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最神秘的一张脸,仍无法知道真相,至今如何?
引言通过考古我们可以对以前那些朝代了解得更透彻,虽然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讲的是以前的事情,但是这些影视作品的内容不能全信,为了吸引观众,导演可能会对一些故事情节做一些修改,了解历史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考古。秦朝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说起秦朝很多人第一个就会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但虽如此,秦始皇这一生还是特别传奇的,他做了很多惠及百姓的实事,忙着平息叛乱,秦始皇的野心特别大,想成为史上第一人,为了国家大事他确实付出了很多。秦始皇陵规模庞大,尽显古人智慧秦始皇还在位时,就着手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园,这座陵园的面积一共有56.25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秦始皇陵在骊山-渭水一带,东西长约250000米,南北宽约7000米,秦陵周围还有着大大小小的陪葬坑和墓葬,已经被发现的就有400多个。当时修建秦始皇陵工人们花了39年的时间,古时候盗墓贼很多,秦始皇陵也遭到了很多盗墓贼的破坏,但秦始皇陵规模庞大,还有很多地方保存得很完整。我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察是在1962年,那时科技水平还不高,考古的工具也不先进,所以进度很慢,两年之后,考古学家才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这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发现,它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这些兵马俑的职责就是守护秦始皇。兵马俑制作精致,但被挖出之后表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兵马俑形态不一,大小不一,制作十分逼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士兵脸上的神情,除了士兵以外还有一些马、车等陶俑。现在有一些有秦始皇兵马俑的展览,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想要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大家看到的兵马俑都是灰色的,在人们印象当中兵马俑就是灰色的。但其实这些陶俑在被发现的时候都是彩色的,有枣红、中黄、朱红等十几种颜色,就好像是真人一样。出土之后,兵马俑表面的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让陶俑本身的色彩慢慢褪去了,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像泥土一样的灰色。专家进行考古的时候,要利用一些工具将土挖开,虽然已经很小心翼翼了,但是还是有时候会将文物破坏掉,挖掘墓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些文物在地底下埋葬了很多年,挖出来的话很容易变质,所以专家们在挖到一部分兵马俑之后没有再继续挖掘了,现在国家也颁布了有关法律,规定不允许私自开采墓葬,在考古的时候一定要把保护文物放在第一位,如果还没有技术可以保护文物的话,那就不要对墓葬进行开采了。虽然我们很想探索古代的奥妙,但是也不能因为好奇心将这些宝物损坏了。“绿脸”兵马俑的身世让人好奇1999年专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的跪射俑军阵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兵马俑,这个兵马俑和其他兵马俑不一样,他的脸是绿色的,后来被人称为“绿脸俑”,但除了脸之外,身体上其他部分都和其他兵马俑是一样的。如果脸部的绿色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来的,那么,这个兵马俑身上其他部位还是正常的,这就说不通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三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并没有听说有绿种人,那么这个兵马俑为什么要做成绿色的呢?这件事情爆出来之后,很多网友也是突发奇想,有人表示,当时的人都特别封建,信鬼神之说,将这个兵马俑画成绿色,也许是为了镇压鬼邪。还有很多其他的猜想,有人猜测是工人们的恶作剧;有人猜想可能给这个兵马俑刷漆的工人是色盲弄错了颜色;有人猜想中国兵马俑可能是少数民族的象征;有人猜想这个这个兵马俑可能就像是我们现在军队的野战部队或者是一名哨探,脸上会涂一些别的颜色;有人猜想绿色可能代表了平安,是护身符;另外还有人说这个只不过是工人们突发奇想的工艺作品,但是在当时,工人们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作品失误,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些都是人们的猜想而已,兵马俑得到过验证。总结现在专家们也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或许这个兵马俑做成绿色的原因只有秦始皇本人能够解答了。众多兵马俑当中只出现了一个绿脸兵马俑,因为特殊,这个兵马俑也被禁止出国展览。
兵马俑中最特殊的一张脸
上个世纪70年代,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刚出土时是有颜色的,让考古人员大为震惊,但很快就变成了如今这般的灰色,即使如此兵马俑依旧雄伟壮观,人俑好似真人,因此也有人怀疑过,这些人俑是不是真人?
