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文学的形式
我们曾经夸奖过萧统的选文方法,因为它给文与非文划出一条界限。但是,我们不满意
他的分类法。他把所选的文章分成: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上书,启,弹
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烦,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
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这样的分类法是要给“随时变改,难
以详悉”的文艺作品一个清楚的界划,逐类列文,以便后学对各体都有所本。但是,诗,
七,赋等,因为有一定的形式,可以提出些模范作品;至于序,史论,论等,是没有一定结
构与形式的,怎能和诗、七等对立呢?设若不论是诗赋,是序论,全以内容的好坏为入选的
标准,不管它们的形式,那就无须分这么多类。可是不分类吧,诗赋等不但是内容不同,形
式也是显然的有分别,而且忽略了这形式之美即失去许多对它们的欣赏。这个混乱从何而起
呢?因为根本没弄清诗与散文的分别。不弄清这个分别永远不能弄清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
式只能应用于诗,因为诗是在音节上,长短上,有一定的结构的。泛言诗艺,诗的内容与形
式便全该注意;严格的谈诗的组织便有诗形学(Prosody)。诗形学不足以使人明白
了诗,但它确是独立的一种知识。散文中可有与诗形学相等的东西没有呢?没有。那就是
说,诗与散文遇到一处的时候,诗可以列阵以待,而散文总是一盘散沙。那么,在形式上散
文既不能整起队伍来,而要强把它象诗一样的排好,怎能不混乱呢?
后来,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十三类:论辩,词赋,序跋,诏令,奏议,
书说,哀祭,传志,杂记,赠序,颂赞,铭箴,碑志。这虽然比萧统的分法简单了,知道以
总题包括细目;可是又免不了脱落的毛病,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姚鼐想要替文学分十
三体类,而专在箴铭赞颂奏议序跋钻营,却忘记了最富于个性的书札,及一切想象的文学
(小说戏曲等)。”(《新的文评序》)不过,林先生所挑剔的正是这种分类法必然的结
果:强把没有一定形式的东西插上标签,怎能不发生错误呢?再退一步讲,就是这种分类不
是专顾形式,而以内容为主,也还免不了混乱:到底文艺作品的内容只限于所选的这些题目
呢,还是不止于此?况且这十三类中分明有词赋一类,词赋是有定形的。
曾国藩更比姚鼐的分类法简单些,他把文艺分成三门十一类。他对于选择文章确有点见
识,虽与萧统相反,而各有所见。萧是大胆的把经史抛开;曾是把经史中具有文学价值的东
西拉出去交给文学——《经史百家杂钞》。他似乎也看到韵文与散文的分别,不过没有彻底
的明白。对论著类他说:著作之无韵者。对词赋类他说:著作之有韵者。以有韵无韵分划,
似乎有形式可寻,但这形式是属于一方面的,以无形式对有形式——以词赋对论著。但是无
论怎么说吧,他似乎是想到了形式方面。至于到了序跋类,他便没法维持这有韵与无韵的说
法,而说: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这是由形式改为内容了。以内容分类可真有点琐碎了:
传志类是所以记人者,叙记类是所以记事者,典志类是所以记政典者……那么,那记人记事
兼记政典者又该分列在哪里呢?有一万篇文章便有一万个内容,怎能把文艺分成一万类呢?
况且以内容分类是把那有形式的诗赋也牵扯在泥塘里,不拿抒情诗史诗等分别,而拿内容来
区划,这连诗形学也附带着拆毁了。
那么,以文人的观点为主,把文学分为主观的与客观的,妥当不妥当呢?象:
(主观的)
散文——议论文
韵文——抒情诗
(客观的)
叙记文
叙事诗
(主观的客观的)
小说
戏剧
这还是行不通。主观与客观的在文章里不能永远分划得很清楚的,在抒情诗里也有时候
叙述,在戏剧里也有抒情的部分——这在古代希腊戏剧与元曲中都是很显明的。况且,这还
是以散文与韵文对立,我们在前面已说过散文在形式上是没有与韵文对立的资格。
有人又以言情,说理,记事等统系各体,如诗歌颂赞哀祭等是属于言情的,议论奏议序
跋等是属于说理的,传志叙记等是属于记事的。这还是把诗歌与散文搀混在一处说,势必再
把诗歌分成言情,说理,记事的。这样越分越多,而且一定越糊涂。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研究文学的形式呢?这很简单,诗形学是专研究诗的形式的,由它
可以认识诗的形式,它是诗形的科学。散文呢?没有一定的形式,无从研究起。自然小说与
戏剧的结构比别种散文作品较为固定,但是,它们的形式仍永远不会象诗那样严整,永远不
会有绝对的标准(此处所说的戏剧是近代的,不是诗剧)。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研究形式呢?有的人愿对于这个作一种研究。但是这不足说明它的重
要。我们应提出研究形式对于认识文学有什么重要:一、文学形式的研究足以有助于看明文
学的进展。请看R-ichardGreenMoulton①的最有意思的表解(见
下)。
由上表我们着出文学的起源是歌舞,其余的文艺品都是由此分化出来的。这足以使我们
看清文艺各枝的功能在哪里:戏剧是重动作的,抒情诗是重音乐的……而且还足以说明文学
形式虽不同,可是并非界划极严,因为文艺都是一母所生的儿女,互有关联,不能纯一。
二、由文学形式可以认识文艺作品。Moulton说:清楚的明白外形是深入一切文
艺内容与精神的最重要的事。他又说:假如一个人读一本戏剧,而他以为是念一篇文章,一
定是要走入迷阵的。他并且举出证据,说明文艺形式的割裂足以损失内容的含义,如《圣
经》中的主祷文,原来的形式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实现,
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可是在英译本中,“在地上如同在天上”只与“愿你的旨意实现”联结起来。这样割裂
了原来的形式,意思也就大不同了。按着原来的形式,这最后的一句原是总承上三句的。
我们因此可以想到,不按着词的形式而读词要出多少笑话。
三、形式有时是创造的启示。形式在一种意义之下是抒情诗,史诗,诗剧等的意思。在
创造的时候,心中当然有个理想的形式,是要写一首抒情诗呢,还是一出戏剧?这个理想的
形式往往是一种启示。只有内容永远不能成为诗,诗的思想,精神,音乐,故事,必须装入
(化入或炼入较好一些)诗的形式中,没有诗的形式便没有诗;只记住诗的内容而谈诗总不
