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里的德国20响和普通的驳壳枪有什么区别
《雪豹》中的德国20响和普通的驳壳枪有以下区别:1. 弹匣:德国20响使用的是可拆卸式的弹匣,而普通的驳壳枪是十发固定弹仓,需要用桥夹往枪里压弹。2. 射击控制:德国20响有可调节射速的快慢机,可以单发或连发,连发时相当于一支微型冲锋枪,而普通的驳壳枪只能进行单发半自动射击。3. 制造工艺和材质:德国20响的制造工艺和材质都比较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水平,其结构坚固,稳定性好,精度高。而普通的驳壳枪在制造工艺和材质上可能相对较差,容易卡壳,包括一些仿制的型号。综上所述,德国20响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驳壳枪,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请介绍一下德国的镜面匣子和日本的三八大盖
驳壳枪
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也有盒子炮,
也称驳壳枪。
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
三八式步枪
(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后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K98等步枪。
三八式步枪的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46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左右的距离上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集群目标。
雪豹 里的。德国造二十响。这种驳壳枪和普通的驳壳枪有啥区别?弹夹容量更大还是
一、弹匣的区别:普通的毛瑟手枪是十发固定弹仓,从上面用桥夹往枪里压弹,弹仓容量为十发,而这种二十发子弹的是可拆卸式的,弹匣更长。二、射速的区别普通的毛瑟手枪都是单发半自动的,而这种二十发子弹的有可调节射速的快慢机,可单发也可连发,连发时相当于一支微型冲锋枪!射程远、穿透力强、火力强大!三、材质质量的区别:普通的毛瑟手枪质量比较差,容易卡壳,包括西班牙仿制的和晋绥造,而德国造的毛瑟手枪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水平,稳定性好,精度高。扩展资料:德国造二十响驳壳枪的名字有很多别名,比如快慢机、大镜面、二十响、驳壳枪等等。德国造二十响驳壳枪适合当时的中国,在建制部队中,他作为手枪太大太重,所以军官是不愿意用他的,作为步枪威力又太小,所以士兵也不适合用。但是到了中国,游击战时,他的射程,火力比一般手枪大,而且可以连发。他又比步枪小很多,易于隐藏和携带。德国造二十响驳壳枪更适合中国的游击战,在中国他也得到了发展的原因一是一般不会再使用它的盒子(枪托),二是中国人发明了新的横向射击方法,解决了连发时的跑偏。
什么是驳壳枪?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最初由西班牙研发制造,毛瑟厂随后定型制造,称之为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购买:“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连有木匣手把,每杆连子弹五百粒,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在天津码头交货,关税在外。”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在美国,因为握把的形状,一般称之为扫把柄,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的。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公司的目录号码,与毛瑟无关。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与Bolo一样,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所谓的Bolo,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因为3.9吋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以前的驳壳枪是什么枪种,它是不是与左轮手枪差不多?
不一样!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笔者幼时最喜欢的铁道游击队中的王强就是一人拎着两支“快慢机”打得鬼子屁滚尿流。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德国驳壳枪在其大量生产的四十年历史中,内部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可以说原始设计几尽完美,没什么可改进了。分解一支驳壳枪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颗驳壳枪的子弹就可以将枪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爱的标准典型,几乎是罗曼蒂克的。
民国时期的驳壳枪和左轮手枪相比哪个好?
当然是驳壳枪好啊。驳壳枪又叫盒子炮,是德国产的“毛瑟”的一种,
不仅子弹装的多(3种弹夹--10发、20发、70发。20、70发的驳壳枪有一种叫快慢机,能像机枪一样连发也能单发,描写铁道游击队的电影《飞虎群英》里李九拿的那种),而且射程远,多在500米以上,长枪管的和加了枪托的在千米以上。一般横过来射击命中率好得多。适合近距离作战和游击队使用。缺点是枪身较长。
左轮枪子弹少(6发)射程近(多在百米以下),少数长枪管大口径的除外。装填慢,但是近距离威力大,适合飞行员、军官等特殊人使用,《笕桥英烈传》中国民党阎海文被日机击落后就是用左轮枪击毙5个鬼子然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