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时间:2024-05-26 14:33:43编辑:优化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能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伴随着美国几家银行的倒闭和股市的迅速下跌,金融危机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作出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在大学里,学生是如何看待金融危机的呢?

普遍关注,反应不一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做一个调查,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金融危机,大多数学生在关注金融危机,但反应不一。
大三大四的学生普遍比大一大二更关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许是大一大二还没有感觉到校园外的严峻现实,比较乐观,就像大一的余同学所说,金融危机会过去的,还没到他们担心的时候。但是大四学生作为应届毕业生,很快面临着就业,在这个关头是最焦虑的。一个大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小徐就表示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说:“这几年人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更难了。”
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机控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张坦言最近心情不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都会聊金融危机的事,觉得找工作也跟这天气一样,一阵阵入秋的凉意。”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80后”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毕业了工作没得分配,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可是现在形势不利,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吧。经管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高数,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与小赵不同,小徐的应变措施就是争取考上公务员。为此,一直爱玩的他又重新过起了高三苦读的生活,每天有空就翻看公务员考试的书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工作,到时候先就业、再择业,总不能闲起来呀。”说到这里,他一脸认真。
美国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留学生迎来了签证的“黄金期”。很多人考虑出国留学,主要是现在美元汇率下跌,留学性价比更高,美国经济下滑,美国学校将对自己支付学费的国际学生更加欢迎,很多学校对外扩招,还有留学美国的签证更好拿了。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工程学院国际处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学生交流生招生的宣传,日本佐贺大学也来招收2009年的交流生,学生的关注度很高。

理性面对,积极准备

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财会类专业,如果金融危机演化成为经济危机,那么其他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了。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施国君老师到浙江理工大学做就业指导讲座的时候说:“由于金融危机,很多失业者与应届毕业生同台竞技,大学生面对着两面夹击。”但一定要理性,切不可消极、放弃,因为很多单位对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要更高,要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专家指出,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过分悲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这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金融危机的确影响了全球经济,但可以看到国际影响较大,国内形势还比较稳定的,依然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谋得一职半位的。危机带来了困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作为大学生应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作为未来发展后备力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充满信心,并承担起去开拓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将自己的国家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学习更好的本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能力来助推国家经济在国际上有一片稳固的不败之地。在互相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持续崛起,这不仅是国际上最耀眼最闪亮的一颗星,更是在我们国内迅速提升国际实力和国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从2021年公布的数据可知:一是从增长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改善,结构继续优化。二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已经基本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经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强劲。三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内需强劲恢复。四是从国际市场来看,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持续改善。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世界银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长为4个百分点,虽然世界经济仍在恢复的过程中,但是面临的国际环境会更复杂。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国际上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总数不断攀升,对国际经济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存在极大的影响。其次,国外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如美国的超规模刺激措施会带来通货膨胀,带来美元的贬值,进而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还是要靠我国国内市场。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投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恢复,国际组织也预测我国2021年经济增长会超过8%,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数据以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和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2021年整体投资水平虽然有所恢复,但是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民间投资水平增长不快,民间投资占比下降。另一方面,近年来一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消费水平持续下滑,而且下滑趋势还没有得到抑制。一是2021年消费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下滑趋势没有改善。二是我国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相比国际同期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三是我国消费存在结构性问题。首先,我国服务性消费存在不足,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但是,我国核心技术产品还需依赖进口,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自给率不足。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那我也就满足了。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敬意。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敬。所以,我方才深深地给校长、给老师们鞠个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苑”,其中收录了中国出版的20万种电子图书,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中国。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十八分之一。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老师们,同学们: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渡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议上已重申,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公平、可持续。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老师们,同学们: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谢谢大家!

什么是世界眼光?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发展?

