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盛

时间:2024-06-09 09:12:04编辑:优化君

列宁的事迹简介?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4月3日(公历4月16日)回到了俄国。针对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接着,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四月提纲”中的原理,从4月到7月90天的时间里,列宁一面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面直接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从而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列宁是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917年7月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平示威的镇压和接踵而来的对布尔什维克的打击,使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七月事变”打破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的前途已经断绝。列宁也被迫转入地下,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着革命斗争并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8月9日列宁离开俄国到达芬兰,继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并关注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迅速被粉碎,使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的威信大为提高,很快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了优势。列宁分析了新的革命形势,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方针。为了便于加强领导,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正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夜间列宁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指导起义的重任。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革命工人、兵士和水兵执行了起义的战斗命令。深夜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苏维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建设社会主义 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镇压了白卫匪帮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计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所说的文化建设包括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造就经济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改变愚昧不文明等广泛的任务。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犊主义深恶病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它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


常德盛的事迹简介

  当干部就要富民强村,就要带领老百姓走富裕路”,这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蒋巷村党总支书记常德盛的“当官”信条。

  常德盛22岁出任蒋巷大队大队长,继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面对的却是地穷水恶,血吸虫病肆虐,“十年九涝一旱荒”的穷乡村。可常德盛知道,要根治贫穷,富民强村,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经济。39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先进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带领全村村民发展经济,从本地实际出发制订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20世纪60年代的蒋巷,河浜泥塘星罗棋布,茅草坟堆遍野,田块零乱不平。常德盛喊出了“天不一定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口号,带领全村村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治水治土系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筐,将1200亩低洼田填高了1米,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

  农业上去了,但致富村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九十年代中期,常德盛提出了“三业并举,两手齐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道路上,他摔过跟斗,可没有气馁,在新产品一时难以打开的情况下,发扬“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的精神,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一年四季坐辆面包车,常常凌晨一、二点钟启程,本省范围内总是赶在对方上班前抵达。

  一次常德盛在来回奔波途中,乘坐的面包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结果一只左眼撞瘪,整口牙齿错位,膝盖骨骨折,当场昏厥过去,安排住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消息传出后,全村人涌到医院前来看望,医院的走廊挤得水泄不通。院长出来干涉了,可劝阻说服都没有用,后来村里不得不动用高音喇叭叫喊,说“不要拥到医院去看望常书记了,这样会影响医生治疗,影响常书记康复!”这样才使医院拥挤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来,常德盛的左眼视力一直不能恢复,按照医生嘱咐,一定要在半年后动手术,可他哪有闲工夫呢。直拖了一年多,医生上门,利用晚上时间动了手术。39年来,常德盛每年只在年初一休息一天。每天坚持早上6点半前到村上班。被人誉为“新时代的拼命三郎”。

  这几年,常德盛注重工业企业的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和诚信经营策略。自1995年起,蒋巷村每年投入技改资金在1000万元,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深度产品和外延产品,逐步形成了以C字型桁条、钢柱等钢结构为主导产品的20多种配套系列产品,走轻重钢结构一起上的发展路子,并在生产能力上迅速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常盛集团走强强联合之路,加盟江苏金土木建筑集团公司和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同时,用现代企业方法管理企业,实行诚信经营,目前已建成江苏省轻质建材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常盛牌钢结构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上海钢结构项目最高荣誉奖——金钢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去年江苏常盛集团公司销售额达到6.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

  当年穷困潦倒的蒋巷村,如今集体资产超过2亿元,已建成产品辐射大江南北的工业园、果木苍翠禽畜满园的生态种养园、四季常绿形成规模的蔬菜园、别墅洋楼重迭的村民新家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村和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圆了常德盛这位村书记39年的富民强村梦


常德盛的事迹简介

  蒋巷村原先是一个“野人村”、“光棍村”,历经40余年,今天已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富裕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成为继华西村之后另一个吸引全国各地争相组团参观学习的明星村。常德盛,有人喻之为和华西村的吴仁宝齐名的“当家人”,就在苏州掀起学习他热潮的时候却选择了退休,据说选的接班人还是个外村人。为此,本报记者专门拜访了这个神奇的“当家人”。

