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前,在两江都干了什么呢?
说到两江总督马新贻,就必然想到那件惊天迷案“刺马案”,这个案件还被作为“投名状”的素材拍摄成了电影。这位慈禧太后亲选的心腹大臣两江总督被公然刺杀于大街上,留下了种种疑惑,其中张之万、曾国藩、李鸿章等大咖都牵扯进来,成为清末轰动一时的惊天大案。晋升之路马新贻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的进士,初踏仕途时历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为官勤勤恳恳,政绩和口碑都不错。直到咸丰三年(1853年)时,他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当太平军进攻安徽时,淮河南北民众造反,以及盗贼猖獗,时任合肥知县的马新贻虽是文人出身,但整治地方军也有一套本事,合肥守备力量在其治理下,战斗力颇佳,是抗敌平判的有力支撑。于是在咸丰五年(1855年)时,马心贻受命跟随钦差大臣袁甲三进攻庐州巢湖的太平军,马新贻所率部队在此战中击溃了支援巢湖的太平军援军,接着打下盛家桥、三河镇、柘皋,最终攻克庐州全境。马新贻因此一战成名,官升庐州知府。咸丰七年(1857年),马新贻又在舒城击败了捻军和太平军的联合侵扰,因而被吏部记名以道员任用,这个道员就是介于知府与巡抚总督之间的官职,说明朝廷开始将马新贻列为省总督级官员的储备干部。一年之后,马新贻便顺利晋升为安徽按察使,但也就在此期间,他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贬官,原因是陈玉成率太平军攻陷庐州,马新贻不仅兵败,还丢了官印。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在曾经的老领导袁甲三的保举下,马新贻才官复原职。次年,马新贻又在翁同书的举荐下再次入列候补道员。后来袁甲三又向朝廷请求派马新贻赴其大营管理军务。并在同治元年(1862年)时,二人合作再次攻克庐州,不久后他又随唐训平定了苗沛霖叛乱,故而升为安徽布政使。
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之前,他在任上干了什么,有何作为?
清朝两江总督可是一个大官儿,他之所以能当上这个官儿,也算是运气,在当官期间,他培训士兵维护治安,还积极地促进民生的经济,进行了重要的盐政改革,可以说也做了不少的贡献。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说明。1.培训士兵维护治安。原来这个两江总督是曾国藩的职位,但是曾国藩有湘军,让慈禧颇为忌惮,所以就把曾国藩给调走了,就有了现在的清朝两江总督,要想超过湘军的势力,就需要锻炼士兵。所以他在任期间锻炼了很多士兵,慢慢的消除了湘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积极地维护治安,提升了老百姓们的安全感。2.积极的促进民生经济的发展。当时这个地方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大的阻碍。他到任之后,先是维护好治安,然后就通过各种政策来促进民生经济的发展,包括降低税收等等。给商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从而让商人到本地来做生意进行投资,慢慢的促进了民生经济的发展。3.对盐政进行改革。在古代,盐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普通百姓和士兵都不得不吃盐,所以一般政府都会对盐的贩卖进行把控,普通百姓和商人不得进行盐的贩卖,清朝两江总督就对这个盐政进行了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因为慈禧忌惮曾国藩的实力,所以辞去了曾国藩两江总督的职位,任命了上文中的这个人当两强总督,为了消除湘军的势力影响,他积极的锻炼士兵,同时维护当地社会治安,除此之外,还通过降低税收等方式促进民生经济的发展,针对重要的盐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可以说也做了不少的贡献。
严武的主要事迹
严武的父亲是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当时名相。严武二十岁便调补太原府参军事,后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天国正传写的就是这时的严武)。安史之乱发生,严武随肃宗西奔,参与了灵武起兵,随后陪驾到凤翔至长安。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次年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史。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乾元二年(761)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这时唐室为了对付吐蕃,合剑南、东川、西川为一道,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统为一体,权力相当大。宝应元年(762)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严武回长安很不顺利。他一离开成都,蜀中便大乱。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勾结邛州兵占据西川,扼守剑阁,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阻塞,不得前行。直到八月,徐知道与兵发生矛盾,被将所杀,叛乱才被平息。严武回京后,在监修二帝陵墓时,颇有魄力,立下功劳。但继任他成都尹职的高适,治蜀力不能支。里吐蕃内犯,攻陷陇右,直通长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都被包围,后来终于陷落。人们讥讽高适内战内行(指击败永王璘),外战外行。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于广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严武抵御外患的本领比高适高明。764年七月,他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甘肃漳县西北)。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主力战相配合,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征战途中,严武写下了记述这次战争的《军城早秋》一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的前两名表面写景实则暗喻敌军已经进犯边关的形势。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抒发了大获全胜的信念。杜甫曾称赞严诗说:“诗清立意新”。永泰元年(765),严武突患疾病,死于成都。时年四十岁。
周嘉谟死的那年是哪个皇帝在位时
当时是明朝崇祯皇帝。
