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是什么?
太极拳练习教程:1、相连不断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2、动中求静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3、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4、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5、上下相随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6、内外相合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7、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8、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扩展资料:太极拳练习禁忌:1、忌过火求功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2、忌僵硬练力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刚,松是太极之门,僵硬是太极之绊,用气滞气,用力伤气,是太极拳之大忌。3、忌突击使招太极拳的技击法则是:不撞不顶,逆来顺受,以力而化力,以四两拔千斤。突击使招不但不能取胜,反而容易两败俱伤。4、忌松散无力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5、忌串门走户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6、忌杂拳同练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7、忌过急速成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
神意太极拳
没听过这种太极,
关于太极换汤不换药,其实都一样的,
太极的定义:以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哲学,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从这个定义 ,你可以总结一下,打击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马分鬃‘ 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对方的鼻子,咽喉,试想什么乱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练,鼻子,喉节没法练,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
防守的动作,如‘ 白鹤亮翅’上举不过头,过头没必要保护,肘要沉。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边上, ‘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转身搬拦捶’。关于“气”经络你要去看《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有视频
下面是练太极的四处过程;
形---- 任何动作要有具有攻防含意,附和技击或是健身,或是太极,阴阳经络学说。肢体所在空间的位置,
劲-----正准的发力方法,刚柔劲,虚实劲,圆撑劲,圆与整,
意-----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意诚,气质,神采,韵味,
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力,使“形”‘劲’‘意’‘气’统一,
什么式并不重要,动作都差不多。中国武术最大的特色就是代表一个人一个区域的对武术的理解,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拳法套路,每年全国赛N多太极拳都是自编的, 原则把握就可以
太极拳的教学分哪几个步骤
七个步骤
第一步 上下相随: 上下是指由头到脚心,必须把意气松散到四肢,然后再相连起来上下一体,由头顶至尾闾要中正安舒,支配四肢,则一动无有不动,两臂在身体周围圆圈之内,松软圆活不用强力地运用拳架。两胯轻松,掌握住右两脚到脚心,轻灵地变换虚实,两手心与两脚心相配合。如此上下协调运动拳架,不要把身体分成上下两截只运动半截拳架,一定要上下一体。
