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铜像被吹倒是真的吗
始皇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国君之一,很多地方为了纪念秦始皇而树立了铜像。4月6日,山东滨州的秦皇台景区有一个秦始皇的铜像被吹倒,据称,这个铜像号称是世界第一,铜像重达12万斤,高度接近19米,铜像的全身都是用铜制作的,如此大的铜像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所以这个铜像被称为秦始皇铜像第一。近日,这个最大的铜像居然被台风给吹倒了,据相关人员表示,这个秦始皇铜像是在2005年的时候建立的,没想到居然过了仅仅十来年就被风吹倒了。秦始皇铜像被吹倒4月6日这一天,山东滨州的台风非常的大,秦始皇铜像被这突如其来的台风刮飞了出去十几米,铜像飞出去之后脸部先着的地,然后秦始皇的面部被砸的严重变形。由于这个铜像实在是太大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毫无办法,工作人员随后联系了吊车,最后吊车将这个铜像吊走了。网友:快看中间是空的,怪不得能吹倒,6吨重8级的风都能吹倒秦始皇说,我的万里长城几千年不倒,我的皇陵几千年没人打得开,你们弄点东西风都吹得倒,气死孤王了!目测是脸先着地的呀!咋那么不小心?倒下一瞬间应该用手撑下地啊别管是不是铜做的,那跟基座不该有些连接措施吗?设计问题吧。幸好没砸到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什么像,还6吨重是不是偷工减料,还是饿瘦了没有6吨重,才被风吹倒了。
秦始皇铜像被吹倒:为什么会被吹倒
始皇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国君之一,很多地方为了纪念秦始皇而树立了铜像。4月6日,山东滨州的秦皇台景区有一个秦始皇的铜像被吹倒,据称,这个铜像号称是世界第一,铜像重达12万斤,高度接近19米,铜像的全身都是用铜制作的,如此大的铜像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所以这个铜像被称为秦始皇铜像第一。近日,这个最大的铜像居然被台风给吹倒了,据相关人员表示,这个秦始皇铜像是在2005年的时候建立的,没想到居然过了仅仅十来年就被风吹倒了。秦始皇铜像被吹倒4月6日这一天,山东滨州的台风非常的大,秦始皇铜像被这突如其来的台风刮飞了出去十几米,铜像飞出去之后脸部先着的地,然后秦始皇的面部被砸的严重变形。由于这个铜像实在是太大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毫无办法,工作人员随后联系了吊车,最后吊车将这个铜像吊走了。网友:快看中间是空的,怪不得能吹倒,6吨重8级的风都能吹倒秦始皇说,我的万里长城几千年不倒,我的皇陵几千年没人打得开,你们弄点东西风都吹得倒,气死孤王了!目测是脸先着地的呀!咋那么不小心?倒下一瞬间应该用手撑下地啊别管是不是铜做的,那跟基座不该有些连接措施吗?设计问题吧。幸好没砸到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什么像,还6吨重是不是偷工减料,还是饿瘦了没有6吨重,才被风吹倒了。
为什么秦始皇铜像会到
018年4月6日,一场不期而至的5级大风让有着“中华第一尊”美誉的山东滨州秦始皇铜像轰然倒地,脸部摔成扁瓜,龙颜大失。左图为竖立在千古一帝基座上的19米高秦始皇铜像,右图为被吹倒清理后仅存的基座。当地气象台当天发布了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内陆地区会出现5~6级大风,阵风可达8~9级,位于秦皇台风景区重六吨、高18.9米的巨型秦始皇塑像没能经受住考验,被大风吹倒了。公开资料显示,秦皇台风景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城区单寺乡西石村,面积400余亩, 距离市区10公里,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人文风景区。秦始皇雕塑所在的秦皇台风景区原名为秦台,相传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去海上神山求长生不老药,久而不还,故下令各路大军每人一灰盔土,米浆和之,筑台以望而来。
董卓毁掉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造成了什么悲惨的后果,害死数百万人?