  常德盛:1000万我不能要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原属任阳镇,现并到支塘镇),40年前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村民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然而40年后,这里发生了惊天的变化,过去一切旧有的面貌已经荡然无存。
  1998年,蒋巷首次成为“亿元村”,2001年,蒋巷社会总产值达2.5亿元,2003年,总产值超7亿元,预计今年蒋巷的社会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村里还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园林式农民休闲娱乐区,农民剧场、老年之家、迎宾楼、小学、幼儿园、展览馆、图书馆、卫生室、广播电视室,造型别致,竞相争辉。
  然而更为人所称道的却并不是这些“无情”的数字,而是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他让蒋巷村民住进了220平方米的农民别墅,而他自己却仍住在集体公寓;他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0元,而他却只拿上级核定工资的零头;他把常盛集团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却拒绝了应得的1000万元股份。
  老搭档:这个人就是朴实
  67岁的唐渭清从镇党委秘书的岗位上退休后,就被常德盛邀请来蒋巷帮忙,迄今已经7年,是常德盛的“老搭档”,对常德盛可谓“耳濡目染”。唐渭清娓娓道来的尽是一些“小事”。唐渭清说:“他这个人,就是朴实。到现在为止,一个全国性的名人,仍然是一个农民,他对自己农民的身份、对农村的感情始终没有忘掉,他自己说:‘我是家乡父老乡亲的儿子。’凡是老百姓关心的、凡是老百姓可能会发生困难的地方,他都预先为老百姓想到了。”唐渭清讲了两个关于常德盛的小故事。
  一个是常德盛在规划农民别墅的时候,特别设计了一个公共的宴会厅,所有设施都上档次,一次可开40桌宴席,因为农村家庭遇到一些红白事,就不用在自家房子里劳心费神了,在宴会厅,既气派,又方便。
  另一个是为村里老人们设计了一个老年公寓,因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且房子都是极大的独门独院的别墅,不仅不习惯,也会有一些不适应之处,且可能在子女上班时显得很孤单,而搬进老年公寓则可以和许多老人一起唠嗑拉家常。老人选择和子女同住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选择住老年公寓的,则一切费用全免。
  老百姓:蒋巷不能没有你
  常德盛在蒋巷几乎成了一种信仰,以至于村里人常常担心常德盛会被上级“重用”,调离蒋巷。因此常常有人在碰到常德盛的时候对他说,常书记,如果调你上去当干部,你千万别去啊,蒋巷不能没有你。
  以至于常德盛的一举一动都为村民所牵挂。1995年他的车子和一辆摩托车碰撞,他的牙齿被撞出位,眼睛也陷了进去,这本是轻伤,然而却牵动了全村人的神经。当他被送到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时,村里人自发前来看望,最多的时候竟然挤满了医院走廊,且村民还在纷纷拥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不得已,村里用高音喇叭向各家通知:常书记现在很好,为维持医院秩序,且让常书记更快康复,大家就不要再去医院了。
  唐渭清还为记者讲述了常德盛三上北京村民夹道欢送的事情。
  第一次,2000年,常德盛当选全国劳动模范,4月28日早上从家出发赴北京,当时天还黑蒙蒙的,村口却已有几百号村民在等着他了。邻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也加入到欢送者的行列。这位老人说:“像这样的人不当劳模谁当劳模?”
  2001年“七一”建党80周年,他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赴京开会。时值大热天,老百姓涌到村委会楼前,有人抱着小孩,有人撑着伞,不少老人则拄着拐杖,工厂里工人停了工来相送,连车间主任都难以劝阻。
  2002年,常德盛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职工、群众一直送他到任阳镇,任阳镇的群众也自发地走上大街,加入到欢送的队伍中来。任阳镇第一个亿元厂银洋集团的老总陈必亮还组织全厂职工夹道欢送。
  接班人:外村人堪称优秀
  2004年12月2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常德盛袒露了自己的心怀。
  “我必须尽早退休,让年轻人接班。”常德盛说。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对他说:“老常啊,接班人的事我同意你,但你得干到70岁。”常德盛说他正式退休的日子是明年,他至多再干一年。
  在常德盛看来,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接班人,他只算成功了一半。常德盛说,他40年的“当家人”历程,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蒋巷人拓宽了市场;第二是提高了蒋巷人的整体素质;第三是规划出了一个未来的蒋巷,这也是当好村支书要做好的三件事。现在他在做第四件事,就是要培养“一个”、“一班”、“一批”三种人。“一个”就是一个接班人;“一班”则是培养一班领导骨干;“一批”就是担当蒋巷创业主体的技术精英、生产力量。
  常德盛有一子一女,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其子常惠忠,现任常盛集团四个子公司之一的董事长、总经理,颇有乃父风范。老常对儿子一向要求很严,寄予厚望也是为人父者之常理。常惠忠也没有辜负常德盛的期望,吃苦肯干,凭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常盛子公司的老总。
  然而常德盛却表示,儿子不接他的班。常德盛说:“严格要求孩子是做父亲的责任,但在工作上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共产党员不搞家族制,所以我不会让儿子接我的班。他有本领,他可以自己成长;他没有本领,给他再多也不能胜任,越多越浪费。”
  常德盛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据说得到了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的肯定,他究竟是谁?常德盛说,他叫陈建忠,一个外村人。据了解,陈建忠是南京农业大学大专毕业生,现任蒋巷村常务副总支书,常盛集团副总董事长、总经理,他有过村支书的经历,也当过任阳镇党委委员,现在还担任任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常德盛说,此举打破了蒋巷“村”的束缚,可以让蒋巷走出蒋巷。
  常德盛简短地解释了选择陈建忠作为接班人的原因:“除了他的经历之外,他在七八年前来到蒋巷,我一直看着他成长,经过多年的考察,我认为他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热情各方面都堪称优秀,完全符合担任蒋巷村当家人的条件。退休之后,我会扶持他一年,一年之后,这个担子将会完全压在他的肩上。”
  常德盛:退休后还老伴的账
  退休之后的常德盛,想要做些什么呢?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常书记您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常德盛思索了半天,终于抬起头,很木讷地笑了一笑。“我没有什么爱好。撮麻将、打扑克牌,我一样不会。”
  那么,你退休后有些什么打算呢?记者问。
  常德盛这才重新舒展眉头,描绘起他梦想的晚年生活:“我要好好休息、锻炼、学习,做好力所能及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担任集团工会主席、村老龄委主任,为工人、老人说说话,做点事情。”
  “我欠了她的‘账’,我要还的。”常德盛的夫人患有关节炎,由于住的房子颇为潮湿,大大影响了老伴的身体,不能换个环境,常德盛的老伴只好以锻炼身体的方式来对抗病痛,为此她还组织了一支老年健身队。


