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者的资料

时间:2024-06-10 22:43:51编辑:优化君

边疆建设者的事迹有哪些啊?边疆建设者的事迹有哪些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边疆建设者资料

  1970年11月,冬日的一列火车把100多个萧山青年送上了北上的征程。那年,我的母亲19岁,父亲23岁。 在火车站送行的时候,大家还没感觉到离开家人的那种悲伤的情绪,甚至还有一种兴奋、期待在里面。直到火车开动了,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大家才渐渐地悲伤起来,有人哭了,大家也跟着哭开了。北方多是面食,在北方用发粉做馒头也很难,那里的水源是冰块,先是用麻袋把冰块装回来,然后一边用火烧一边揉面粉,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又冻上了。 筑路,是那个时候主要的工作。虽然父母都不知道他们在10年里,筑了多少路,筑的路名是什么,但是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有着他们自己的激情。

  回答者: 1005154590 - 四级 2010-3-4 21:3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组建于1954年,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是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兵团从成立后,以转业官兵为基础,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和城乡青壮年,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兴建了一大批团场、企业和新城镇。
  兵团管辖范围7.4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05.56万公顷,分布在自治区16个地(州、市)的69个县(市)境内;人口254.22万,辖有14个师、174个团场,其中58个边境团场;5000多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百花村、新疆天业、新天国际、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天宏纸业、天富热电、冠农果茸、青松建化、新赛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已与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新疆16个一类开放口岸中兵团辖区内有9个,具有东进西出,向西开放,发展贸易的优势;有国家级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长期以来,兵团始终以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三个文明” 建设和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实践中,弘扬了“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奋进” 的兵团精神,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兵团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兵团把发展作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第一要务,着力“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些特色产业和产品已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
  兵团以履行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为己任,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不断推进了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发展。
  兵团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希望继续同各方面加强联系,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
  我们真诚地欢迎各界人士、中外朋友来兵团考察交流、投资洽谈、旅游观光;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探索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的新路子,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回答者: 222.47.169.* 2010-3-6 14:38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几十万解放大军正脱下军装,扛起锄头,向着沉睡多年的茫茫戈壁进军。他们唱着歌,迎着朝阳,迈进了中国历史上最热情,最有理想,最具献身精神的年代,迈进了最令人难忘,最值得反思和永远记住的时代。

  几十年后,随着这个时代一天天离我们远去,那些曾经令人感动的故事正一天天地消逝,一天天地遥远,历史开始了耐心而又长久的等待……值得庆幸的是,当改革开放进入到21世纪时,仿佛是在突然间,那些曾经为共和国付出过青春、理想和热情,已经年过半百的人们,又重新唤醒了记忆深处那一首首难忘的歌声,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怀念那个时代。而那些在动乱之中成长起来的少年们,看着根根白发正爬上他们父辈的双鬓,也不由地在喧嚣声中静静地聆听历史,聆听创业之歌,并睁大好奇的双眼,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共和国之初,转向那些曾经忘我献身的人们。


新疆建设者的感人事迹 急!!!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侯德强 林志刚)记者从青藏铁路公司了解到,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公司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高原铁路卫生保障工作,实现了“职工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患病旅客得到及时救治”的卫生保障目标。
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李力介绍说,结合青藏铁路在高原运营的特点,青藏铁路公司严格实施进出藏旅客《健康申报卡》制度,把不适宜高原旅行的旅客劝阻在车下。在车站和列车上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和应急预案,由列车工作人员组成的卫生小组可以为出现高原反应的旅客及时提供医疗咨询和救助;建立起覆盖全线的医疗体系,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构,确保患病旅客得到最及时的医疗救助。
据了解,在配备有供氧装置的进藏列车上,车内氧气浓度可达23%到25%,完全能够满足旅客高原旅行对氧气的需求。(完)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建设者

看一下当代作家袁鹰的《白杨》这篇散文吧。一、对文章中心的把握《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正是这浓郁的诗意,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那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二、对明线和暗线的处理这篇散文有两条线索。明线写白杨,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暗线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这种较佳方案?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三、对物和人的关系的处理教学借物喻人的文章一定要处理好物和人的关系。我认为一般就应先讲好物的特性,然后再讲清人的特点。根据文章的思路,教学时我首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白杨高大的形象,让学生感到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树立起边疆创业者的高大形象。
四、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是既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又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白杨》一课教学我注意了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艺术。以第二课时为例,在教学结构上,导入正课后,我出示了大幅戈壁挂图,用动情的语言描述大戈壁荒凉的景象,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忌平淡无奇,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单调乏味的教学语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时,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教师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力争达到“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新疆建设者资料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一九七三年五月九日电战斗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辽阔垦区的十万知识青年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成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批知识青年中,已有两千多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两万多人加入了共青团,一万一千多人当了干部、教师、技术员和医务人员,有五十五人被选拔到了团以上领导班子。

