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该如何保障老人的居家安全呢?
个人认为保障老人的居家安全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室内地面保持平整,避免过于光滑,地面要消除高出的门槛,那怕是地砖、木地板头的收口条,都需要与地砖,或地板平齐、平整,不突出,避免老人走路绊脚摔跤。老人最怕摔跤,摔跤是老人最大、最直接的伤害之一。二、有条件的家庭,避免老人单独在厨房,用炉灶烧饭、烧菜、烧水等,自做饮食,这样可避免老人误伤:烧伤、烫伤等。老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进厨房前,想得很好、很周到,但具体操作起来,易忘、丢三落四,造成失误。三、避免老人单独用电,少用插座。避免直接用到以电源插头直接接触到的家电用品。当然插座的高低在装修时就已经确定,但插头和插座有没有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会不会存在安全的隐患?但无论怎样,都要避免与电源的插头、插座直接接触,以防不测。四、避免老人单独用“大水”,如老人单独洗澡,单独洗衣物等。其实老人单独的洗澡和单独的洗衣服,存在溢水、地面积水的问题。因地面积水,极易造成地面打滑,引发老人摔倒。五、把老人的日常用品和食品放到老人伸手可触到的地方。避免老人爬高上低。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六、把老人的床铺尽量铺的低矮一些。老人床前、左右,尽量空旷一些。七、有老人的家庭,在通往厕所和厨房阳台等老人常去的地方,道路和通道尽量宽敞一些。尽量避免存在道路堵塞和不畅的地方,让老人挪步艰难,或绊倒。八、在老人经常去的地方,最好安装声控和红外线的夜灯,方便老人起夜,或夜间喝水什么的。九、经常陪老人户外走走,陪陪老人聊天,有益老人减少孤独,促进老人内心的安全感。十、定期给老人检查身体,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突发心脏病和脑溢血等老年性突发病发生。避免老年猝死的可能风险。使老人独居生活,在身体健康方面更加有保障,更加安全。
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1.安全方面 老人家中的电器,燃气、管道要经常检查,以防老化后引起事故
2.老人的身体状况时刻注意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健康出问题。
3.常回家️看看 独居老人的心理会孤独,需要与儿女多陪伴,让老人感觉子女没有忽略他们
4.每天打打电话 了解一下老人的饮食起居的具体情况
5.根据老人的喜好,给老人买些花或宠物养,来充实老人的生活
6.劝老人经常出去和邻居做做 这样做一是老人不感到寂寞,二是一旦老人出事会有人及时发现
7.要留下邻居的电话️ 如果联系不到老人可以请邻居帮忙
8.鼓励老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让老人感觉自己还有用 这样大大减少老人意外的发生
民警在家庭中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在许多人心目中,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警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具有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这对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威胁,使警察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显示我国近80%的警察心理压力过大,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其他群体。据公安部统计,一线警察的人均寿命为48岁,比常人低13岁。西安市的一项警察心理测试结果: 90%的警察抑郁病和强迫症明显,其中80%的警察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和躯体化症状。四川警察心理健康调查: 68%的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其中5%存在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关注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对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警察心理问题出现原因
(一)工作自身原因
工作量超负荷:警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职责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宽。这使得公安基层民警既要对付危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犯罪,又要耐心地处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警察任务的广泛和繁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见肘,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据调查,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 11 至 15 个小时,平均 3 周才能休息一天。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警察工作压力源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工作的高度责任性: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人人都可能出现失误,但是对于一名警察来说,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可能意味着嫌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甚至是职业生涯的结束,法律的制裁。警察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其对公安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而强烈的责任感使警察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能否做好工作而担忧,产生心理上的焦虑。
(二)外部原因
来自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中夫妻关系与子女问题是警察生活压力源的主要表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经常执勤且时间不定,与家人的生活步调无法一致。如果与家人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必然会导致家庭不和睦,婚姻生活不和谐,甚至产生婚姻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子女沟通,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他们自感“疏忽”和“失职”,如果子女的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遭受挫折,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内疚、自责。如果此时再得不到家人的谅解就更加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来自社会施加压力:普通民众对警察的工作有着很高的期待,但由于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尽管广大公安基层民警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依然会有人民群众误解或不满意的地方。人民警察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警察遭到围攻、谩骂、侮辱、殴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群众的不理解和委屈的长期积累给不少警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新闻媒体为增加收视率,经常对警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大肆渲染,揭露背后阴暗面,进而增加人们对警察偏见。而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则片面夸大了警察的个人形象, 仿佛警察个个都是“神探”,警察什么事都能轻松“搞定”,误导了群众对警察的理解。这些不客观、不真实、不公正的宣传报道,不仅误导了人民群众的思维理念,更是扰乱了警察的执法视线和思路,无形中也增加了警察的心理负担,导致有些警察束手束脚,不知如何操作,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则是压抑、迷茫、悲伤、消极和忧虑。
二、减轻警察心理问题的途径
警察的心理压力不仅巨大、特殊而且又不能够避免,其职业特征又决定了警察的压力有别于其他职业群体的压力。但通过某些方面的改进,可以缓解警察的心理压力。
1.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警力,做到科技强警,解决我国现阶段因为警力不足而导致警察工作负荷量大,并避免警察在一些高风险的环境下执行公务。从优待警,切实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的关系,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体察他们生活中的疾苦,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建立健全警察医疗和保险制度,提高警察工作待遇,严厉打击袭警和恶意投诉等违法行为。
2.正确的使用警力。警察的主要职责是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警察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履行其职责。地方党委、政府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依照其权力正确地使用警力,而不是滥用警力。
3.做好家属工作,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解决警察后顾之忧。家庭因素对警察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是每个警察的避风港。为此公安机关应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及时了解警察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取得警察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4.加强对舆论与媒体的正确引导。绝大多数警察是好样的,他们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但是,一些媒体往往把少数违纪违法的警察放大,没有看到其他好警察积极工作、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一面,也没有看到警察在执行公务中所面临的危险;警察是人,但不是超人。在这一点上,社会和大众对警察存在误解。不是所有的事情警察都能做,也不是警察都不会犯错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舆论与媒体的正确引导,让社会和大众重新认识。
5.加强心理引导,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建立警察心理保健机制。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素质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尤其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特点,需要比普通人更好的心理素质,即正确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状态,创新的思维能力,健康的人格特点,良好的人际心理等等。定期进行警察心理健康测试;有针对性地开展警察心理训练;开设各种心理咨询;建立固定的心理辅导室,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都能有效减轻警察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