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什么样的体验?
而有些人却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大部分人的梦想,并且还不把这当回事。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们毕业能有好发展的时候,却选择了放弃光环,当一个“普通人”。
曾经的一位北大才子就是这么选择的,他的名字叫陈生,他毕业没有选择到大公司任职,反而选择当一名“屠夫”。
而且他不仅自己做,甚至还拉来了另一位北大毕业的师弟一起做,俩人联手卖猪肉,也赚的盆满钵满,而这位师弟名字就叫陆步轩。
他们俩从毕业到工作,再到选择从事社会最底层职业慢慢一路走过来,吃了多少艰辛和辛苦,这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可他们却从来没后悔过,甚至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更能有机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经历过所有的一切之后,北大屠夫陆步轩说出的一番话也被不少人赞同,他说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关键就是在父母身上。
他的一番话直戳不少人“要害”
陆步轩表示,很多家长辛辛苦苦的供孩子上学读书,为的就是学生能够成材,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有更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希望孩子做社会最底层的人。
所以当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父母就觉得他们有机会能够改变命运了,也就不会同意孩子选择那些听起来就很辛苦很累的工作,只希望他们能够坐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办公室里上班,体体面面的生活。
这也就造成了不少学生有同样的思想,觉得自己已经有不错的文凭了,为什么还要去做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呢?
一方面是家长不愿意让学生“平凡”,另一方面也是家长影响了学生的心绪,导致他们不愿意脱下身上的“长衫”,所以这才让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难了。
听了他的这番话后,不少人都觉得直戳自己要害,现在的很多学生也都确实存在这一现象,高不成低不就成了一种趋势。
如果同学们转变一下心态,试着从自己更感兴趣,也更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做起,未必就出不来好成绩,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大学生想找好工作不该被学历限制,也不该被思想禁锢
就像他们一样,就算是做个“猪肉佬”不也一样能发展成更优秀的人嘛,况且他们的学历还更好呢,那普通人又有什么放不下自己面子的呢?
而且普通大学生的学历又没有那么值钱,为什么不去降低自己的标准,选择相对来讲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呢?有时候思想被困住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也有的同学有不同看法,他们觉得是因为成功了,所以说这番话才变得更有哲理性了,如果他们没成功,再去说这番话试试?
而且人家可是北大毕业的,要头脑有头脑,要实力有实力,他们当然在做什么事情上也会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了。
如果考上大学都去做社会底层工作了,那考大学的意义还在吗?还有什么必要再去提升学历吗?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学生说的也在理,成功的人说话总是那么轻松的,但他所说的也是现在目前学生们正在面临的困境啊!
所以有的时候,学生也应该综合着多去考虑,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算是放下学历,放下身份又有什么不可。
当然,如果想要更好的工作机会,学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求学提升自己
现在的学生就业或许就只有这两个办法了,一种是降低自己的工作要求标准,另一方面是努力提升自己,考研甚至读博。
如果不能脱下自己身上的“长衫”,那就考虑考虑如何能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工作,也配得上让人给更多的工作机会。
考研对学生来说绝对是实力提升的很重要手段,而且在现在这种就业环境下,研究生肯定是要比本科生吃香的。
但考研上岸的难度不小,学生要想有更大的把握,可以到更专业的机构找专业的老师帮忙培训辅导。
海文考研在国内也算是有口皆碑的好辅导机构了,他们有更先进的考研培训水平,对学生也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还设有特训营、钻石卡等学习激励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考研上面得到更好的辅导帮助。
学生自己学习考研总是特别无聊的,而且容易坚持不下去,但有了专业的老师辅导就不一样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说,考研上岸率也大大增加了。
怎么看待北大学生卖猪肉?
北大才子陈生:“大学生是普通教育,不要把自己当精英”。陈生有一个更为大众熟悉的称号—“北大猪肉佬”。他还拉着另外一个北大毕业的师弟—“北大屠夫”陆步轩,一起联手卖猪肉。在公司招人上,他们迟迟招不到,他说:我们现在没有就业问题,但会有结构性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关键问题在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出大学生,如果孩子去做工人、当农民、送快递,他们会觉得没面子。陆步轩说:大学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外卖行业30%是大学以上文化,大家要先找一份事做,在探索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位北大屠夫说的话,单独拿出来看没啥问题。但这个热搜用心其实很险恶,别以为大家看不出潜台词。现在就业情况不好,你们无非想通过一次又一次热搜,把责任都推给年轻人。是年轻人定位不好,是年轻人好高骛远,是年轻人专业不行,甚至年轻人的父母也不行。你们找不到工作就是你们的问题,和经济不好没有关系!那些说场面话的人,先好好摸摸自己的良心再讲话,说快递员和外卖员“不体面”是歧视吗?一份工作究竟体面不体面,保障好不好,尊不尊重人,你们真的不知道吗?在孩子的人生中,找工作是件大事。家长在孩子求职过程中,至少应该发挥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把方向。孩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就成了一家人的头等大事。作为家长,主要是孩子的父母,这时就应该发挥好“把方向”的作用。由于孩子没有社会经验,对社会的认知也非常浮浅,因此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与孩子一起商量,拿出就业的方向:想到企业的,尤其是外企、国企中的知名企业,就要密切关注校园招聘信息,鼓励孩子多报名、多参加宣讲会;想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就要早复习,最好能报个网上辅导班,并密切关注招考公告,及时报名;想到大城市打拼的,也要尽早收集中意单位的招聘信息,并有选择地报名。二、当助手。孩子找到一份工作容易,但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很难。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众多,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越来越难。作为家长,在孩子就业大方向确定后,要甘于做助手,帮助孩子搜集招聘信息,并及时与孩子沟通。在孩子备考过程中,要减少应酬,多陪孩子,并且在一日三餐、休闲娱乐等方面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三、当参谋。随着前期的努力,孩子陆续会收到一些单位的录取通知,这时家长要主动当好孩子的参谋,并通过自己的渠道,对拟就业的单位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综合考虑单位的前景、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孩子最终选择提供参考。总之,职业选择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只有孩子、家长同心协力,才能让孩子的取业生涯起好头、开好步。家长朋友们,你们说呢?
