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是哪一年
古代是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现代是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江亚轮,曾经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但知之者甚少,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艘客轮的传奇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们航道救捞人的心。江亚轮原名“兴亚丸”。
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1912年4月15日,英国豪华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沉没,只有705人生还。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在1948年的中国上海附近,曾经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沉船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但知之者甚少,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艘客轮的传奇故事却一直牵动着我们航道救捞人的心。江亚轮原名“兴亚丸”,是1939年日本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两用轮,日本投降后,被海军总司令部接收,当时国民党政府为补偿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将其敌产“江亚轮”等5艘轮船划拨给交通部交招商局营运,并将“兴亚丸”改名为“江亚轮”,该轮1946年起行驶于航程仅需12小时的上海至宁波间短程航线,船龄未及10年,总吨数3365吨,马力2500匹,航速每小时12海里,按国民党交通部航政局额定的最大载容量为2250人,船上新配有休息室、高级餐厅等,船体外观、机器设备、还是其它设施配置,在当时中国的客运船舶中均堪称精良。
南京海事局:东方之星沉船系国内航运史最大事故,中国航运史上最大的海难事故——东方的泰坦尼克号“江亚”轮沉船事故。
历史上的十大沉船事件
1、“泰坦尼克”号' 2、古希腊装载橄榄油的货船3、钻石地质学家意外发现海底宝藏
4、17世纪掠夺船“圣玛格丽塔号” 5、多米尼加发现17世纪海盗的遗弃商船: 6、海盗“黑胡子”船长的旗舰残骸7、英国胜利号载4吨金币! 8、秘鲁和西班牙争夺价值5亿美元的海底宝藏 9、百年前美国矿砂船的沉没仍有谜团待解10、神秘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
海底古沉船宝藏,谁打捞就归谁吗?为何海洋沉船宝藏的归属会存在争议?
海底古沉船宝藏,难道是谁打捞出来就归谁吗?为何海洋沉船宝藏的归属会存在争议?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一般情况下判断沉船该归谁的时候,其实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属人原则”,如果能够辨别沉默的船的物主是那么就会把海底古沉船归物,主所有,但如果发现沉默时的沉船并没有主人,那么就会采取“谁先捞上来就是谁的”,正是因为这种惯例也导致很多海洋探险人加入到了太多的沉船争夺战之中。而在国际上,关于沉船争夺战的案例也有太多太多。海底古沉船宝藏遵循了“属人原则”,而且有些沉船的判定归属的时候也会遵循“属地原则”,海底古沉船宝藏出现在了哪个国家的临海上就能够归哪个国家所有,这其实也是一种分配沉船的一种方式。但其实不管是熟人原则还是熟的原则,这些原则其实都不是在公约之上的,因为每一个国家对于沉船的处理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手段,而且有些国家也会在各自的法律上进行总结。有些国家认为只要是本国的沉船不管沉在了哪里,都归自己国家。而有的国家认为,只要沉船在自己的领海附近,那么就归自己所有。所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也会起到冲突,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进行协商。沉船其实是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应该做到保护的责任,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则,不管出于什么利益考虑都应该保护沉船,而且也需要进行有效打捞。但是不同国家及个人都会遵循不同的法治和法律,所以对于沉船的拥有权来说,也会形成相应的冲突。不同的国家会有相应的沉船法律,所以产生冲突是必然的,毕竟在历史之上关于沉船归属之战也有着太多太多的案例。
西班牙有首(夜的回忆)的歌曲吗
我也看了,是我最难过的一期 题目《memoria da noite》酷狗里面可以找到
《Memoria da Noite》是 一首凯尔特风格的民谣,歌词使用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方言写成,所以在一些单词的拼写上,与西班牙语有所不同。
歌曲来自来自西班牙加里西亚地区拉科鲁尼亚的一支优秀的民谣团体,乐队名叫Luar na Lubre,他们的音乐根植于传统的加里西亚文化,也融入了更多的西班牙奔放的元素,因此听起来十分与众不同。
评论:(Original)
歌曲的前奏很长,可以听到海风和海浪的声音。第一遍听的时候,心仿佛就被其攫取了,有一种说不出的苍茫感,似乎叹尽了物转星移、人间百态。听着听着,觉得自己的目光好像也会随着乐曲渐渐失去焦点……
关于歌词的中文译文,一共有两个版本。而且网上充斥着的似乎是那个长而凄美的暗黑哥特风译本。很惭愧,第一次找的时候,也被那段美丽的译文骗进了。后来接着找,才发现正如某位大人所说的,译为《夜的回忆》(Night Memory)的这个版本才是真正正确的,我把歌词对应中文大致看了一下,再翻了一下字典,发觉这个译本才是真真实实忠于加里西亚方言原文的。
这是一首为了被污染的大海而写的环保歌曲,而非网上讹传的《盛世安魂曲》云云。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歌曲climax部分的 "Volverei, volverei á vida cando rompa a luz nos cons”这一句,这是呼唤回归自然、拥抱本真生命的原始呐喊,发自内心、直达人心、震撼灵魂。
歌词:(已根据歌曲的编曲进行相应的校对、修正)
黎明,海港在沉睡,爱 Madrugada, o porto adormeceu, amor,
月光轻抚著海浪 a lúa abanea sobre as ondas
犹如晚霞散尽 piso espellos antes de que saia o sol
在夜裏,守望的是她的记忆 na noite gardei a túa memoria.
