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字母都有什么? 全一点的,物理学中每一个字母的意思!
(a) 振幅、加速度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
B 磁感应强度
C(c) 电容、比热容 电量的单位“库仑”
D(d) 距离
E(e) 电场强度、电动势、基元电荷
F(f) 力(摩擦力)、频率 电容的单位“法拉”
G(g) 重力、万有引力常量、重力加速度
H(h) 普朗克常量 时间单位“小时”
自感系数单位“亨利” 高度
I(i) 冲量、电流强度
J 功的单位“焦耳”
K(k) 静电力常量、劲度系数 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L(l) 电感(自感系数) 长度
M(m) 质量、力矩 长度单位“米”
N(n) 物体间的弹力、折射率 力的单位“牛顿” 个数、线圈匝数
O 力的作用点,悬点
P(p) 压强、功率(机械功率、电功率)、动量
Q(q) 电量、热量
R(r) 电阻 半径
S(s) 位移(路程)、面积 时间单位“秒” 弧长
T(t) 绳上的张力、时间、周期 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的单位“特斯拉”
U(u) 电压、电势差
V( )
体积、速度、速率 电压单位“伏特”
W 功(机械功、电功) 功率的单位“瓦特”
X(x) 表示坐标轴
Y(y) 表示坐标轴
Z
其它字母 物理量 物理量的单位 其它
电阻的单位“欧姆” Ω
波长 λ
频率
效率
角度
磁通量 圆心角
角速度
动摩擦因数
密度、电阻率
电势
电势能、介电常数
二、物理单位
米、m,千克、kg,秒、s
米/秒、m/s,弧度/秒、rad/s
米/秒2、m/ s2,千克米/秒、
牛顿、N,平方米、m2,帕斯卡、
立方米、m3,千克/立方米、
赫兹、 ,摩、mol
、 ,、
焦耳、J,瓦特、W,伏/米、 ,牛/库、
安培、A,mA,μA、伏特V、mv、μv,欧姆、Ω、kΩ,
特斯拉、T,韦伯、
三、物理单位转换时用到的数量级
1.个,十 ,百 ,千 ,兆
2.毫 ,微 ,纳 ,皮 B磁场强度
C比热
E能量
Ek动能
F力
f摩擦力
G重力
H,焓
I电流
L长度
m质量,自旋磁量子数
P功率
Q热
S熵
T温度
U内能
V体积
W功
Z质子数
s秒、h小时、W功、S路程、v速度、V体积、min分钟
μ摩擦因素、ρ密度、ω角速度、η功率、J焦尔
N牛顿、F力、a加速度、m质量、P压强、g重力加速度
名称 符号 单位 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A I=U/R
电压 U 伏特(伏)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普通物理学和大学物理有区别吗
一、学科不同1、普通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2、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二、目的不同1、普通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2、大学物理: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拥有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三、性质不同1、普通物理学: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2、大学物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使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物理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是什么时候逝世的?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因病于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万卫星主要从事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高层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扩展资料:主要成就1、截至2018年5月,万卫星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被引用1300多次。2、万卫星从实验观测中发现了中国电离层扰动的主要地域特性,提出了青藏高原的地形隆起及相关的低涡天气是中国行进式电离层扰动重要激发源的论断。从全球GPS观测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了低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等参量的经度“四波”结构,系统揭示了电离层“四波”现象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大气非迁移潮汐不同分量的联系,论证了大气潮汐激发电离层经度结构的机理。3、截至2018年5月,万卫星参与研究的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四等奖,主持研究的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技三等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卫星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得个人简介是怎么样的?
万卫星(1958年7月1日-2020年5月20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主任。万卫星于1982年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毕业;1984年、1989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扩展资料:人物经历:1958年7月1日,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他小学、中学正逢“文革”,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因此课堂上老师讲不到的他就自学,教材上没有的他就阅读课外书籍。因为好学,老师经常开小灶为他辅导功课,给他批改并未布置的作业。1989年,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96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一、二级人选。2004年,由于中国科学院进行学科整合,万卫星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20年5月20日晚,万卫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卫星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院士逝世原因是什么?
