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叶广岑

时间:2024-05-26 02:43:27编辑:优化君

辛弃疾的《采桑子》内容是什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此词出自于辛弃疾的《采桑子》。释义: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愁,喜欢在新作的词里强说忧愁的感觉。而到了今天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说秋天真是凉爽啊。《采桑子辛弃疾》又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我想问电视剧《采桑子》的作者是谁?她还有其他作品么?我在网上怎么找不到?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厚畛子乡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度,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目录 主要作品 所获奖项 出身 主要作品简介 《全家福》 《采桑子》 《青木川》 主要作品 所获奖项 出身 主要作品简介 《全家福》 《采桑子》 《青木川》 展开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 《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日本题材的小说《日本故事》,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编为电影,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编辑本段出身 叶广芩,出身清廷皇室宗亲,生在北京,长于陕西,成名于系列家族小说,投身于秦岭动物保护的叶广芩,一手握笔,一手为官的叶广芩,一个坐三轮车,吃烤白薯的县官,一个执意穿旗袍上台领奖的作家,一个笔下宅门风云变幻盛衰凄凉,身在深山自嘲换将“狼心狗肺”的王府格格。 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人称“格格作家”。叶赫那拉的姓氏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那位三次垂帘,执政48年的慈禧太后。而叶赫那拉氏在辛亥革命之后,即将族姓叶赫那拉改称了叶姓,而叶广芩正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亲侄女(隆裕,光绪的皇后,慈禧亲弟弟佳祥的女儿,闺名静芬,后来被尊为“隆裕太后”)。历史云烟风云扭转,曾经显赫的身世带给叶氏后人更多的,是悲凉和苦难。家族的衰落,人生的感悟,“文革”期间的1968年,民警的一个蓝印章把她从北京的户籍上抹掉。她被迫告别双目失明、绝症缠身的母亲,一别北京就是30多年。但是自小的耳濡目染,血液里流淌的皇家血统,满族文化的浸淫一生,这些都流淌于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的字里行间。 据说身为政协委员的叶广芩不愿意到省政协开会,只参与市政协的工作,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当年东陵盗宝开掘慈禧和乾隆陵墓的孙殿英的后人同为省政协的委员。叶广芩不愿与其同列一席,即表明了叶广芩直率敢当的性格,也如同她逢领奖必着旗袍一样暗示着她时时刻刻在维护着自己家族和民族的荣誉。 平素爱穿一袭与众不同的素色旗袍,举手投足优雅沉静,使人觉得她正款款从历史深处走出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就这样穿着一袭旗袍站在领奖台上。和藏蓝旗袍相称的还有耳垂上的同色饰物,恰到好处,端肩挺胸走路,像个大家族调教出来的。叶广芩更是直率的坦陈凡是领奖的时候都会身着旗袍上台,一则,旗袍是中国民族的服装,她要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魅力;二则,身为满族的她愿意推广并且深深喜欢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她要为她的民族争光。 但是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叶广芩也表示自己其实蛮反感媒体对她“格格作家”“出身贵族”的渲染,她直言她其实是陕西是一个最平民化的作家,一个最平易近人的人,能够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几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而很多号称贫民出身的作家被她邀请进山小住的时候,却总是探询山中的住宿条件,招待规格,让这个出身贵族的作家反而百思不得其解。至于目前社会上形成的“格格热”,叶广芩更是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它热就让它热去好了,反正它有凉的时候,顺其自然吧。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简介《全家福》 《全家福》以不为人们熟悉的古建行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四合院中古建家族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状态和沧桑变化。平民化的小四合院,古建队长王满堂和他的两位妻子、三个子女,以及邻居泰然豁达的国民党军医周大夫,热心助人的治保主任 春秀婶等等,演绎了一出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悲欢离合,以风趣幽默的京味语言表现了时代变迁中北京百姓的平凡故事。 作者娟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一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孙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刘婶,时乖命蹇却对生活泰然达观的周大夫,以及柱子,刨子,门墩,坠儿等年轻人.小说在社会嬗变中展开故事,深化了爱国爱家,热爱生活,数爱生命的主题.其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全书处处表现着北京人对生活,对世事的积极态度和达观性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风俗画卷,读来饶有韵味,回味无穷。 《采桑子》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胃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衰落 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木川》 《青木川》以古镇青木川作为小说的背景,以“土匪”魏富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以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变迁来见证历史变革中的功过。他是土匪,却兴修水利、架桥修路造福人民;他目不识丁,却盖建学校,重视教育,希望青木川的后人读书识礼;他种植大烟,却只销往外地,不允许当地人抽;他娶了六房太太,个个有故事...... 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被这个“土匪”改造为一片富庶繁华的热土。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后,蕴涵着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同时,在描写历史变迁中反映现代人思想的困惑以及文物、建筑保护和开发的两难状态。