第二步 内外相合: 凡是练习太极拳应该明确本身在体质上的内外之分。所谓内外之分的内,即人体内部的神意气。所谓外,即手足腕肩肘腰胯膝等。神意气虽然没有形状,确是身体的本质,神意气充实,则身体必强,神意气亏损则身体必然虚弱。因此在练拳时,必须先以培养内功为主,使神意气充盈,并发展到外形。故拳谱要求,在练拳时必须“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外相合,以内功运动外形,要动内外都动,要转内外都转,要开内外都开,要合内外都合。这样才能练了内功也就练了外形,练了外形也就练了内功,练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如果不用内功运动外形,而单纯的去练外形,由于内气不充实,而支配外形运动姿势变化的力要有内功引导这样练下去有损无益,练功越勤,身体亏损越大,慎之,慎之。一下是前辈把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结合到练拳上的歌诀:外转内不转谓之跑。有跑而不随,必倾。 内转外不转谓之藏。有藏而不献,必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源,必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续”有续而无展,必憋。 总之,要内外相合,互助相随,才能得心应手。凡有不随不合之处,谓之妄动。
第三步: 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 在练习拳架时,即懂得了内功与外形相结合的关系,就应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方法去锻炼。由于运用内气是无形的,内气运用的舒适畅通与否,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运动拳架姿势则见于外形,每个姿势在运动中与内气相结合的程度和关系如何,是否合于理论要求,应当能细心体会,要运用内气将其贯穿到外形姿势上去。若结合不好,在外形上看,好像在等内气的供给,在姿势上看,就会有匠滞停待之敝。因此懂得内外相合之后,必须与上下相随结合起来,才能克服这些弊病。
第四步: 拆架子: 拆架子就是要把拳架中的每个姿势拆开练,不要限制某个姿势接某个姿势(但是每个姿势和每个姿势都能 相连在一起)有的人把拆架子的身形手式误解为应敌致用的练法,这是不对的,应敌技击的练法另有技击的身形手势的要求,以后再讲。现在讲拆架子的原意是要求在每个姿势中内气与外形相互配合,使神意气得到舒适开展,达到养生的目的,拳架经过拆开以后,每个姿势不论是在变换,还是正姿势,都离不开:棚,履,挤,按,采,洌,肘,靠八个字诀的原意,在练习时,每个姿势都必须有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过程:(一)起点:是每个姿势未开之前全身必须中正安适,把内气调直,放松到全身,贯穿到外形上去,保持圆活之意,先把棚,靠劲做好后在做下一个过程,也就是运行过程,所以起点过程又叫预备过程。(二)运行:是把起点过程全部做完之后,在不停顿的情况下,向要求的方向上去运行,两臂舒适开展,两跨平送,两腿轻轻微曲,本身劲源要放在两腿中间下垂,要有前后随便移动之意。(三)终点:把姿势运送到正方向上去,必须保持身形正直,两臂轻松,手指微曲,全身重心放于两腿当中,此时内气要以通畅为宜,切忌不要憋气和蓄气,不要因为追求姿势而把以上的要求变形。(四)变换:变换过程是在练习拳架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到某一个姿势和下一个姿势互相连接作用。在连接时要合乎以上的一切要求,并绵绵不断,同时也保证了身形手势姿势的正确,没有丝毫妄动。
第五步 拆手: 在练习拳架时,手势最为重要。在外形上凡是一动都是由手先动,指出方向,作出姿势。故在练拳时,手必须由中心起始,扩展到要去的方向上去,既是要作出开与合的要求也都表现手上,因此每个姿势的过,散,缩,馁,也全在手上的变换中表现出来,这是属于知己的功夫。至于知彼之功,就是与对方接手之时也是如此。拳谱讲:“唯手先着力,即时松开”,就说明手是懂劲的先锋。所以在应敌时,功,守,去,化,转,变,手的一动之间,又因为它是发劲之端,在身形中必须要有发劲之源,所以练拳时身形手式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个姿势变换之间,不要把手势固定成为死规律,每个手势和每个手势都可以随意拆开,变换无穷是要在开合当中去求,也就是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这就要求作到: 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形式不是停“,总之,手势一动,必须要与本身劲源互相相应配合,尤其ahi在技击中,才能作到知己知彼。 上面所讲的是知彼的功夫,是对同门或练法大致相近者而言,若是遇到拳路不同或者相反者,就考虑自己对各种拳路的了解,因此,平时不但要懂得自己在武术中的运用和地位类别,还必须要懂得太极拳理论,以掌握拳架的变化。
