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
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冯嫽。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前101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 ,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称她为冯夫人。冯嫽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才干和远见,她既有政治才能,又善于外交,所以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以一个女子身份屡次作为皇帝的正式使节,到异邦从事外交活动,在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1]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史,也是绝无仅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是谁?
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是西汉时期的冯嫽。她在维护西汉和乌孙国关系及乌孙国内安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冯嫽,最初是汉代刘解忧公主的婢女。天生聪慧,善于辞令。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情,汉朝和匈奴打的不可开交,在外交政策上,为了稳定局势,汉武帝决定和西域最大的国家乌孙国联姻,让解忧公主嫁给乌孙国王,冯嫽随着公主到达无损国家。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塑造了冯嫽的著名的外交才能。首先冯嫽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学会了西域语言,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归结为她早年读了很多历史,又天生聪慧。之后,她受汉朝之命,开始在外交上崭露头角,体现在代表解忧公主游历乌孙周边国家,沟通汉朝与它们的关系,她以落落大方的性格、豪爽的胸襟得到各个国家的爱戴和欢迎,被尊称为冯夫人。之后为了更进一步拉近乌孙国和汉朝关系,嫁给乌孙国右将军,两国之间连带关系日益稳固。后来汉宣帝年间,乌孙国发生内乱,北山大将乌就屠杀死国王,自立门户,做起了乌孙国王。汉朝了解到这件事之后屯兵西域附近。在这危急时刻,冯嫽发挥其卓越外交才能,游说乌就屠交出兵权,刘解忧的儿子元贵靡继位,结束了一场乌孙内部的动乱。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执政,他天生庸碌,乌孙国再次不平定起来,冯嫽再次以外交家的身份承担起了从中斡旋的角色,使得各方臣服,乌孙国内重新获得安定。冯嫽在西汉外交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应了那句话:巾帼不让须眉。
汉武帝除了叫张骞出使西域外,还有派其他人出使西域吗?
一、除了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还派过其他人进入过西域。
二、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长安之后,汉武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 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 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开辟了链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
解忧公主里的冯燎和长山有什么仇
冯嫽是解忧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随她一同前往西域乌孙国和亲。与解忧公主关系情同姐妹,一直在身边助她在险恶的后宫政治斗争当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后嫁给了乌孙右大将为妻,并成为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外交家。
而他们之间的仇恨在电视剧里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剧中导演只是想导入冯嫽这个角色,因为没有冯嫽也没有下面的剧情了,但因为和主线相斥,而且如果硬接副线的剧情太多,最为重要的是会影响剧情发展,1名字可改变为冯嫽的复仇2冯嫽接近到后面的相待如姐妹一切皆由复仇,有利益利用因素存在,不能体现解忧的善良性格,和乌孙百姓一样,他们的解忧是一位大好人
所以剧情中冯嫽和长山翕侯之间的仇恨是没有详细的表现出来的。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