在不少史书、文献记载中,首次完成大一统的秦始皇是个暴脾气,残暴不仁,汉代名士贾谊便做出了这般评价: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不过经过证实,秦始皇兵马俑是采用了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而兵马俑出土后,人们也理解了孔子为何会说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
自出土以来,兵马俑也获得了诸多的赞誉,并且部分兵马俑在国外进行过展出,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过在诸多战车俑、战马俑、士兵俑中,有一张最特殊的脸,困扰考古专家多年,如今被禁止出国展览。
它便是“绿脸俑”,出土于1999年,是在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的跪射俑军中发现的,而它是所有兵马俑中唯一一个绿脸俑,除了头发、胡须、瞳孔是黑色外,脸部全部是用石绿颜料涂成的绿色,让考古界以及史学界都疑惑不已。
兵马俑现世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它非常逼真,秦时工艺了得,而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几乎无一雷同,同时它还反映了秦朝时期的军事情况,俑坑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武士俑,大部分都拿着青铜兵器,有弩、箭镞、铍、矛等。
跪射俑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块组成了弩兵军阵,就算是跪射用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也被秦时工匠给细致地刻画出来了,并且跪射俑也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唯一发现时就极为完整的兵马俑。
因此有人做出猜测称绿脸俑是工匠们的恶作剧,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在陶俑身上还有宫字类陶工的名字,有些人名前还加了地名,由此可以了解到,兵马俑是宫廷的工匠和民间的工匠一块合作完成,想要搞点恶作剧,很可能就是自寻死路。
还有人结合我国古代的军事情况,认为绿脸是万马军中一傩人,据相关记载,傩舞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纳入了礼制,出现了“国傩”、“大傩”等,傩礼也是军礼中的一个项目,古人认为可驱疫逐邪。
兵荒马乱中不仅仅是要和敌人厮杀,当时医疗等方面都不强,因此也容易染疾等,所以傩礼可以理解为军队想要打胜仗、士兵能活着归乡的期盼。
陕西省西安市有几个区?分别是什么名称?
九个区。名称分别是: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 ,临潼区,长安区 。莲湖区 面积 38 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710003。新城区 面积 31 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710005。碑林区 面积 22 平方千米,人口69万。邮政编码710001。灞桥区 面积 32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710038。未央区 面积 261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710016。雁塔区 面积 152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710061。阎良区 面积 240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710089。临潼区 面积 898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710600。长安区 面积158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邮政编码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有经开区吗
陕西省西安市有经开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9月成立,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2002年6月设立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经开区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扩展资料截止2019年10月,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西安区划沿革: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咸新区。在西咸新区地域中,西安所占面积224.84平方公里。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2017年1月,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市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644.56平方公里,人口约67万。2018年11月,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10个镇(街)移交西安高新区托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经济开发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四川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久远的,很多民族都在四川这一片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所以具有很多种的文化特色,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1 1、麻将文化:四川人爱打麻将是全国出了名的,作为一名四川人,不会打麻将那是相当遗憾的!人生最快乐逍遥的事莫过于不受世事干扰地打一下午麻将。一个清一色带一个勾,库包头就揣起一两百了,旁边观战买你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2、茶文化:到四川来耍,不来这儿喝茶的话,你就感受不了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很爱喝茶,尤其是喝坝坝茶,和几个老表或者邻居朋友们喝茶摆龙门阵,还有就是斗地主或者打一下长牌(我们这儿喊kao:ker)旁边都要整一杯茶,这真的巴适得板! 3、火锅文化:这个火锅啊,先不说四川人爱吃,就是外地人来这边耍的或者来四川读书的一般都爱吃火锅,真是无辣不欢,无火锅不四川。据我了解的就是,有几家火锅店那是真的味道不错,每天客人都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小天鹅荣盛和火锅和那个吴铭火锅。 4、蜀绣文化:蜀绣,四川省成都市特产,又名“川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 5、川剧文化: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6、酒文化:当提到四川比较出名的酒的时候,肯定大家都会想到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丰谷,郎酒歪嘴等。这些酒在过年的时候,经常会在团年饭饭桌上出现!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2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 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至今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语言文化: 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渝话(成渝片)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 四川特色传统文化有哪些3 四川民风绚丽多姿,幽默的方言,独特的'茶馆,可口的川菜和小吃.丰富的各种节庆。腔调优美的川剧;离奇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活动;以及广泛流传的曲艺、杂耍,和叹为观止的工艺。四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省份,各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礼仪.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旧习土葬。 有春节、端午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此外,生活在巴蜀大地的的四川人民也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民族有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性民族风情。 盖碗茶:汉族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整个茶具由茶盖、茶碗、茶托三件组成。多为瓷器,茶托也有金属制成的。茶托下中有一圆形凹坑,茶碗圈足刚好放入其中。 