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时间:2024-05-24 18:38:57编辑:优化君

怎样鉴赏书法作品?从那些方面鉴赏?

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第一 笔法。古人有句话非常好“笔法千古不移,字形因人而异”可见笔法的重要性!一般笔法要求中锋,运行使转流畅,线条要求有劲、含蓄待发!这是最难的,也基本功的一种体现!
第二 字形。一般书法对字体要求是有出处的,并不是自己随性而发,觉得好看就行!学的谁的字就要有他的影子!这是好多书法爱好者经常忽视的!!比如他学的是“王羲之”,那就要有“王字”基本的一些外形特征,这是能够鉴定出一个人学书法的基本功到底是否扎实,学习钻研的程度。
第三 章法。简单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连贯,行与行之间的连贯,书法上反对一副作品上同一个字的笔法字形都一样,这是大忌!就是不能重复!章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最好要有平序、高潮与收尾!就像一首好的歌曲一样,有高潮有平稳的部分才能调动一个人情绪
(当然唐楷除外,唐楷、隶书一般要求就是和字帖一模一样就行,这就是好)。


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应该如何鉴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社会风气也越加浮躁,少有人懂得欣赏一些实用价值不大的人文艺术作品。可这些人文艺术作品虽看似实用价值不大,但实则对我们的思想境界有着很深的影响,能够通过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十分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琢磨。而在众多人文艺术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书法。判断一幅书法的功力主要鉴赏以下三个方面——字形、意境、创作背景。 一、鉴赏其字形鉴赏书法的第一步是鉴赏字形。首先对整幅书法进行整体的欣赏,先建立起对这幅书法的直观感受;紧接着鉴赏局部,对书法的落笔、用墨、结构进行仔细端详;最后再观览整体,品味每个笔墨的使用是否能恰到好处地与整幅书法的风格相匹配,如此便高下立判。 二、领悟其意境鉴赏书法的第二步是领会意境。判断一幅书法字形结构是否合理只是很浅薄的一步,真正的书法鉴赏必须领悟到书法家蕴含在书法中的意境。我们可以通过字形展开联想,由字形联想到与之相像事物的形象,进而体悟书法家蕴含在书法中的深远意境三、知悉其背景书法家的创作背景对书法作品表达的意境有一定影响。所以,想要更好把握一幅书法作品,需要知悉其创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百度、知乎、书籍等各种手段寻找这幅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重新对这幅书法作品进行更深一步的鉴赏。总而言之,一幅书法的好坏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说如此,但这种主观的判断不能仅仅依靠直觉,需要有一定的方向指引,比如:上面所提及到的字形、意境、背景。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转)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摒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干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一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三、字势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渚”,“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八、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即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上一篇:苏轼的书法艺术特点

下一篇: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