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安鼓书

时间:2024-05-29 09:31:09编辑:优化君

潞安鼓书的鼓书简介

清乾隆年间,潞安府卖唱艺人高福树,以钢板和平鼓击节演唱,称为“干板腔”,节奏紧凑,曲调风趣,唱《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等书目,极受听众欢迎。后来传授弟子,又加上了三弦伴奏。潞安鼓书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1945年,盲艺人于树田又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和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丰富了唱腔,创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转等一些过渡板。伴奏的弦乐器有二胡、低胡等,击节用书鼓、书板。唱腔流利,说唱性强,节奏短促,显得活泼流畅。演唱形式多为坐唱,六、七人为一组,各持乐器,分担角色,或齐唱,或独唱,行当齐全,红火热闹。传统书目除高福树的早期作品外,还有《巧联珠》、《巧奇缘》等。短段有《拙老婆》等。

潞安鼓书的历史发展

1959年,曲艺队吸收的女艺人师爱玉大胆对“流水”等板式进行改革,创造出适合女演员演唱并具有各种行当的优美唱腔,调号从“G”升为“D”调,乐器增加了唢呐、笙等,打击乐器中去掉书鼓改用堂鼓,使人耳目一新。1960年,于书田出席“全国盲聋哑人代表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64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专题介绍了潞安大鼓,并刊登于书田的照片。1965年后,曲艺队吸收了不少明目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曲艺队伍,促进说唱艺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曲艺日趋繁荣,于书田、师爱玉、焦天保、杜玉山、李长生、李二狗等民间艺术家倍受群众欢迎。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文艺工作者在继承老艺人多年结晶的基础上,对潞安大鼓的传统唱腔再次进行了改革:即大鼓由演员自打划归乐队,吸收秧歌、上党梆子等戏剧唱腔,并借助于电子琴等现代乐器来烘托气氛。如今的潞安大鼓不仅板式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土香土色、韵味独特,而且过门短,伸缩性强,既适合街头饭场、室内演唱,也适于舞台表演,是本省及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潞安大鼓的唱腔属板腔变化体,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后来,盲艺人于书田等吸取了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及戏曲上党落子、上党梆子的声腔音乐,不断丰富唱腔,创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转等过渡板式。演唱时用书鼓、击板击节,伴奏乐器有二胡、低胡等。演唱形式多为坐唱,六、七人为一组,各操乐器,分担角色,或独唱或齐唱,行当齐全,红火热闹。传说长篇潞安大鼓书目有《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巧联珠》、《巧奇缘》等。小书段有《偷吃糕》等。

长子鼓书的历史渊源

长子素称“曲艺之乡”,不仅曲种繁多,而且源远流长。曲种有:长子鼓书、长子道情、长子钢板书、长子莲花落、长子扇鼓、长子鼓儿词等。可以说,上党地方曲种近1/3出于长子县境内。宋、元年间,山西长子县已有这种汉族民间说唱艺术,先是评书,而后出现了长子柳树道情和长子扇鼓。到了清代,长子境内又有了莲花落、木板书、铁板书、板儿书,及河南坠子等曲种。因天灾人祸或其它缘由,很多民间山南海北说唱艺人逃荒或经商于长子,再加当地有的为糊口求生,有的凭兴趣爱好,各曲种的队伍随之逐步扩大增多,蔓延滋长于县境内各个角落及周边地带,一时兴旺发达起来。然而,他们同其它地方艺人一样,社会地位低下,经常遭受恶势力欺侮,被人歧视,景况十分凄惨。当时,尽管有“三皇会”组织,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人生仍无安全保障。1942年,长子县抗日政府在石哲镇马家峪成立了长子历史上第一个有盲人参加的曲艺队,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发挥了特殊作用,他们的命运也随之有了转机。由于抗日政府的重视,他们根据曲种特点,首先对长子鼓书进行改革。长子鼓书原为木板书,在它的基础上吸收了上党梆子、落子、柳树道情及河南坠子等唱腔,初步形成。1949年建国后,长子曲艺队伍更加壮大,诸多支“轻骑兵”活跃在县内外的村村庄庄。尤其是80年代后期,长子曲艺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风靡了整个上党大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60多支鼓书演唱队,他们长年活动在上党及三晋大地,有的甚至闯出娘子关、走下太行山,与山西周边地域的陕、蒙、冀、鲁、豫的兄弟曲种一争高下、抢占市场。上个世纪50年代的名老艺人有花小狗、师全中、张余奎等,但均已过世。后有周贵喜、申胖友等在群众中影响比较大。现有鲍先平、李先玲、刘引红、刘海燕、胡晚红、申虎伟、张玉喜、冀先果、胡泽培、赵晚梅等,在上党地区名气颇盛。