求纳兰性德的《采桑子》翻译 要全篇的

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翻译: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因为想着情人,但又不得相见,所以觉得无聊),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纳兰容若 采桑子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1]
凉月趖西[2]
点鬓霜微
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3]
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
准拟相看似旧时[4]【注释】:[1]王次回《寒》词十六首之一:从来国色玉光寒,画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2]趖:走。
[3]传书雁:据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不屈,徙居北海上牧羊。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等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苏武属吏常惠夜见汉使,教汉使谓单于言汉帝射猎于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责问单于,单于谢罪,放苏武回国。唐郑渥塞上诗:帐前影落传书雁,日下声交失马翁。
[4]晏几道采桑子词: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1]
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2]
梦里寒花隔玉箫。[3]几竿修竹三更雨,
叶叶萧萧。[4]
分付秋潮,
莫误双鱼到谢桥。[5]【注释】:
[1]红笺:红色的信纸。
[2]玉漏:玉制的计时器。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3]唐司空曙《送王尊师归湖州》诗:"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梦里寒花:喻所爱的女子。隔玉箫:表示音尘隔绝。
[4]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因以双鲤鱼、双鱼指书信。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1]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2]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3]【注释】:[1]才:一作"谁",昭代作"谁"。才道:才知。宋刘克庄《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2]宋赵彦《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3]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离残雨晚莺啼。"【采桑子】
塞上泳雪花[1]非关僻爱轻模样,[2]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3]谢娘别后谁能惜,[4]
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5]【注释】:[1]此词有"万里西风瀚海沙"之句,作者冬季出塞,一次是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去梭龙侦察,但不经过沙漠。另一次是康熙十七年十月扈驾巡视北边(清实录,康熙十七年十月,"癸未,上巡视北边。"时间和地点与启中描述比较接近,姑系于此年。
[2]宋孙道绚《清平乐-雪》词:"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
[3]富贵花:指牡丹或海棠。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陆游《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祥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诗:"何妨海内攻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4]谢娘:指谢道蕴。有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5]瀚海:指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边。"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1]
梦觉城笳。[2]
月上桃花,
雨歇春寒燕子家。[3]箜篌别后谁能鼓,[4]
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
一缕茶烟透碧纱。【注释】:
[1]红桥:指一般的赤栏桥,不是杨州的红桥。
[2]"城笳"原校:一作"闻鸦"。
[3]陆游《东离杂书》诗:巷陌秋千梦,帘栊燕子家。
[4]箜篌:一种似琵琶的乐器。鼓:弹奏。【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1]
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
燕蹴风丝上柳条舞鹍镜匣开频掩
檀粉慵调[2]
朝泪如潮
昨夜香衾觉梦遥【注释】:
[1]湘弦: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因此称琴瑟的弦为湘弦。
[2]檀粉:浅红色的脂粉。【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1]
笑我如今,
孤负春心,
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编兰襟。[2]
月浅灯深,[3]
梦里云归何处寻?[4]【注释】:
[1]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兰襟:香洁的衣服。结编兰襟:谓情分深切。晏几道《采桑子》词:"别来长西楼事,结编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
[3]晏几道《清平乐》词:"犹记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4]梦里云归:宋贺铸《更漏子》词:"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2]
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3]【注释】:
[1]乐府:汉武帝时定郊祀礼,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翻:按旧曲制作新词。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幕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2]蒋捷《一翦梅》词: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3]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1]谁怜辛苦东阳瘦[2]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3]【注释】:
[1]懊侬:烦闷,烦恼。
[2]东阳:地名,在浙江省,此指沈约。《南史-沈约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
[3]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此句谓摆脱一切闲想,心静不下来了,而思念之情却更加强烈。【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1]
铅泪难消。[2]
清韵谁敲,
不是犀椎是凤翘。[3]只应长伴端溪紫,[4]
割取秋潮。[5]
鹦鹉偷教,
方响前头见玉箫。[6]【注释】:[1]土花:器物被泥土侵蚀后留下的斑点。湘娥:指舜妃娥皇、女英。此处作为女子的代称。黛:指女子眉黛。此句暗指所爱女子已死去。
[2]铅泪:指眼泪。
[3] 犀椎:犀牛角所制之锤。击物能应声回响,亦称响犀。
凤翘:妇女所佩凤形首饰。二句谓传来清韵,不是响犀声,乃是凤翘的震颤声,令人怀疑彼女子固未死也。
[4] 端溪紫:以广东德庆县(今肇庆市)端溪产石所制的紫石砚,即端砚。
[5]秋潮:犹秋波,指女子美目。用潮字以趁韵。李商隐《房中曲》:"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以上二句谓彼女不该死去只应常在桌伴我。
[6]方响:以十六枚厚薄不同的铁片制成的打击乐器。玉箫:人名。唐"韦皋"少游江夏,馆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箫"只侍,因浙有情。韦归,七年不至,"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仍为韦侍妾。见《云溪友议》。这里指死去女子。二句回忆过去,令人产生睹物思人的悲痛。【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1]
燕宿雕粱[2]
月度银墙
不辨花丛那瓣香[3]此情已自成追忆[4]
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注释】:
[1]谢家: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宋向子烟《满庭芳》词: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
[2]唐李中《燕》诗:喧觉佳人画梦,双双犹在雕梁。
[3]元稹《杂忆五首》之三: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从暗辨香。
[4]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1]
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2]
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3]
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
一穗灯花似梦中。[4]【注释】:
此词有: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之语,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妻子卢氏死后不久,姑系于十六年九月扈驾巡视沿边内外时。
[1]"宵"原校:一作"霜"。通本、张本、袁本、昭代作"霜"。
[2]"斜汗"原校:一作"斜汉",谓银河。
[3]香篝,薰笼。周邦彦花犯词:香篝薰素被。
[4]穗:谷类结实的顶端,喻灯花。