又一次失去了生命 Perderei outra vez a vida
破晓时分 cando rompa a luz nos cons,
小鸟失去了生命 perderei o día que aprendín a bicar
睁大著双眼,向大海诉说 palabras dos teus ollos sobre o mar,
小鸟失去了生命 perderei o día que aprendín a bicar
睁大著双眼,向大海诉说 palabras dos teus ollos sobre o mar,
噩耗,从远方传来,悲伤 Veu o loito antes de vir o rumor,
潮水退去后剩下了阴影 levouno a marea baixo a sombra.
漆黑的小船无声无息 Barcos negros sulcan a mañá sen voz,
空空的渔网,连海鸟都不见 as redes baleiras, sen gaivotas.
虚伪的人啊 E dirán, contarán mentiras
你们 para ofrecerllas ao Patrón:
或许只是为了一点浅薄的利益 quererán pechar cunhas moedas, quizais,
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海 os teus ollos abertos sobre o mar.
或许只是为了一点浅薄的利益 quererán pechar cunhas moedas, quizais,
就将目光投向了大海 os teus ollos abertos sobre o mar.
黎明,海港苏醒了,爱 Madrugada, o porto despertou, amor,
地上的时钟纹丝不动 o reloxo do bar quedou varado
酒馆却依旧颓垣 na costeira muda da desolación.
我们不会忘记,不会原谅 Non imos esquecer, nin perdoalo.
回归,回归生命 Volverei, volverei á vida
破晓时分 cando rompa a luz nos cons
大海已失去了往日的自豪 porque nós arrancamos todo o orgullo do mar
我们还要怎样 non nos afundiremos nunca máis
她的记忆已经回不了从前 que na túa memoria xa non hai volta atrás:
我们的谦卑早已不再 non nos humillaredes NUNCA MÁIS.
我们的谦卑早已不再 non nos humillaredes NUNCA MÁIS.
澳门是什么时候被葡萄牙占领的,原因是什么?
葡萄牙是如何占领澳门的?和香港一样,澳门的被占是长期压在中国人心头的痛。葡萄牙是如何占领澳门的? 葡萄牙是逐步占领澳门的。 葡萄牙是南欧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从1514年起,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先驱”的葡萄牙人,派舰队在中国屯门(现属香港)登陆,竖立刻有葡国国徽的石碑,以示占领,结果被明朝军队以武力逐出。之后,中葡发生激战,气焰嚣张的葡萄牙殖民者遭到重创,转而北上窜扰东南沿海,亦遭明军队的打击,最后不得不撤离闽浙海面。 葡殖民者被迫改变策略。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 关于葡萄牙居留澳门的原因,至今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葡国流行的所谓葡人应邀为明政府赶走海盗,明朝皇帝把澳门作为礼物送给葡人的说法,显然于史实不符,纯属强词夺理。 葡人得以在澳门立足后,一方面在广东沿海加紧商业活动和走私贩卖人口等非法活动,另一方面在内部加强管理。1560年,居澳葡人已选出地方首领、法官和四位商人代表,形成管理机构,管理葡人内部事务。1563年,第一批到澳门定居的耶稣会传教士抵达澳门。1568年,葡萄牙国王派出耶稣会士贾耐劳到澳掌管教务,成为天主教澳门教区的第一任主教,澳门亦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播中心。 与此同时,葡萄牙以保护葡人安全和贸易为由,不断扩大在澳军事力量,驻扎大批军队。这种动向引起明政府的警觉,明政府加强了对澳门的管理,除向居澳葡人征税、收租、设关三项措施外,还陆续采取了其他许多行政、立法、司法方面的措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葡萄牙当局一反在澳300多年基本“恭顺”的姿态,不断扩占、蚕食澳门附近领土。1845年11月,葡女王玛丽亚二世不顾中国在澳门的主权,颁布敕令,以挽救澳门经济为借口,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她同时任命狂热的殖民分子亚马留为新任澳督,指示这位“独臂将军”夺取澳门主权,建立殖民统治。亚马留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侵略中国主权的步骤,封闭中国在澳海关,向华人征税,侵犯中国在澳司法权,占领了澳门半岛。 在鸦片战争后不长的时间里,葡人不断蚕食,实现了“近占七村(龙田、望厦等)、远占三岛(凼仔、路环、青洲)”的侵略意图,这也就是今日葡占澳门的范围,澳门地区的区域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诱逼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置于葡萄牙的“永居、管理”之下。
谁有西班牙圣弗朗西斯科号战舰的海战历史,及那时候的帆船特点。
16世纪下半叶,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在和葡萄牙的争夺中屡屡得手,吞并了葡萄牙的许多殖民地,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掌握了欧洲同东方和美洲贸易的垄断权。
殖民掠夺和海外暴利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埋下了隐患。当权者们尽情享受奢侈糜烂的生活,他们不关心经济生产,只知道对工商业征收重税以满足豪奢的需要。这样西班牙的工商业很难和海外竞争,贵族手中的金钱又不用来使资本增殖,全用于向国外购买奢侈品,导致西班牙的经济逐渐衰落下去。另外,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和宗教保守势力也是西班牙逐渐走向衰败的渊薮。大贵族中有许多从事牧羊业,大大破坏了农业生产。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大肆迫害新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导致西班牙人口在16世纪到17世纪初,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300万。