潞安鼓书的状况

以付怀珠等为首的曲艺作家,创作出不少名段,如《醋为媒》、《九月九》、《拙老婆造反》、《水》、《火》、《路》、《新编珍珠倒卷帘》等,多次获奖。其中,《醋为媒》1986年获全国曲艺汇演创作、表演、音乐设计二等奖、郭双堂等获伴奏一等奖;《九月九》1990年获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与此同时,崔嫦娟被誉为北方曲艺表演“四朵新花”之一。1992年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山西省文联等联合在长治县召开了“付怀珠曲艺作品研讨会”,使潞安大鼓跻身于全国优秀曲种行列。1995年,经过再加工后的《新编珍珠倒卷帘》,代表山西省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获“牡丹奖”。

音乐最近很喜欢大鼓的音乐,谢谢介绍几个大鼓的音乐

鼓动心弦专辑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9%C4%B6%AF%D0%C4%CF%D2
将军令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D%AB%BE%FC%C1%EE%B4%F2%BB%F7%C0%D6&lm=-1

大得胜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4%F3%B5%C3%CA%A4&lm=-1

罗汉舞狮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C2%DE%BA%BA%CE%E8%CA%A8&lm=-1

秦王破阵乐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C7%D8%CD%F5%C6%C6%D5%F3%C0%D6&lm=-1

秦王点兵

黄河激浪

褐色的骏马


上党鼓书的现况

从业人员与分组数逐年减少,年龄段逐渐增大。从时间上来看,曲艺队90年代之前比90年代之后受尊重。从群体来看,老年人比年轻人尊重曲艺队员。原曲艺队业务队长、当地著名老艺人王俊川这样讲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称“宣传队”、“曲艺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部分人仍这样叫,有些叫“盲人说书的”,还有叫“瞎子们”的;到现在,叫“盲人说书的”,甚至“瞎子们”的,年轻人占多数。20世纪80年代,县委领导对待曲艺队的态度,曾使得使曲艺队状况好转起来。1.因为盲人生理上的残疾,所以为了生计只能学说书。同时,盲人们生活要求不高,所以可以长期稳定地在曲艺队带下去,从而使一直能够传承下来。可是现在的人们不只要听书,还要看“说书”,即喜爱看走场说书。2.技术技巧上,经费不足,没法排练,因此人们就更不愿听鼓书了。3.现在的年轻人从小耳朵里没有灌输鼓书音乐,所以有个社会教育环境的问题。4.没有学徒,是由于曲艺队不能给予经济上的保障,同时鼓书艺人也不受尊重。

传承什么意思

传承的意思是:传递和继承。网络解释:传承(汉语词语),传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uánchéng。传,传递,这里传授的意思。承,托着,接着,这里是继承的意思。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传承造句:因为小孩的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很多事情,与其让他自己探索,不如由长辈告知,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这种知识的传承。


山西民歌有哪些

1、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2、汾河流水哗啦啦《汾河流水哗啦啦》是著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的一首歌,作为电影《汾水长流》主题歌。是一首充满晋中特色的歌曲。3、圪梁梁《圪梁梁》是一首山西民歌,原名《那是个谁》,由有“黄河之滨民歌王”之称的杨仲青于1980年创作。这首歌广为大众熟悉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血色浪漫》,作为这部电视剧的插曲,龚琳娜的演唱使得这首歌广为人知。4、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不会从天降》,演唱者梦之旅合唱组合 ,所属专辑: 《流淌的歌声》,已发行的音乐作品。5、绣荷包《绣荷包》是一首晋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据现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已十分盛行的一种时调小曲。

山西有什么民歌?

悠远的历史,积淀出丰厚的文化,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的山西民歌,也是蔚为大观。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据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尧天舜日之下就有见于文字的,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产生于山西,其中的《伐檀》、《硕鼠》、《绸缪》诸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显示出相当的成就。

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鲜明,艺术风格迥异。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地民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大致上,可以分为晋南、晋东南、晋北和晋中四个音乐色彩区。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以憨直、泼辣、朴素的抒情见长;晋南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上一篇:泸州泸县太伏学校血案

下一篇:法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