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手下有哪些将领?
刘湘手下四大名将是:1、潘文华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湘带领两个集团军出川,开赴抗日前线,潘文华是其中一个集团军的军长。刘湘因病去世后,潘文华成为刘湘的实际继承人,后担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也是民国二级陆军上将。之后潘文华选择与刘文辉一众和平起义,投诚我军。抗美援朝爆发前夕,潘文华捐款两千万给志愿军,1950年,64岁的潘文华走到生命的尽头。2、唐式遵与潘文华一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也一同随刘湘出川抗日,成为第23集团军总司令。但在解放战争后期,唐式遵却走上了一条与潘文华不同的道路,1950年四川大部解放后,他仍负隅顽抗,后被击毙。唐式遵也是二级陆军上将,因此他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被击毙军衔最高的国军军官。3、王陵基王陵基是四川乐山人,在刘湘去世后,他成为第30集团军总司令。在解放战争最后关头,他也没有投降,后被我军俘虏。王陵基同样也是国军上将,因此他也是功德林中军衔最高的国军将领,于1964年获得特赦,1967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4、王瓒序王瓒序是四川南充人,同样他也是国军上将。在刘湘等人出川抗日后,王瓒绪也带领军队开赴前线,与日寇打了不少恶战,从最初的十万人,打到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相当悲壮。1949年12月25日,他率部起义,促使四川和平解放。
刘湘手下四大名将是谁?
刘湘手下四大名将是:1、潘文华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湘带领两个集团军出川,开赴抗日前线,潘文华是其中一个集团军的军长。刘湘因病去世后,潘文华成为刘湘的实际继承人,后担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也是民国二级陆军上将。之后潘文华选择与刘文辉一众和平起义,投诚我军。抗美援朝爆发前夕,潘文华捐款两千万给志愿军,1950年,64岁的潘文华走到生命的尽头。2、唐式遵与潘文华一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也一同随刘湘出川抗日,成为第23集团军总司令。但在解放战争后期,唐式遵却走上了一条与潘文华不同的道路,1950年四川大部解放后,他仍负隅顽抗,后被击毙。唐式遵也是二级陆军上将,因此他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被击毙军衔最高的国军军官。3、王陵基王陵基是四川乐山人,在刘湘去世后,他成为第30集团军总司令。在解放战争最后关头,他也没有投降,后被我军俘虏。王陵基同样也是国军上将,因此他也是功德林中军衔最高的国军将领,于1964年获得特赦,1967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4、王瓒序王瓒序是四川南充人,同样他也是国军上将。在刘湘等人出川抗日后,王瓒绪也带领军队开赴前线,与日寇打了不少恶战,从最初的十万人,打到战争结束后只剩下不足两万人,相当悲壮。1949年12月25日,他率部起义,促使四川和平解放。
萧振瀛的生平简介
萧振瀛,字仙阁,1890年5月2日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村。1947年5月8日病故于北平。原籍山东省文登市大张村。祖父逃荒下关东,落户于松花江畔。萧青年时以法政大学学生投军,历任东北军孙烈臣部营长、参谋、军法官、吉林田赋局局长,以及参议院议员等。后以指责吉林省政,并成立民治会,不容于吉林省省长王树翰,而离东北。萧经李鸣钟介绍,参加西北军。历任绥远省临河县、五原县县长,包临道尹,西安市长,军法处长等职。并以西北军代表去苏联工作过一时期。西北军大小头目都是互拜兄弟,以相拉拢。以之,萧在西北军中被称“萧大哥”,群相信赖。萧和冯二人反目,始于1927、1928年冯在西北“清党”时,滥肆捕杀。萧时以军法处长之位,出于义愤和人道释放了被捕中的3000余名青年。知名者有于振瀛、李子健、陈健民等。冯以萧违犯军令并怀疑萧在苏与苏有勾结,欲杀萧。萧得宋哲元、马鸿宾、门致中、冯治安等支持及闻承烈、张树声从中说项而了。二人从此结怨。冯在“联苏反苏”、“投蒋倒蒋”、“联阎打阎”中一再失策及在部队各将领纷纷倒戈下垮台。但一直不甘寂寞伺机欲起。当萧在华北开山立府后,冯藉萧母办寿特派闻承烈持其亲笔信及贺礼向萧联络,而萧则仍一再排斥冯推荐之人员,拒冯介入,冯大恨。抗战起蒋自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时,萧任第一战区总参议,冯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当时前线大皆为原西北军将领,冯积极拉拢,要藉机再立山头。萧向大家提出现国家民族存亡之秋,不容再割据分裂,要拒绝冯之野心。众将一致拒冯。