与西班牙的江河日下相比,这时的英国则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它通过圈地运动、血腥立法、海外掠夺,特别是把海外贸易与赤裸裸的海盗行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国王支持,获得了迅速发展。
英国的扩张,自然是西班牙所不能容忍的。起初,英国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只采用海盗方式,拦抢西班牙运送货物的船只,骚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这引起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强烈不满。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而是想通过宗教力量来解决问题。腓力二世是一个天主教帝国的坚决推崇者,极力反对在欧洲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于是腓力二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遭到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长期囚禁。因为伊丽莎白支持新教,所以英国天主教势力不承认她是合法女王。1587年腓力二世在英国组织颠覆活动,怂恿英国的天主教徒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然而东窗事发,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
残酷现实使英国认识到:要实现向海外扩张的目的,必须击败西班牙,摧毁它的强大舰队。伊丽莎白女王决心全力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英西两国的海上争斗日益增多。到1587年,英国在其海军实力加强以后,终于向西班牙发起海上进攻,爆发了实际争夺海上霸权的英西战争。发生在1588年的英西海战,是决定战争转折的关键之役。
1588年5月,为了让英国领教一下海上霸主的厉害,腓力二世命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率领一支“最幸运的无敌舰队”从里斯本出发,命他与集结在属地尼德兰(相当于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港口的陆军运兵船会合,尔后掩护陆军横渡多佛尔海峡到英国登陆,以便在英国本土实施进攻。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腓力二世是想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经英吉利海峡直捣伦敦。然而,“无敌舰队”存在着的致命的弱点在当时却没有被西班牙统治者注意到:战舰体大笨重,船身像楼宇一样高耸,航行较为缓慢,且极不灵活,在使用火炮的战斗中,容易被敌人击中。
英国对于西班牙的军事动向早就一清二楚。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迎战,已将皇家海军、各大船主、商人以至海盗们的舰船统统集中起来,共有舰船197艘,水兵14500人,步兵1500人,组成强大舰队,任命霍华德勋爵为舰队司令,以海盗出身并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作战指挥能力的德雷克与霍金斯分任副司令。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出师不利,出发不久即遭风暴袭击,被迫在拉科鲁尼亚港避风和补给。由于舰队在航行时队形太长,加上组织指挥不善,竟有近一半的舰船被惊涛骇浪冲散或触礁沉没,以至6天以后,还有33艘战船杳无音讯。
7月22日,西班牙“无敌舰队”在避过风暴并获得补给后,从拉科鲁尼亚港再度起航,于29日到达利泽德角附近海区,进入英吉利海峡。此时,英国舰队竟在敌人毫未觉察的情况下尾随而来。英舰队派出小舰群快速挺进,不断袭扰和阻碍西班牙舰船,并在31日击沉西班牙舰船3艘,揭开海战序幕。
8月6日,“无敌舰队”到达法国加莱,停泊在海上,想与驻佛兰德尔的西军联系。由于后者未能及时到达,会师计划落空,后面又有英舰尾随,无法等待,只得继续前进。第二天夜间,昏暗无光,云雾重重,海面刮起强劲的东风,西班牙船员都已进入梦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6艘旧船装满易燃物品,船身涂满柏油后点燃。6条火龙顺风而下,向西班牙舰队急驰而去。顿时,火海一片,“无敌舰队”一片混乱,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相撞沉没,有的被烧毁。剩下的船只乱哄哄地向西北溃逃。英舰队乘胜追击,于8日4时追到格利沃利讷海域,迫使西舰队接受决战。在决战中,西舰队墨守过时的横阵战术,坚持接舷战,但舰体笨重,机动性差,难以靠近英舰,且舰炮射程近,不能毁伤英舰。而英国的舰队司令则指挥有方,舰船机动灵活,舰炮射程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到18时,战斗结束。西舰队损失惨重,被迫于次日晨决定返航。英舰队当时已将弹药消耗殆尽,而且风向突变,故未予追击,全胜而归。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弹尽粮绝的西班牙舰队,又在海上接连遇到两次大风暴,有的船只翻沉了。不少士兵、船员被风浪冲到爱尔兰西海岸,被英军杀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惨败。而英舰却没有太大损失,阵亡的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英西加莱海上一战表明,舰船的机动灵活和火炮优势取代了以往海战的短兵相接、强行登船的肉搏战,海上战争从此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格局。这次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主义英国与老牌的殖民主义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决战。英国在海上大获全胜,击败了最强大的对手,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西班牙则因“无敌舰队”的覆没而一蹶不振,从此衰落下去。
葡萄牙在70年代为什么放弃海外殖民地?