会谈到好处的。因此,要把思想、故事等化入什么形式中,有时是诗人的先决问题。东坡的
摹陶,白居易的乐府,和其余的大诗人的拟古,便多半受了形式的启示。诗的体裁格架不是
诗的一切,但是它确有足以使某种思想故事在某种体格之下更合适更妥当的好处。我们不能
因为旧的形式而限制新形式的发展。但是新也好,旧也好,诗艺必须有形式。胡适之先生的
新诗是显然由词变化出来的,就是那完全与旧形式无关属的新诗,也到底是有诗的形式,不
然便不能算作诗。新诗的形式是作新诗的一种启示。新诗可以不要韵,不管平仄的规矩,但
是总得要音乐,总得要文字的精美排列;这样,在写作之前,诗人必先决定诗的形式,不
然,作出来的便不成为诗。他可以自己创造一种形式,可是不能不要形式。反对新诗的是不
明白形式不是死定的,他们多半以诗形当作了诗艺。新诗人呢,为打破旧的形式而往往忽略
了创造美好的新形式,因而他们的作品每缺乏了音乐与美好排列之美。这不是说要求新诗人
们共同决定一种新的格律,是说形式之美是缺乏不得的。
四、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什么是内容?诗中的事实。什么是形式?诗的怎样表现。这样
看,诗人的文字便是形式。
另有一种看法:事实的怎样排列是形式,诗人的字句是内容。这是把上一段的说法颠倒
了一下。在上一段里,以《长恨歌》说吧,《长恨歌》的事实是内容,白居易的文字是形
式。这里说,白居易的文字是内容,《长恨歌》的排列方法是形式。前者是要说明事实是现
成的,唐明皇与杨玉环的事实是人人知道的,而白居易怎样诉说这件故事,给这件事一个诗
的形式。后者是要说明诗人怎样把事实排列成一个系统,一个艺术的单位,便是诗的形式。
假如他未能艺术的把事实排列好,东边多着一块,西边短着一块,头太大或脚太小,便是破
坏了形式之美。前者是注重表现,后者是注重排列。后者似乎以诗完全当作形式,和看雕刻
的法子差不多了。这两种看法在应用于文学批评的时候似乎有些不易调和,因为一个是偏重
表现的字句,一个偏重故事的穿插。但是它们都足以说明形式的重要,并且都足以说明形式
不仅是体格规律,而且应由诗人自由设计;怎样说,怎样排列,是诗人首当注意的。格式是
死的,在这死板的格式中怎样述说,怎样安排,是专凭诗人的技能。格式不错而没有独创的
表现与艺术的排列还不能成为诗。
可是,这两种看法好似都有点危险:重表现的好似以为内容是不大重要的,随便挑选哪
个事实都可以,只要看表现得美好与否。这好似不注重诗的感情与思想。重穿插的好似以为
文字是不大要紧的,只要把事实摆列得完美便好了。这好似不注重诗的表现力。在这里我们
应当再提到诗是创造的;文字与内容是分不开的,专看内容而抛弃了文字是买椟还珠,专看
文字不看内容也是如此。诗形学是一种研究工夫;要明白诗必须形式与内容并重:音乐,文
字,思想,感情,美,合起来才成一首诗。
我们决不是提倡恢复旧诗的格式,我们根本没有把形式只解释作格式;我们是要说明形
式的重要,而引起新诗人对于它的注意。专研究形式是与文艺创作无关的;知道注重形式是
足以使诗更发展得美好一些的。新的形式在哪里?从文字上,从音节上,从事实的排列上,
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找到的不是死板的格式,是诗的形式。今日新诗的缺点不在乎没格式,
而在乎多数的作品是没形式——不知道怎样的表现,不知道怎样的安排,不知道怎样的有音
节。我们不要以为创作的时候,形式与内容是两个不相同的进程:美不是这二者的黏合者。
“自然的一切形象与一些心象相交,这种心象的描写只能由以自然的形象为其图画。”(E
merson)①在一切美中必有个形式,这个形式永远是心感的表现。无表现力的感情,
无形式之美的心境,是野蛮人的;打磨光滑而无情感的韵语是艺术的渣滓!形式之美离了活
力便不存在。艺术是以形式表现精神的,但拿什么形式来表现?是凭美的怎样与心相感应。
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形式成为死板的格式便无精力,精神找不到形式不能成为艺术的表
现。
绘本阅读活动后面的绘本是挑一个(图画)写吗?
绘本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简的,“图”“文”一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 它能给孩子一种视觉的冲击,和一般的语言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却又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俗话说“教无定法。绘本阅读教学的原则——是分享而不是教导。阅读是幼儿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绘本阅读的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儿童读书的主体性,与幼儿平等地分享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和教导,也不是冷漠地旁观,或者权威地讲述和评判。绘本阅读活动带给孩子们是快乐的,轻松的、愉悦的。就绘本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孩子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所以,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多种手段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要注意: 一、组织方式1、参与式。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教师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编写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比如,指导阅读《漏》时,教师让孩子也来猜猜,“碗”有什么用,为什么故事中出现这个碗,老爷爷、老奶奶抬头看什么?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看完故事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朋友一起来分享。孩子很自感受故事,思考故事。2、开放式。⑴教学地点开放:阅读绘本也需讲究氛围和意境,可以根据需要在教室,在阅览室,在学校的花园或别的地方,不要固守教室,可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席地而坐,营造一种宽松的、积极的阅读氛围,拉近书与孩子的心之间的距离。