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英勇的抗战故事300字快!!!!!!!!!!!!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叶挺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出任军长。1937年10月应召赴延安会见毛泽东,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抗战到底。在新四军任职期间,他与项英等领导人指挥部队转战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针对国民党限制新四军发展的方针,他在编制、经费、防区等方面,与国民党有关当局进行了许多交涉和斗争。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募集物资、枪支、款项,并动员一批学者、故旧、亲属参加新四军,壮大抗日力量。扩展资料:1941年1月4日,叶挺奉蒋介石之命,率新四军军部及直属作战部队9000余人北移。6日拂晓,茂林东南的丕岭山脚下,新四军前锋老3团与国民党第40师交火,打响了皖南事变第一枪。顽军即将合围,叶挺主张不惜代价攻克星潭,“现在我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不打一场恶仗不花一些代价,是冲不出包围圈的。时间就是胜利。不能总是犹豫不定,总是没有决心。”9日,部队被困大山中,项英带着新四军重要干部及随从人员,钻进山沟打游击去了。叶挺于败军之际担起指挥重任。10日拂晓,军指挥所退到茂林石井坑,9000余人的队伍已被打散,叶挺身边仅剩20余人。战局瞬息万变,几个小时后新四军失散部队源源不断地向石井坑汇集,整编后竟有5000多人。叶挺致电中共中央,石井坑可守一个星期,请中央不惜以全面破裂威胁,要国民党撤围让路,否则将全军覆没。为鼓舞士气,叶挺起草了一个告全体指战员书,要“大家拼,大家死,抱着必死的决心,采取决死阵地战,创造第二个黄花岗,创造共产党人的辉煌”。绝境中叶挺下令:“叶挺如果临阵走,枪在你们手。”在给中央的电文中,屡屡提及的“坚决打到最后一人一枪”“死守硬拼到最后一人”。石井坑守备战是叶挺的最后一战,双方激战三天三夜,仅东流山阵地就失守过三次,又两次反攻夺回,但终究没能挽狂澜于既倒。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扣押,被监禁5年零2个月。面对蒋介石等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次日即致电中共中央,申请重新入党,党中央复电接纳他为中共党员。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时年50岁。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叶挺:在烈火中永生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先辈的战场:回忆父亲叶挺的抗战岁月
叶挺的英雄事迹的其中一件(5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故事。叶挺两次到广东组建抗日武装的故事1938年1月15日,叶挺为筹措新四军军费、物资,从汉口乘飞机到达香港,逗留几天后又抵达广州,发表抗日救国主张。在叶挺将军的宣传教育下,广东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香港、惠阳青年更是以青年名义和救亡工作团名义,组织了近百人回到淡水,在惠阳地区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并争取国民党何联芳旅在当地驻军的支持,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为组织抗日民众武装做准备。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九天广州沦陷,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连广东省党政军等机关,一起从广州撤往粤北。这时候,叶挺再次返回广东,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会面,表达自己回家乡开展游击战争的意愿,并准备从新四军抽调一批干部来到东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廖承志等配合下,叶挺亲自抵达粤北做余汉谋的统战工作,余汉谋当即任命叶挺为东路游击总指挥部副指挥,负责统管东江一带的各方面武装力量,并把指挥部设在深圳的鸿兴酒楼,同时设立司令部和政治部。扩展资料:叶挺的主要功绩1、叶挺独立团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左路军急先锋。1927年8月,朱德、陈毅、叶挺、贺龙等率领北伐军三万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叶挺独立团也是开路先锋。1935年5月红二连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又用六天六夜开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腊子口,夺取哈达铺。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参加平型关大战,痛击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歼灭吴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1948年10月,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天津。继续挥师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岛。1951年广西剿匪。2、诗作《囚歌》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3、叶挺轶事典故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十大将军的姓名
粟裕、陈赓、徐海东、许光达、黄克诚、肖劲光、张云逸、王树声、谭政、罗瑞卿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位是粟裕、陈赓两位军事家级别的名将。在十大大将中,粟裕和陈赓的军事能力,是元帅级别的。在解放战争中,粟裕长期指挥华野与敌人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第三位:徐海东。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基本没什么战绩,但他在红军时期的战绩,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了。第四位:许光达。许光达应该算是120师以及西北野战军的第一名将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时,在反扫荡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五位:黄克诚。黄克诚也是军政双优的干部,作为政工出身的将领,黄克诚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军事素养,而且有着超然的战略眼光。第六位:肖劲光。肖劲光大将是政工双优的将领,他的资历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在十大大将中仅次于张云逸。第七位:张云逸。张云逸参加过辛亥革命,资历是十大大将中最老的。张云逸红军时期做过红七军军长、抗战时期做过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华野参谋长。第八位:王树声。王树声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他大革命时期即入了党,参加过黄麻起义,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是鄂豫皖苏区的开创者之一。第九位:谭政。谭政是我军的政工楷模,他自秋收起义时期即参加革命,资历也是非常老的,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谭政做过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第十位:罗瑞卿。罗瑞卿将军的革命生涯中,主要负责政工和保卫中央的工作,做过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中国大将名单有哪十位?