这个问题不如这样问:为什么葡萄牙到了70年代才放弃海外殖民地?首先要知道一点,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去占领殖民地,完全是为了获取原材料,然后倾销工业产品,从而获得利润。说白了,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去殖民,完全是有利可图,如果殖民无法获取利润,那就要放弃殖民地。当然,这只是一般国家的做法,但是放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就不一样了。纵观当时的其他欧洲殖民国家,他们无一例外在二战结束之后进行了去殖民化,比如英法比荷四国。那是因为二战结束后殖民地民族意识抬头,殖民地民众抗争不断,殖民地投入开始超过了支出,为了利益考量,他们就放弃了殖民地。统治了葡萄牙30多年之久的萨拉查博士但是这在葡萄牙就不是这样了,当时的葡萄牙的统治者是著名的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查,他奉行的是“多发性洲际主义”学说,他认为葡萄牙是非洲文明的“拯救者”,认为葡萄牙有能力和义务对非洲进行改造,并声称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为葡萄牙的“海外省”。虽然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抗争不断,但是他依然投入大量军队去维系独裁统治,这些殖民地就好像无底洞一样,不断吞噬着葡萄牙的军队和财富,让葡萄牙陷入了泥潭。萨拉查时期葡萄牙的疆域其实说到底,葡萄牙早就应该采取去殖民化的政策,葡萄牙投入了如此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都是为了满足独裁者的个人意愿,出发点并不是国家利益。1974年康乃馨革命后,葡萄牙新政府否定了萨拉查时期的殖民政策,宣布去殖民化,其实是属于拨乱反正。
不注重细节而失败的名人事例 很急~
不注重细节而失败的名人事例1、两个渔夫听说海螺在市场上特别抢手,于是一大早上就出去捡海螺。年轻的渔夫心想:“我眼睛好使,腿脚又利落,比起那个老的,我的收获肯定要多得多,而且一定要挑选那些又大又好的。”一老一少两个渔夫开始捡海螺。老渔夫只要看见海螺就如获至宝地捡起,年轻人总是撇撇嘴,暗说:“这么小的他也要,弯一次腰都不划算!”2、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已经消失了,二十一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信号。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3、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人去给自己的马钉马掌,铁匠弄到第四个掌时,还差两个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便偷偷地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战马掀在地上,亨利俘虏了查理。于是就有了“少了两枚铁钉,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感悟赏析1、小是大的必由之路。小的不要,零散的不要,又怎能有丰厚的积累。大海之所以浩瀚博大,正是因为不放弃一点点的溪流。2、少了一个铁钉,失了一个国家。细小而关键的一些因素,有时候看起来是毫不起眼的,可是却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失败。
南澳1号的沉船状况
南澳1号沉船位于南澳县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距南澳岛最近距离约2海里。考古勘探资料证明,沉船保存较好,水深约27米,船体大部被泥沙覆盖。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隔舱和船舷保存状况较好。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初步判断除船体中部的两三个舱体外,沉船其它部分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经水下考古人员初探,沉船上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装载的瓷器至少有1万件,甚至多达6万件。初步断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南澳Ⅰ号”沉船保存较好,船体大部被泥沙覆盖。根据暴露出来的隔舱板和船体上部凝结物的状态判断,古船处于正沉状态,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断古船长度不小于25.5米,宽度不小于7米。勘探测量数据显示,这艘古沉船上货物散布范围长约28米,宽约10米。古船的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但隔舱和船舷保存状况较好,由于船体表面覆盖有泥沙和大块凝结物,船体和文物受腐蚀和人为因素破坏较小,初步判断除船体中部的两三个舱体外,沉船其他部分及舱内船货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