第六步 分劲: 所谓太极劲,就是本身的神,意,气的化合,是无形的,又叫作先天劲是变化无穷的,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不允许用后天的拙力。 后天的拙力,是神,意,气的集中,是有形的,是实的,是变换不灵的,先天劲是神,意,气的化合是无形的,是虚的,是变换灵活的,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要把人体后天的拙力分散开,使身体的神,意,气化合的自然舒展,才能运转轻灵,变化万种。另外,每个身形手势在动静开合之间都不要单独的使用某种后天拙力,注意用后天拙力就会影响先天劲的灵动。用先天劲时,神,意,气是缺一不可的。 在发劲时,不是把劲和某个姿势固定在一起,劲是灵活运用的,是在一个个姿势中,入棚,捋,挤,按,采,洌,肘,靠八种劲可以灵活运用,脱离这八种劲的原意就是妄动。因此,劲和姿势不应混合在一起来研究。姿势是固定的,劲是无穷变化的,接手时,切忌不要主动用某个劲向对方侵袭,要适应对方来劲的需要,随机应变的向对方身体中舒展出自己的发劲之点,此时只有轻灵才能听懂对方来劲的劲端和劲源,达到懂劲的程度,而这一切都在于手。接手时,自己的劲千万不要被对方的劲混合在一起,一定要分清敌劲我劲。正如歌诀讲: 接手分清敌和我,彼此之劲不混合, 不受手快来侵袭,不受变化影响我, 不受强力来欺压,不受牵制来受扯,千招变化如初接,自由圆活属于我。 这说明在应用时,可以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劲去混合对方的劲,千万不要叫对方用他的劲混合过去,这是应敌时最关键的问题,也是胜败的关键。
第七步 入化: 凡是练习太极拳者,最后全应该达到入化的阶段,否则就不能得道太极的奥妙,入化也就是要把上面六部分分阶段练习精通后再融合在一起,才能随机应变,圆活运用,得心应手,动作轻灵,变化无穷。以上六部原来一体,所以要分阶段来练习,就是为了学通学精,为此,不仅要长时间地锻炼和研究,还要把以下几个方面关系搞清楚。(外与内的关系): 外,是指外形即拳架。练习拳架是动作的开始,是有形的姿势是应敌的招法,拳架是运动的路线。练拳架必须明确练的方向和目的,运动拳架是知己之功夫,是为内功服务的,是受内动的领导和支配的。内,是指内功,也就是太极劲,是神,意,气贯穿外形。即拳谱上说“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其是运动拳架的根源。有了根源还必须有外形来配合,运用姿势指出方向,开出路线,这样内功才能得到通畅和开展。以上就是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练拳要练到内外相合,招术相合,把内与外,招和术结合熔化在一起。 (开与合的关系): 每个姿势的一动必须有开合之意,开是内气先开,合是内气先合,因外形受内气的支配而变换姿势,所以每个姿势开合都要有充足的内气供给,这种练法是正确的,但进一步还要懂得姿势的开合是有形的,内气的开合是无形的,要把外形和内气溶合在一起,听从指挥,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达到开合自如的目的。懂得了外与内,开与合的关系后,在运动拳架时,姿势可做到可大可小,大小由之轻灵变换,动静自如。在应付对手时如影随形,得心应手。这就是拳谱上讲的:动中求静,静尤动“的道理,把动静开合含于内,是由有形的动,化为无形的动,内气随着外形的运动,开合运行着。最后把外形和内气化合归一,溶合一处,于是”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这时心性才能达到”动中的静,静中的动“的自然境界。于是筋骨得到了锻炼,血脉得到了洄流,意气得到了舒展,呼吸得到了通畅,体内的新陈代谢得到了加强,这就是太极拳的养生之道。有诗曰 入化本是集中意,无形无相莫猜疑。 棚捋挤按皆非似,真得化境万归一。 练入化境是奇难,投门寻路找真传。 真传易找功难练,一朝得道不费难。 练拳一定要有门,用时必须要有路。入门引路需口授,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听说有神意太极拳,好不好?
唉,现如今真是人心不古呀。挺好的素质的女孩,可惜走偏了路。练偏了还不要紧,最可怕的是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居然才练五年就想着开门立派了,是不是过于急功近利了些?说什么神意太极拳,居然还说是最科学的太极功夫,言下之意是别人的都是不科学的。嘿嘿,视频中居然还大言不惭地讲什么不争强好胜、学做人什么的。可笑不可笑呢?
妇瘟疖【(疖) jiē】呻呓【(呓) yì】 不太清楚。。反正她说的有点离谱精神失常,在北京练习陈氏太极很多。。。去公园看看吧。。老人是不收学费的。。。。我也是刚刚学习杨式2个月。感觉身体变得热热的了。呵呵。可惜开学了没时间学了
请教:太极拳中的“中气”是什么意思?
太极拳所说的中气,实际上是宗气,因谐音而讹。
宗气是指聚积在人体胸中的气。又称大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便成为宗气。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气海之处,并贯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均与宗气有关。还有协助心气推动心脉的搏动、调节心律的作用,宗气的这一作用影响着人体心搏的强弱、节律和血液的运行,并影响着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
宗气聚于胸中,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以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助先天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