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海底隧道是忽悠人买房宣传
我已在卡迖凯斯买房了,依我看隧道建当然好,不建也无所谓,反正有厦漳大桥。我买房的目的很纯粹,就是等退休了,到哪里养老,在海边跑步健身,也可钓钓鱼。远离尘嚣,多好。当时也是知道开发商在忽悠说"拟""力争""计划"年内开工。但看了那海岸线,就不得不喜欢了,养老的好去处。假如说置房是还为了上班那就要慎重了,隧道建是早晚的事,但也必不是近期的事。十年内能建成,算是很快了。双鱼岛填的差不多了,要招商,隧道不建,又有谁乐意去投资,漳州开发区急,厦门不急。只要厦门不急,或说厦门岛外三区建设没起来,那隧道就呵呵呵呵无期了。
厦漳海底隧道的规划
根据初步规划,厦漳海底隧道起于厦门火车站附近,连接成功大道,南止于漳州开发区南炮台。厦漳大桥则起自海沧马青路院前,止于漳州龙海后宅。从地图上看,二者的出口都在漳州开发区。厦漳海底隧道是继厦漳跨海大桥之后,联络厦门和漳州之间的第二条海上通道。根据规划,厦漳海底隧道两端分别连接漳州开发区与厦门本岛,并与规划中的厦漳城际轨道R3线共线,意义重大。 2015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正式批复。据悉,到2020年,我省将陆续开工建设6条城际铁路,其中包括2条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铁路:泉州—厦门—漳州城际铁路、漳州—港尾—厦门城际铁路(部分利用港尾铁路改建),线路总长263公里。R3线将连接漳州中心城区,经过九龙江南岸,连接漳州开发区、南太武新区,主要依托在建港尾铁路改造,通过厦漳海底隧道延伸进厦门火车站,按时速120公里设计,共76公里。厦漳城际铁路R3线建设工期为48个月。如果在今年年底开工,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届时,两地市区直接互通,漳州到厦门岛内,50分钟内可到达。R1线将晚于R3线动工,这条铁路长达187公里,是此次批复的6条城际铁路中最长的,将从泉州市泉港区肖厝站,经泉州、厦门至漳州。沿途经过厦漳泉三地二十几个站点,在漳州将串联漳州中心城区、串联角美和漳州台商投资区。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届时厦漳泉城际往来可以缩短半个小时时间。“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市民出行的需求非常大。”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线路设计上,2条铁路将重点考虑,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动车。漳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城际铁路通车后,将进一步推动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漳州将受到厦门、泉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辐射,进一步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三地间的人流、物流、信息等也将进一步融合。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也将被带动。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作用
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任务。文学理论是对所有文学现象的研究,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学术任务,一是社会任务。其学术任务简言之就是追求文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社会任务是既总结文学经验,又指导文学活动。它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辅相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必须有文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文学理论也从对文学史的建立和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总结得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孰轻孰重之言,而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共同构建起了文艺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参考资料:杨春时《文学概论》、韦勒克《文学理论》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沦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文章是《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随着文学的发展,人们曾不断地总结文学创作的经验,探讨文学创作问题。从先秦开始,人们就逐渐注意到文学托物言志反映生活的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创作的文章,其中心内容就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陆机根据文学的实践经验,指出文学创作的难处在于“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从而提出了文学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对“物、”“情”、“文”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比较细致地论述了创作中的构思过程,奠定了研究文学创作的基础。
渤海海峡建海底隧道的优缺点
优点:大大缩短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成本与运输时间,为东北地区对外运输提供了新的通道;缓解了环渤海地区交通压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两地间物资与人员的往来;提升两地的投资环境,利于吸引企业及外资,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建设隧道可利用连接的岛屿较多,降低了施工难度;
缺点:渤海海峡距离较长,海底隧道工程难度大,技术难度大,耗资巨大,工程周期长。
中国的海底隧道有几条?
搭乘火车从大连“钻”入一条海底隧道,火车在海底呼啸着穿越渤海海峡后,将在烟台顺利登陆!——30年后,随着我国投入巨资的“大连至烟台跨海隧道”的建设,这个宏伟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昨日在北京向记者证实:“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我国正考虑建造大连到烟台的渤海湾跨海隧道,而且该项目已列入铁道部的远景规划。”
据我所知,该规划早已进入可行性规划之中,由于渤海海峡地质情况复杂,且距离遥远(100公里),投资巨大,因此工程难度不小。但建成后带来的效益也是显著的,将华东、华北、东北、三大经济区连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解决了现在东北、华东南下北上大拐弯所带来的巨大浪费,粗略估算造价将为三峡工程的两到三倍。建成后将远远超过日本津轻隧道和英法英吉利隧道,而成为世界最长隧道。
这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部分索引
第一章概述;第二章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第三章环渤海地区及我国沿海地带交通现状;第四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五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比较;第六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推荐方案;第七章中国沿海大铁路网构成;第八章政策与措施;第九章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成果鉴定与专家建议;下篇第二阶段研究成果(1994-2003年)第十章概述;第十一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综合报告;第十二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技术报告之一-伏贴式海底隧道方案;第十三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技术报告之二--水下隧道桥方案;第十四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质报告;第十五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交通报告;第十六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国防报告;第十七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必要性研究报告;第十八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比较性研究报告;第十九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第二阶段成果专家评审意见