董卓因为缺钱把这十二铜仁砸了,融化了铜,然后自己制作铜钱,这就导致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物价飞涨,许多人都买不起粮食并且最后饿死了。董卓这个私自铸造金钱的行为在当时也是违反政府的规定的,尤其是最后还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死了很多人,这让许多人对董卓都有了很大的意见,最后董卓也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秦始皇大家都是知道的,他还在世的时候,做出了许多特别伟大的事情,建长城、烧制秦兵马俑、实现了六国的统一等。不过他也是一个矛盾的人,有人认为他实行的是暴政,认为他不好,但是他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无一不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中,秦始皇就曾铸造了十二铜人放在咸阳宫前,为他护着咸阳宫。这十二铜人非常高大,为了铸造出来,工人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气。但是到了三国时期,这十二铜人竟然被董卓给盯上了。董卓在三国中还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他有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跟着他四处征战,所向披靡。一个军队有成千上万人,这个开销是非常大的。但是董卓又不是一国之君,没有国库可以为他解决这些,所以他就决定把这十二铜人重新铸成铜钱。士兵拿到了这些钱财,就开始随意挥霍。这些钱流到了市场上,造成了通货膨胀。简单点来说,就是买东西的人手里的钱多了,商人为了赚更多的钱,就把价格提高。但是这价格提高之后,那些本来就没钱的人更买不起东西了,最后连粮食都买不起了,饿死了不少的人。
董卓砸碎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铜人,引发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天下再次陷入战乱,于是收集天下的兵器,铸造了十二个铜人,用以“弱天下之民”。
那么这十二个金人到底有多重、多高呢?根据《水经注》卷4载:
“ (秦始皇铸十二金人),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谓之金狄。”
秦汉一斤,相当于现代的256克,而一个铜人,就约合61吨重,可谓相当庞大。此外,根据《淮南子· 论训》、《太平广记》、《永乐大典》及《古今图书集成· 庶征典· 人异部》载,十二金人身高5丈,足长6尺,可谓是相当巨大了。
秦朝灭亡后,宫阙皆为项羽所烧毁(不包括未建成的阿房宫),十二金人被掩埋在废墟中。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后,对十二金人采取了保护的态度,派人将十二金人运到长乐宫之大夏殿安置。
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十二金人仍大体保持完好,仍是汉朝的定国之物。但到了东汉末年,历经沧桑的十二金人却没有逃过董卓的毒手。《后汉书》卷72《董卓传》载: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
晋人潘岳在《关中记》中说: “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据此,十二金人中有十座为董卓所毁,剩下的两座被运至清门里,幸免于被毁的厄运。
由于十大铜人重量巨大,董卓得以铸造大量劣币,使之流入市场,造成了巨大的金融灾难。不久后,关中地区就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飙涨。《后汉书·献帝本纪》记载:兴安元年,谷一斛五十万钱。黎民百姓几乎被掠夺殆尽。而在文景时期,一斛谷才十几钱。
在董卓的倒行逆施之下,往日繁华的关中日渐凋敝,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冻饿而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正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而这一切,都是董卓的暴政造成的。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暴虐的董卓最终得到了报应,吕布的刺杀最终结束了这位乱臣贼子的性命。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给人民造成的伤痕,却过了数十年也没有消退。即使曹魏建立后,关中退回了物物交换时代,以布帛和谷物充当货币。
陕西西安旅游
十一的时候人比较多,如果你们自助游的话 光排队等车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我建议你们可以跟旅行社的团。东线(兵马俑 华清池一日游 300元/人 包含门票260元,往返接送的车费 导游讲解费)
市内(明城墙 大雁塔广场 钟鼓楼广场 回民街 80元/人 包含40元的门票 往返接送的车费 还有导游讲解费)住宿的话可以选择万朵商务酒店 就在火车站民乐园的万达步行街,总之跟团游就可以走完你想走的一切地方,需要跟团游报名的话可以找我,我是西安北方旅行社的小张,
联系133接下来是0928然后是1371
秦始皇搜集天下兵器所铸12铜人是不是被董卓拿去铸钱了??