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六年,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十万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来到天山南北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广阔垦区。党中央和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怀知识青年的成长。一九六五年七月,周恩来总理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视察工作时,亲切探望了知识青年,勉励他们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把毕生献给祖国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级党组织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热情关心和帮助知识青年。各级党组织组织老红军、老八路、老军垦战士给知识青年讲述当年参加南泥湾大生产和全国解放后来到新疆参加生产建设,变沙漠为良田的传统,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的革命精神,为建设边疆贡献力量。各级党组织还经常组织知识青年深入维吾尔农村和哈萨克牧区,了解和学习农牧区三大革命运动实践,并请各族贫下中农(牧)到农场讲翻身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对知识青年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组织广大知识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反动谬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知识青年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更加坚定了他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把南泥湾红旗接过来”,已成为广大知识青年的实际行动。战斗在塔里木盆地的近六万名上海知识青年,正在为把塔里木变成国家粮棉生产基地而积极贡献力量。为了治服“无缰之马”——塔里木河,有六千名上海青年,和老战士一起,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二年,在滔滔的塔里木河上游修建起一座蓄水一亿多立方米的平原水库,一座拦河闸,一条二十里长的引水大渠,保证了沙漠里七十四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去年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这里的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好收成,总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一。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广大知识青年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在科学实验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天山南麓孔雀河垦区落户的广州知识青年张应坚,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同军垦战士一起搞水稻科学实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培育出一种抗寒、抗碱、抗倒伏的水稻高产新品种——“国庆二十号”。这个品种在垦区重盐碱土地上推广以后,亩产年年在千斤左右。现在,这个水稻新品种不仅在天山南北开花结果,而且在内地的一些省份也推广了。


新疆建设者的故事(简单的)急!!!!!!!!!

一壶水的故事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对残存在新疆境内的土匪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绝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从阿尔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窜,企图逃避打击。我部某团奉命追击这股土匪,绝不允许他们外逃。1950年12月5日上午,全团官兵每人肩负步枪或机枪,加上弹药、铁锹和背包,负重数十斤,高唱着战歌从铁干里克出发,向沙漠开进。部队行军走到第七天的时候,缺水已经很严重。队伍中没有了前几天行军时的歌声、笑声和欢呼声,一些战士嘴干得裂开许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满嘴。在沙漠里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水,水是最宝贵的东西,水在那时候比什么都值钱,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沙漠里所有的战士渴的嘴唇全裂了,流血了。加之沙漠白天温度极高,晚上很凉,温差特别大。这时候战士的战斗力大大减弱。因为太渴了,饭也难以下咽。 这时候,团长刘克明拿出了自己的那壶水。这些天,他和他的警卫员一直都在喝一壶水,现在还剩下一壶水了,那怎么办呢?刘团长决定选上一个连的战士,先行到达阿尔金山,后面的战士再随继跟上。他把先锋连召集起来进行了战前动员,并拿出自己的一壶水,请大家传着喝。   大家想象,像当时渴的那种程度,一个战士咕咚咕咚就能把一壶水喝干也不会解渴,但是这一壶水传到第一个战士手里喝了一下,第一个战士又传到第二个、第三个……这个连有100多个战士,最后传到连长手里面,连长一看,那壶水根本就没有动,还是满满的。 然后团长命令再次传,又传了一遍还是那壶水。此时,连长站起来了,“报告刘团长,我们没有水,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会走到目的地,请你把这壶宝贵的水留下来吧!”刘团长是位老红军,身经百战,枪林弹雨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但面对这壶水他却热泪盈眶。扩展资料:相关故事:一只碗的故事 21团最早是老部队,当年开荒造田,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个新战士吃不了苦,他说:“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受苦的,在我的印象中当兵很威风,可谁知跑到兵团来当兵,天天干这么累的活。说实话我在老家都没有干这么累的活,受这么大的罪,我不安心。”他想开小差,想回家去。 李发彦排长知道此事,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知道这个新战士饭量大,当时每天中午饭要送到地里吃,排长就把他的饭倒到这个小战士的碗里说:“你来吃。”小战士说:“我把你的饭吃了,你吃啥?”排长说:“哎呀,我是排长,我还有。此后第二天排长又把饭倒过来,小战士说:“你还有饭么?”排长说:“有,有,有。”第三天是这样,第四天、第五天……还是这样。这个战士心想不对,他看到排长在旁边一棵树下端了个碗吃的很香,就悄悄过去,一看,新战士哭了,排长碗里盛了一碗凉水,他假装在吃饭! 这个战士深深地感动了,哭着说:“排长,你放心,我再也不开小差了,我绝对扎根边疆,我绝对不当逃兵,以后你的饭你自己吃吧。排长啊,我对不起你。”或许有人要问,这些人究竟图什么,他们当时就是有一个崇高的信念,献身边疆,保卫边疆,屯垦戍边,无私奉献。

新疆建设者的故事

1、彭加木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2、曾继富当年进入新疆的部队一共有10万人,加上新疆的起义部队7万多,民族军2万人,号称20万大军。新疆经济当时还很落后,大多是沙漠戈壁地区,粮食产量很低。要保证20万驻疆部队的粮食供应,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1950年1月,王震将军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任何人不得例外。19.3万人必须抽出11万人到开垦生产第一线去,除剿匪的、执勤的,全部参加劳动。头一年任务是开荒60万亩,结果呢,完成了80多万亩,超了40%。”到了1952年,开荒的面积就扩大到了162万亩,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粮食9500多万公斤,不仅粮油肉全部自给,而且还能向国家上交。3、贺劲南新疆和平解放以后,贺劲南同志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二军五师十三团政委兼库车县委书记,二军五师副政委兼库车、沙雅、新和三县中心县委书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党委第二书记、政委,中共阿克苏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政委,中共阿克苏地委第一书记,自治区商业厅党委书记兼厅长等职务。他在南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地方人民政权、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他为阿克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加强商业管理,促进和推动了自治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4、陈长青陈长青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水稻育种专家,他在每平方厘米被蚊子占领的水稻田里日夜不停地耕耘,只为一个朴实的愿望:产出适合在新疆种植的好大米,让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顿顿吃上饱饭。5、邢睿邢睿是一位来自西安的动物保护志愿者,作为“荒野新疆”的创始人,他一直致力于新疆濒危野生动物的调查和保护,近年来在野外雪豹生态调查和保护上卓有成效。

上一篇:央企捐款17亿元

下一篇:陈慧琳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