⑵教学人员开放:授课者不必都是同一位教师,可以是不同班级教师的交流,或与学校图书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有条件的话能邀请到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就更好了,和他们一起演绎故事,诠释故事,分享故事。⑶阅读内容开放:不必都读作家所写,等孩子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绘本故事,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3、互动式。因为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就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在班里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⑴班级孩子间互动:孩子间互相交流图书,交流读后感。⑵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向孩子推荐优秀绘本,轮流借给孩子;学孩子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优秀绘本推荐给老师,让老师来推广。⑶亲子间互动: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在家和孩子共读绘本,或请家长来学校为孩子朗读绘本,和孩子一同走进图画书的世界。4、拓展式。结合阅读内容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可以和朋友一起演故事、画故事、续编故事,可以在扉页处写前言等。有的绘本有空白处,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二、教学方法1、深情导读,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激发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 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阅读的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永远地留在幼儿的记忆当中。
2、指导看图,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教给幼儿绘本阅读的方法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3、巧妙设疑,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想,培养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动植物形象)、蛇狼鹿虎、山精树怪(神魔形象)的直接注脚。”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4、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安排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比较容易些。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服装等物品,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就能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游戏的情境随幼儿自己把握,幼儿可以在某一感兴趣的情节、或是疑惑的部分不断徘徊,直到问题和兴趣得以满足再进行接下来的游戏,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5、迁移经验,感悟内涵,在阅读绘本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总之,我们在教学前一定要仔细的研读,分析,并根据自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确定活动的目标、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方法、提问内容和教学环节,要充分认识其特点与优势,理性地开展绘本阅读实践,体会和感悟绘本阅读的快乐和奥妙,使幼儿学会阅读并爱上阅读,并把握好时机,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让幼儿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
诗歌、小说、剧本、剧小说、散文。1、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2、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古传、当代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3、剧本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4、剧小说剧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具有庞大的世界观,可推广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传(时间逻辑的正向),也可作别传(时间逻辑的反向、个别角色传记、几集剧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正体现了21世纪之后,文学市场的IP价值。5、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分法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艺术形式有什么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
文学艺术形式包括哪些形式
文学艺术形式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