1955年8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十大将”。196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恢复军衔制,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取消了大将军衔,将官设置为: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1993年又取消了一级上将军衔。
叶挺的后代都是做什么的 ?
1、叶启光,深圳赛格集团整机部经理叶启光,男,叶挺第八子,2002年去世。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七机部二院二十五所,后任深圳赛格集团整机部经理,2002年去世。2、叶华明,深圳先科集团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叶华明,叶挺第四子,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深圳先科集团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科委主任和党组书记。1992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曾专程视察深圳先科集团旗下深飞激光公司,并与叶华明交谈。2015年1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时5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3、叶正大,高级工程师叶正大(1927年-2017年12月14日),叶挺长子,广东惠阳人,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2017年12月14日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4、叶正光叶正光,叶挺将军之七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六合天融(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并担任副董事长,六合环能投资集团的实际控股人和董事长,5、叶正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叶正明(1931—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父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我军创始人之一的叶挺将军。原名叶福麟,别名李明,祖籍广东惠阳。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门。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正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正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正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华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启光
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12月11日日是广州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特意重修改造後的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上午10时整,焕然一新、庄严肃穆的广州公社旧址会场上,广州起义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大会由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句“让广东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对广州起义最好的纪念”,流露出的是这位新书记对广东人民的无限关爱。 广州起义对于每一位广州人来说都有著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广州起义领导人、参加者的家属来说,则更有著特别深刻的意义。在昨日的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广东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辛荣国,广州起义领导人後代和烈士亲属代表、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叶挺将军之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叶正大分别在纪念大会上讲话。广州起义军事副总指挥叶剑英元帅、广州起义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张太雷、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叶挺将军、广州起义重要参与者聂荣臻元帅等同志的後人,还一起为广州公社旧址维修工程竣工及广州起义展览开幕剪彩。 会後,与会同志参观了广州公社旧址和广州起义展览,对广州公社旧址维修、保护工作及广州起义展览给予高度评价。重修改造後的广州起义纪念馆更同时推出了《广州起义》陈列展览,其中首度公开展示一批珍贵的档案和史料。 汪洋:发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 汪洋在发言中强调,发扬光大广州起义精神,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就要继承广州起义勇于先行一步的精神,发扬光大“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广东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广东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朱小丹:将惠民措施落到实处 朱小丹在11日下午举行的广州起义学术研讨大会上表示,弘扬广州起义革命精神,就要把关注民生、情系民生、服务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执政使命、政策取向和政绩追求,把市委、市政府制定的66条惠民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著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印象汪洋 身体语言尽显亲民形象 身穿笔挺的深蓝色西服、缓缓走上讲台准备发言的汪洋,第一眼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颇有点不怒自威的感觉。但他在发言前向台下的深深一鞠躬,却使之前给人的那一种莫名的“距离感”变得荡然无存。而在随後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话语虽不多,但在胜过一切的身体语言之中,却尽显亲民本色。 会後,汪洋与多位先烈的後人一同参观了《广州起义》陈列展览,这位新任省委书记非常主动地与多位老同志一一握手以示慰问;在参观的过程中,他认真地聆听讲解,仔细地观看每一件展品,与多位先烈後人一道重温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参观完毕後,汪洋更亲自陪伴多位先烈後人走到纪念馆的大门前,一一送别。当叶选平老先生离开纪念馆时,汪洋紧握著叶老的手,以示珍别,目送叶老离开之後,他才转身向现场众人微笑著挥手致意,缓步离开。
谁能提供一下粟裕大将的简历(200字内)
-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李立三的担任职务
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4年任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26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1927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工人部长。1928年-1930年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1931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1946年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长、城工部长等职。1948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是中共四至八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立三的人物生平
1928-1930年秋,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和宣传部长。在“六大”以后近两年时间内,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贯彻执行“六大”决议,使全党工作取得很大进步。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反右倾斗争影响,错误估计革命形势,于6月1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对于中国革命形势、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提出一整套“左”倾错误主张,要求全国各地准备马上起义。不久定出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主义计划,又将党、青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和各级行动委员会。这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曾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损失。9月24日,瞿秋白、周恩来回国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结束了它在党中央的统治。李很快认识并检查错误,全会改选中央政治局,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年底,李到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接受远东局和共产国际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并作自我检查。李态度诚恳,得到共产国际执行委的赞许。 6月22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