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本人用的掷弹筒是迫击炮的一种吗?
投弹筒理论上属于一种轻型的迫击炮,发射原理是通过炮筒中的炸药,推动炮弹前进,起到攻击远处敌人的作用。虽然投弹筒也能够发射炮弹,但是威力和射程同真正的迫击炮有一定的差距。二战时期的迫击炮重量大多数在150公斤以上,像日本的150mm中型迫击炮,重量达到了722KG,需要用汽车才能够拉得动。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迫击炮,实际上都是投弹筒。因为迫击炮的机动性能差,不能随着士兵一起冲锋。士兵冲锋的时候如果遇到掩体内的敌人,手榴弹距离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用投弹筒解决。投弹筒在二战前期主要是日本和德国装备,投弹筒的射程在200米左右,射击精准度非常差,特别是攻击远距离目标的时候,只有老兵才能够打得准。投弹筒虽然简单,却对于提升部队作战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的迫击炮只有联队建制的部队才具备,而投弹筒则是可以装备到基层部队,这样在化整为零的小范围作战中,小股部队也能够拥有一定的炮火支援。投弹筒部队能够跟随冲锋部队一起移动,投弹筒的重量只有2.7KG,一个士兵就可以抱起来,炮弹的重量也比较轻,一名士兵可以携带八枚炮弹,一个投弹组一般有两名士兵,能够同时携带16枚炮弹作战。投弹筒并不挑剔炮弹的种类,在使用完炮弹之后,也可以用香瓜手雷替代,只是射程会下降一些。因为这个武器在抗战前期十分好用,我国军队在缴获投弹筒后,也仿制了这种简单实用的武器。投弹筒属于一种特殊的武器,抗日战争前期的时候,投弹筒的确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投弹筒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投弹筒的射程不如步枪,只能跟随前线部队一同冲锋,容易成为对方狙击手的目标,《亮剑》中赵刚就一枪击毙了一个日本投弹筒兵。投弹筒的杀伤范围只有5米,杀伤力也比较有限,达不到正常迫击炮的威力。到了二战后期的时候,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日本人的投弹筒丝毫没有用武之地,投弹筒逐渐的被真正的迫击炮所替代.
掷弹筒和迫击炮到底有有啥区别啊?
掷弹筒和迫击炮有九点不同:1.掷弹筒口径比迫击炮要小,重量比迫击炮轻,一般为50㎜,重量比迫击炮轻,被称作轻型迫击炮;2.迫击炮只可以发射迫击炮弹,但掷弹筒可以发射日军的手榴弹;3.迫击炮弹装药更多,弹体质量大,威力更大;4.掷弹筒可以由单兵携带,射速快,每分钟可以发射30发炮弹;5.掷弹筒操作方便,可以移动,可以有效躲避敌方的炮火和机枪的杀伤;6.掷弹筒缺点是射程不够远,一般只有三百米左右,炮弹杀伤力也没有传统迫击炮那么厉害;7.掷弹筒可以发射化学弹药;由于为曲线弹道,掷弹筒可以用来杀伤掩体后面的敌人;8.迫击炮有专门的瞄准设备,弹体的形状呈流线型,减小风阻,设有尾翼,保障飞行稳定,相比掷弹筒精度有保证;9.迫击炮弹装药更多,弹体质量大,威力更大,同样是从上方打击目标,迫击炮能穿透有顶盖的火力点,永久/半永久公事。扩展资料:《掷弹筒》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主要装备二战中日本军队,口径在50MM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日本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因为发射准备时间短,还被广泛用作指挥部自卫火器。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发/分,杀伤半径5米左右,掷弹筒重量相对德国的要轻一些。迫击炮是利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一、射角大,射角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小射程近,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二、可以配备多种炮弹。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所以便于携带。《迫击炮》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今,走过百年的迫击炮更像一个顽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争奇斗艳,而自己却静静地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在海战中也被用来作为深水炸弹投掷器使用。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参考资料:迫击炮 参考资料:掷弹筒
为什么日军的掷弹筒在太平洋战场失去了作用,是地形的原因吗?