北大毕业后去卖猪肉的学生,现在怎么样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北大毕业找工作也很难,现在有去卖猪肉的。当年那个很出名的学生,北大毕业的屠夫名字叫陆步轩,还有一个叫陈生。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北大毕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下海经商,最后开了一家肉店。当年他们两个的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大家都觉得北大出来的高材生居然去社会上当一个肉铺的老板,真是给北大丢人。 1、工作难找,不一定北大出来就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很难因为他们的心境都比较高,他们觉得自己,师出名校所找的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曾经听过一个朋友讲过,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故事,他的学历已经到了博士后,他觉得自己的身价,应该是每个月给到两万多元钱,但是社会需求却不是他自己内心这么想的。同样的工作,完全可以给,大学本科毕业生去做,为什么要需要一个博士后呢?而且要给你博士后两万多元钱,我完全可以请本科毕业生,给他几千元钱就可以去做。所以在市场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相矛盾的时候,内心就会很不平衡。出现了北大的毕业生去卖猪肉这样的现象也很正常。 2、北大毕业生毕业以后下岗经商失败以后去卖猪肉,也是形式所逼 自己师出名校,这天下的学生有几个能考上北大清华的考上了出来以后自然就是择业这一块就上一个档次。自己内心的不平衡,就会导致低不成高不就。自己想去创业,又遭遇了,破产失业等等现象,所以最后为了生存去操刀卖肉。这也是形式所逼,无论你读到多么高的学历,你总得活着吧,是人就得吃饭。卖猪肉怎么了,卖猪肉也不丢人。 陈生和陆步轩,两个人开了一家屠夫学校,陈生又开了养猪公司,如今他有四十多亿的身家。陈升的心态很乐观,他面对着指责,说了一句话:北大的毕业生卖猪肉并不是宣传读书无用论,而是百花齐放体验社会,谁说卖猪肉就不能够将来成才呢?说不定在他这个职业上还能发展很多很多的职业链……
谁知道北大毕业的高才生卖猪肉的事啊,他叫什么名字?
北大才子陈生进入养猪行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
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回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生该不该卖猪,而是探究陈生在卖猪肉行业掀起的这场“变法革命”。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如今卖猪肉卖成了千万富翁。
猪肉也可以定制?这个说法,也许乍听起来觉得陌生,甚至不以为然。然而,陈生推出的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正是采取的这一战略。专家还为此冠以一个更专业的词汇:精细化营销。
不过在陈生自己眼里,这只是自己又一次采用了“歪门邪道”的办法而已。
读北大学会“歪门邪道”
如果你问陈生认为自己为什么能成功,他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只不过是比别人做事的方式更灵活。“别学我,我那些都是歪门邪道。”他笑着说。而这一切,正是他的母校——北京大学为他带来的最大财富。
“北京大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陈生如是评价自己的母校,“还记得厉以宁在成名之前,曾经在北大当了十来年的经济系图书管理员。当时,所有经济专业的都在学马克思、列宁的那一套苏联的经济理论,没有人讲西方经济学。他自己钻研了很久的西方经济学。结果改革开放来了,人们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了,可是连本翻译的教材都几乎找不到,这时候厉以宁站出来,编著了《西方经济学》,并且以讲座的形式在北大开始讲授。反而在正式的课程表上却没有这门课。就是这样,厉以宁成了如今的大牌。”
陈生觉得,正是那些正式课表上没有的讲座,带给了他许多启发,影响很大。此后他曾经再次回到母校进修,讲授的老师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分歧很大,有的同学对此提出异议,陈生很直接地质问那些同学:“你来北大难道就是想学教材上的东西吗?那你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不要来北大。这里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和教材不一样的东西。”
对此,陈生笑谈:“其实老师也是没办法,北大特自由,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怕没人来,被逼着讲些歪门邪道的东西。”
下海因为穷疯了
陈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地方政府的秘书科当公务员。照道理,能够担任公职应该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情,然而陈生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下海了。
“怎么说呢,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思维比较活跃,常做不合常理的事情,这在党政机关有点不合时宜。”多年后谈到这件事,陈生最先给出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
可是再聊了一会,陈生终于爆出真正的原因:“关键还是穷啊,那时候我们几个朋友都是从名校毕业的,可是在机关里的收入非常低。我们家睡觉都从来不关门,为啥?就是因为没有任何值得别人惦记的东西,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拿。穷得没有办法了,只好下海去拼。”
财富观 一千万是合适的数字
一个人要多少钱比较合适?这问题很难回答。在没钱的时候你会拼命地去想,而这也是我当年下海的原因。但是当钱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虚化。像我现在,每天基本花不掉钱,身上的衣服也是几十块一件的,太多的钱就变成数字游戏,缺乏实际意义了。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具体限额的话,我想一千万的数字比较合适。达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保证自己身边的人衣食无忧,过上比较上层的生活。
事业观 让跟自己的弟兄过好点
现在钱可以说是挣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不干事业太无聊,没事做,而且我也不会做别的。只好继续这么做下去,也让这些跟着自己的弟兄过得好一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将手头的事情整合,而不是进军新行业。人一辈子能做好有限的几件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原载:新快网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10/13/content_1018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