常德盛 感人故事

  当干部就要富民强村,就要带领老百姓走富裕路”,这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蒋巷村党总支书记常德盛的“当官”信条。

  常德盛22岁出任蒋巷大队大队长,继而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面对的却是地穷水恶,血吸虫病肆虐,“十年九涝一旱荒”的穷乡村。可常德盛知道,要根治贫穷,富民强村,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经济。39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先进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带领全村村民发展经济,从本地实际出发制订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

  20世纪60年代的蒋巷,河浜泥塘星罗棋布,茅草坟堆遍野,田块零乱不平。常德盛喊出了“天不一定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口号,带领全村村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治水治土系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筐,将1200亩低洼田填高了1米,建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吨粮田。

  农业上去了,但致富村民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九十年代中期,常德盛提出了“三业并举,两手齐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科学发展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道路上,他摔过跟斗,可没有气馁,在新产品一时难以打开的情况下,发扬“千山万水走,千言万语说”的精神,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一年四季坐辆面包车,常常凌晨一、二点钟启程,本省范围内总是赶在对方上班前抵达。

  一次常德盛在来回奔波途中,乘坐的面包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结果一只左眼撞瘪,整口牙齿错位,膝盖骨骨折,当场昏厥过去,安排住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消息传出后,全村人涌到医院前来看望,医院的走廊挤得水泄不通。院长出来干涉了,可劝阻说服都没有用,后来村里不得不动用高音喇叭叫喊,说“不要拥到医院去看望常书记了,这样会影响医生治疗,影响常书记康复!”这样才使医院拥挤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来,常德盛的左眼视力一直不能恢复,按照医生嘱咐,一定要在半年后动手术,可他哪有闲工夫呢。直拖了一年多,医生上门,利用晚上时间动了手术。39年来,常德盛每年只在年初一休息一天。每天坚持早上6点半前到村上班。被人誉为“新时代的拼命三郎”。

  这几年,常德盛注重工业企业的技改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和诚信经营策略。自1995年起,蒋巷村每年投入技改资金在1000万元,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深度产品和外延产品,逐步形成了以C字型桁条、钢柱等钢结构为主导产品的20多种配套系列产品,走轻重钢结构一起上的发展路子,并在生产能力上迅速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常盛集团走强强联合之路,加盟江苏金土木建筑集团公司和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同时,用现代企业方法管理企业,实行诚信经营,目前已建成江苏省轻质建材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常盛牌钢结构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上海钢结构项目最高荣誉奖——金钢奖,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去年江苏常盛集团公司销售额达到6.7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