冯急,三次派人暗杀萧。在泊头车站,萧临时改乘汽车去冯治安防地,萧离其专车后,专车即被冯之便衣队枪击,车上卫队一兵士及参谋霍占一受伤,事遂公开,冯即被撤职。1943年张树声在重庆将其一徒弟之信交萧,信中述说他曾是冯卫队长,当时受命带人在前线暗杀萧。因其叔父在西北军中曾被萧释放过;故均没有伏击。1943年孔祥熙生日,冯去祝寿与萧相遇,冯向萧伸手,萧当众拒绝,成为一时笑谈。 1930年夏,蒋、冯、阎、桂中原大战,西北军解体。张学良受蒋介石委托主持华北军政,处理冯、阎善后。萧振瀛在西北军中结义甚多,颇孚众望。众将领便推萧出面召集余部,重新组织军旅。萧在运城召开西北军由张自忠、赵登禹、李文田、冯治安、何基沣、张维藩等组成的军官会议。众意欲举萧为首,或举张自忠,但萧力排众议,倡拥宋哲元出任新军军长。委任萧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嘱其“向张学良请令”。萧随即赴天津面张请委,张学良将该部队编为东北边防陆军第三军,任命宋哲元为军长,萧任总参议兼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代表和军法处长。1931年,此部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何基沣将军说:萧振瀛“是二十九军缔造者”,官兵一致认为,组建二十九军,萧为首功。1932年初,二十九军进入察省。8月,萧被委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翌年初,日军进犯热河省,萧代表二十九军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3月,热河省陷落,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长城各口。二十九军兵分三路,夜袭敌营取胜后,继续扩大战果,夺回高地,共歼敌五千余人,重创日军,受到国人赞扬。1934年,萧任察哈尔省代主席。11月26日,明令萧任察哈尔省主席。1935年12月萧改任天津市长,翌年1月,萧兼任冀察经济委员会主席委员。1935年12月至1936年6月,萧任天津市长期间,曾下令减免河捐、人力捐等七十四项捐税,制定计划兴修农田水利。在同日方多次接触中,萧坚持主权原则,拒绝日本修筑沧石铁路和成立天津电力公司。西安事变后,萧在南京调和孔祥熙、宋美龄主用人情营救与何应钦主用生兵讨伐之矛盾,并赴苏使馆洽谈,请求第三国际协助解决。蒋回宁后,萧汇报华北政情,1937年被委任为经济考察专使,由东北大学代校长刘凤竹作为秘书陪同,专程赴欧美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奉蒋电如取道美、菲回国。1937年8月初抵沪。至宁谒蒋后,被委为第一战区(蒋自任司令长官)上将总参议。受任后,即赴华北前线,以战区长官部名义抚慰坚决抗战的二十九军官兵,并将该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同时,将原东北军万福麟部、西北军庞炳勋、张荫梧部以及原政敌石友三部等一一抚归第一战区。1938年春,第一战区改任程潜为司令长官,萧留任总参议。冬,武汉陷落,程调离第一战区,萧随国民政府撤至重庆。 1938年夏秋之交,日本军部判断:“在攻击汉口以前,预料国民政府方面会提出和议,在攻击广州之后,预料国民政府或某第三国相继提出和议。”于是,军部主导策动了以“萧振瀛工作”为代号的对国民政府又一次政治诱降。和知鹰二是开展“萧振瀛工作”的主持人。同年6月,他奉命赴香港,试图通过滞留香港的萧振瀛,打通与蒋介石方面的交涉通道。1938 年8月下旬,萧振瀛在其同乡、和知鹰二的翻译何以之的陪同下前往澳门, 与和知会晤。建立联系后, 萧振瀛向何、蒋报告并请示。26日, 雷嗣尚携蒋介石、何应钦“密谕指示” 返港。“密谕指示” 包括与日方交涉时拟提出的三项文件:主要内容是:日方先发和平宣言,中方随后发表宣言呼应;双方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停战后应恢复七七事变前状态;双方代表另行直接谈判。停战协定成立同时,两国政府正式下令停止一切军事敌对行动,并商议撤兵及恢复七七卢沟桥事件前状态;日本政府绝对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行政之完整,中国政府与日本谋两国间之亲善合作;事变一切损失互不赔偿。雷、萧两人彻夜商讨。27日,萧振瀛与和知鹰二开始会谈。萧先说明中国中央政府的旨意如下:苟日方有谋和诚意,中国必以诚意应之。双方直接谈判,不要第三国介入;现日军进攻武汉,目前最重要的是“停止军事,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状态”。将来定可做到经济合作,外交一致;中国国内防共“自能为之”;日方尊重中国行政主权领土之完整,绝不干涉中国内政。和知表示:这在原则上精神上与日方认识相同。28日,萧振瀛按照何应钦新的电报指示向日方声明:未恢复七七事变前状态,决不商谈任何协定;停战协定只可订明停战时间、地点及日本撤兵与恢复七七以前原状之手续、月日, 不能附有其他事项;未签停战协定之前,中国绝不愿停战;七七前原状未恢复前,决不能再提军事协定。和知于当晚离港飞返东京。事前,允在10月10 日前答复,告知日方最后立场。