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院士逝世原因是病逝。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万卫星,因病于2020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万卫星,1958年7月生于湖北天门。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2004年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扩展资料万卫星院士获得的荣誉表彰: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授予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5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授予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2012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杰出院友称号,授予单位:武汉大学。201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 2012年:中国青年科技奖,授予单位: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参考资料来源:科学新闻网-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院士逝世
2020年我国已痛失24位院士,他们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
2020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在杭州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岁。院士是一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2020年我国已经痛失24位院士,这些大国“重器”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把青春年华贡献给国家,他们值得每一个国人铭记。曹楚南院士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促进了中国腐蚀电化学的发展。今年1月逝世的蒋洪德院士主持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蒋亦元院士一生致力于农业装备研究,长期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为中国农业发展奉献一生。被誉为“大地之星”的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院士于今年3月份逝世,他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引导了几代“地理人”的学习和发展。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的郁铭芳院士,在他参加领导下,我国曾生产出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解决了中国军用降落伞丝依靠外国提供的问题,为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的周同惠院士,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生死,一位位院士的离开,让我们深感遗憾,中国的科研发展少不了这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长者。而年轻一代也应当继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2020中国已痛失36位院士,这些院士为我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一,国之栋梁,国士无双2020年,我们遗憾的失去了很多伟大的中国建设者,他们在我国的核能,军工国防,天文探索,生物医药等等领域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列举一些:汤定元,红外学科奠基人,我国半导体学科创始人之一。是我国“两弹元勋”。孔祥复,分子生物学家,在世界第一个研制出可用于临床的阿尔法干扰素。查全性,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是无数寒门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敏,26年隐姓埋名,为我国氢弹试验成功做出巨大贡献。二,后继有人,任重道远另外,这些院士最大的贡献便是教书育人,为我国的国防科技,高分子研究,量子研究,航空航天等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中坚力量,这些力量在我国的嫦娥五号登月采集岩石样本,新冠疫苗研究及其防治,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等等重大科研项目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事例和人物,将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笔迹。而这些后继者也将担负起前辈的责任,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和星辰大海!三,还在继续发光发热的院士们近年来,随着国内舆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另外一些国士们更是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尤其在新冠发生后便更加令人瞩目。这是一个历史拐点,让大家明白了,当危机关头来临时,挺身而出的,不是那些流量明星,而是我们这些无双的国士们。这些还在发光发热的国士们有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还有抗击新冠的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应用于嫦娥五号超声电机的赵纯生等等。只要有国家重大课题,和重大危来临时。总是这些院士走在最前列,而他们所做的贡献,也将在未来被人们铭记并祭奠!综上所述,欢迎大家发表评论及其看法。写作不易欢迎关注。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童志鹏同志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1956年,童志鹏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微波中继通信接力机和我国第一代机载火控雷达。1957年到1965年,童志鹏主持完成了新一代军用电台、航空专用电台、航空雷达、地面微波接力通信设备等众多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生产。他主持研制成功的地面微波脉冲接力机、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与系统,后来成为“两弹一星”电子系统的核心装备。1972年,童志鹏被派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按照中央要求,圆满完成了有关电子测控系统调试任务。1974年,童志鹏担任卫星通信工程测控系统总体任务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测控系统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87年童志鹏领导研究了与国际开放系统互联标准一致的中国研究网,成为中国与国际联网最早、最成功的系统之一;他在国内率先使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词,并不断推进该项目预研、顶层设计以及各分系统立项,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高新技术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之一。90年代以来,童志鹏在推动我国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平流层信息系统等前沿领域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90年,童志鹏担任我国第一个陆军指挥自动化信息系统工程行政总指挥,领导研制了该工程“神经中枢”系统,对我国陆军大型C3I系统建设具有开拓性意义。2017年12月19日12时45分,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资深科学家童志鹏同志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3周岁。童志鹏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科技兴军的一生,是创新报国的一生。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乃至为中国制造的丰功伟绩必将青史永存。
中国的院士有哪些?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王广厚71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南京大学2张维岩55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3张肇西70粒子物理理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4陈永川47应用数学南开大学5武向平50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袁亚湘51运筹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7高鸿钧47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鄂维南47数学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9潘建伟41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田 禾48精细化工华东理工大学2刘忠范48物理化学北京大学3严纯华50无机化学北京大学4张俐娜(女)70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武汉大学5李亚栋46无机化学清华大学6杨学明48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赵进才50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朱玉贤55植物生理学北京大学2张学敏47医学军事医学科学院3张明杰44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4李 林5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5赵玉沛56外科学(普通外科)北京协和医院6康 乐52昆虫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黄路生46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江西农业大学8舒红兵44细胞生物学武汉大学9葛均波48心血管内科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单位1万卫星52空间物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石广玉68大气物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刘丛强55地表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周忠和46古生物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5郭华东60遥感科学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6高 山49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龚健雅54测绘科学与技术武汉大学8傅伯杰53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9焦念志48生物海洋学厦门大学10舒德干65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李树深48半导体器件物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杨学军48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郑建华54密码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4金亚秋64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复旦大学5徐宗本56智能信息处理西安交通大学6梅 宏48计算机软件北京大学7黄 维48有机光电子学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朱 荻5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张统一61力学香港科技大学3沈保根58磁性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郑 平75工程热物理上海交通大学5南策文48复合材料清华大学6赖远明48土木工程(寒区工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翟婉明47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8雒建斌49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9魏炳波47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姓名年龄国籍专 业工作单位1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70美国理论物理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2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70法国化学中国郑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3野依良治Ryoji Noyori73日本有机化学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4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74以色列生物化学以色列理工学院5蒲慕明Muming Poo63美国神经生物学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6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53美国地质学-地球化学美国马里兰大学7刘必治Bede Liu77美国信息处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8饭岛澄男Sumio Iijima72日本纳米科学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9罗格·欧文D. Roger J. Owen69英国计算力学与工程英国斯旺西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了?
