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欣赏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在改革开放之今日,东西文化碰撞加剧,加之理论上的混乱、误导,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部分画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动摇,对现代派、后现代派、形体艺术追捧有加。一时间出现了大众普遍不认识,行家普遍读不懂,光怪陆离的新洋象。
目前的问题是:绘画的多,画好的少;喜欢画的多,真正懂画的少。有的叫喊着“传统”,在作品里却见不到传统的影子,根本就没钻进去,谈何从传统中打出来。有的呼吁着“创新”,其作品远没冲破传统的樊篱,不师自然,抱残守缺,谈何出现新面目。
有的学画十几年,不知“六法”为何物,不晓“三七停”起手式,不懂黑、白、灰的协调关系。画上两个品种,号自称“王”,“画山不过三五峰,画水不过三五波”,岂不笑话。有的优劣不分,只学低的,不师高的,岂知已有“师其高而得其中,师其中而得其下”的衷告。初涉此道的鉴赏家、收藏家,分不出作品的高下,只认画家的名气,不认画家的作品;把赝品当真迹的不少,视瑕疵为珍宝的有之。上述现象比比皆是。面对中国画大多人看不懂、不会看的状况有必要老调重弹。现就如何欣赏、解读中国画谈谈个人浅见。
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气”的词组不胜枚举,如:气韵、气脉、气概、气势、骨气、豪气、霸气、灵气、逸气、匠气、俗气、金石气、阳刚气、脂粉气……等等。可见“气”字弥漫四散!既有崇高之气,亦有形下之气。
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统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动势”、“传神”、“神气”,山水画重视“气势”、“意境”、“气象”,花鸟画侧重“态势”、“生机”、“意趣”,所有这些无一离开气韵生动这一绳律。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有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运用绘画中的气与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气就谈不上力,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古拙质朴、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相反,板、刻、结、漏、死、滞、浮、弱、俗的线条是画家所不取的。驾驭线条的能力,也是衡量画家水平的关键。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分五色,释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并由五种色阶之间(加水量多少)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唐代张彦远在论墨时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说明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气庸,构图至为关键。构图的好坏,对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凡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作品,就耐看,就有美感,就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大打折扣。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 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凡属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和检点。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德州油画家李振凯
李振凯,字李松,号冰雨,宁津人。自幼以地为纸、以水代墨练习中国书画,九岁那年就受到著名书画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导。习书画。系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美术导师、一级美术鉴赏师。1997——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其艺术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40余次。2001年——2005年间先后在北京、济南、郑州等地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赢得了社会好评!并有多家媒体、报纸对其艺术作品作过专题报道。其艺术作品已被许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企业及个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画展
1994年 在全国百津——文明杯写字段位大赛中荣获青少年组二等奖。
1995年 在建国四十六周年画家、书法家、诗人艺术作品大赛中,中国画作品《深山飞练》荣获绘 画组二等奖、书法作品《情系艺海》获得书法组一等奖。
1996年 中国画作品《春雨蒙蒙》荣获全国“楚风杯”篆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 。 1997年 艺术作品《回归》荣获全国“迎回归”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并被选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 作品《故乡的黄昏》荣获全国“长城杯”大专院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银奖。
1999年 在中国美协三百家艺术作品联展中油画作品《那时候我们还很小》荣获金奖。 在第三届国际金鹅奖书画大展中作品《悄悄话》获铜奖。2000年 在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中书法作品《读》荣获银奖。在“中华魂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五百家中荣获金奖。
2001年 5月在北京荣宝斋画廊举办了李冰雨个人艺术作品展。同年11月油画作品《远古的回忆》系列被选为精品参加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独立创作作品《书法系列》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2年 3月在济南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油画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国西部大地情 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独立创作品《敦煌系列》被北京艺美画廊收藏。
2003年 4月在郑州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同年9月在郑州美术馆举办了李振凯艺术作品展。独立创作作品《江南水乡》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11月在郑州创办了雨缘艺术工作室。