 世界眼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世界眼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要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作用下,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每一阶段都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征,构成了某一阶段的历史规定性,反映为一定的时代主题。工人阶级先锋队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时代变化,从中汲取新的思想养料。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观察中国的光辉范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世界眼光观察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而产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首先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所贯穿的世界眼光。


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吗

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有斗争性的,矛盾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研究矛盾的变化发展。毛泽东指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毛泽东说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句话,并且强调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发展就以为着进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是由落后,贫穷,饥饿,战争谱写成的,为了自强,为了和平,多少仁人志士流血牺牲,几十年的战争把中国人逼上了绝路,渴望和平渴望发展是中国几代人愿望,于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和平与稳定.所以中国人是痛恨战争的渴望和平的,要想不被人欺负首先自己必须要强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实现腾飞,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国际上有一些对我国不利的舆论,但是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任何人,反而由于中国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与国力,带动了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和平.什么"军事威胁论"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根本没有市场,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五国当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导人在世界上经常发表和平友好言论,中国的高速发展对世界有利无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
  我国是反对单边主义,支持世界多极化的,反对暴力强权,坚持和平外交的,我国把自己的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原则,实践证明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有利于中国更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我国与他国遇到了许多争端,与摩擦,没有一次是刀兵相见的,但是在维护国家主权上面,我国政府向来坚持原则毫不相让的,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核心利益与原则.从建国到现在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事情,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富裕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复兴中华"的前提必须是我们潜意识当中有这样的使命感,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的,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问题会得到成功解决.


求《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完整全文~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我也就满足了。

  其实到高等学府我的心里总是充满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由于我对知识、对老师、对学校的尊重,所以我刚才深深的给校长、给老师们鞠躬,那不是礼节,而是一个学生对待校长和老师应尽的礼貌。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首先我向剑桥大学赠送“中华数字书院 ”,其中收入了中国出版的20万册电子图书,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大家可以从中更多的了解中国。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说他古老,他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说他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 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弦”,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1000年不死,死而1000年不倒,倒而 1000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的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他百折不挠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主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今年春节除夕,我就是在灾区渡过的,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在救援的现场我曾经指挥过抢救,我紧紧抱住两个孩子。前不久一位在西班牙学绘画的同学把这幅场景画了一幅油画送给了我,标题就叫“依偎”。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乡亲们已经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七次到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越挫越奋的精神感到高兴,这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8。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世纪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封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了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达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一样彰显正义,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博人爱与友邦。说国强必霸这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

  我们的新闻广播天天都在介绍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见解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他吸收未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的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度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 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要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要搞以邻为祸;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上已经重申,应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我不想再重复在达沃斯讲的那些观点了,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千亿元,我们还大幅降息和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了汽车钢铁等10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时效对路的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订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经长期实行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制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制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的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扶持,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女士们、先生们,英国是我这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这次访问加深了我对欧洲的了解,中欧合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充满信心,我们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厉害冲突,中欧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光明,英国是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们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方面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美好的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和校长一样想起了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 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宏篇巨作架起了桥梁,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使中英交流的友好实质,在剑桥代代相传,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的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崭新篇章,谢谢大家!


作文《我眼中的美丽中国》最少800字,最多900字谢谢

我心中的美丽中国 在那遥远的东方,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她有着如诗如画的壮丽山河,有着灿若辰星的悠久文明,有着彪炳千古的不朽人文,有着仁义礼智的优秀品德。她的美,婉约而又豪迈,细腻而又粗犷,她的名字叫做中国。 作为你的儿女,美丽的中国,我爱你,我爱你的壮丽山河,我爱你的悠久文明,我爱你的不朽人文,我爱你的优秀传统。同时,我也期盼,我们的存在会让你的美丽千秋万代。 可是,当我正为你近百年来工业狂飙似的发展而自豪时,当我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穿梭时,大自然却向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在向人们痛苦地呻吟——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大片森林被砍伐…… 扼腕叹息的同时甚感欣慰,因为在前不久闭幕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次响亮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今后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势必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力! 相信你我心中的美丽中国应该是这样的——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如今,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好声音”一经传唱,其提出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瞬时引起强烈而广泛的共鸣。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一定会建设成美丽中国。 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迅速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潮,走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那段中国历史》