是的,据中科院消息,8月27日,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病逝,享年91岁。曹楚南,1930年8月15日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曹楚南在中国领导和开拓了腐蚀电化学领域,是我国腐蚀电化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学术带头人。专著《腐蚀电化学原理》、《电化学阻抗谱导论》等已成为腐蚀电化学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扩展资料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国已痛失24位院士: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4人逝世。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5人逝世。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4人逝世。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纤领域奠基人郁铭芳逝世。5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张乾二,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相继逝世。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殖内分泌专家肖碧莲逝世。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专家许其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童秉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郑守仁先后逝世。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曹楚南逝世。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 享年91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楚南逝世,是否有透漏去世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曹楚南院士于2020年8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具体的病因尚未公布。曹楚南院士是我国腐蚀电化学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腐蚀科学与电化学领域的专家。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出版的《腐蚀电化学原理》、《电化学阻抗谱导论》等更是腐蚀电化学工作者必须学习的书籍。曹楚南曾在《院士自述》中写道:“其实,治学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对于这个道理,是通过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较晚才切身领悟到的。”简单的回顾一下曹楚南院士的一生,他于1952年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任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1998年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1999年8月兼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1982年,曹楚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刊物《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极化电阻理论误差的论文的学者。 1989年,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化学阻抗谱学术上,曹楚南院士作为亚洲唯一被邀请的学者发表演讲。曹楚南院士一直在为我国科研事业输送人才。在中国科学院任职期间,培养了27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2名已经一生为任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10名。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博士生12名,硕士生8名,多人评为教授、副教授。2020年我们就已经痛失24位院士了,他们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让我们共同缅怀,老先生一路走好。
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逝世,他生前对我国有什么贡献?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兰州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吉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其论文《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季风三角”等科学概念,主编出版了《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专著。然而,他也一度积劳成疾,忍受高原反应的折磨。1991年,李吉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冰川学家,在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将地理学与地质学、大气科学、生物学融会贯通,并重视野外科学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李吉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科学概念。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第一批冰川冻土野外工作奖、第二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甘肃省劳动模范、“百年兰大·特殊贡献奖”、“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等称号;获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奖特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李吉均在科研领域取得杰出成就,曾任兰大地理科学系主任的李吉均同样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凡贡献。
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逝世,他的离开会给国家带来哪些损失?
7月21日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与世长辞,他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地理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离开意味着学生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老师、地理界失去了一位权威、国家失去了一位国之栋梁。第一点,教学成果斐然。李院士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一名教授,被学生们尊称为“大先生”,他深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不仅因为他过硬的专业能力,更是因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李院士带过的学生中有三人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段佳话在学术界广为流传。在校任教期间还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的逝去,对国家来说无疑是少了一个为国输送人才的导师。第二点,对地理界来说陨落了一颗明星。李吉均院士曾任中国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还提出过关于青藏高原的理论——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另外,还主编出版过《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专著,还获得过第二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李院士在地理界所做的贡献不言而喻。第三点,国家失去了一位国之栋梁。李吉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冰川学家,尤为重视实地考察,比如前面提到的《西藏冰川》,就是李院士在该地考察过后才出版的书籍。除了地理领域,李院士在许多别的领域中也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比如气候环境变化领域。总的来说,李院士的逝去,无论是对学校来说,还是地理界来说,又或者对国家来说,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培养一个院士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要过多久才会出现一个像李吉均这样勤勤恳恳的中科院院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