当茶:客在茶馆坐定后,喊一声“泡茶”,掺茶的师傅便会应声而至,一手提开水壶,一手:夹一摞茶具来到桌前。只见他一挥手,茶托子满桌开花,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一一放在茶托上,左手扣住茶盖,右手提壶嘴一翘,卤上滴水不洒。“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 茶盖讲究盖而不严,既可保温,又能透气,并可用来搅动碗中茶水,调匀茶味。而且隔着茶盖品茶,可免茶叶入口,既科学又艺术。该习俗现仍十分流行。 九大碗:汉族饮食习俗。流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故称。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或钱;九、汤菜。 罐罐肉:汉族人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将猪蹄、猪腿洗净去毛,在微火上烧烤一下,用沙罐盛装,加大半罐水放入黄豆或白豆,加少许米。 滤米饭:汉族人饮食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将米淘洗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连汤舀入筲箕中过滤。将半熟的米饭倒入铁锅中,加少许水。以微火慢慢烘熟。或将半熟的米饭倒入木甑中上盖,放入铁锅中加水蒸熟 鸣堂:汉族饮食习俗。是饭菜馆的一种辅餐侍席世术,分为空店鸣堂和侍席鸣堂两类。前者是在店内无顾客时,幺师站在店堂门前,对街上往来过客吆喝着介绍店内设施、技术、菜目等。后者是从顾客进店门开始,将客人视为“上帝”,自已充当个从,围绕吃喝而开展的一系列辅餐工作的鸣堂。 ——彝族—— 砣砣肉:彝族佤统食品。用猪、牛、羊鸡等禽畜肉砍成拳头大小的砣状,用水煮到刚断生捞起滤水,然后拌以盐、盐、蒜、辣椒、姜等佐料。按习俗,每逢客人到来,必以此肉相待。 转转酒:彝族饮食习俗。彝族饮酒不分声合。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端着酒杯依次轮饮,故名。 戒酒:彝族人饮食习俗。彝族人饮酒,主张自我克制,以微醉为上,大醉为下,料醉如泥被视为有失体统。如长期酗酒闹事,屡劝不改,便须在长辈主持下举行戒酒仪式。 兰花烟:彝族人民嗜好的一种烟。每年六七月间收割回烟叶,晒干后叠齐,用草扎成小把存放。吸用时阄烟叶用手揉碎,搓成细末。 ——藏族—— 青稞酒:藏族传统饮料。又称藏酒。是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酒。到藏家做客,主人请喝青稞酒,客人必须先喝三口,主人再给斟满,然后喝干。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主人会不高兴。 酥油茶:藏族传统饮料。将砖茶用熬成浓法,渗进牛奶煮沸,倒进专用的酥油桶内,放入酥油和食盐,搅拌至水乳交融即成。是藏族日常的饮料,也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藏族传统食品。藏语音译,意为炒面。将青稞烫洗后,炒熟磨成面即成。食用时,将面倒入盛着奶茶、酥油的木碗中,再加入盐末、奶酪等一起拌和,拌成面团食用。 ——羌族—— 猪膘: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茂县、汶川、北川等地。将猪勒死,把肉分割成条块,用盐渍三至七天后,吊在屋梁上风干即成。 金裹银: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玉米蒸蒸: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县等地。用水将玉米布拌匀,拌成颗粒状蒸熟即成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四川是一个拥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城市,它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现在积累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当地居民的手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么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1 茶文化 来四川不喝茶,你就感受不到这里的慢生活。四川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者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坝坝茶文化”。 四川人爱喝茶,在公园里喝盖碗茶、住酒店,房间里也要泡个功夫茶,还有哪儿比四川人更爱茶? 火锅文化 麻辣火锅起源于重庆。火锅,是四川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四川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四川。 熊猫文化 中国国宝大熊猫是四川的符号之一,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萌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深受世界各国的喜爱。 麻将文化 四川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四川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在府南河边,不受世事烦扰地打一下午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个“杠上花”,才两三个小时包包头就揣了五六百。 无论是职业玩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四川人对于麻将的热情就如同德国人热爱啤酒,英国人热爱足球。就算不吃不喝,四川人照样能奋战一个通宵。 选秀文化 李宇春、张靓颖、郁可唯、谭维维、江映蓉、张杰、李易峰、吉克隽逸...咱川籍艺人们世界展示了四川人的美丽与勇敢,四川人,想唱就唱,唱得响亮! 道教文化 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成都以其道教文化丰厚底蕴和分布众多的道教文化景观~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酒文化 四川名酒众多,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坊间数百年来酒坊与技艺流传并存至今,是活着的文物,被誉为“中国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 三国文化 要说在中国什么文化传播覆盖了全世界,让外国人也津津乐道的话。三国文化那是当仁不让的。不仅仅在国内,在国外那也是众多的粉丝追捧的文化之一。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剑门关、武侯祠、张飞庙、蜀门栈道...三国文化让人们了解中国,了解四川。 蜀绣文化 蜀绣又称“川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川剧文化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绝技源自传统戏《归正楼》,表现义盗贝戎劫富济贫,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最初,演员脸罩用纸壳面具,后来改用草纸绘制脸谱,依次粘贴脸上,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 “变脸”蜚声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四川拜师学艺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2 1、吃坝坝宴: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喜事或丧事。办喜事或丧事的人,会摆上几天流水席。受邀的人会带上伴礼,去吃上一顿。因为是在场坝里进行,所以俗称吃吃坝坝宴。 2、走人户: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3、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4、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5、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6、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7、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8、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四川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3 1、祭杜主 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2、祭蚕虫 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3、药王菩萨 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 4、宝光寺数罗汉 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5、贿耳目神 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6、除夕祭树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