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描写谁的
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一、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二、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扩展资料:赏析这两句诗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描写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描写诸葛亮。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说的是谁?
说的是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扩展资料:诸葛亮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阵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
【答案】:C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自杜甫的《八阵图》,说的是诸葛亮;“天日心如镜,(1l-秋》义薄云”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说的是关羽;且都是一个人描写另一个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卜韵》,说的是李白;“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出自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说的是荆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项羽的《垓下歌》,说的是项羽自己。
功盖三分国,下句是?
【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遣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②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简析】
怀古诗是人与历史的对话。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
情有独钟,这是他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不久,就诸葛亮遗迹所
作的一首怀古诗。《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传主“推演兵法,作八阵
图”,但对其遗址何在,众说不一。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
八阵图,由于这首杜诗而格外驰名。诗中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
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盖世功勋。与此相对应,他在长江
沙滩上摆下的八阵图,使他的名声更加卓著了。八阵图乃是由天、地、
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
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
因而有“江流石不转”之句,也象征着诸葛亮忠贞不渝和名垂千古。
但是把八阵图留在这里,作为刘备征吴败归的救援措施,实在不合诸
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因此它既是诸葛成名的历史见证,又留下
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遗恨。“遗恨失吞吴”一句,由于汉字的
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东坡志林》记载,苏轼曾梦见杜甫对
他说:“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刘备)、武侯(诸
葛亮)欲与关公报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
不当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杜甫借
八阵图思考着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
谜,他们都在探究着历史上一个“有缺陷的辉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意思
功盖三分国,是说诸葛亮隆中对策,使得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诸葛亮曾经联合东吴,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在东吴的关系,和他自己的外交才能说服孙权,孙权也许未必愿意和刘备联盟,帮助刘备,也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名成八阵图有两种解释:1、三国志·蜀书·卷五记载,诸葛亮曾经有过八阵图.据黎东方老先生分析,这只不过是古代行军打仗的八个阵法,花成图,即八阵图,也就是八个阵图.但是如果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打仗的时候使没使用过这八阵图还待考,就更别提“名成”二字了.
2、诗人不是史学家,在唐朝以前的史书,很少提及诸葛亮.唐朝的时候,小说野史开始流行,杜甫很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样,以为诸葛亮拿石头摆了个八阵图.文学家这种“羽扇纶巾”的事情很多.即使如此,说名成八阵图,也有点勉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意思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意思是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2,该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所作的《八阵图》,全诗原文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话文释义: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 *** 怀。 《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而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而三四句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说的是谁?
说的是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扩展资料:诸葛亮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阵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