日本的掷弹筒在中国战场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国军队就显得作用很小,这并不是因为两个战场的地形存在差异,更多的是因为面对美国的强大火力,日军之前用的很好的掷弹筒已经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掷弹筒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可以大批量的配备到军队中,再者它的质量也比较轻,所以比较适合士兵们携带。除此之外,它的射程也比较远,杀伤半径也比较大。他在面对中国军队时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再加上在中国战场,也就是处于抗战初期,日本军队的士兵大多数都是有经验的老兵,所以他们使用掷弹筒的命中率就很高。像在淞沪战役时,尽管我军有许多的重型机枪,但是只要一被发现火力,日军的一个炮弹过来就会造成重大的损伤。但是在太平洋战场,日军面对的是美国这个强敌,他们不单单有飞机大炮,而且拿同类型的大炮来比较也比日本的掷弹筒在射程以及杀伤力上大很多。再者,美国军队配备的炮弹都有炮架,所以,在瞄准率上也比日军高,因为日军使用掷弹筒,更多的是靠老兵的经验,而此时进入到太平洋战场上,部队里主要的都是新兵,所以两厢相加整个射击的准度又下降了。所以总的来说,日军配备的掷弹筒在中国的战场能发挥重大的威力主要还是因为相对中国的武器来说日军的更为先进,但是,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此时日军的角色就和中国一样成为弱势的一方。
抗战后就淘汰的日本掷弹筒,上世纪80年代,我军为何又捡起来?
在抗战中,有一个武器各位朋友特别熟悉,就是掷弹筒。掷弹筒这款神器曾经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抗战时期的武器,理所应当随着时代就变成了古董。可是令你惊讶的是,我军在上世纪80年代竟然还在用掷弹筒,这就是传说中的情怀版诺基亚吗?掷弹筒不仅是日军用,其实世界很多国家也在使用。只是相比于其他国家,日军用的比较频繁而已。由于我军一直有着敌人有/我就有的优良传统,掷弹筒也成了我军广泛配备的武器。其实,这款武器在抗日战争中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这也是我们工业基础薄弱不能自己制造武器的痛。在日军的主力师团中,这种掷弹筒相当普遍,一般每个小队编排中都会有两个掷弹筒和一挺机枪。这样的火力配备跟我们掷弹筒一个连就一两门的部队比,还是有差距的。别看人家日军是五十人有两个,中国满编中央军五十人有一个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这个比例扩大到团的规模就已经差很多了。当然,刚开始的德械师或者第五军、第十八军这样的部队还是能在轻武器跟日军掰手腕的。这个也仅限于轻武器。掷弹筒这么受东亚战场喜爱,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掷弹筒便于携带。而且,他的炮弹重量轻,是步兵出门旅行,居家必备之良品。掷弹筒射程大约为100m-500m,打击范围在200m-500m之间。这个距离非常好的弥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空白。掷弹筒的研发还是要归功于日军对于堑壕战的研究。由于在堑壕战中,陆军火力并不强的日军对于工事摧毁能力较弱,从而研发出了可以越过障碍物打击对方的武器掷弹筒。但是这个武器有个缺陷,就是他的射速和威力小。对于我们中国军队火力差或者英国印度殖民驻军这种不打都想跑的部队还可以。真的遇到苏联和美国的时候,掷弹筒就不太够用了。随着热武器的火力越来越强大,强大到现在都足够毁灭地球,掷弹筒当然就没有了。那么,为什么慢慢已经淡出了我军视野的掷弹筒在上世纪80年代竟然又出现了?我们承认我们80年代的陆军单兵轻武器还不是很强,那也不能还用二战时的武器啊?其实这当然是有原因的。我军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了一款国产89式50mm榴弹弹射器。这款武器被称为“三无”弹射器。看到这里各位朋友不要怕,不是说这款弹射器是个“三无”产品。而是说89式50mm榴弹弹射器发射时无焰、无烟、无声。这款武器射程可以达800米,主要是适应我军对城市作战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当时火力不够强大的我军还是很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