在中华民族走过的历代光辉中,春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陪伴我们华夏子孙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这一年又一年代表着什么?是对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内涵的加深,还是一次次冲击年俗这座固化的山?春节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伟大节日,是否被人们牢记在心?现代的社会发展趋势所向是否会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河流的渊源流淌?一年又一年啊,一次又一次让我浸透在为“年”意义的感慨气息中,久久不能自拔。
听老人们说,“年”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种希冀幸福物质的时刻。那时,不知是多少年前,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一次肉的香腻,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穿一次在将来一年中久挂于身的新衣。“年”意义的贴近像一场场的及时雨,造福多少人,团园多少家,绽放多少笑脸。
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我近几年来一直在寻找这“年”的意义,这春节的真谛,企图享受这种崇高的境界。时代的变迁是一种局限。对于现代人来说,找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容易了,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与无视更现实的“精神基础”。春节里人们的活动被很多人看为越来越趋于简单,会带来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我也何尝不这么想过,似乎春节里那红红火火的气氛不多见了,年的味道也留之不多了,年俗这块古老化石上留下的可探索资源越来越少,能品味道的年味也渐渐稀薄。
其实,“年”的意义在向着现代人对待节日的思想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年俗加以改变,将古老的旧文化习俗,添加了新时代的要求,为年俗做了现代化的改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改变了旧时到处洋溢的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更方便的通过网络、短信、微薄等途径的祝福活动。而新流行的种种现代理念活动,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可是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来对待传统的年俗,这是一种新颖的方式,未必不可。可是这信息时代同时带来的是人们对待春节时人与人相互祝福活动的草率。一个短信转发就企图寄托对朋友、亲人的浓浓祝福?这实际是不可行的。这些不是出自于祝福人的真心所向,也是信息时代的便利对人们精神的麻木。我想聪明的我们渐会认真对待这一切。
春节里人们的活动,也是日益更新,今年给我的印象很深。比如年年除夕夜央视都会上映的春节联欢晚会,许多人们把它视为除夕夜守岁中的的重要活动,伴着钟声的想起,另一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不得不说,今年的春晚比起往年大有进步。在我眼里,我觉得今年春晚舞台的设计及其华丽,这也直接导致春晚的舞美效果大大提高,吸引了观众们眼球;广告的封杀也大大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过年就要过个纯粹年,难道令人厌恶的广告还敢登上这神圣的春晚荧屏?家家户户放鞭炮,这个习俗是过年期间最“响亮”的。漫天的烟花,阵阵的炮仗声,让这个年繁华了起来。家家户户拜年也是个重要的活动,从初一开始,大大小小的队伍都开始了自己走亲访友的活动:寄托着一缕缕真心的祝愿,向着亲友们表达最真挚的祝愿,这是春节最难能可贵的一种活动,令人温暖。最贵的无异于孩子们领压岁钱了,这是最令孩子们惬意的了。每当看到那一张张的压岁钱,就能想起亲人们、邻居们慈祥的面容,那多么美好啊。
春节改变的不少,但它留下的太多太多。这一个有跨年意义的节日,怎能不带起人们的阵阵兴奋?我想,我们的年不管怎么变,春节不论如何更新,它渐渐走向的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令更多人团圆,欢庆的领域,春节里那祥和、美满、幸福、安康的味道,永恒不褪,永不消散。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年俗会伴着年味传承下去,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也会再崭新下去。春节能令人感受到中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深化人们的爱国之情。对待春节,我们理应轻松,那是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也应不忘“年”代表的意义,这是一个国家的骄傲,无论如何,抹不去它代表的一个国家的辉煌,一个民族的繁荣。
伟大的“年”,伟大的春节,为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珍惜着一切吧,好好过年,好好寻找年味,只要你肯,那最浓的情意与最真的年味都将扑面而来!


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

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和“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结晶,始终坚持着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特质,也要求应用它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树立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深刻把握当今世界

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和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必须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善于以史为鉴,从深刻的历史比较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要善于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观察和认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必须通过中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来观察问题,制定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名族利益。


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也要靠发展。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
供参考。


上一篇:萍乡首富邹勇

下一篇:男子将79岁瘫痪母亲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