采桑子读后感

个人感想。

感慨于先人微言大义,一曲采桑子道尽多少时光。想必人年少时都有过强说愁的时候,明明是阳光明媚大好春光却偏偏感觉心情阴郁。在晋江上追十八的《有一种爱情叫兄弟》已经很久了,如今就要曲终人散了心里竟也莫名难过起来,想到那些曾经的故事就要落幕了主角们就要退场了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或许是被文中的毕业情景所惑吧,当初看连载时距离毕业也就只剩一两个月,身边亲近之人差不多都有了着落,因此也没觉得离别之苦有多深重,只是的的确确突然看学校顺眼起来,越看越顺眼,楼前的一树花食堂旁的一片草甚至连拓荒牛那光秃秃的石头也仿佛有了磁力让人能看好久好久。曾经腹诽了近四年的地方一下子就成了天堂怎么看怎么觉得好。我也曾如文中所述那样久久的看着校门眼角湿润。


叶广芩共有哪些作品?

1.《采桑子》各篇。
2. 京剧系列
逍遥津、豆汁记、状元媒、大登殿、小放牛、盗御马、三岔口、三击掌、玉堂春、响马传
3.《祖坟》
4.《日本故事》
5.《青木川》
6. 生态系列(很不全,期待大家补充)
猴子村长、长虫二颤、熊猫碎货。。。
7.《老县城》
8.《乾清门内》
9.《对你大爷有意见》
10《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11.电影《黄连.厚朴》
小说 《黄连 厚朴》
12 没有日记的罗敷河
13 琢玉记
14战争孤儿
15 猎人与母猴
16注意熊出没
17生命的碎片
18黑鱼千岁


叶广芩的介绍

叶广芩,北京市人(在居西安),满族。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北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曾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

上一篇:公牛被索赔10亿

下一篇:西安城墙 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