“秦始皇十二铜人”今何在 为何要铸造它们 2009/12/07 15:46 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 史料记载,秦始皇扫六合、兼天下、筑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完成了他的统一中国大业后,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缴天下兵器,冶铸了十二个重各千石的大铜人,立在阿房宫的前殿。
秦朝建国时间很短,仅15年,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很有限,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没有重新发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均成为千古之谜。
今年56岁的民间考古人士王根权先生历时20年潜心研究秦汉史,对“秦十二铜人”留下的千古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计算出“铜人”重量、身高,寻找到了2230多年前铸造铜人的遗址和遗留物,以及破解出铸造的工艺与方法,并断言:“还有两个‘铜人’留在西安境内。”
“十二铜人”究竟有多大?
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的铜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这些高达4人高的铜人,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模拟品,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拍电影留下的道具。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干部、痴迷研究“秦十二铜人”的业余考古学者王根权研究后认为:道具“铜人”与“秦铜人”有着不少差别:其一,“秦铜人”比道具“铜人”高;第二,“秦铜人”的服饰应是狄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而道具“铜人”却是汉服;第三,“秦铜人”全部是男性,而道具“铜人”中有两名女性;第四,“秦铜人”没有手持乐器的艺人乐工,道具“铜人”中却有。关于秦铜人的重量,王根权认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记载。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非确切数字,千石之说只是泛指,十二枚铜人不是一样大,也不是一样重,小者千石,大者应该大于千石。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如此计算下来,最小的一尊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大的则在87吨以上。
王根权认为,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足屡六尺,皆夷狄服……”这就是说“秦铜人”的高度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种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种可能是像高加座高,合今16.24米。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秦铜人”当为16.24米高。
“十二”到底寓意什么?
王根权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秦铜人”的铭文“李斯撰,蒙恬书”,由此可知,铸造铜人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根据常识,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铜人”的十二这个数字寓意着什么呢?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秦人如何铸造“铜人”?
2000多年的秦时,能铸造80余吨的铜器实属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王根权研究后认为它是采用地坑法铸造的。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秦时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溶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钳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料,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铸造铜人具体地点在哪里?
时光进入1986年,王根权所在的部队要在咸阳市淳化县安子洼乡好花圪塔山(古甘泉山)上施工,他负责前期工程,在施工中意外捡到了一块完整的“甘林”瓦当,若干“长生未央”及云葵纹瓦当的残片。根据这一发现,考证证明此处就是秦汉时期的甘泉宫所在。之后,他还对甘泉山下古云阳城里的两个大土堆进行了考查。考查结果发现两个大土堆周围除了大量秦汉砖瓦残片外,还有大块大块的烧土和烧渣。由此,前后历时20余年,他确认咸阳市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北的两个大夯土台基就是秦十二个铜人的铸造地。
王根权取出自己20多年前拍摄的照片说,铁王乡凉武帝村北的两个大夯土台基呈东西排列,均为圆锥形,间距75米。西台基高约15米,底围约200米。东台基高约16米,底围约225米。民间传说东台基叫“望母台”。传说汉昭帝怀念他母亲时,到台上相望,以此得名。王根权说,汉昭帝母赵婕妤墓在今淳化县铁王乡原家村东,名云陵,与两土台基相距10余公里。皇帝思念母亲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走到高处去望坟墓,昭帝思母筑台相望之说是不可信的。“望母台”实为“望模台”。“母”“模”两字地方读音相同。其作用是站在此台上观察铜人范模的制作,监督指挥“铜人”的浇铸,实为指挥台。西边土台,民间传说叫“圣水台”,传说汉武帝要饮用天上的“圣水”(露水)筑高台以取之,这个传说也是附会的。台北紧靠的就是甘泉山,在山上筑台取水不是离天更近更容易吗?“圣”与“升”同音,西土台实为“升水台”。升什么水呢?升浇铸铜人的铜水。即在西土台上建造熔铜炉,以此提高铜水的水位,使其熔化后自行流入范模中。另外,两土台东边有条河,名叫冶峪河,也叫冶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