为基础。基本笔画分为永字八法。主要动作有提按,转锋,收笔,顿笔只出现在捺中。
掌握基本笔画后,考虑结构。具体细说很难说清,需要具体学习。
当字的结构也掌握到一定火候时,应注重整体章法。字与字的呼应。
表现为许多作品形式,常见的有方堂,条幅(分横式或竖式),条平,扇面等等。如有兴趣还可继续深入了解。
一张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有正文,落款,盖章。有时除名章外还有引首章盖在作品开头。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形”“意”“势”据说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时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迹之象 ,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 。说明仓颉在观察自然、博采众美时 ,不仅看到了事物的形象 ,而且也看到了事物的动态。将“形”与“势”作为美的因素 ,采集和运用在造字之中了。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 ,虽不能完全概括书法用笔的全部 ,但却能解决主要用笔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明确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有艺术境界的整体。古人对书写美的追求 ,超过了字形规范本身 ,“形”与“势”的关系首先成为其2艺术思辨的重要内容。“意”,则处于书法美中心的地位。意境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 ,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 ,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 ,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艺术如果只有表层的美 ,而缺乏意境的深度 ,就会显得苍白。书法艺术的“形”“意”“势”,构成了书法美的独特魅力 ,它与现代设计的设计原则有着异曲同工的追求。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都遵循形式美的一般原理和法则 ,给人以韵律和节奏感。设计中的各种视觉元素 ,无论是图形、文字还是色彩 ,除了各自本身的形质意义外 ,更应该吸取书法艺术中的“笔断意连”的气韵 ,遵循这一原则 ,从而使各个元素之间互为呼应 ,“气脉相通”。 二、书法艺术的“求简”“求美”纵观文字的发展史 ,从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到减少文字图画意味的小篆 ,由小篆到隶书直至隶草 ,由楷书、行书草化而出现的草书 ,无一不体现着人们审美观念上的变化和增强。书法艺术呈现出“求简”“求美”的艺术特性。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真正艺术所具有的一种基本性质 ,他认为 ,“有意味的形式是通过简化的方式实现的”。他说:“简化对整个艺术来说是绝不可少的。没有简化 ,艺术不可能存在 ,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 ,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3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 这种简化 ,是一种由写实到写意 ,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符号的过程。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 ,书法的线条结构同事物的象形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 ,但是作为艺术符号 ,是在简化获得抽象的过程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美感 ,使之成为“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正应迎合这种简练得更具美感的意味形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中 ,为了更加快速地传达信息 ,作为以视觉传达为目的的现代设计 ,必然要把视觉元素提取、简练、美化。书法艺术的“求简”“求美”的特质 ,无疑在现代设计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补充回答: 三、书法艺术的“虚实”( )书法艺术的“虚”与“实”是相对的。”实”形质 方面是有形、可见的 ,就是外在形态 ,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性情 方面是无形的 ,就是内在精神 ,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 ,相互为用 ,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它的含义涉及有形与无形、直接与间接、黑与白等辩证关系的艺术处理 ,指出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妙理。说到中国书法之妙 ,古人讲求书法不仅在有笔墨处求之 ,更要从无笔墨处求之。清代蒋和《学书杂论》云:“《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 ,其行间空白处 ,俱觉有味 ……大抵实处之妙 ,皆因虚处而生。”虚实两者的有机结合 ,构成书法的直观性和抽象性 ,使作品获得完整、和谐与含蓄的意境美。在现代设计中 ,遵循这种“计白守黑”的美学原理 ,巧妙地配置各种视觉元素的空间关系 ,讲究空白之美 ,以便更好地衬托主题 ,集中视线 ,加强视觉版面的空间层次。 四、书法艺术的“色彩”书法的妙处就在于用笔和用墨。墨分五色 ,而且神奇变化 ,笔与墨交融 ,才能形成神奇的情趣和骨气神韵俱足的艺术造型。墨色的运用直接关系着笔画美的质感 ,关系着书法作品的情趣和风韵。此处所谈的书法的色彩 ,不是指斑斓之色 ,而指墨的浓淡、枯湿等变化。墨可浓可淡 ,可枯可湿。浓者近淡者远 ,平白的纸面上能够出现立体的纵深效果。在心理感觉上 ,浓的似火 ,刺激强烈;淡的如水 ,文静优雅。历史上苏东坡善于用浓墨 ,如漆珠光 ,神采焕发;董其昌善于用淡墨 ,古雅秀逸。书法在行笔快慢之间 ,记录了书写速度 ,表现出书写运动的节奏感。清淡的渲润渗化 ,如春草凄迷 ,饱含生命的玄机;干裂的枯涩飞白 ,如千秋古藤 ,苍劲老辣。有人说书法艺术是黑白的艺术 ,然在这黑白之间 ,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当下 ,在中国商业化的设计中 ,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色彩形式包围了整个商业设计领域。消费社会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色彩的竞争与诱惑。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设计决不是为了制造一个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而是要开创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亮点 ,使消费者体验到时尚与文化的魅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 ,我们的设计色彩清新、秀丽、优雅 ,将会迎合高意蕴的受众的品味 ,给人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借鉴书法艺术中黑白用色特征 ,更能体现其抽象、高雅的效果 。补充回答: 五、书法艺术的章法章法 ,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 ,但它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 ,以及笔力的强弱 ,乃至结构的好坏、意境的深浅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的章法是一字之间的点画安排 ,一字与数字之间的布置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贯、呼应、照顾等关系的布置与安排的方法。当然 ,一幅完整的作品中 ,更不能忽略作者的题款、铃章的点睛之妙。在书写时 ,要求浑然一气 ,不只是考虑点画的笔形意势 ,还要考虑黑色线条对白纸的空间分割。正如在平面设计中 ,点线面各种元素无论其怎样经营 ,它们都是一个整体 ,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我们要求点线面在版面的布局上不是孤立的个体 ,而是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 ,从形式美的角度作流通照应、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总体的安排 ,以期产生书法艺术的“字里金生 ,行间玉润”的效果。书法的气韵、意向、动势往往并非通过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 ,而是通过抽象的、内在的精神体现出来 ,这种特殊之处正是我们设计中特别应该珍惜和借鉴的。在视觉设计领域 ,除了以形象表现的设计之外 ,主要的部分和特征 ,在于以抽象手法给人的感知和察觉 ,使读者在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设计之中 ,更好地体会到时代的风格。时期这种评价于一幅书法作品 ,一个设计都是总体的美的感觉、概括和结论 ,艺术的本质就是思考、相互借鉴和不断创新 ,这既是艺术的规律也是艺术的发展趋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 ,出新法于古意之外。”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是世界文化领域里极其珍贵的稀有宝藏 ,是我们设计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学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