1938年10月初,“萧振瀛工作” 被纳入日本政府、军部搞垮蒋介石政权的工作范畴。10月7日, 五相会议向负责谋略工作的土肥原贤二中将下达指示, 称:“贵官任务,一如从前,应以使蒋政权崩溃为工作重点”,并具体指出开展三项工作:“分别透过萧振瀛、高宗武展开谋和工作,以及对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10 月初,和知从东京传来“经过顺利” 的消息, 萧振瀛电告雷嗣尚。何以之从上海电谓和知于15日可抵港。于是,蒋介石亲自为这次中日“和平交涉” 作准备。他亲手修订何应钦呈送的腹案大纲。蒋敲定会谈文件以下内容:关于发表“和平宣言”, 拟具人选: 日方为近卫首相, 中方为孔祥熙院长; 拟妥中国宣言原文, 重申: “中国为酷爱和平国家, 苟日本能以诚意相与, 自当以诚意应之”; 关于停战协定,签字地点改为福州或九龙;关于撤兵及恢复七七事变前原状,希望从签停战协定日起算,分三期撤兵,每期一个月,第三期完成时,恢复卢沟桥事变以前状态;关于“满洲国” 问题,蒋提出三点原则:一是日方自动取消“满洲国”,日本保留在东北四省一切新旧特权,但承认中国之宗主权;二是中国承认东北四省自治,而以日本取消在华一切特权为交换条件;三是暂仍保留( “满洲国”), 待商订互不侵犯条约时再谈。15日,和知回到香港,双方举行第二阶段会谈。和知得意地透露前次所谈原则, 只有陆军省、参谋本部首脑同意,这次则已得内阁全体同意,自天皇以下对此次和议交涉,均盼速决。萧振瀛趁势向和知打探日军华南登陆事,和知答称:日军已准备半年。在东京曾以和议进行,希望暂缓登陆,但不为日陆军中央部接受。在15日会谈中,和知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中国实行反共,则秘密约定亦可;日本将来对内外蒙边防驻兵;调整中国中央政府,酌令接近日本之人员参加;对伪组织主要人员酌予安置;承认“满洲国” 问题, 暂可不谈, 待合作两三年再商议解决。萧振瀛认为和知新提出的各点要求超出上次会谈范围, 急电汉口向何应钦请示。何回电指示, 四项“万不能承认”。如日方再提,可知其毫无诚意。以10月20日为期限, 逾期即作罢。并提醒萧振瀛:“侵粤以后,内外情势大变,决不容有从容商酌余暇”。19日,萧、雷与和知长谈7个小时, 萧振瀛认为结果与中方腹案大纲大体接近, 但尚有异议处,如撤兵问题,留交正式代表团交涉;防共问题, 萧表示不必提及,中国自行清共;伪组织处理,和知认为事情复杂。双方约定分别请示。如取得一致意见,11月10日前签订停战协定,否则不再续谈。和知于20日离港返日。1938年11月1日,何应钦电令萧振瀛立即飞返重庆。其原因,一是会谈结束不久,日军于10月21日攻占广州,于25日又占汉口,足证日方没有和平诚意。二是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在重庆揭露萧振瀛在港对日谈判活动, 蒋介石颇感难堪,令萧返渝,以掩各方责难。此刻,军部策动的“高宗武工作” 已获实质性进展。11月3日, 近卫首相发表“虽国民政府亦不拒绝” 的第二次声明。11月18日, 军部首脑通过昭和十三年(1938) 秋季以后战争指导方针,正式取消“萧振瀛工作”。 1940年夏,萧从朋友口中得知,蒋欲加害于他,故辞去军政职务,定居在郊区山洞西山新村寓所(原林森寓址),致力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然亦经常同前线部队保持联系。何基沣因访问延安事被拘禁审查,萧曾出面力保,使何得以重返前线。萧亦时常参与原二十九军、原东北军及川军中有关人事、军政、事务的谋划。1941年,萧在重庆组织打捞公司,之后,联合原二十九军部分将领和东北同乡创办大明公司。1942年,在刘航琛、潘文华、杜月笙等人的资助下,创办大同银行,萧任董事长,下设十余分行。同年,与阎宝航、高崇民等人创建胜利建国会。1943年,创办东北松花江中学,收东北流亡学生五百余人免费就学;后又创办东北儿童教养院,免费收养东北籍儿童五百余人。此外,还办有大文书局等实业。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萧与董事、股东们议定将部分实业迁至平津。1946年春,萧举家迁回北平,萧本人仍致力于大同银行等实业。1947年5月,萧突发脑溢血病,昏迷数日后,在北平病故,时年57岁。国民党军政要人李宗仁、孔祥熙、于右任、程潜、傅作义及原东北军元老莫德惠,重要将领马占山、李杜,原二十九军将领刘汝明、李文田、何基沣等都亲撰挽诗、挽联以示悼念。
郭勋祺的介绍
郭勋祺(1895—1959),字翼之,外号熊猫。1912年参加入藏新兵,随军西征。入藏征战数年,于1915年返回成都,在潘文华部历任排、连、营、团长。1921年随潘投刘湘部,潘任第四师师长,他任第七旅旅长。1935年5 月升任模范师师长。1937年的川康整军会议中,模范师改编为144师,继任师长。1938年春升任五十军军长。1946年出任26军官总队长。1949年初由南京返回成都,开展策反工作。建国后,历任川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四川省水利厅厅长、省体委第一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职。1959年12月28日在成都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