2004年 独立创作巨型壁画《静静的沉思》,同年9月独立创作作品《祈 祷》被郑州希雅画廊收藏。
11月独立创作油画作品《春夏秋冬》 系列 被郑州泉画廊收藏。
2005年 创作了《百虫大战》系列丛书的全部插图。
2006年 4月创作了德州罗庄居委会大型装饰壁画《高山流水》。6月创作了天衢工业园大型装饰壁画《静静的沉思》
工作经历
2001年供职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兼职黄河科技大学、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从事绘画基础、三大构成、广告设计、设计原理、艺术美学基础,CI企业形象识别、BI企业活动识别、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包装、服装、装饰装潢等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2004年供职于北京业之峰装饰,任首席设计师。
佛境本无我 艺道任自然
——记青年书画家 李振凯
李振凯,字李松,号冰雨,职业书画家,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书画导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优秀学员。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系,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四十余次,曾在九三百津——文明杯全国写字段位比赛中荣获青少年组二等奖,九四年在建国四十五周年书法家、画家、诗人作品联展中荣获绘画组二等奖、书法组一等奖,九五年——九七年,作品先后七次分别赴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地展出。并有许多作家品被外国友人收藏。2001至2003年先后在北京、郑州、济南等地举办了个人艺术作品展,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李振凯,一九七九年出生于山东省宁津县柴胡店镇。自幼爱好书法和绘画,从小以地为纸,以水为墨练习中国书法。九岁那年受到著名农民书法家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导。九四年他投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习行草。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的书法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胜,受到好评。
李振凯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他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积淀的产物,代表了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一个书法家,必须加深对东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书法是表现个性,抒发性灵的艺术,作品反映的实际上是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对于书法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的修养,重视性情的陶冶。而技巧的训练只是为了把这些“字外功夫”汇于腕底,通过具体的点画形态表现出来。
正因为李振凯十分注意充实自己的修养,所以他的字含蓄、文雅,洋溢着浓厚的“书卷气”,具有一般中青年书法家所缺乏的从容和虚静。没有深厚广博的“字外功夫”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在学习方法上,李振凯采取广采博收,厚积博发的原则。他虽然以草书见长,但更兼众体之美,亦篆刻,他写的玉筋篆,匀整秀丽,极具大家之风范,具有相当的功力。又曾长期研摹汉碑,于《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等著名石刻,无不心追手摹,并参以简牍笔意,饶有趣味。他的楷书,结体宽博,点画疏朗,清劲秀整。拓基广博如此,在中青年书法家中是不多见的。
李振凯兼擅各种书体,但并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有意识的通过习篆隶、楷等书体训练自己对线条的驾驭能力,然后再用来丰富行草的表现力,同时将草书笔意渗透到其它书体中,大有裨益。
李振凯主张,书法艺术的基本原则应是表现个性和抒发情感,而草书在书法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草书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都便于书法家自由发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同时在发挥其精神气质方面,也来得直接和强烈。他的书法将书、画融为一体,著名书画家默石先生观看完李振凯的个人书画展后说:“李振凯的用笔圆转流畅,朴实无华、刚柔相济,有峥嵘之势,十分符合书法家的气质和风格,又大家之范。”中国大众书画社社长姚健先生曾说:“李振凯的作品,刚柔相济,浑朴自然,中锋用笔,线条中存劲、沉健高古,拙中露出快利的锋芒,方圆互寓,动静互交,起始转合变化丰富,涩辣流丽相谐,沉实与灵动互发,忽如高山坠石,忽如行云流水,他能极力通过笔墨体现出自我劲节,豪放的胸襟。”
李振凯还在绘画方面极具心得,油画和国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并有许多油画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振兴中国书法艺术事业中,李振凯是大有可为的。
情愫 悟性 才华
——记画家李振凯
青年画家李振凯,为人务实、沉稳而又具有内涵和睿智。简明朴实的他与不少画家不同,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哗众取宠,没有追求猎奇,而是一位脚踏实地,努力而执着的丹青里手,在中国书画这一百花园中,积极探索和耕耘,在中国书画广阔的领域里,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在近现代中国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历史中,存在着传统写意体系与写实体系平行发展的两种山水画风格。写实体系不同程度吸收了西方写实艺术观念与技法,力图将写生取景与传统融合起来,形成新的面貌。傅抱石、李可染,尤其是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等,高举“师法自然”的写实体系大旗。而画家李振凯无疑属于这一体系和风格的思索者、追求者和实践者。
生长在齐鲁大地的李振凯,其艺术成长之路,受齐鲁画风的影响。他少年时代酷爱书画艺术,沉浸在墨海中独自研习书画艺术,走上了研习中国画之路。尔后又受教于前辈画家默石、何炽佳,禀承了齐鲁写实绘画方法和师法自然的艺术思想。重视深入生活,重视写生;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取材自然,再从自然中升华。
