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扬运河
江苏省[1]扬州市到南通市之间,有两条近于平行的运河。北面的一条,西起江都县芒稻河,经宜陵、泰州、泰县到海安与通榆运河相接,全长90公里,开挖于1958年。为有别于原有的通扬运河,故称新通杨运河。南面的一条,起于扬州市湾头镇,经宜陵、泰州、泰县、海安、如皋而达于南通,全长159公里,称通扬运河。为区别于新通扬运河,也常称之为老通扬运河。通扬运河的前身,是西汉吴王刘濞时开凿的一条西起扬州茱萸湾(即今湾头镇)、东通海陵仓(今泰州)及如皋蟠溪的一条运河。当时开挖这条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利运盐,所以后来称之为盐运河,亦名邗沟、运盐河、南运河。
吴王刘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在封域内“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开凿盐运河后,淮南盐场的盐通过水运集中到扬州,然后转输各地,“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汉书》)。并在公元前154年以此作为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资本。自刘濞之后,历代统治者为攫取盐税这一重大财源,又逐渐将其向东南延伸,最终直达南通。到1909年这条运河正式改称为通扬运河。因此,通扬运河是中国最早的盐运河。
新通扬运河
据《扬州大事记》记载:1980年2月16日,高邮、宝应、兴化、江都、邗江、泰县、泰兴、靖江、仪征9县民工参加施工的新通扬运河西段拓宽工程提前26天竣工,完成土方743万方。一条河持续挖了22年
1980年2月16日,从1958年开始持续开挖了22年的新通扬河终于全部竣工,可能是市开挖时间最长的一条河流。1977年江都水利枢纽四站建成后,抽排能力提高到450立方米/秒,为充分发挥江都站作用,1978年建成江都东桥、江都新东闸和送水闸。1979年11月21日,又按江都西闸外灌溉期枯水位2.19米、三阳河口水位1.89米、自流引江550立方米/秒的要求,拓宽新扬运河新东闸至宜陵三阳河口,长11公里,土方743万立方米,14万人施工,总工日903万个。
通扬运河贯通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有两条,一条是2000多年历史的老通扬运河,一条是解放后新开挖的新通扬运河,两条通扬运河近乎平行。
南面的一条为历史悠久的老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起于湾头镇,经宜陵、泰州、姜堰、海安、如皋而达于南通,全长159公里,为区别于1958年开挖的新通扬运河,故称之为老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的前身,是西汉吴王刘濞当时开凿的一条西起茱萸湾(即今湾头镇)、东通海陵仓(今泰州)及如皋蟠溪的一条运河。当时开挖这条运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利运盐,是中国最早的盐运河。所以后来称之为盐运河,亦名邗沟、运盐河、南运河。为区别于新通扬运河,也常称之为老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在328国道附近,对于现在的船舶来说,老通扬运河有点窄。
1958年秋,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熊梯云来扬州,提出浚通扬运河为南干渠问题,当时与扬州技术干部商量认为:沿通扬运河有宜陵、泰州、姜堰诸城镇,拆迁任务大,建议在通扬运河以北另开一条新河,以泰州赵公桥为河中心,向东经姜堰至海安,向西经宜陵折向芒稻河,新河线地势低、村庄少、拆迁费用低,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开挖的新通扬运河全长69公里。
1958年11月15日,江都闸和新通扬运河全线开工。1959年四五月份,泰县、江都春耕已届,中途停工。江都闸继续施工,8月完成。1960年初,新通扬州运河复工,次年四五月间竣工,江都至泰州段,长40公里,底高-2.5米,底宽20米,基本开通。
满足江都站抽排不断拓滩
江都一站建成后,当年,通过新通扬运河抽排里下河涝水1.08亿立方米,1964年六七月干旱,即自流引江,8月份里下河多雨,内涝威胁严重,又抽排涝水1.5亿立方米,10月份后,自流引江,补给里下河及海口冲淤保港用水,全年共自流引江水3.8亿立方米。
两年实践证明,新通扬运河断面标准不足,加之土质沙化,两岸雨淋沟坍严重,自流引江时,上游被冲,下游淤淀;抽涝排水时,不能充分发挥江都一、二站抽排130立方米/秒的作用,于是报经水电部批准,对新通扬运河进行第二次整治,抽排江水标准150立方米/秒。
1967年,江都三站开始兴建后,于1968年新通扬运河按抽排250立方米/秒要求进行第三次整治。同年9月29日,扬州地革会发出“关于新通扬运河续建工程施工民力安排的意见”,共动用民工10.5万人,1969年春,次第竣工,总土方1940万立方米,至此,扬州境内新通扬运河全线告通。
新通扬运河是江都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既是里下河地区灌溉、排涝的主要通道,也是南水北调输水线路。
通扬运河航道位于苏北东南部,出南通船闸与长江相接,自南通市北行,经平潮、白蒲、丁堰、如城至海安,西沿曲塘、姜堰、太州、宜陵于三里窑跨越新通扬运河,出江都船闸,循芒稻河北上,抵邵伯六闸,转里运河至扬州,与京杭运河衔接,航程188.5knl,是连接扬州、南通和经串场河与盐城三地区的重要水上运输纽带,沿线工厂众多,工业总产值在四十亿以上。目前沿线运输部门有大小船舶2600余艘、机动船马力达32000多匹,非机动船舶总吨位近90000七左右。
一、高沙土质使航道淤浅严重。
新通扬运河航道全长27.45公里,其中由航道部门按维护五级标准实施护坡3.5公里,其余24公里属自然状态。由于该航道两侧土质为高沙土,倒塌严重,泥沙流失造成航道淤浅。虽航道部门多次斥资进行航道疏浚维护,但疏浚速度远远赶不上两侧自然岸坡倒塌和航道淤浅速度。
二、超负荷运行使航道通而不畅。
新通扬运河最低通航水位0.7米,常水位为1.0米,河底标高-1.9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按水深2.0米计算,航道底宽仅有11~15米。根据《内河通航标准》,新通扬运河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六级航道,距规划三级航道相去甚远,距现有五级航道也有很大差距,最多只能通行100吨级的船舶。但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每天过往船舶上千艘,最大通过的单个船舶为800吨级,并且船舶通过量及单个船舶吨位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使航道不堪重负。
三、低矮桥梁影响船舶通航安全。
姜堰市新通扬运河上现有桥梁19座,其中有7座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净高3.50米,净宽8.0米。空载船舶通过时需通过压水等办法,降低了船舶的通过能力和通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