  当年穷困潦倒的蒋巷村,如今集体资产超过2亿元,已建成产品辐射大江南北的工业园、果木苍翠禽畜满园的生态种养园、四季常绿形成规模的蔬菜园、别墅洋楼重迭的村民新家园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文明村和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圆了常德盛这位村书记39年的富民强村梦


常德盛的故事

  蒋巷村原先是一个“野人村”、“光棍村”,历经40余年,今天已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富裕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成为继华西村之后另一个吸引全国各地争相组团参观学习的明星村。常德盛,有人喻之为和华西村的吴仁宝齐名的“当家人”,就在苏州掀起学习他热潮的时候却选择了退休,据说选的接班人还是个外村人。为此,本报记者专门拜访了这个神奇的“当家人”。

  常德盛:1000万我不能要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原属任阳镇,现并到支塘镇),40年前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村民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然而40年后,这里发生了惊天的变化,过去一切旧有的面貌已经荡然无存。
  1998年,蒋巷首次成为“亿元村”,2001年,蒋巷社会总产值达2.5亿元,2003年,总产值超7亿元,预计今年蒋巷的社会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村里还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园林式农民休闲娱乐区,农民剧场、老年之家、迎宾楼、小学、幼儿园、展览馆、图书馆、卫生室、广播电视室,造型别致,竞相争辉。
  然而更为人所称道的却并不是这些“无情”的数字,而是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他让蒋巷村民住进了220平方米的农民别墅,而他自己却仍住在集体公寓;他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0元,而他却只拿上级核定工资的零头;他把常盛集团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却拒绝了应得的1000万元股份。
  老搭档:这个人就是朴实
  67岁的唐渭清从镇党委秘书的岗位上退休后,就被常德盛邀请来蒋巷帮忙,迄今已经7年,是常德盛的“老搭档”,对常德盛可谓“耳濡目染”。唐渭清娓娓道来的尽是一些“小事”。唐渭清说:“他这个人,就是朴实。到现在为止,一个全国性的名人,仍然是一个农民,他对自己农民的身份、对农村的感情始终没有忘掉,他自己说:‘我是家乡父老乡亲的儿子。’凡是老百姓关心的、凡是老百姓可能会发生困难的地方,他都预先为老百姓想到了。”唐渭清讲了两个关于常德盛的小故事。
  一个是常德盛在规划农民别墅的时候,特别设计了一个公共的宴会厅,所有设施都上档次,一次可开40桌宴席,因为农村家庭遇到一些红白事,就不用在自家房子里劳心费神了,在宴会厅,既气派,又方便。
  另一个是为村里老人们设计了一个老年公寓,因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且房子都是极大的独门独院的别墅,不仅不习惯,也会有一些不适应之处,且可能在子女上班时显得很孤单,而搬进老年公寓则可以和许多老人一起唠嗑拉家常。老人选择和子女同住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选择住老年公寓的,则一切费用全免。
  老百姓:蒋巷不能没有你
  常德盛在蒋巷几乎成了一种信仰,以至于村里人常常担心常德盛会被上级“重用”,调离蒋巷。因此常常有人在碰到常德盛的时候对他说,常书记,如果调你上去当干部,你千万别去啊,蒋巷不能没有你。
  以至于常德盛的一举一动都为村民所牵挂。1995年他的车子和一辆摩托车碰撞,他的牙齿被撞出位,眼睛也陷了进去,这本是轻伤,然而却牵动了全村人的神经。当他被送到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时,村里人自发前来看望,最多的时候竟然挤满了医院走廊,且村民还在纷纷拥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不得已,村里用高音喇叭向各家通知:常书记现在很好,为维持医院秩序,且让常书记更快康复,大家就不要再去医院了。
  唐渭清还为记者讲述了常德盛三上北京村民夹道欢送的事情。
  第一次,2000年,常德盛当选全国劳动模范,4月28日早上从家出发赴北京,当时天还黑蒙蒙的,村口却已有几百号村民在等着他了。邻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也加入到欢送者的行列。这位老人说:“像这样的人不当劳模谁当劳模?”
  2001年“七一”建党80周年,他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赴京开会。时值大热天,老百姓涌到村委会楼前,有人抱着小孩,有人撑着伞,不少老人则拄着拐杖,工厂里工人停了工来相送,连车间主任都难以劝阻。
  2002年,常德盛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职工、群众一直送他到任阳镇,任阳镇的群众也自发地走上大街,加入到欢送的队伍中来。任阳镇第一个亿元厂银洋集团的老总陈必亮还组织全厂职工夹道欢送。
  接班人:外村人堪称优秀
  2004年12月2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常德盛袒露了自己的心怀。
  “我必须尽早退休,让年轻人接班。”常德盛说。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对他说:“老常啊,接班人的事我同意你,但你得干到70岁。”常德盛说他正式退休的日子是明年,他至多再干一年。