凡山水画,先要得山水之性情,便可得山水之势。李振凯作品中的“太行系列”,充分体现了画家情愫、悟性和才华,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精髓的追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艺术创作的激情。自古以来,太行山已是很多画家入画的题材,李振凯开创新的绘画语言,追求个性特色,另辟途径。为了得到太行的真实山情水性和自然神韵,数次深入太行山区,吸取太行之精华,以局部的小景去表现太行山脉恢宏广阔的意境和气度。他不去重复别人或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构图,而是选取自然中野涧溪石、山川农居,迂回曲折的山路、险峰,以小见大,以丘壑百转、深邃幽冥的盎然野趣去表现巍峨的太行山川独特的气势和地貌,形成自具一格的作品。只要细心品味他的作品,除了齐鲁画风的特征外,还常常显露出北方诸家的笔墨和痕迹,可见他不满足于现状,刻意去博纳广汲,画作以“南为体,北为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求新求变,充分体现其锐敏的悟性。
李振凯的作品题材广泛丰富,既有北方、中原景色,也有南方小城、禅院、教堂、傣楼……,画作大都布局严谨,用笔用墨手法追求多变,干湿浓淡熟练自如,不少作品既有南方的娟秀细腻,又有北方的富丽凝重,可窥见画家捕捉景物的敏锐性、准确性和多样性。这些以景抒情之作凸显了画家的艺术才华,作品之境、势、韵均显露对自然的体悟和情思。
青年画家李振凯知名画坛时间虽然只有三四年的时间,他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耐看,他出生于1979年,今年方29岁,年轻的令人羡慕,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画展”评选时,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山鸡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书画家脱颖而出,登上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油画作品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对它得艺能与天份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中国画坛无疑是一个贡献,想来颇感欣慰。
李振凯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画家,中国画坛有此新秀,令人欣慰喜悦。总体上来说,李振凯的艺术并不是靠形式、语言和技巧取胜的艺术,在他的作品中,生活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具体形式中占据统领地位。
著名画家默石说:“学问之道,劳而不获者有之矣,未有不劳而获者也。”李振凯经过辛勤的劳动、汗水浇灌结出累累硕果。他的作品在多种刊物上发表,为不少博物馆、领事馆及鉴赏家、收藏家喜爱和收藏,他还担任了不少艺术团体的会长和秘书长,是新一代的青年画家。他正处于艺术不断上升期,有着无限的前景,愿他继续笔耕不断,博取众家之长,吸纳中西艺术之菁华,多画些大画、多些创作,大步向前,创作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虚心求索自然风
——记画家李振凯先生
初识李振凯先生,是在太行山。那天,他正倚在悬崖旁边,面对太行的秋色写生。后来,每每在各种书画展上碰到他,才知道他的足迹已遍及全国的名山大川,大自然的造化为他的书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李振凯先生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自幼酷爱书法,绘画,山水、花鸟皆能,近年来主攻油画。,儿童时代就曾经获得过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他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曾求教于白冰,默石,姚健等诸名家,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玛蒂斯说:“既是艺术家——他就是创造者。”振凯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颇具艺术家敏感与悟性的创造者。他纵览群书,一手伸向传统;他观察写生,一手伸向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性。几年来,新作不断问世。由于他笔墨功底十分扎实,由于他经常深入生活,对自然界的物、理、情、态有着深刻的体会。振凯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其淡泊儒雅的气质,仍然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沉浸于名家书画之中。端一杯清茶,凝神于四壁的名绘;持一册画谱,潜心于古人的笔意;握一管画笔,沉浸于创作的喜悦,坐群山密林,体味大自然的造化无穷,这些已经成为李振凯先生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李振凯先生现为加拿大世界书画家协会笔耕会员。中国大众书画社常务理事、书法家、一级美术导师、一级美术鉴赏师。1997——200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国画专业。国家一级美术师。其艺术作品曾在全国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40余次。2001年——2005年间先后在北京、济南、郑州等地举办了个人书画作品展,赢得了社会好评!并有多家媒体、报纸对其艺术作品作过专题报道。其艺术作品已被许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企业及个人收藏
你参观过书法作品展览吗 你欣赏过哪些人的作品?
《兰亭集序》书法,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集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扩展资料:欣赏书法的要点:1、力量感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能在人心中唤起力的感觉。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比如大篆、小篆均需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点画是千变万化的。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骨轻薄。2、节奏感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由于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都有了节奏感。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节奏感较弱,动态书体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3、立体感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测。"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充实,浑厚圆润。但是,我们还注意到,在书法的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了小篆外,其它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扩展资料: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