周嘉谟(1545-1629),字明卿。庠籍汉川,世居天门。明末大臣。天启五年(1625年)复遭魏党迫害,被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赠少保。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明朝崇祯皇帝时候朝廷主要的官员有哪些官员?他们的官职和名字是什么?那些官员分别处于哪个派系?
施凤来,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殿试第二。由翰林荐擢礼部尚书。后依附魏忠贤,天启六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初年,魏忠贤伏诛,为官言所劾,乞休去。能为曲,著有《三关记》、《曲海总目提要》传奇。
周延儒(1593年-1644年),万历进士,明代东阁大学士。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周延儒机智敏慧,善于察颜观色,且为士大夫集团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帝器重与信任,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皇帝命入内阁为首辅。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周延儒复入阁。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大兵压境,北京震惊。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但周延儒带兵出了京城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被赐上吊自尽。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
钱士升(1575年-1652年),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嘉善人。中国明朝状元。
为人热情好客,精通周敦颐、朱熹之学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友好。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魏大中、赵南星被难,钱士升破产营救之。崇祯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献“宽、简、虚、平”四箴,深中时病,崇祯渐不满。以“沽名”为罪,致仕归乡。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或又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属广东省东莞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政治人物、领军文官。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进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曾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构建“关宁锦防线”,多次击败后金部队进攻。后因诛杀毛文龙、在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迟。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学者、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
成基命,字靖之,明朝大名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曾担任明朝内阁首辅。崇祯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主持内阁。之后,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后来在商议袁崇焕事时,恰逢成基命得病,锦衣卫张道浚、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上疏指责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牵入迹象。成基命自感大势已去,当年辞职。崇祯帝挽留,成基命连续上疏三次请辞离任。崇祯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赠少保,谥号文穆。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后降清。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百雅,一字白谷,中国明朝代州振武卫(今属山西)人,明末官员,军事将领。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崇祯帝不从。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九月,孙传庭在汝州(河南郏县)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地,直撵到孟津,明军四万余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十月初,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明朝崇祯皇帝时候有哪些官员?他们的官职和名字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派系之分?那些官员分别处于哪个派系?
明朝此时的历史已经进入末期,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怎样保住大明江山,我认为主要是的军事方面的将领和朝中的主要内阁大臣的合作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崇祯皇帝再此不作评论)。军事方面主要是前期的袁崇焕,毛文龙和辽东经略孙承宗(兼兵部尚书和帝师);后期主要是洪承畴,祖大寿,吴襄和吴三桂父子,超重的内阁首辅不断的更换和对辽东政策的误判导致军事上的不断失败。朝中的官员自魏忠贤死后更加进行着奴仆政策,为上至从。士大夫阶层的腐朽不断加剧,其中的明末四公子只是一种文学的宣传,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政治的一大败笔,东林党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是一个反阉党的勇士,其实是一个不断腐化的阶层。这可以从明朝和宋朝的历史进程中得出结论,北宋之后是南宋,而明朝实力远超过宋朝(宋朝是积贫积弱的代名词)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不得不深思。(全手打,望阅览)历史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