  在常德盛看来,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接班人,他只算成功了一半。常德盛说,他40年的“当家人”历程,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蒋巷人拓宽了市场;第二是提高了蒋巷人的整体素质;第三是规划出了一个未来的蒋巷,这也是当好村支书要做好的三件事。现在他在做第四件事,就是要培养“一个”、“一班”、“一批”三种人。“一个”就是一个接班人;“一班”则是培养一班领导骨干;“一批”就是担当蒋巷创业主体的技术精英、生产力量。
  常德盛有一子一女,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其子常惠忠,现任常盛集团四个子公司之一的董事长、总经理,颇有乃父风范。老常对儿子一向要求很严,寄予厚望也是为人父者之常理。常惠忠也没有辜负常德盛的期望,吃苦肯干,凭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常盛子公司的老总。
  然而常德盛却表示,儿子不接他的班。常德盛说:“严格要求孩子是做父亲的责任,但在工作上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共产党员不搞家族制,所以我不会让儿子接我的班。他有本领,他可以自己成长;他没有本领,给他再多也不能胜任,越多越浪费。”
  常德盛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据说得到了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的肯定,他究竟是谁?常德盛说,他叫陈建忠,一个外村人。据了解,陈建忠是南京农业大学大专毕业生,现任蒋巷村常务副总支书,常盛集团副总董事长、总经理,他有过村支书的经历,也当过任阳镇党委委员,现在还担任任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常德盛说,此举打破了蒋巷“村”的束缚,可以让蒋巷走出蒋巷。
  常德盛简短地解释了选择陈建忠作为接班人的原因:“除了他的经历之外,他在七八年前来到蒋巷,我一直看着他成长,经过多年的考察,我认为他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热情各方面都堪称优秀,完全符合担任蒋巷村当家人的条件。退休之后,我会扶持他一年,一年之后,这个担子将会完全压在他的肩上。”
  常德盛:退休后还老伴的账
  退休之后的常德盛,想要做些什么呢?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常书记您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常德盛思索了半天,终于抬起头,很木讷地笑了一笑。“我没有什么爱好。撮麻将、打扑克牌,我一样不会。”
  那么,你退休后有些什么打算呢?记者问。
  常德盛这才重新舒展眉头,描绘起他梦想的晚年生活:“我要好好休息、锻炼、学习,做好力所能及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担任集团工会主席、村老龄委主任,为工人、老人说说话,做点事情。”
  “我欠了她的‘账’,我要还的。”常德盛的夫人患有关节炎,由于住的房子颇为潮湿,大大影响了老伴的身体,不能换个环境,常德盛的老伴只好以锻炼身体的方式来对抗病痛,为此她还组织了一支老年健身队。


有没有常德盛的资料?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及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常德市最北端在石门县壶瓶山镇桐木山村(北纬30o07′53″),最南端在桃源县西安镇薛家冲村(北纬28o24′31″),最西端在国营东山峰,最东端在汉寿县百禄桥乡烟包山园艺场(东经112o17′52″)。市境东西极宽179.35公里,南北极长190.80公里,距省会长沙150公里。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常德市下辖武陵、鼎城两区,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六县和津市市。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包括汉、土、苗、回、维等15个民族,总人口601万。
  常德历史文化悠久。文明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常德城始建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300多年。常德在古代中国称为武州、朗州、鼎州,历来人文鼎盛,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详细资料请登陆http://baike.baidu.com/view/35705.htm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上有哪些优秀共产党员

杨靖宇、左权、刘胡兰、赵一曼、李大钊等。1、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左权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3、刘胡兰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4、赵一曼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5、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大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胡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

上一篇:蔡徐坤回应赶鸭子

下一篇:董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